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有哪些礼节?
一、投诉(报丧):家里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请事户族长辈协同料理几日发殡。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远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过五天。孝子出门报诉,身着孝服,手执丧棒,有一熟悉亡者亲属的人领着前去报诉,孝子每到一家侧跪门边,等被请的人见面,孝子叩头后再离开。绝对不能进家门。
二、超荐。(做道场、行大礼),道场分僧人道场、阴阳道场两种。僧、阴阳道场可在同一灵场堂念诵,但须僧念道停,轮换开进行,僧人超荐不破土、不上坟,送葬素斋素食不收报酬,但不是佛门子弟不去念经。阴阳道场有随堂食、三报食、铁罐食三种形式。凡家族少、儿孙少、家庭贫寒者多举行随堂食吊丧形式;家庭经济较富裕,亡人生前积恩布德、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好,众人尊敬的人家多举行三报食(报大地、报祖先、报父母养育恩)的吊丧道场;极少数家庭经济殷富。房舍数院、田地数顷,亡人生前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过“寿喜”(七十岁)众人尊敬,后辈儿孙又在官场为官的,老人殁后儿孙为亡者“铁罐食”场面雄伟热闹,(有三个高贡,五个道士组成的念经道场)吹、念、纸活、挽联、出丧都十分讲究。
三、香蜡。灵堂要点香,日夜不停,绝对不能断了香火,蜡烛也一个道理。每天吃饭时间要先敬逝者,把饭盛好放于灵前桌上,筷子要竖插,不能横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后,亡灵停放灵堂内,吊丧期间家庭妇女(妻、儿媳、出嫁女儿)跪于灵前门外两侧麦草上致哀,有吊丧者一来即大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直至客走为止。夜间有儿子守灵。
五、移灵。移灵过程中,亲属哭泣切忌泪水掉在逝者脸上,移灵过程中打伞挡住头部。
六、烧轿。出门的头天夜里23点至1点(子时),将逝者衣物、纸糊的童男童女、聚宝盆、摇钱树、现代人还加了电器等,在外边烧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殡不能走回头路,去和回要选不同的路线。
八、出殡时孝子执白幡,隔一段时间面向帮忙者跪下谢恩。
九、入土后,不能哭(入土为安),要围绕墓地转三圈。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就目前情况看, 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2007-05-03 14:14:40选出
一、投诉(报丧):家里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请事户族长辈协同料理几日发殡。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远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过五天。孝子出门报诉,身着孝服,手执丧棒,有一熟悉亡者亲属的人领着前去报诉,孝子每到一家侧跪门边,等被请的人见面,孝子叩头后再离开。绝对不能进家门。
二、超荐。(做道场、行大礼),道场分僧人道场、阴阳道场两种。僧、阴阳道场可在同一灵场堂念诵,但须僧念道停,轮换开进行,僧人超荐不破土、不上坟,送葬素斋素食不收报酬,但不是佛门子弟不去念经。阴阳道场有随堂食、三报食、铁罐食三种形式。凡家族少、儿孙少、家庭贫寒者多举行随堂食吊丧形式;家庭经济较富裕,亡人生前积恩布德、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好,众人尊敬的人家多举行三报食(报大地、报祖先、报父母养育恩)的吊丧道场;极少数家庭经济殷富。房舍数院、田地数顷,亡人生前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过“寿喜”(七十岁)众人尊敬,后辈儿孙又在官场为官的,老人殁后儿孙为亡者“铁罐食”场面雄伟热闹,(有三个高贡,五个道士组成的念经道场)吹、念、纸活、挽联、出丧都十分讲究。
三、香蜡。灵堂要点香,日夜不停,绝对不能断了香火,蜡烛也一个道理。每天吃饭时间要先敬逝者,把饭盛好放于灵前桌上,筷子要竖插,不能横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后,亡灵停放灵堂内,吊丧期间家庭妇女(妻、儿媳、出嫁女儿)跪于灵前门外两侧麦草上致哀,有吊丧者一来即大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直至客走为止。夜间有儿子守灵。
五、移灵。移灵过程中,亲属哭泣切忌泪水掉在逝者脸上,移灵过程中打伞挡住头部。
六、烧轿。出门的头天夜里23点至1点(子时),将逝者衣物、纸糊的童男童女、聚宝盆、摇钱树、现代人还加了电器等,在外边烧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殡不能走回头路,去和回要选不同的路线。
八、出殡时孝子执白幡,隔一段时间面向帮忙者跪下谢恩。
九、入土后,不能哭(入土为安),要围绕墓地转三圈。
丧礼的习俗以及禁忌
原发布者:xiao865
丧事民间丧葬的一些禁忌 丧葬本是禁忌及忌讳较多的仪式,在民间关于丧葬的一些禁忌分别都有哪些呢?民间丧葬六大忌讳事项又是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民间丧葬的一些禁忌民间丧葬六大忌讳事项1、忌出葬时,抬棺者说「重」字:在出殡时,抬棺者应保持肃静,禁讳说到「重」这个字。 若不小心脱口而出,可能会生出变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动,或是于行进间,抬捍断裂导致棺木掉落地上。 2、忌带孝者观看建庙、婚嫁,或接触产妇及婴儿:因一般人认为带孝者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及喜庆有关的场合,如建庙、安灶,或是婚礼、喜宴,都应避免参加。 否则在带孝者的凶气感染之下,将导致建庙不灵,或新婚夫妻感情不睦。 丧事而若带孝者接触到产妇或婴儿,将致使产妇难产,以及婴儿夭折等不幸的事发生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冲克桃峰陵园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么不论亡者的亲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参加送葬仪式。 此外,孕妇、婴儿,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3、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肖相冲克: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 有的还会在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除不祥之气。 4、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在举行入殓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 此时忌讳有人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
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
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
1、通知亲友
如果死者家属有人不在时,在场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通知死者家属。并通知一到二位能干的、与死者关系亲密的好朋友。死者家属及亲密朋友应以电话通知近亲戚,即使他们住地远,也应以电话予以通知,但如果打电话花费太贵时,朋友及较远远亲则可以用电报予以通知。
2、死亡证明书
死亡证明书应由负责照料死者的医生填写。如果是猝死或意外事件死亡,或在死时因某种原因没有医生在场时,则应由公医检验,确定死亡原因,填写死亡证明书。这种手续必须立即完成,因为其他一切事项均需等死亡证明书完成签证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3、发布讣告
讣告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亲友或有关单位报丧时使用的通知或文书。讣告通常包括死者生前职衔、死亡时间、直系亲属名字、殡葬时间及地点等。
4、陪葬衣物
负责安排丧葬的人,应在死者家属协助下,将死者陪葬的衣服准备好,供死者穿用,陪葬的服装无严格的规定,可以穿死者生前喜欢的服装,也可以穿死者生前在正式场合穿用的服装。年轻女子死亡时多穿白色服装,小孩子则着学生装。结婚戒指一般都给死者带着下葬,而其他首饰都取下。现在大家都习惯在殡仪馆举行吊唁仪式、开追悼会。死者的家属也常常在这里接见前来吊唁的朋友。
5、收送花圈
参加吊唁和追悼会的人可以送花圈表示哀悼,花圈一般送到殡仪馆。死者家属可请一人专门负责花圈有关事宜,并记录送花圈的人名和单位,以便日后表示谢意。如果讣告已写明有“恳辞花圈”时,就不要送花圈了,另外赠送鲜花给失去亲人的要好朋友,也很有意义。丧事过后若能经常性地赠送一些鲜花,会使失去亲人的人因你持久的同情而感到安慰。
6、吊唁
现代丧事吊唁仪式大多都在殡仪馆举行。死者家属也在殡仪馆接见前往吊唁的亲友,这样的话,主持丧事的人应在发布讣告时把家属到达殡仪馆接受亲友前往吊唁慰问的时间予以公布。其他时间,人们想前往吊唁,但又觉得自己与丧家的关系不够密切而不便打扰时,则到殡仪馆会客间,在预先准备好的签名簿上签名后离开即可。
7、追悼会及其仪式
不论城市或乡村,不论单位或民众家庭,人死了,开追悼会来寄托哀思,是现在人们常用的应当提倡的一种新式丧礼。开追悼会既是悼念死者,也体现了社会文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8、遗体告别仪式
近年来,除了那些极有成就的名人学者以开追悼会的形式向死者表示哀悼外,一般人死了都只进行遗体告别仪式。
9、送葬
死者所有的家属得知殡葬时间,应即行参加送葬,如果讣闻写明为“家奠”时,则死者的朋友可以不必送葬。除非死者家属另有通知请求他们参加送葬。若讣告写有殡葬时间,地点时,可认为是正式邀请参加送葬。是否愿意参加,一切由自己决定。当然,如果你是死者家中的常客、或与死者家属为密友,不参加送葬,就会被认为是无情无义了。
10、骨灰安放仪式
安放骨灰盒的礼仪,一般在墓地进行。墓地一般立有墓碑。墓碑的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以及立碑时间。碑的背面不刻写碑文。死者亲属肃立墓穴前,由承祀人(墓中人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然后封穴盖顶。封穴毕,在墓碑前的亲属献上花圈、鲜果,并行礼致哀。
11、服孝
我国传统的丧服礼制比较复杂,讲究“穿白带孝”,不同的亲友穿不同的丧服,持服期也不等。现在丧礼、丧服大大简化,大多数人都尽可能地设法节哀,并避免让自己悲愁心情影响别人。而穿孝服则很容易让人回想起过去。况且,穿孝服也常常妨碍着穿着者过正常的生活。
自古以来,死亡就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严酷现实。死亡也许是人生中最神秘、最惊心动魄的事件。面对死亡,每一个人应把安详和勇气、生活的力量和慰籍留给活着的人们,这似乎成为人类精神上比宗教还要强烈的需求。因此,关于死亡和死亡以后的事情,从来就是各类宗教谈论的主要话题,也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无不探讨此问题。从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围绕着如何认识死亡、对待死者演出了一幕幕历史话剧。在民间中早已形成既相近又有区别的各种自成体系的丧葬文化。由于丧葬文化最贴近人类生活,因此颇受老百姓的关切,甚至将其视为最神圣的私事而加以严格管理。这样,就使丧葬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逐渐成为一种禁区文化。目前由于殡葬管理的法制化强制化,这些图片在现实生活中将成为历史。 旧时死者入土时,多少有一些陪葬品,其中以幽契最为值得注意。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人活着离不开土地,死后也离不开土地。土地作为一种财产,比货币更稳定,比金银更实际。由此便产生了一种人与鬼之间的土地契约关系,即幽契。 幽契又称“墓别”,亦称“冥契”、“买地券”。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降传布于大江南北。幽契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反映,世间的土地契约是保护土地财产私有权的手段,而幽契是人间契约的模拟,借以保护其阴宅的私有权,在迷信思想中地券是冥府公验的凭证,象征着神权,在墓中起着震慑邪魔、保护墓主魂灵的作用。
中国白事礼仪有那些
原发布者:ci0qk4
红事的礼仪与忌讳
通过研读香港李居明大师的著述,我才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我们为了使生活更加平安顺利,应该了解一般人不清楚、往往被很多人忽略的红事中的礼仪与忌讳,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必须要知道的人生大事中的忌讳!现将一些仪式和忌讳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做生日和做寿的艺术和忌讳
1、做寿要“男做齐头,女做出一”,即一个人只有年龄过了60岁一个花甲子才可以摆大席祝寿。具体的是“男做齐头”,即虚岁60、实岁59的生日做大寿;“女做出一”,即实岁60、虚岁61的生日做大寿。还要记住:寿桃是在寿宴后吃的。忌讳的是不可说吃寿包,要说吃寿桃!因为寿包是高寿人的喜丧席上才吃的!这是人们经常搞错、说错的!
2、不过60岁,不能摆寿宴祝寿,只能叫做过生日。参见生日宴会时,不可送寿给他,比如金牌、寿桃等。本人也只能吃生日蛋糕,而不可以吃寿桃和寿面!未足60岁的人在拜寿宴时吃寿桃是最严重的错误,反而会损寿的!这些都是60岁以后才能可以吃的意头,目前有很多人不清楚、给搞错了!
所以,参加朋友的生日酒会时不要送带寿字礼物、也不要送一篮子寿桃!
3、六十一岁大寿叫做“七秩开一”,代表踏进七十岁的第一年;七十二岁叫做“八秩开二”,意为踏进八十的第二年。所谓“秩”字,一秩为十岁。
4、六十六岁的礼仪:当长者到六十六岁那一年,为人女儿要买一块重六斤六两的肉作为贺礼;到七十七岁时,女
白事礼仪的诞生以来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送终介绍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中国民间白事礼仪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介绍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介绍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但在江苏徐州及周边地区,却是脚朝里头朝外。
守铺介绍
死者的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介绍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介绍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吊唁介绍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介绍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出殡介绍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
转棺介绍
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起行
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
两项礼仪
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介绍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三年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不过通用的是会祭奠逝者。
一般如果是参加白事的话,会有专门的人引导,按照他说的做就可以了。服饰对客人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别穿得像去参加喜事就行。
办的话,这就得问别人了………………
农村丧礼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么做
这不仅仅是农村丧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是拜见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礼仪。具体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后跪下磕三个头;(六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九叩)
7、起身,合掌鞠躬。礼成
扩展资料: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会意字。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拜九叩
这不仅仅是农村丧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是拜见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礼仪,具体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后跪下磕三个头;(六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九叩)
7、起身,合掌鞠躬。礼成
人家说的是四一四 难到你们那不垫香 不用贡桌?提手拜下(作揖) 跪下 四个头 不站起来 跪那接香什么的 从桌右过到左边 上面完成 再磕一头 起身 再提手 拜下 跪下四个头 起身 拜下 走人
农村葬礼都有什么规矩?
死者后辈先守灵几天百~ 那几天会有亲友来 来人就向他们哭{多数都是这样} 等到入土的那天 去外面请个哀乐乐队{不怎么贵} 然后当天的所有亲友都来 再上礼金 多数都度在100元以内 快中午的时候 拖拉机拉着棺材往坟地那走亲友家属都跟上还有摔盆什么 如了土再一起回哭 哭完 入完土 再回去吃饭吃完散伙...................我还是很不喜欢这样的葬礼..都是那些爱弄热闹的祖先留下来死个人还搞那么大动静死者后辈当天还要大哭 [其实守灵那几天都哭够了] 当天不哭的话 别人还说你不孝顺 -.-日 还是老外那好 死个人不闹什么答动静给人看
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 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 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 ?新式丧礼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尸:确认老人已经死亡,可将其遗体移到厅堂或灵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点上香和 烛。 2、报丧:死者家人在亲人去世后,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报、 电话、讣告或亲自登门通报。 3、整容: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头发,换上比较整洁的衣服,并将其移入棺材。 4、讣告:用讣告的形式向亲友近邻进行通报。 5、开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在丧家所设的灵堂里举行。先要布置灵堂: 灵堂要庄严肃穆,在正后方墙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绿色为底色,配上黄色花朵图案 。花牌正前方放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放死者遗像,周围放黄色鲜花,灵桌上可置备素色鲜 花,中间放灵位。会场中央悬挂黑色或蓝色横幅,用白纸黑字书写"×××追悼会"字样, 遗像正后方花牌上挂孝家的挽联,灵堂两边的墙壁上则可挂客人送的换联换幛。花圈、花篮 则放在屋内门口两侧。灵堂内左右可摆放长桌子,并配座椅、桌子,可旋转茶水,以备吊唁 者休息时用。在灵堂门外两边分别放一长桌,一处用来收礼,一处用来签名。 追悼会一般在原设灵堂举行,也可另找场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摆放在灵堂中间的桌子上,遗 体未火化的,可放于灵堂中间。在追悼会仪式上,亲属一般站左边,主要亲属在前排,吊唁 者站正中,面向遗像或像体。主持者站前排左边,侧身,一半向着死者家属,一半向着吊唁者。 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 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 6.丧服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 在场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教"字。 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在咱们农村,关于丧葬的习俗和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对于丧事,不同的农村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讲究,但无论是什么习俗,都会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办葬礼 土葬需要在人去世之后把人的遗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于土中,然后再以“坟”的形式供后人祭奠。不过,土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即破坏耕地资源。在耕地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对于农村丧葬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涉及到以下4个方面:
[1]一些坏的社会风气已经开始逐步在农村蔓延,不少村民已经深受其影响。就拿丧葬过程中的低俗表演来说吧,很多地区已经有了这种伤风败俗的风气,更为严重的则是找人哭丧
[2]这两年,恶意攀比的问题已经侵蚀到丧葬方面,比如刚刚提到的低俗表演、大操大办等等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这些风光无限的葬礼在彰显子女们的孝顺,而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所以,倡导丧事从简对于目前农村的社会风气来说非常有必要
[3],已经有地区在实施这样的举措了,与之前的土葬相比,划定范围进行公葬不仅不会浪费土地资源,反而可以更集中化的对公墓进行管理。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往往是收费的,即便是公墓与村子比较远,农民依然需要交钱。
[4]前三个方面农民倒是可以接受,甚至积极响应。但是,对于第四个火葬而言,想必不少农民都会抵触。
每个地方是风俗习惯不一样,要以当地的习俗为主。
每个地方不一样,下面以贵州农村为例:
丧葬活动分为入殓、奠礼、寻穴、安葬、祭坟等若干环节。
1、入殓:土家老人在临终时,全家人必须守候在身旁,子女扶起老人坐着落气。辞世时,要放鞭炮、烧落气纸钱,为死者剃头或梳理头发,拿柏香枝煎水,用一张新帕洗遗体,洗的秩序是额头一帕,手心、脚心各一帕,手脚洗法是男左女右。然后穿上寿衣、寿鞋、寿袜、盖上老被、系上青棉线裤带(按死者年龄一岁一根)口,穿好后将死者抬在堂屋靠边处(男左女右),头朝香火,脚朝大门停放。在死者脸上盖上几张草纸。尸床下点“地灯”,放一些祭品,将备好的棺材放在堂屋中央,棺材一般是漆黑色,不过像枫溪镇、潮砥镇、长堡乡漆红色,棺内先涂上瓦灰、沾上皮纸,铺上毛毡垫单。用兜单布将死者移八棺内,这一过程就叫入殓。
2、奠礼:丧家在堂屋设灵堂,大门上贴白纸对联,横额写“当大事”,其余两边分别贴上“孝”、“幕”二字三角旗。然后请人到各亲友处去报丧,并请土老师选择日期和墓地。死者的孝子及近亲在丧期都要头戴孝帕,死者的女婿要戴腰孝,挂背灵幛。如岳父去世,上写“泰山其颓”、岳母死则写“泰水生寒”,布幛挂在灵值后边,待烧灵时一齐烧毁,还要扎旗笼幡伞,杀一头猪或一只羊来“堂祭”。死者灵柩一般停放三至五天,孝家和近亲要杀猪宰羊举行祭奠,组织唱孝歌,举行家奠,请土老师超度亡灵,有条件的在出丧前夕要举行“点主”。
3.寻穴:亲人请土老师中的掌坛师为死者寻找墓穴叫寻穴。土家人最注重为
自己谢世的亲人寻找墓穴,在寻穴时,通常讲究山的来龙(山)去脉(水的走向)’一般要求开穴的主山要来得正,耍来得远,所谓千里来龙山峦不斜。其次要看穴场四周山形,立求四周山形要环抱穴场,朝山(穴前之山)青秀圆润,高低得当,远近适宜。另外还遵循“入山观水口、登穴看明堂”的寻地法则,即看穴前水的流向’穴前地形平坦宽窄适度,上等明堂要层层交错,四周之风不能吹到穴场。土家人称之为藏风避气。最后是开穴,开穴前必须用八卦定方向,墓穴向最好是长生向、帝旺向,掘井也称挖穴,深度要视地形而定,男人墓穴掘1米以上,女人墓穴1米以内,因为土家人有“深葬父,浅葬母”的说法。土家人认为好的墓穴,不但能告慰死者之灵,让其八土为安,还能保佑子孙发富发贵。土家人的寻穴理念,虽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却反映了土家人那朴素的审美意识和追求平安,渴望免灾避祸,过上幸相安宁的日子的美好愿望。
4、送葬:出丧一般在拂晓(约早上七八点钟)由土老师一手执火把,一手执戒刀或斧头,在棺木周围边舞边念咒语,用火把在棺木周围从右到左上下不停地穿梭,然后掷出火把,由扛望山钱的人(按死者年龄,用白皮纸一岁一张做成长钱),抬起火把,紧接着用斧头砸烂棺木上的碗,土老师高叫一声:“起!”,所有丧夫扶起棺木抬出门外,执火把的在前开路,丢买路钱。孝子捧着“灵牌”执“引灵幡”走在灵柩前头,众亲族抬着灵枢,儿子和女婿扶丧,孝子哭丧致哀簇拥于后,接着是送丧的乐队,吹唢呐,击锣鼓,沿途燃放鞭炮、黄烟一直送到墓地,这一过程叫做“发丧”,土家人也称为送葬。
5、安葬:灵柩抬至墓地,由土老师校正山向后,下棺,然后揭开棺盖(头部)一角,用布或伞遮住上空的光线,亲人们最后一次瞻仰遗容,整理死者衣冠,谓之“清棺”。然后合上棺盖,进行密封,谓之“闭殓”。再经土老师举行法事后,孝子们单脚跪在棺盖上先挖三锄泥土入坑,然后由众人挖土将灵柩掩埋,再用石头砌成长形坟墓。最后插上望山钱、旗笼幡伞,同时燃放鞭炮。
6、祭坟:传说老人辞世后,前几天不适应阴间生活,怕他们孤独无伴,因此从安葬的当天起,孝子要连续给坟上送三夜的火烟包,灵牌抬回家盾,要供“七七四十九天”。每到七天要设馔烧“七”,至最后“七”才撤灵。孝子在“七七”之内不能剃头,三年内过春节和喜庆不得贴红对联,只能用黄、绿纸写孝对。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每天晚上给老人点灯上亮(用特制的灯笼插5根蜡烛),清明节要扫墓挂白钱纸,每逢生期,死期,七月半要给死者献酒献饭、烧钱纸,以表哀思。
在中国参加葬礼的礼仪有哪些
白事礼仪的诞生以来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送终介绍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中国民间白事礼仪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介绍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介绍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但在江苏徐州及周边地区,却是脚朝里头朝外。
守铺介绍
死者的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介绍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介绍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吊唁介绍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介绍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出殡介绍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
转棺介绍
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起行
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
两项礼仪
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介绍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三年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