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
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
1、通知亲友
如果死者家属有人不在时,在场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通知死者家属。并通知一到二位能干的、与死者关系亲密的好朋友。死者家属及亲密朋友应以电话通知近亲戚,即使他们住地远,也应以电话予以通知,但如果打电话花费太贵时,朋友及较远远亲则可以用电报予以通知。
2、死亡证明书
死亡证明书应由负责照料死者的医生填写。如果是猝死或意外事件死亡,或在死时因某种原因没有医生在场时,则应由公医检验,确定死亡原因,填写死亡证明书。这种手续必须立即完成,因为其他一切事项均需等死亡证明书完成签证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3、发布讣告
讣告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亲友或有关单位报丧时使用的通知或文书。讣告通常包括死者生前职衔、死亡时间、直系亲属名字、殡葬时间及地点等。
4、陪葬衣物
负责安排丧葬的人,应在死者家属协助下,将死者陪葬的衣服准备好,供死者穿用,陪葬的服装无严格的规定,可以穿死者生前喜欢的服装,也可以穿死者生前在正式场合穿用的服装。年轻女子死亡时多穿白色服装,小孩子则着学生装。结婚戒指一般都给死者带着下葬,而其他首饰都取下。现在大家都习惯在殡仪馆举行吊唁仪式、开追悼会。死者的家属也常常在这里接见前来吊唁的朋友。
5、收送花圈
参加吊唁和追悼会的人可以送花圈表示哀悼,花圈一般送到殡仪馆。死者家属可请一人专门负责花圈有关事宜,并记录送花圈的人名和单位,以便日后表示谢意。如果讣告已写明有“恳辞花圈”时,就不要送花圈了,另外赠送鲜花给失去亲人的要好朋友,也很有意义。丧事过后若能经常性地赠送一些鲜花,会使失去亲人的人因你持久的同情而感到安慰。
6、吊唁
现代丧事吊唁仪式大多都在殡仪馆举行。死者家属也在殡仪馆接见前往吊唁的亲友,这样的话,主持丧事的人应在发布讣告时把家属到达殡仪馆接受亲友前往吊唁慰问的时间予以公布。其他时间,人们想前往吊唁,但又觉得自己与丧家的关系不够密切而不便打扰时,则到殡仪馆会客间,在预先准备好的签名簿上签名后离开即可。
7、追悼会及其仪式
不论城市或乡村,不论单位或民众家庭,人死了,开追悼会来寄托哀思,是现在人们常用的应当提倡的一种新式丧礼。开追悼会既是悼念死者,也体现了社会文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8、遗体告别仪式
近年来,除了那些极有成就的名人学者以开追悼会的形式向死者表示哀悼外,一般人死了都只进行遗体告别仪式。
9、送葬
死者所有的家属得知殡葬时间,应即行参加送葬,如果讣闻写明为“家奠”时,则死者的朋友可以不必送葬。除非死者家属另有通知请求他们参加送葬。若讣告写有殡葬时间,地点时,可认为是正式邀请参加送葬。是否愿意参加,一切由自己决定。当然,如果你是死者家中的常客、或与死者家属为密友,不参加送葬,就会被认为是无情无义了。
10、骨灰安放仪式
安放骨灰盒的礼仪,一般在墓地进行。墓地一般立有墓碑。墓碑的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以及立碑时间。碑的背面不刻写碑文。死者亲属肃立墓穴前,由承祀人(墓中人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然后封穴盖顶。封穴毕,在墓碑前的亲属献上花圈、鲜果,并行礼致哀。
11、服孝
我国传统的丧服礼制比较复杂,讲究“穿白带孝”,不同的亲友穿不同的丧服,持服期也不等。现在丧礼、丧服大大简化,大多数人都尽可能地设法节哀,并避免让自己悲愁心情影响别人。而穿孝服则很容易让人回想起过去。况且,穿孝服也常常妨碍着穿着者过正常的生活。
自古以来,死亡就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严酷现实。死亡也许是人生中最神秘、最惊心动魄的事件。面对死亡,每一个人应把安详和勇气、生活的力量和慰籍留给活着的人们,这似乎成为人类精神上比宗教还要强烈的需求。因此,关于死亡和死亡以后的事情,从来就是各类宗教谈论的主要话题,也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无不探讨此问题。从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围绕着如何认识死亡、对待死者演出了一幕幕历史话剧。在民间中早已形成既相近又有区别的各种自成体系的丧葬文化。由于丧葬文化最贴近人类生活,因此颇受老百姓的关切,甚至将其视为最神圣的私事而加以严格管理。这样,就使丧葬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逐渐成为一种禁区文化。目前由于殡葬管理的法制化强制化,这些图片在现实生活中将成为历史。 旧时死者入土时,多少有一些陪葬品,其中以幽契最为值得注意。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人活着离不开土地,死后也离不开土地。土地作为一种财产,比货币更稳定,比金银更实际。由此便产生了一种人与鬼之间的土地契约关系,即幽契。 幽契又称“墓别”,亦称“冥契”、“买地券”。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降传布于大江南北。幽契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反映,世间的土地契约是保护土地财产私有权的手段,而幽契是人间契约的模拟,借以保护其阴宅的私有权,在迷信思想中地券是冥府公验的凭证,象征着神权,在墓中起着震慑邪魔、保护墓主魂灵的作用。
关于殡葬礼仪..要求详细说明
一、丧葬办理程序
1.死亡证明: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二、骨灰安葬方式
1.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2.骨灰墙: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3.骨灰亭: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4.骨灰廊:彩画地上长廊,墙内存放骨灰,石板封闭。
5.骨灰深葬:将骨灰存入地下室封闭,地上为亭。
6.骨灰林: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标记。
7.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8.骨灰撒海:随时办理登记手续。
三、丧葬祭扫注意事项
1.丧葬事宜要由国家批准的殡葬单位办理:
丧葬必须由国家批准的殡仪馆、公墓及殡葬服务站来办理。要直接与这些殡葬单位的服务人员联系,不要找非殡葬服务单位和人员来代办丧葬事宜。
2.骨灰要安放在合法公墓:
不要将骨灰存放在非法公墓。非法经营性公墓有两类:一类是指一些乡、村和单位,在未经市民政部门批准和未得到市规划、土地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兴建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公墓,对这类公墓民政部门将逐步予以取缔。另一类是乡村办的公益性公墓,它们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只能安置本乡村死亡人员的骨灰。
3.在异地去世人员的丧葬办理:
根据有关规定,在异地去世人员,原则上遗体应当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因特殊原因确需运回原籍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2)必须在当地殡仪馆进行防腐、消毒等处理;
(3)必须由当地卫检部门出据的《移运证》;
(4)必须由当地殡仪馆承办遗体运送业务。运送到安葬地殡仪馆。
4.祭扫活动须知:
我国素有在祭扫中烧香、烧纸的习俗,致使每年清明节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为保障骨灰堂公墓、林地的消防安全,维护扫墓活动的良好秩序。严禁在骨灰堂、公墓、林地烧纸和其它动用明火的行为。对违反者,依照国家和当地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移风易俗
1.保护环境:
丧葬应当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量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殡葬方式。我国殡葬管理部门提倡火葬方式,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43235并在各个行政区划内都设立了专门的骨灰存放地或公墓。我国除少数人口稀疏的山区仍实行土葬外,绝大多数地区都实行火葬。火葬可以减少占地和环境污染。不得在荒山野外随意设立墓地,那样一方面造成环境破坏,另一方面这种非法墓地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保护,容易遭到破坏,使故去的人得不到安息。
2.厚养薄葬: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老人在世时,子女应该尽心奉养,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使老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当老人去世后,丧事要从简,不要铺张浪费,丧事的丰与俭并不代表子女的孝顺与否。
3.破除迷信:
在进行丧葬祭扫活动过程中,要坚决禁止任何封建迷信行为。不得借丧葬祭扫搞任何封建迷信活动。
五、遗体接运
各地殡仪馆有24小时值班电话,可以预定遗体接运时间、预定遗体存放方式、灵车随叫随到。
六、遗体告别
1、整容:各地有专业整容师,再现亲人容颜,抚慰家属心情。
2、告别仪式:殡仪馆布置灵堂、奏哀乐、照相、摄像、代写挽联、租买花圈、鲜花及花篮等服务。
七、遗体火化
当日火化当日取灰、安放,多种骨灰盒可供挑选。
八、安放方式
有骨灰堂、骨灰墙、骨灰亭、骨灰廊、骨灰深葬、骨灰林、骨灰墓、骨灰撒海
九、丧葬用品
各地殡仪馆均提供骨灰盒、挽联、花圈、鲜花、鲜花篮等服务。
十、祭扫活动
各地殡仪馆可以提供鲜花、绢花、盆栽花。专门设置焚烧冥纸、物品的地点
关于殡葬礼仪的问题
东北是当人走后,先通知亲戚朋友,然后把过世的人送到殡仪馆,然后在自己家的楼下,对着自己家的门栋口或者对着自己的窗户搭上灵棚,在自己家的窗户上挂上纸,是那种印铜钱的冥纸,数量和年龄是一样的,然后在灵盆设立香案,到第三天去殡仪馆把老人火化了,把骨灰先存放在塔上,等选定日子在下葬。
传统丧礼仪式繁复,程序琐碎。现在一般都有以追悼会的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参加追悼会有一些礼节应注意。为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及对死者家属的关心和慰问,可送上一个花圈或花牌。
殡仪服务礼仪 还有安葬流程 要详细点的
喪葬禮儀
生與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終點,所謂「人死為大,喪之以禮」, 可見喪葬禮儀的重要性。台灣人對死亡的觀念是靈魂不滅,認為人就是肉體靈魂的結合。死後,肉體歸於塵土,而靈魂離開身體存於宇宙之間,同時靈魂對其子孫會加以保護,因,此子孫要盡孝,死後, 子孫要祭祀。 一般台灣的喪葬禮儀大約可分為如下的部份:
1.臨終
(1)《搬鋪》:病重臨危,則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廳中臨時鋪設之板床,稱 為搬鋪或徒鋪,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謂之「壽終」 ,而依古禮,男徒正寢,女徒內寢。惟徒鋪為男移正廳正旁(右側), 女移倒旁。如是,徒移正廳,認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將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雖不移正廳,亦移床前地上。家有長輩,亦不移正廳而移護龍(側屋) 。凡被搬鋪,已知將離此世,召換家人留遺言,分配遺物,此謂「分手 尾錢」,囑家人預備喪事。
(2)《豎魂帛》:死後,死者身上蓋「水被」(白布中央縫紅綢之被布) ,以銀紙或石頭為枕,並在死者腳邊供「腳尾飯」(米飯一碗,飯上置 鴨蛋一粒及插筷子一雙),燒銀紙,點香燭,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費,並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紙或白布,上寫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暫代位牌,供於正廳一角,燃燭燒香,謂之「豎魂帛」。又取下廳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蓋神明、祖先的靈位(此於納棺後始恢復原狀),其 他如將碗器擊破其一,門聯上斜貼白紙條,燒紙製小轎借以對天奉告死 亡,門前置香案等,類此均為喪家之表示。
(3)《開魂路》:至彌留狀態或於死亡之後,即請道僧誦經「開魂路」, 乃由道僧製「旛仔」,男者綠色,女者黃色,三四尺長白布,上寫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將之懸於有葉竹枝。旛仔,葬儀時由喪家長子執 之,作為領先標誌,靈時燒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邊「乞水」。即擲筶,以銅幣投 於水中,為買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挾白布沾之,由父母雙全之「 好命人」以拭淨死者,或仿作其狀為儀式。
(5)《剃頭》:男屍理髮稱為「剃頭」,請理髮師為之,亦叫「剃死人頭 」,價錢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須用紅包討吉。女屍梳粧,則由長媳為之,須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淚滴在死人身上。
(6)《換壽衣》:繼而為死者洗身後換壽衣,稱「套衫」,使用之櫛具折 斷之,一片棄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內。為死者穿服之壽依,係用死者生 前壽辰由其兒女贈製之「張老衫仔褲」,女之壽衣即用婚嫁時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壽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須奇數,不能用偶數, 因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負擔。
(7)《抽壽》:換壽衣後,另有「抽壽」之俗,則喪家人均食麵線(壽麵 )煮烏糖(亦稱紅糖)者。糖原用於吉事,喪事反而用糖,蓋此假借化 兇為吉,故俗稱抽壽,據說死者年歲可添加於子孫壽命,為吉兆。
(8)《哭路頭》: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邊大聲慟哭,但在還沒 死去前,無論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號哭時,要 脫下帽子和鞋子,婦人要摘下髮上飾,並把鞋底下的木板塊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飾品拿掉,近親也是一樣拿掉所有的飾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東邊,女人在床位西邊號。出嫁的女兒,在聽到訃音 後,隨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時,沿途聽爬號哭。出嫁的女兒 ,在聽到訃音後,隨即穿著素服絕,此時大家悲由心生,一屋盡是號哭 聲,號哭的內容多為怨死者為何不長壽。
(9)《驚貓》:在屍體體溫尚未完全冷卻的時候,要安頓好四肢、身體, 同時避免被貓接近,因貓屬虎性,如果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立起來 ,抱走其他的東西,所以安置屍體的房間,要有人通霄看護,如果不幸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起來,這時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讓死人抱住 ,死人就會恢復原來側下的姿勢。
(10)《報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親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報告死訊,俗稱「報外祖」。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裡,門前的桌布要反翻過來,死者的子女在門 外迎接外祖,稱為「報外祖」,外祖要問明死因,如果認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護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孫,由此可見,外祖的樣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來,可由其他親人代替。待外祖入喪家後,方可入殮。
(11)《守鋪》:死後至納棺期間,喪主等人侍服死者鋪側,稱「守鋪」 ,以示孝服。又,納棺後,遺族亦睡棺旁,俗稱「睏棺柴」
(12)《送禮敬》:人死未殮,至戚親往弔,俗稱「送禮敬」,即至靈前 焚香,喪事限燒香條二支,親朋轉贈則以輓聯、輓幃、大銀燭、糕仔封 (白臘燭、銀紙、糕仔、香條等,以白紙包封者)引喪。
(13)《買壽板》:買棺材避言買棺材,而謂「買大厝」或「買壽板」, 以取吉祥。運棺途上,過橋及十字路處,需留置銀紙及小紅布條,稱為 「放紙」。喪儀時亦要放紙。棺木運回,燒金紙「接棺」,奉入廳中。
(14)《圍庫錢》:接棺後,行「圍庫錢」之儀。庫錢或稱「隨身庫」, 即冥幣,乃由遺族焚燒庫錢及紙製庫官庫吏。其焚化之庫錢,灰日後埋 入墓畔。圍庫錢時須多燒,此為寄托死者轉交早前往故之其他家族,俗 稱此為「寄庫」。
(15)《掛孝》:喪家於門柱「掛孝」貼用白紙,亡父貼斜左,亡母貼斜 右,門外另貼「訃白」,書明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
2.入殮
入殮就是「納棺」,置屍於正廳一二日,請道士擇定時刻,將屍體納入 棺內,其時刻非常重要,納棺的順序下:
(1)《辭生》:納棺內,備十二種菜碗供祭死者,稱「辭生」。此為對 死者表示告別之儀,其儀,由道士取各種食料作給食之狀,而唸吉祥 之句。
(2)《放手尾錢》:入殮前有「放手尾錢」(留身後錢財)之俗。俗稱 「放手尾錢,富貴萬年」,以為死者身後留有錢留存子孫為吉兆。則 於納棺前預先在死者神中存制錢若干,而將倒入揧器中,然後取出, 分與子孫。臨終前「分手尾錢」或(分手尾物),其意亦同。分得遺 物如金飾、衣物、錢財等,子孫均極珍重之。
(3)《割 》:喪俗有「割 」者,係以長麻一端擊於死者身上,他端 則由遺各執其一段,而由道士唸吉句,將絲一一斬斷,然後各人將手 中麻絲包入銀紙燒之,俗如是可與死魂斷絕來往,此後始免被擾。
(4)《洗淨》:又於喪事,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喪家每人用指頭 沾濡此水於眉下處,俗稱「洗淨」,意為潔淨。納棺、出葬、做功德 時,均有此俗。
(5)《收烏》:納棺請道士供祭,稱為「收烏」,程序如下:
(1):棺材的最底部要放草絲,為的是吸收屍體的水氣。
(2):草絲上面還要放燒過的灰,也是用以吸數屍體的水氣。
(3):灰上放銀紙,充作旅費,銀紙上天放庫錢,也是前往陰府所用的金錢。
(4):放「七星枋」,乃是寫有七星的薄板,七星代表太極。
(5):放桃枝,因為亡魂前往陰間的路途遙遠,恐會遇到惡狗,而桃枝可用來驅逐惡。
(6):放一個石頭在棺材中,這是認為人死後會復活,而是鬼不是人,由於懼怕,所以放一個石頭在棺中,表示必須等到石頭腐爛,才能復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
(7):放一個煮熟的雞蛋,道理同上,要等到醬油麴發芽後復活。
(8):放一碗醬油麴,道理同上,要等到醬油麴發芽後再復活。
(9):放「過山褲」,也就是登山時穿的褲子,用白布剪個樣子,而且一邊要縫對,一邊要縫錯,這是因為亡魂在前往陰 間的登山路途中,如果遇到魔鬼,就拿出褲子丟在路上,魔鬼發現褲子後,一定會穿上,但因有一邊是縫錯的,魔鬼穿來穿去,要花很多時間,亡魂就不會被魔鬼捉到。
(10):放「雞枕」,是用紅布白布縫成的枕頭,中間放有銀紙。
(11):在屍體旁放金器和寶石,為的是鼓勵子孫日後能為死者洗骨。
(12):放「水被」,即棉被,蓋在死者身上。
(13):放「掩身旗」,這是道士做的白布,長度和棺柴一樣,死者有幾個子女,就撕成幾條,把剩下部份放在棺材中。
(14):放銀紙。
(6)《擱棺》:出葬因要擇吉日吉地安葬,以致停柩日久,稱為「擱棺」或「停棺」。則於收殮後,傭工在棺木上油漆粉刷多次, 以防濕防漏,俗稱為「打桶」,以後又在旬祭時,復作 此種油刷。
3.居喪
遺族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稱為「居喪」。死者之卑族者須脫冠履, 披髮跣足,婦人則脫去身上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男人不穿皮鞋,不著 華服,男女各依其輩份輕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喪之孝子禁止理髮,夫妻不能同房,禁訪朋友,參加喜宴及到寺廟 參拜等,此類居喪之俗,尤以殮葬以前為嚴格,以後直至「除靈」仍遵守 之,以昭孝道。
(1)《帶孝》:服喪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之。 「苧」─-苧布。孫、甥、姪用之。 「淺」--淺布。曾孫及其同輩用之。 「黃」─-黃布。玄孫及其同輩之之。 「紅」─-紅布。直玄孫之兒子用之。(喪事用紅色係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孫,含有引為榮譽意。)「白」─-白布。與死者同輩及外親用之。 孝帽,大人載「草箍」(喪布圈以繩者),小孩帶「荖苞」(喪布疊 摺帽狀者)。孝鞋,男用草鞋,女於布鞋上縫喪布。帶孝由於孝之輕重,男分白藍青黃四色,用絨線摺縫小球佩之,男佩 左腕,女結頭髮。待至「除靈」後依次換其頻色,則由「粗孝」換為「幼 孝」,稱為「換孝」。 服父母之喪,古時至百日,須服麻布衣而不斬衰,不剃頭。過了百日 ,始剃髮。用麻布條紮腕,至七旬換白布條,至百日「脫孝」。女兒嫁出 者,其帶孝方式多以「手尾錢」寄於生家靈桌上,限於歸致祭時,始帶之。
(2)《麻燈》:喪用燈類統稱「麻燈」。包括「大門燈」、「柑燈」、「孝燈」、「紅燈」、「富貴燈」。
4.出殯
出殯埋葬(俗稱『出山』,台灣人自古以來多採用「土葬」,很少用 火葬,這是由於人們俗信讓死者能「入土為安」,後來政府曾一度規定, 因傳染病而死的人要舉行火葬,為的是怕傳染病的流行,結果還是很多人 偷偷的土葬傳染病死者。本來在遺言中行火葬的人並不多,因規定傳染病 者一律火葬,又有一些貧窮人家因錢的問題,而改土葬為火葬,所以火葬 就漸漸多起。男有「招魂葬」,這是由於失蹤或溺水死亡的人,由於找不 到屍體,使用其遺物來引魂埋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或道士來主持,日期由擇日師決定,程序如左。
(1)《轉棺》:把棺材移至門外佈至好的告別式場,內稱為「轉棺」,如果時間是在半夜,只好略微動一下棺材即可,等到天亮以後再移出。
(2)《起柴頭》:或稱「起車頭」,就是以「五牲」供奉棺材,五牲乃是由死者出嫁的子孫所贈送,如果死者的配偶已亡,牲禮則要成雙成對,若是配偶還在,牲禮只要成單即可。棺材的前面要有幾張桌子,把遺族所贈的五牲及外戚送來的禮物排列好,最前面的一張桌子要點上蠟燭並燒香。此時由孝男行三跪九拜之禮,其他遺族也要跪拜,其他遺族也要跪拜,拜完之後,喪主就跪在桌下,對外祖,女婿,孫婿跪拜加以答禮。「禮生」(司儀)要站在供物桌邊,主持禮儀,跪拜的人也要聽其號令,並指揮外祖,女婿,孫婿的三跪九 拜,在第二次跪拜時,將稻曲放在洗臉盆裡,加上酒,是為「奠酒」,再來禮生要為外祖,女婿,孫婿要行三跪九拜並哭泣,俗稱其狀為「噴土粉」,表示這些人的哭泣帶有諷刺意味的,因此也有人戲稱「噴埃」。噴土粉後,喪主要在跪拜者的後方隨拜。最後由親戚朋友禮拜,並向喪主跪拜答禮。
(3)《封釘》:和尚或道士於唸經後,將棺蓋蓋在棺木,四端各釘上長釘一隻,稱之為「封釘」。如果死者是母親,就由外戚來打釘,打釘的寺候要說好話,不會說的由道士代說,「封釘」的人可得到一 個紅包。如果死者是父親,就由同且是好命人或同輩來說好話和打釘,同樣也是有紅包,最後釘下的一隻釘為「子孫釘」,要輕輕的 釘下,再由喪主咬下來,並削下棺木的一點點,一同放在靈桌上的 香灶裡保存,等二天才丟棄。封釘時,道士唸的吉利好話如下:
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禒。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傢伙。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如彭祖。
(4)《旋棺》:對釘之後,由道士鳴鐘鈸為先導,引導孝男孝婦繞棺材三次,稱之為「旋棺」,孝婦不論在轉柩或旋棺的時候,都要靠棺木上號哭,孝男則跪拜在地。
(5)《絞棺》:旋棺以後,取來木棒放在棺材上,用麻繩好,稱之為「絞棺」。絞棺之後,再行「棺罩」,就是以物蓋在棺木上,通常是花卉和人物等刺繡,外加五色的「布球」,看來頗為美麗,現今則用毛氈做為棺罩者居多。
(6)《哭棺柴頭》:出殯,前喪婦女身穿喪服倚棺而,哭,稱「哭棺柴頭」。
(7)《弔祭》:起柴頭時,外祖女婿等供牲醴「弔祭」。對此,喪家視其費用答以比之多額之回禮。
(8)《發引》:發引就是把棺材扛到墓地。弔祭後,喪葬行列開始起行。一般棺材有四人或八人扛,若棺材很,大則需十交人或廿四人扛,也有三十六人扛的棺材。
(9)《落葬》:就是埋葬的意思。埋葬時,先將棺柩置於墓前,男人在棺的右邊,女人在棺左邊,哀哭一番而禮拜告別。然後由僧道誦經,又在棺木穿氣孔,即在棺木上鑽上一孔,使空氣流入,以便棺內屍體與地下土氣相通,此稱「放栓」。
(10)《堅靈》:「安靈」是於埋葬後,把亡魂牽引到家中,暫時安置在靈桌的意思,這個時,候,要準備供物,由道士僧侶誦經,行安靈式,遺族也要燒香禮拜號哭,一直到除靈後,每天早晚兩次燒香 禮拜號哭。
5.做旬
出葬後,除每日朝夕「孝飯」外,另每隔七日奠旬祭一次,稱「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1)《頭旬》:第七日稱《頭旬》:傳說人於死後的第七天,方知自己已死,亡魂會回到家中哭泣,所以遺族在半夜十二點開始哭泣,到第二天中午供養供物,並燒金紙和號哭,「頭旬」是由死者的兒子來祭祀,並延請僧道在靈前誦經「開魂路」,道僧舉行法懺,多設法壇於葬家(一、二、四、六旬為小旬,奠祭從略。
(2)《做百日》:死後一百天所做的祭祀叫做「做百日」,錢皂人請來和尚和道士,舉行盛大的供養,貧人只是在靈前擺供物,由子孫禮拜號哭,在這一天,要由「粗孝」換成「幼孝」。
(3)《做對年》:死後一年的祭祀叫做「做對年」,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來,以牲醴祭祀,但不請道士,待天亮後,大家一起把孝服脫掉。
(4)《除靈》:於尾旬或「做百日」、「做對年」時「除靈」撒靈桌。古俗,除靈次日,喪家婦女換穿素服,至寺廟行香後,始准回家省親,稱「行圓」,蓋視喪中為不祥也。
(5)《合爐》:合灶是在喪事終了後,亡者香灶一部份放在祖先的一部份放在祖先的香灶中,和祖先的牌位一同奉祀,也有的人把新亡的牌位燒掉,把各字寫在大牌上。合灶的時間在一年忌前半期的六月或後半期的十月,由於「合灶」為喪事,一般人均不願在過年時做,有些地方則要滿三年才除靈與合灶。
(6)《拾骨》:拾骨就是「洗骨」的意思,埋葬後,經過一定的時間,要把骨頭挖出來,擦乾後曬太陽,然後放在「金斗」中。洗骨為台灣的民間習俗,同樣要選吉日良辰,請土公拾骨,放在「金斗」時,頭骨要朝上,並用綿包起來,細的骨頭則用紅紙包,如果骨頭上的肉都已完全腐掉,表示吉利,反之,成木乃尹或有未腐掉的肉,則對子孫不利,要把肉削掉。洗骨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定,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不做;三十歲以下於埋 葬五年做;四十歲前後於埋葬六年後;五十歲以上於埋葬六年、八年、十二年後,也就是依照年齡而成正比。但「破骨」的人(生辰八字不好的人)不拾骨。古時農業社會,生活步調緩慢,故許多生命禮俗,以一件件瑣碎做來 ,但今日工商社會,一切講求時效,以上這些習俗也就簡略多了,所謂「簡單、隆重」即可,避免繁複奢華是當今處世之道。
丧葬礼仪 生与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终点,所谓「人死为大,丧之以礼」, 可见丧葬礼仪的重要性。台湾人对死亡的观念是灵魂不灭,认为人就是肉体灵魂的结合。死後,肉体归於尘土,而灵魂离开身体存於宇宙之间,同时灵魂对其子孙会加以保护,因,此子孙要尽孝,死後, 子孙要祭祀。 一般台湾的丧葬礼仪大约可分为如下的部份:
1.临终
(1)《搬铺》:病重临危,则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厅中临时铺设之板床,称 为搬铺或徒铺,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谓之「寿终」 ,而依古礼,男徒正寝,女徒内寝。惟徒铺为男移正厅正旁(右侧), 女移倒旁。如是,徒移正厅,认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将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虽不移正厅,亦移床前地上。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厅而移护龙(侧屋) 。凡被搬铺,已知将离此世,召换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此谓「分手 尾钱」,嘱家人预备丧事。
(2)《竖魂帛》:死後,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红绸之被布) ,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脚尾饭」(米饭一碗,饭上置 鸭蛋一粒及插筷子一双),烧银纸,点香烛,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费,并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纸或白布,上写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暂代位牌,供於正厅一角,燃烛烧香,谓之「竖魂帛」。又取下厅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盖神明、祖先的灵位(此於纳棺後始恢复原状),其 他如将碗器击破其一,门联上斜贴白纸条,烧纸制小轿借以对天奉告死 亡,门前置香案等,类此均为丧家之表示。
(3)《开魂路》:至弥留状态或於死亡之後,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 乃由道僧制「旛仔」,男者绿色,女者黄色,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将之悬於有叶竹枝。旛仔,葬仪时由丧家长子执 之,作为领先标志,灵时烧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边「乞水」。即掷筶,以铜币投 於水中,为买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挟白布沾之,由父母双全之「 好命人」以拭净死者,或仿作其状为仪式。
(5)《剃头》:男屍理发称为「剃头」,请理发师为之,亦叫「剃死人头 」,价钱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须用红包讨吉。女屍梳粧,则由长媳为之,须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泪滴在死人身上。
(6)《换寿衣》:继而为死者洗身後换寿衣,称「套衫」,使用之栉具折 断之,一片弃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内。为死者穿服之寿依,系用死者生 前寿辰由其儿女赠制之「张老衫仔裤」,女之寿衣即用婚嫁时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寿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须奇数,不能用偶数, 因丧事只可单不可双,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负担。
(7)《抽寿》:换寿衣後,另有「抽寿」之俗,则丧家人均食面线(寿面 )煮乌糖(亦称红糖)者。糖原用於吉事,丧事反而用糖,盖此假借化 凶为吉,故俗称抽寿,据说死者年岁可添加於子孙寿命,为吉兆。
(8)《哭路头》: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边大声恸哭,但在还没 死去前,无论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号哭时,要 脱下帽子和鞋子,妇人要摘下发上饰,并把鞋底下的木板块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饰品拿掉,近亲也是一样拿掉所有的饰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东边,女人在床位西边号。出嫁的女儿,在听到讣音 後,随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时,沿途听爬号哭。出嫁的女儿 ,在听到讣音後,随即穿著素服绝,此时大家悲由心生,一屋尽是号哭 声,号哭的内容多为怨死者为何不长寿。
(9)《惊猫》:在屍体体温尚未完全冷却的时候,要安顿好四肢、身体, 同时避免被猫接近,因猫属虎性,如果被猫跳过屍体,屍体会站立起来 ,抱走其他的东西,所以安置屍体的房间,要有人通霄看护,如果不幸被猫跳过屍体,屍体会站起来,这时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让死人抱住 ,死人就会恢复原来侧下的姿势。
(10)《报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亲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报告死讯,俗称「报外祖」。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里,门前的桌布要反翻过来,死者的子女在门 外迎接外祖,称为「报外祖」,外祖要问明死因,如果认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护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孙,由此可见,外祖的样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来,可由其他亲人代替。待外祖入丧家後,方可入殓。
(11)《守铺》:死後至纳棺期间,丧主等人侍服死者铺侧,称「守铺」 ,以示孝服。又,纳棺後,遗族亦睡棺旁,俗称「困棺柴」
(12)《送礼敬》:人死未殓,至戚亲往吊,俗称「送礼敬」,即至灵前 焚香,丧事限烧香条二支,亲朋转赠则以挽联、挽帏、大银烛、糕仔封 (白腊烛、银纸、糕仔、香条等,以白纸包封者)引丧。
(13)《买寿板》:买棺材避言买棺材,而谓「买大厝」或「买寿板」, 以取吉祥。运棺途上,过桥及十字路处,需留置银纸及小红布条,称为 「放纸」。丧仪时亦要放纸。棺木运回,烧金纸「接棺」,奉入厅中。
(14)《围库钱》:接棺後,行「围库钱」之仪。库钱或称「随身库」, 即冥币,乃由遗族焚烧库钱及纸制库官库吏。其焚化之库钱,灰日後埋 入墓畔。围库钱时须多烧,此为寄托死者转交早前往故之其他家族,俗 称此为「寄库」。
(15)《挂孝》:丧家於门柱「挂孝」贴用白纸,亡父贴斜左,亡母贴斜 右,门外另贴「讣白」,书明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
2.入殓
入殓就是「纳棺」,置屍於正厅一二日,请道士择定时刻,将屍体纳入 棺内,其时刻非常重要,纳棺的顺序下:
(1)《辞生》:纳棺内,备十二种菜碗供祭死者,称「辞生」。此为对 死者表示告别之仪,其仪,由道士取各种食料作给食之状,而念吉祥 之句。
(2)《放手尾钱》:入殓前有「放手尾钱」(留身後钱财)之俗。俗称 「放手尾钱,富贵万年」,以为死者身後留有钱留存子孙为吉兆。则 於纳棺前预先在死者神中存制钱若干,而将倒入揧器中,然後取出, 分与子孙。临终前「分手尾钱」或(分手尾物),其意亦同。分得遗 物如金饰、衣物、钱财等,子孙均极珍重之。
(3)《割 》:丧俗有「割 」者,系以长麻一端击於死者身上,他端 则由遗各执其一段,而由道士念吉句,将丝一一斩断,然後各人将手 中麻丝包入银纸烧之,俗如是可与死魂断绝来往,此後始免被扰。
(4)《洗净》:又於丧事,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丧家每人用指头 沾濡此水於眉下处,俗称「洗净」,意为洁净。纳棺、出葬、做功德 时,均有此俗。
(5)《收乌》:纳棺请道士供祭,称为「收乌」,程序如下:
(1):棺材的最底部要放草丝,为的是吸收屍体的水气。
(2):草丝上面还要放烧过的灰,也是用以吸数屍体的水气。
(3):灰上放银纸,充作旅费,银纸上天放库钱,也是前往阴府所用的金钱。
(4):放「七星枋」,乃是写有七星的薄板,七星代表太极。
(5):放桃枝,因为亡魂前往阴间的路途遥远,恐会遇到恶狗,而桃枝可用来驱逐恶。
(6):放一个石头在棺材中,这是认为人死後会复活,而是鬼不是人,由於惧怕,所以放一个石头在棺中,表示必须等到石头腐烂,才能复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
(7):放一个煮熟的鸡蛋,道理同上,要等到酱油麴发芽後复活。
(8):放一碗酱油麴,道理同上,要等到酱油麴发芽後再复活。
(9):放「过山裤」,也就是登山时穿的裤子,用白布剪个样子,而且一边要缝对,一边要缝错,这是因为亡魂在前往阴 间的登山路途中,如果遇到魔鬼,就拿出裤子丢在路上,魔鬼发现裤子後,一定会穿上,但因有一边是缝错的,魔鬼穿来穿去,要花很多时间,亡魂就不会被魔鬼捉到。
(10):放「鸡枕」,是用红布白布缝成的枕头,中间放有银纸。
(11):在屍体旁放金器和宝石,为的是鼓励子孙日後能为死者洗骨。
(12):放「水被」,即棉被,盖在死者身上。
(13):放「掩身旗」,这是道士做的白布,长度和棺柴一样,死者有几个子女,就撕成几条,把剩下部份放在棺材中。
(14):放银纸。
(6)《搁棺》:出葬因要择吉日吉地安葬,以致停柩日久,称为「搁棺」或「停棺」。则於收殓後,佣工在棺木上油漆粉刷多次, 以防湿防漏,俗称为「打桶」,以後又在旬祭时,复作 此种油刷。
3.居丧
遗族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称为「居丧」。死者之卑族者须脱冠履, 披发跣足,妇人则脱去身上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人不穿皮鞋,不著 华服,男女各依其辈份轻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丧之孝子禁止理发,夫妻不能同房,禁访朋友,参加喜宴及到寺庙 参拜等,此类居丧之俗,尤以殓葬以前为严格,以後直至「除灵」仍遵守 之,以昭孝道。
(1)《带孝》:服丧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儿媳、长孙用之。 「苎」─-苎布。孙、甥、侄用之。 「浅」--浅布。曾孙及其同辈用之。 「黄」─-黄布。玄孙及其同辈之之。 「红」─-红布。直玄孙之儿子用之。(丧事用红色系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孙,含有引为荣誉意。)「白」─-白布。与死者同辈及外亲用之。 孝帽,大人载「草箍」(丧布圈以绳者),小孩带「荖苞」(丧布叠 摺帽状者)。孝鞋,男用草鞋,女於布鞋上缝丧布。带孝由於孝之轻重,男分白蓝青黄四色,用绒线摺缝小球佩之,男佩 左腕,女结头发。待至「除灵」後依次换其频色,则由「粗孝」换为「幼 孝」,称为「换孝」。 服父母之丧,古时至百日,须服麻布衣而不斩衰,不剃头。过了百日 ,始剃发。用麻布条扎腕,至七旬换白布条,至百日「脱孝」。女儿嫁出 者,其带孝方式多以「手尾钱」寄於生家灵桌上,限於归致祭时,始带之。
(2)《麻灯》:丧用灯类统称「麻灯」。包括「大门灯」、「柑灯」、「孝灯」、「红灯」、「富贵灯」。
4.出殡
出殡埋葬(俗称『出山』,台湾人自古以来多采用「土葬」,很少用 火葬,这是由於人们俗信让死者能「入土为安」,後来政府曾一度规定, 因传染病而死的人要举行火葬,为的是怕传染病的流行,结果还是很多人 偷偷的土葬传染病死者。本来在遗言中行火葬的人并不多,因规定传染病 者一律火葬,又有一些贫穷人家因钱的问题,而改土葬为火葬,所以火葬 就渐渐多起。男有「招魂葬」,这是由於失踪或溺水死亡的人,由於找不 到屍体,使用其遗物来引魂埋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或道士来主持,日期由择日师决定,程序如左。
(1)《转棺》:把棺材移至门外布至好的告别式场,内称为「转棺」,如果时间是在半夜中华永久陵园,只好略微动一下棺材即可,等到天亮以後再移出。
(2)《起柴头》:或称「起车头」,就是以「五牲」供奉棺材,五牲乃是由死者出嫁的子孙所赠送,如果死者的配偶已亡,牲礼则要成双成对,若是配偶还在,牲礼只要成单即可。棺材的前面要有几张桌子,把遗族所赠的五牲及外戚送来的礼物排列好,最前面的一张桌子要点上蜡烛并烧香。此时由孝男行三跪九拜之礼,其他遗族也要跪拜,其他遗族也要跪拜,拜完之後,丧主就跪在桌下,对外祖,女婿,孙婿跪拜加以答礼。「礼生」(司仪)要站在供物桌边,主持礼仪,跪拜的人也要听其号令,并指挥外祖,女婿,孙婿的三跪九 拜,在第二次跪拜时,将稻曲放在洗脸盆里,加上酒,是为「奠酒」,再来礼生要为外祖,女婿,孙婿要行三跪九拜并哭泣,俗称其状为「喷土粉」,表示这些人的哭泣带有讽刺意味的,因此也有人戏称「喷埃」。喷土粉後,丧主要在跪拜者的後方随拜。最後由亲戚朋友礼拜,并向丧主跪拜答礼。
(3)《封钉》:和尚或道士於念经後,将棺盖盖在棺木,四端各钉上长钉一只,称之为「封钉」。如果死者是母亲,就由外戚来打钉,打钉的寺候要说好话,不会说的由道士代说,「封钉」的人可得到一 个红包。如果死者是父亲,就由同且是好命人或同辈来说好话和打钉,同样也是有红包,最後钉下的一只钉为「子孙钉」,要轻轻的 钉下,再由丧主咬下来,并削下棺木的一点点,一同放在灵桌上的 香灶里保存,等二天才丢弃。封钉时,道士念的吉利好话如下:
一点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禒。
二点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戊己土,子孙寿元如彭祖。
(4)《旋棺》:对钉之後,由道士鸣钟清颐园公墓钹为先导,引导孝男孝妇绕棺材三次,称之为「旋棺」,孝妇不论在转柩或旋棺的时候,都要靠棺木上号哭,孝男则跪拜在地。
(5)《绞棺》:旋棺以後,取来木棒放在棺材上,用麻绳好,称之为「绞棺」。绞棺之後,再行「棺罩」,就是以物盖在棺木上,通常是花卉和人物等刺绣,外加五色的「布球」,看来颇为美丽,现今则用毛毡做为棺罩者居多。
(6)《哭棺柴头》:出殡,前丧妇女身穿丧服倚棺而,哭,称「哭棺柴头」。
(7)《吊祭》:起柴头时,外祖女婿等供牲醴「吊祭」。对此,丧家视其费用答以比之多额之回礼。
(8)《发引》:发引就是把棺材扛到墓地。吊祭後,丧葬行列开始起行。一般棺材有四人或八人扛,若棺材很,大则需十交人或廿四人扛,也有三十六人扛的棺材。
(9)《落葬》:就是埋葬的意思。埋葬时,先将棺柩置於墓前,男人在棺的右边,女人在棺左边,哀哭一番而礼拜告别。然後由僧道诵经,又在棺木穿气孔,即在棺木上钻上一孔,使空气流入,以便棺内屍体与地下土气相通,此称「放栓」。
(10)《坚灵》:「安灵」是於埋葬後,把亡魂牵引到家中,暂时安置在灵桌的意思,这个时,候,要准备供物,由道士僧侣诵经,行安灵式,遗族也要烧香礼拜号哭,一直到除灵後,每天早晚两次烧香 礼拜号哭。
5.做旬
出葬後,除每日朝夕「孝饭」外,另每隔七日奠旬祭一次,称「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1)《头旬》:第七日称《头旬》:传说人於死後的第七天,方知自己已死,亡魂会回到家中哭泣,所以遗族在半夜十二点开始哭泣,到第二天中午供养供物,并烧金纸和号哭,「头旬」是由死者的儿子来祭祀,并延请僧道在灵前诵经「开魂路」,道僧举行法忏,多设法坛於葬家(一、二、四、六旬为小旬,奠祭从略。
(2)《做百日》:死後一百天所做的祭祀叫做「做百日」,钱皂人请来和尚和道士,举行盛大的供养,贫人只是在灵前摆供物,由子孙礼拜号哭,在这一天,要由「粗孝」换成「幼孝」。
(3)《做对年》:死後一年的祭祀叫做「做对年」,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来,以牲醴祭祀,但不请道士,待天亮後,大家一起把孝服脱掉。
(4)《除灵》:於尾旬或「做百日」、「做对年」时「除灵」撒灵桌。古俗,除灵次日,丧家妇女换穿素服,至寺庙行香後,始准回家省亲,称「行圆」,盖视丧中为不祥也。
(5)《合炉》:合灶是在丧事终了後,亡者香灶一部份放在祖先的一部份放在祖先的香灶中,和祖先的牌位一同奉祀,也有的人把新亡的牌位烧掉,把各字写在大牌上。合灶的时间在一年忌前半期的六月或後半期的十月,由於「合灶」为丧事,一般人均不愿在过年时做,有些地方则要满三年才除灵与合灶。
(6)《拾骨》:拾骨就是「洗骨」的意思,埋葬後,经过一定的时间,要把骨头挖出来,擦乾後晒太阳,然後放在「金斗」中。洗骨为台湾的民间习俗,同样要选吉日良辰,请土公拾骨,放在「金斗」时,头骨要朝上,并用绵包起来,细的骨头则用红纸包,如果骨头上的肉都已完全腐掉,表示吉利,反之,成木乃尹或有未腐掉的肉,则对子孙不利,要把肉削掉。洗骨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定,十六岁以下未成年不做;三十岁以下於埋 葬五年做;四十岁前後於埋葬六年後;五十岁以上於埋葬六年、八年、十二年後,也就是依照年龄而成正比。但「破骨」的人(生辰八字不好的人)不拾骨。古时农业社会,生活步调缓慢,故许多生命礼俗,以一件件琐碎做来 ,但今日工商社会,一切讲求时效,以上这些习俗也就简略多了,所谓「简单、隆重」即可,避免繁复奢华是当今处世之道。
北京殡葬一条龙服务_北京白事丧葬殡葬价格
1、殡仪服务套餐费用含灵车费、火化费等殡仪馆费用,无额外收费项目(骨灰盒、寿衣及客户要求单加项目除外)。
2、不同殡仪馆的套餐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
殡仪礼仪是什么
殡仪是殡仪馆安排死人葬礼所提供的服务,礼仪是在各种庆典中所提供的服务,两个是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针对不会的人群实施的。
社会殡仪车辆整治公告
苏州市第十五次骨灰树葬活动公告
苏州市殡仪馆公告
苏州市殡仪馆市区服务部电话: 68555444(24小时);传真 68550400。
苏州市殡仪馆业务预约电话:66201157(传真)
苏州市殡仪馆遗体接运电话:66206669(24小时)
殡仪馆礼仪员到底是做什么的
就是服务的,接待死者家属的。
我是说,具体的工作是做什么的,要怎么个做法。
什么都做。就比如电影《疯狂的赛车》里面,卖墓地的都找礼仪员冒充黑帮,哈哈,虽然夸张一点,不过就是那样。现在人想着办法挣钱,都流行丧礼策划,大办丧事。在丧礼中必然需要各种服务人员,和礼仪人员。
你好,能告诉我,这个工作是什么进行的吗?,比如你是一民公务员,那公务员每天都是怎么上班的,能回答的仔细些吗?,到时候加分,谢谢你啦小花朵。。
又叫襄仪。主要从事殡葬礼仪服务的人员,工作内容主要是接待亡者家属和亲友,引导悼念活动正常进行的人员。
谁了解殡仪方面的礼仪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派出所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买好棺材,准备送葬者··
要双手捧住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