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过丧事有什么习俗
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
丧葬礼仪习俗-烧七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有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陕西烧七、百日祭、周年祭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期单”贴在灵堂前,丧家必须照单行事,不得稍有疏忽。“期单”上要写明“烧七“、“回殃”、“百期”等日子。
“烧七”就是... 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
丧葬礼仪习俗-烧七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有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陕西烧七、百日祭、周年祭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期单”贴在灵堂前,丧家必须照单行事,不得稍有疏忽。“期单”上要写明“烧七“、“回殃”、“百期”等日子。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在关中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锤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关中一些农村。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陕北的延长县,在“冲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纸旗,由子女、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到坟前,将亡灵请回家中祭奠,以避过灾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据说亡魂如果来不及回家,可藏于白旗下躲难。
各地农村还有一种极端迷信鬼神的“出煞”陋习。“出煞”又称“回煞”,据说人死后阴魂还留在家里,“出煞”就是阎王在七七四十九天内的某个时辰,要差鬼卒勾取魂魄去阴曹地府;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死者的亡魂要在某一时辰回家辞灶。“出煞”的日期和时辰,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时间算定。此俗建国后已摒弃。
死后百日头上叫“百期”,文称“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这天死者的一般亲戚不来,但死者的亲属及近亲中的晚辈如侄儿、外甥、已出嫁的女儿等必须上坟祭祀。在陕北的延长县一带,先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坟上去请灵,去时头顶木盘,内放一个大蒸馍,馍上插根高粱杆,杆的顶端夹一长方形的自纸,上写“恭请显考×公讳××府君之神位”(或显妣×氏××孺人之神位),当地称为“牌位子”,到坟前先烧纸祭奠,然后仍将“牌位子”顶在头上返回,至大门口,子女哭迎,天黑后烧夜纸祭奠,次日早饭后,再到灵牌前哭祭,名曰“烧百日纸”。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过了百日,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渐减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时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头绳,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顶、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陕南的孝子在剃头时,后脑勺上要留一撮头发,以示守孝,因古人认为“发肤受之父母”,表示不忘父母养育的恩德。
父母死后,要过三个周年,三年内不得婚娶,不穿艳丽的衣服,春节丧主家门上只贴绿纸或黄纸对联,字用白色颜料书写,忌用红纸。每遇岁节,要到灵前或坟上祭奠,每季新粮成熟,也要先收回一些做成熟食,供献在灵前,让父母的亡魂“尝新”。死后满一周年,称为“头周年”,这天也称“忌日”,祭奠仪式较“烧七”和“百期”宏大,孝子要穿白戴孝,先在家祭奠,再到坟上烧纸,俗称“烧周年”,古代称“小祥”。两周年是死者的第二个忌日,孝子只烧纸。不哭祭,俗称“哑周年”,古称“大祥”。三周年为“谭祭”,行释服礼,俗称“除服”。祭礼极为隆重,亲友皆至,所送祭品大致与下葬时相同,富裕人家要请吹鼓手,并请道士做斋醮、立墓碑,有的还举行“三献礼”。孝子家门上早晨贴白纸对联,午饭前改贴红纸对联。孝子全身穿白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祭毕,当场脱掉孝服,换上常服,并将换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门口,从墙上扔至院内,以兆“服去福来”。
白天设宴待客,晚上张灯结彩,请自乐班唱地方戏,或放映电影。从此守孝期满,孝子恢复正常生活,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节祭拜和清明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
办丧事广州风俗要3天
陕西土葬时会有一个仪式叫做《乐队献艺》,这是为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http://blog.163.com/beijingbinzang/blog/static/98940819200892411445449/
属于葬礼仪式中的一部分吧, 在习俗中去世也算喜事,俗称"红白喜事",吹奏一些喜庆的曲目送送死者吧.
能否说说你的理解
我觉得仪式就是个形式,无非是为了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让死者"入土为安".....但是适可而止就好了,应该以不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为前提
我觉得是因为是老人都爱听戏,所以唱戏让老人在黄泉路上听听,就不孤独了!
至于为什么唱《西游记》,是因为里面有妖魔鬼怪,唱戏吓吓他们!
但是吹奏的并不是戏曲,关键是他们已经在连续的吹奏了,可是为什么还要有这样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的含义是什么???
我家隔壁爷爷去世的时候也是唱了一天一夜,还专门请的陕西戏曲院的,我觉得就是为了让老人走好,这是晚辈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就是送老人!比如河南那边老人去世的时候也唱但是他们唱的是豫剧,陕西这边主要是秦腔。
我说的是在下葬之前大概1小时吧,就是在亲人叩首之前,会有这么一个仪式
我知道。也是为了让老人好走,吓吓妖魔鬼怪,安心的走好!
红白喜事:
红事:指的是结婚、过寿之类的喜事
白事:指的是老人去世等、
"属于葬礼仪式中的一部分吧, 在习俗中去世也算喜事,俗称"红白喜事",吹奏一些喜庆的曲目送送死者吧."
这是两码事!!
陕西守孝的第三年,有个立碑的习俗,除了这个还有哪些流程
三周年在去立碑前,大家进门先吃一顿臊子面,主家一般要请人来念经,所以臊子面是素的,没有肉。
吃完臊子面,准备上坟了。
孝子家门上早晨门口的对联颜色必须是黄色或白色的。午饭前改贴红纸对联。孝子准备走时,孙子辈身上挂红,到上坟之前还要首先到祖先的老坟上先祭奠一番。 到了坟上,所送祭品大致与下葬时相同。在吹吹打打说说唱唱中把碑立了起来。 碑立好了,在坟前烧纸祭奠,祭毕,当场脱掉孝服,换上常服,并将换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门口,从墙上扔至院内,以兆“服去福来”。
白天设宴待客,晚上张灯结彩,请自乐班唱地方戏,或放映电影。从此守孝期满,孝子恢复正常生活,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节祭拜和清明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葬礼习俗
我只知道农村的,人老了一般夏天放三天,冬天有七天的也有三天的,下葬的头天晚上要迎饭,祭拜,就是亲戚朋友来摆的花饭,现在寿衣店都有现成的,几百到上千的桃峰陵园不等,迎完饭后全体亲戚朋友要逐一奠酒,完了之后就是烧纸,再到第二天早上再亲戚朋友奠酒,然后就按时辰该到墓地下葬了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闫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西包、西禹、富闫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陕西省的习俗老人故去后,几日后安葬
一般是3日,5日或7日
3日、5日、7日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