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国粹文化 >

上海殡葬服务丧葬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8-19 01:4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墓地小编

上海丧事风俗

  上海是中国最为西化的地方,所谓海派文化,体现在殡葬习俗上也就有那么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味道。因为上海是个移民城市,老一辈移民又主要来自于江浙两地,所以有些办丧事的风俗跟江浙类似。具体有以下几点:
  1、候夜送终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这谓之“候夜”。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
  2、报丧
  人死后,要立刻派人到亲友家报信,有的要送“报丧帖”。报丧人要拿一把伞,到了亲友家,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在堂前,主人一看,就知道该人是来报丧的,于是,马上给报丧者做些茶点吃,同时,为死者准备“纸火”(即蜡烛香纸一类东西)。
  3、落材,封材
  到了晚上,尸体便要从门板移至棺材内,名曰“落材”,全家人和亲友都要手持燃香相送。第二天封材,若子女在外地工作,要在封材前赶到。封材时要给死者整容,让亲人见最后一面,全家人和亲友要围着棺材,边转边看。
  之后,要将亲友送的殉葬物一件件放进棺材,边放边讲是某人所送某物,以告死者。到此,即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再在外面糊上棉纸。
  
  
  
  4、立孝堂
  将封材后的棺材横着摆放,外挂一白布帘,谓之“孝堂”或“灵堂”。一般人家,放三五天即出殡,有钱人家则要放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吃饭时,都要盛饭菜供于棺材前。若有亲友前来祭奠,家人要陪哭,直至出殡。
  5、做道场
  立孝堂后,死者家属要请道士超度亡灵。道场上挂满“十殿阎罗”、“三尊大佛”图像。孝子脚穿草鞋,身穿麻布衣,跟着道士跪拜,并不断焚烧锡箔、纸钱。
  6、出殡
  幡幛引路,鸣锣喝道,孝子披麻戴孝,手持灵丧棒扶棺,家属亲友后继。人数可多可少,声势亦可大可小,这要由死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决定。沿途还有亲友“路祭”,水路有“船祭”。凡送至墓地者,均可分得馒头。
  7、安葬 圆坟
  棺材抬至坟前,八仙们(抬棺人)在得到死者女儿送的红包后,才肯解开绳索,这钱俗称“解索钱”。这时,一家人要围着棺材转三圈,每人手上抓一把土,撒在棺材盖上,谓之“盘丧”。时间一到,把棺材放入墓穴内,由道士一人在坟上念词,谓之“喝丧”。其孝子要率全家大小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俗称“圆坟”。
  
  上海是中国最为西化的地方,所谓海派文化,体现在殡葬习俗上也就有那么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味道。上海人为逝者开追悼会喜欢放在下午,这样召开完追悼会后正好留请前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在晚上吃“豆腐饭”,时间上要比中午吃豆腐饭结束后大家还要回去上班或有其他事显得充裕。从日子上看,喜欢放在双修日大礼,还是遵循的方便众人、时间充裕的原则。因为上海是个移民城市,老一辈移民又主要来自于江浙两地,所以有些办丧事的风俗跟江浙类似。
  
  作七
  作七依古制算法为自往生日起,每七日为一个七,作到七七四十九日为满七。(例如:若在星期一往生,则以每星期日为作七时间。)依佛法而言,中阴身最久可存在四十九日,过此即转往他道,故利用中阴身期间为之念佛求生西方,尚可得度。作七以家属齐聚念佛诵经为原则,若有缘可请法师带动念佛及开示。
  
  多数移风移俗了

上海丧葬标准是多少

  根据上海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等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外),死亡后计发其丧葬补助金的标准为2个月的上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1、丧葬补助金:为2个月的上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13年的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要到3月底公布,目前按2012年的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692元。
  2、一次性救济费6000元。

上海丧葬费补贴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专家表示,正常退休的老人享受的丧葬补贴是社保政策的一部分,但对于高龄无保障老人,目前尚没有相关的丧葬费补贴政策。
  
  尽管没有丧葬费补贴九里山公墓,但如果高龄无保障老人属于民政部门规定的困难群体,可以享受减免部分丧葬费用的待遇。
  
  据介绍,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自2000年起对困难群体治丧就有政策规定,今年的帮困济丧办法又对减免对象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扩大了减免对象的范围,并且增加了减免项目。
  
  具体规定如下: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烈士遗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低保人员,市民政局规定的社会孤老等特殊救济对象,由市殡葬服务中心认定的特殊困难人员,这四类人去世后,在龙华、宝兴和益善殡仪馆办理殡殓事宜,均可以减免部分丧葬费用,包括基本火化费、普通车辆遗体接运费、告别厅租用费、三天内遗体冷藏费。其中社会孤老、烈士遗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等可享受上述费用100%的减免;其他对象享受上述费用50%的减免。
  
  具体操作程序:丧事承办人凭本人身份证、死者户籍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到死者生前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或丧事承办殡仪馆领取《上海市帮困济丧费用减免申请表》,由居委会和街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对其家庭困难情况和身份进行审核并盖章。烈士遗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的丧葬费用减免申请,也可由各区县民政局审核并盖章。丧事承办人在殡仪馆办理殡殓费用结账手续后,携经居委会和街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或区县民政局盖章的减免申请表申请减免。经丧事承办殡仪馆审核,符合减免条件的,确认减免金额,由该殡仪馆财务部门支付减免费用。
  
  此外,市民可拨打殡葬服务中心热线电话“64644444”进行咨询。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殡葬文化研究的单位。研究所于2000年5月15日玉佛寺寝宫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上海市社团局登记成立。研究所的宗旨:站在殡葬改革的前沿,致力于现代殡葬文化建设研究,赋予殡葬新的文化内涵。研究所的业务范围:殡葬文化研究、产品开发、业务咨询(ISO咨询、殡仪馆、公墓建筑设计等)、教育培训、广告设计、杂志编排、编译国外文献、编印杂志和丛书。  到2010年年底,文化所已编辑出版了《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总六十七期、《殡葬学科丛书》5辑二十本(计划出版二十四本)、《殡葬年鉴》、《丧事活动指南》、《殡葬改革和文化建设初探》等书刊。其中《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是全国同行业第一本文化研究类的杂志,它的诞生,填补了殡葬行业文化建设的空白。《殡葬学科丛书》由上海各高校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上海殡葬业资深的从业工作者共同编著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殡葬系列教育教材,填补了国内殡葬专业教材的空白。2006年9月6日,由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殡葬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开学,此举开殡葬高层次教育先河。此外,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还承担了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委托,举办各类殡仪馆岗位培训班。2008年,创办中国首家以殡葬行业发展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殡葬博物馆,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直属和投股单位有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上海市宝兴殡仪馆、上海市益善殡仪馆等三家国营殡仪馆以及上海市卫家角息园、上海永福园陵、上海市颛桥寝园、上海徐泾西园、上海市淀山湖归园、上海市滨海古园、上海市汇龙园陵园等。中心所属殡仪馆年殡殓、火化遗体超过5万具,约占全上海市市殡殓、火化总数的50%,年出售墓穴数达1.5万穴,骨灰撒海约1500份。全程经营服务顾客满意率为98.8%,达到上海市民政局关于服务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并且在1999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本文化研究类杂志——《殡葬文化研究》;编写了国内第一套《殡葬学科丛书》;还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殡葬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班,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上海市民礼仪中的丧葬食俗有哪些?

  
  
  上海人办丧礼,不用素馔,至今一些家庭,在开丧之隔夜,请客仍用半荤半素,
  
  也有盛设美馔招待来宾的。旧时逢丧必做功德,时间可多至九昼夜。做功德时多
  
  用素斋。亲戚好友前来吊丧,而素不相识者也带纸来相吊,并趁机团坐大嚼,以图
  
  一饱。席间谈笑风生,无所顾忌。这种恶习今早已绝迹。
  
  逢先人忌日,叫“做周年”,一般备酒肴,菜为单数,以七、九、十一只者居多。
  
  邀亲朋来吃酒席者,叫“吃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