二、图像中形象与主题
墓碑建筑图像的题材与主题是构成图像画面内容的两个基本因素。题材是创作者在认识社会生活和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目的对图像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在作品中具体描绘并体现一定主题思想的的生活现象。主题则是作品反映的一定生活现象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对与这种生活现象的认识、J情感、态度和评价。
以墓碑建筑抬板、门相结构上的图像为例,探析墓碑建筑图像的自然意义。通过本文第二、三章读图像的解读、分类、应用情况的分析,发现抬板、门相上的图像主要是仙佛神道类和叙事类人物图像。每类人物服饰包含服饰形制、附加的装饰物等,随身携带的工具、护身法器、坐骑等具有明显的差异。服饰是文化
的重要载体,受不同的历史传统、自然环境和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还代表着当时,当地的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服饰是不同民族、地位、身份、性别、行业等的属性标志。
仙道神佛中的八仙、文、武官,人物服饰遵循特定规律。文神服饰与现实生活中普通的文官服饰基本相同,他们头戴展脚蹼头,身穿圆领长袍、下摆多权,束腰、有腰带下垂。武神以哪吁为例,身穿圆领短袍,肩披混天绩,手拿乾坤圈,足蹬风火轮。八仙因人物性别、身份等服饰各不相同,如铁拐李是衣衫槛褛,手拿葫芦,跋脚,姿势略显扭曲。何仙姑为女性,头戴观音帽,身穿长裙,手持一支荷花,衣带飘飞,姿容美丽。吕洞宾则做书生装扮,民宿深度游腰系长剑,文质彬彬却神采飞扬。仙道神佛中的人物多具有理想化特点,喜用飘扬的衣带或云气点缀彰显其神性。叙事性人物则包括普通人物和戏曲人物。
普通人物中,官员或书生多穿长衫,宽袍大袖,束腰,姿态潇洒;劳动男性多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长裤,衣袖略窄民宿青山小隐,裤腿卷起或扎裹腿带,腰背略显询楼,以便行走或劳作,手中一般是劳作工具。女性则戴头巾,裹脚,身穿长裙,腰间系带,场景多自然写实。
戏剧人物,如是传统戏曲,则多是人物角色的扮演,如武戏人物头戴武冠,冠上插翎,身穿戎装,或胯下骑战马,手持刀剑做挥舞状;横店高档民宿文戏旦角则体态婀娜,或抬袖掩面,或周村殡仪馆位置端庄大气;也有地方灯戏人物,多一旦一丑,或一旦二丑,女穿大襟衣,手中挥帕,男穿长衣束腰,手持折扇,相对而舞。图像中的人物通过自身的形象、身份、举止、神态、随身的器物或神兽形成图像画面,表达特定的图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