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国粹文化 >

阿拉伯与中国丧葬文化对比,我国“最牛”墓地,高铁为它绕

发布时间: 2021-09-08 05:0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小编

我国“最牛”墓地,高阿拉伯与中国丧葬文化对比铁为它绕弯多花2亿元,究竟是谁这么霸气?

  或许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对死亡、墓地、棺材之类的事物有所避讳,所以大家在看到棺材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见棺发财”。我国曾经在修筑高铁的时候遇上一个墓地,于是花费两亿多人民币绕路避开了它。难道是因为迷信避讳吗?不太可能,如今很多新建大学校区都是修在墓场上,国家这么大的工程更不可能因为迷信而改工程。
  
  那到底是为何呢?原来,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一所陵墓。为了埋葬自己的父母及兄嫂特意在老家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修建了这座明皇陵。该陵墓占地足有两万余亩,规模庞大却又精致,皇城、砖城、土城皆有所建,其中殿宇、房舍千余间,且还有各种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皇陵碑文也是朱元璋亲手所写。
  
&ems江苏徐州丰沛县丧葬风俗文化 p; 该皇陵虽然不是帝王之陵,但却与朱元璋的明孝陵同样壮丽。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他本布衣出生贫困,后遁入空门念经吃斋,走投无路又参加了红巾军抗击元朝。参军后的朱元璋由于聪明伶俐很快得到了长官的赏识,且成为了其心腹。朱元璋一步步发展、一步步攻城,逐渐攻下了滁州、和县。最后聚集兵力举兵北伐,结束了残忍的元朝统治,从此改国号为明并称帝,最终统一全国。
  
  明末时期由于风吹雨打以及人为的肆意破坏,明皇陵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抗日战争时期,又遭到日军破坏,园内松柏竹枝皆被砍断,明皇陵变得更加破败不堪。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开始逐步修复文物,明皇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国家会绕路修铁路并不是因为忌讳,而是为了保护文物。明皇陵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记载了我国五千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也印证了我国的发展历程。
  

抗日石家庄南部地区丧葬文化有那些小英雄王二小墓地现状,葬于牺牲处,儿时玩伴为其守墓59年

  王二小,一个我们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就接触过的少年抗日英雄。出生于1929年的他,本名叫阎富华,因在家中排行老二,故被称为“王二小”。王二小是当时儿童团的团员之一,经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其生前事迹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1942年10月25日,在村庄里扫荡的敌人迷路之后,找到了王二小让他带路。王二小为了保护其他村民的安全,便佯装听话的将敌人引进了埋伏圈,当敌人发现上当了之后,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在石头上,并用刺刀刺死,牺牲时年仅13岁。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就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后,便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虽然王二小已经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王二小烈士之墓就位于其家乡河北省涞源县刘家庄村的一山坡上,而当初被他鲜血染红的石头,至今依然躺在他牺牲的那个沟里,被称之为“血色石”,静静诉说着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可以看到王二小纪念碑四周特别的干净,并没有多余的杂草,想来应该是经常有人打扫的。
  
  纪念碑的后面写的就是一些生前的事迹。
  
  王二小的儿时玩伴史林山,如今已是89岁的高龄了。当年他曾亲眼看着王二小被敌人抓走,自从1960年当地建起了村史馆之后,史林山就成为了一名义务讲解员,讲述着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
  
  王二小虽然已经牺牲七十多年了,但在史林山老人的心中却从未离去。每隔十天半个月的,他就会去墓前看看这位小时候非常照顾他的二哥。当年他和王二小一起负责放哨,曾经是最好的搭档,现在他也成为了王二小的守墓人,这一守就是59年,这位年近90岁的老人还说:“二哥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
  
  每次讲到王二小英勇牺牲的故事的时候,史林山都会哽咽说:“每次进山心里都很难受。进山一步就意味着离二哥近了一步,可是77年前二哥遇害的场景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既想见t形帛画的丧葬文化到二哥和他说说话,可想起他遇害心里还是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