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国粹文化 >

北京墓地下葬仪式,关于北京墓地下葬仪式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10-22 01:1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公墓下葬流程和细节

  下葬仪式的一般程序: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永远怀念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怀念、纪念、祭奠、吊唁、扫墓、献花等虚拟到网上,使失去亲友的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

北京的八王坟是谁的墓,墓主人是什么时候下葬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据有关资料记载,八王坟就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一处清代王爷坟。老居民也回忆说,从祖辈上流传下来就知道这里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地。既然英亲王阿济格在努尔哈赤的众多皇子中排位第十二,为什么会对他死后的墓地称为“八王坟”呢?这是因为阿济格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为“八王”,所以对于他去世后所葬的墓地,民间老百姓一直俗称“八王坟”,并作为地名称谓一直延续几百年至今。 阿济格,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与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同为太妃阿巴亥所生。阿济格从征察哈尔、喀尔喀、朝鲜,到与明军交手的宁远之战、锦州之战、广渠门之战,一直是后金骁将。崇德元年(1636年)进爵武英郡王,攻略明朝保定等地,“五十六战皆捷”。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阿济格和多铎夺取了北京城,阿济格被封为英亲王,在王爷中排位第八。同年,他奉命追击李自成,军队开进江西。1651年,多尔衮病死,阿济格密谋承袭摄政王位,事泄遭幽禁,后被赐死——其骨灰埋葬于通惠河畔一处荒凉之地,即后世所谓之“八王坟”。 八王坟的历史变迁 康熙帝在位时,开始重新重视阿济格的开国功勋。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八王坟,有了宫门、享殿、宝顶、墙圈、驮龙碑,正坟、土坟主次分明,更有“东衙门”、“西衙门”之别,占地一顷数十亩,规模宏大,墓主人的地位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地宫大门。据见过它的老人回忆,门后有两道弯槽,内有两个石球;关门时,石球顺着弯槽滚至门后,大门就无法推开了。 但是,辛亥革命后,王爷坟的宫门、享殿被拆除,卖作砖瓦木料,受到严重破坏。日伪时期,王爷坟多次被盗,“东衙门”因为埋有殉葬品,更是首当其冲。到了解放初期,八王坟已经破败不堪。 1950年,“东衙门”地皮被财经印刷厂征用,5年后转给葡萄酒厂。正坟和“西衙门”则被度量衡厂(后迁走,原址建设为北京仪器厂)占用。与厂区配套,八王坟一带很快形成了居民区。随着长安街向东西两侧延长,开通了八王坟到公主坟的1路汽车,八王坟被牢牢地定在了北京交通网的主干线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地名。1965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八王坟一度被改名为“建光东里”;1977年才恢复原名。而今的八王坟,位于长安街东沿长线上,以大望桥(立交桥)为核心,西接建国路,东启京通快速路,南北纵贯西大望路;地铁1号线横穿于此,设站点“大望路”;几十条公交线路在此设站,去往河北三河地区的930路及其支线以八王坟东为首发站;八王坟长途汽车站也是赫赫有名。这一切,都使八王坟成为京东近郊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进入21世纪后,SOHO现代城、蓝堡国际中心等一系列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八王坟地区更成为令房地产界垂青的黄金地段,而原来历史上曾经真正存在过的“八王坟”,却因为早已不存在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如何主持骨灰盒下葬仪式

  1、根据黄历,为逝者选定落葬的吉日。
  2、由逝者亲属在落葬师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内焚烧少量黄纸,俗称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温暖的家”。
  3、由逝者亲属亲自将福荫土撒些在墓穴底层,福荫土具有防潮、防虫、保护骨灰盒的功效。然后可按朝南或朝西的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
  4、放置完骨灰盒后,可在上面铺上金色或银布的布匹,俗称“铺金盖银”,有孝敬逝者及象征来世荣华富贵之意。
  5、如墓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放置些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以示陪葬之意。
  6、之后,再用2包佛驿宫左右的福荫土(根据墓穴大小),撒入骨灰盒的四周,填满墓穴的整个空间,让福荫土保护着整个骨灰盒,具有让逝者“入土为安”之意。
  7、上述过程结束后,在逝者亲属的确认下,由落葬师负责封穴。
  8、逝者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并供放鲜果等。可对逝者讲些告慰之话,以示悼念。
  9、参加落葬的逝者亲属及亲朋好友肃立并默哀,最后进行三次鞠躬,祭奠仪式全部结束。
  把骨灰盒下葬,就是“挪坟”。事先约好亲友,定一个双休日,请出骨灰盒,送到墓地,虔诚地祭拜一下,安葬完毕,烧纸钱。找一家饭店,答谢亲友。
  干什么要搞“繁琐哲学”呀?干什么搞那么多的迷信礼节呀?
  厚养薄葬,才是孝顺,才是美德。
  千万不要听信那些迷信邪说。 中国就是有了那些坏人,才乌七八糟的。

父亲去世,家人准备在公墓给父亲骨灰下葬,不知道还要不要搞什么下葬仪式,不想兴师动众的,就是家人,之

  请参考:如你是在正规陵园买得墓地,骨灰下葬完毕时,陵园工作人员会帮你举行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包括清坑、安置骨灰盒、封盖,简单仪式,全是免费的。
  你说呢...

骨灰下葬仪式及准备物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buctyakun
  
  1、领骨灰,用萝卜或者硬币红布包好放在骨灰存放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
  2、引魂幡在前,引魂鸡、骨灰在后,燃放鞭炮后出发至墓地;过程中骨灰不能见光。
  3、到达墓地,打开遮光布挡住阳光罩住墓穴的位置;
  4、(净宅)将墓碑及墓穴擦拭干净;请老人子女上前为老人净宅尽孝(请长子把骨灰交给其他家属)
  5、(暖穴)请长子上前跪烧纸三张点燃后在放在墓穴内;
  6、摆龙杠两沟夹一杠辈辈出皇上
  7、铺金砖摆元宝在墓穴的四角
  8、将防潮盒平稳地安放在墓穴内
  9、硬币放置成北斗七星状,将七星钱摆放在防潮盒的底部,七星引路,后辈齐全
  10、由长子(或长孙)戴上红手套将红布包裹的骨灰盒取出;
  11.将骨灰放在防潮盒中,将防潮盒边沿涂上胶水,合上盖子,收起遮光布;12
  将祭祀物品摆放在墓穴内,将家乡土撒在墓穴四周;13.封穴长子请起包碑收起遮光布请墓园工作人员将墓穴封盖、修砌;
  14.将墓碑顶部红布收起(揭幕);15.将供品摆放在墓前,亲属轮流上香、敬酒、行礼;16.到放生池将准备的红鱼放生,将引魂鸡放生;17.到祭祀园内焚烧物品、燃放鞭炮;18.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返程
  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23.在一、某老人骨灰安葬仪式现在开始请长子上前,诵读祭文(焚烧祭文)
  请参考:如你是在正规陵园买得墓地,骨灰下葬完毕时,陵园工作人员会帮你举行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包括清坑、安置骨灰盒、封盖,简单仪式,全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