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常见问题 >

和尚办丧事,关于和尚办丧事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11-09 00:49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丧事办五七白天可以请和尚诵经吗

  当然可以。有好多信众,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一直请和尚诵经呢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唯有行持善法,才是对亡人唯一有好处的!
  
  应该不能吧。

今天参加朋友母亲的丧事 有个老和尚突然走过来说... 请懂佛法的大师给点指点

  阿弥陀佛!他说得什么并不重要,因为你没有听清,就说明他不是你的因缘。不要纠结于不是自己因缘之中的事物。就算仁者你挖空心思,到处去问,得到无数个答案,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除了更加纠结于此,我们什么收获都不会有。
  他与你有说话的因缘,却无深入交流的因缘,无有体悟明了的因缘,我们只需接受因缘的规律,自在洒脱,安心愉悦就可以了!
  安住当下,随缘而为,这就是我们远离一切烦恼纠结痛苦郁闷的,最好的方法。
  
  可能:他认识你,当然你不认识他,因为隔阴之谜。好好修学佛法,等将来自己成就了自然什么都知道了。
  
  这个老和尚是和你结佛缘的,希望你正信佛教,做个佛门居士,做个佛弟子。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佛教怎么看丧事之设灵堂、更衣、哭丧、杀生祭祀、厚葬

  索达吉堪布结合汉地丧事的传统,我来谈谈佛教的做法:
  我看到汉地有为亡人设灵堂的做法,很多人也特别强调设灵堂,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从佛法的角度讲,设不设灵堂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为亡人设佛堂。在我们藏地,一个人死后,要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或者搭一个帐篷作佛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汉地的灵堂是这样的:正中间是亡人的黑白相片,上方是“沉痛悼念×××”,下方是一个大大的“奠”字,两边是以其一生经历或功绩为内容的挽联,再两边摆着花圈,供桌上供着蜡烛、水果、鸡腿等。在灵堂的门口有“签到处”和“收礼处”,负责接待宾客和接受礼物。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灵堂。
  我并不完全反对设灵堂,但我想灵堂的规矩最好改一改:光是挂一个大大的遗像,这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在上方再挂一个佛像,这才有功德;供桌上也不要摆荤食,要供素食;要求来灵堂的亲友们不要哭闹,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观音心咒。当然,如果没有能力,有些人即使想按佛法办丧事,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要尽量改变世俗的做法,按照佛教的方式来办丧事。
  从死者断气到火化遗体,中间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不能操之过急。据说有些殡仪馆火化遗体时,工作人员经常听到焚尸炉中传出哭声。我想这可能是火化太早了,亡者的神识还没有离开身体,一接触火,人又苏醒过来,结果把人活活烧死了。对于死后何时方能处理遗体,佛教界的说法不一:有些说断气后八小时处理遗体,有些说断气后二十四小时处理。我是这样认为的,为保险起见,最好是人死后三天或四天再处理,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说,人死后三天或四天处理遗体是比较好的。太晚处理遗体也没必要,虽然古人有“三七犹有余识”的说法,但这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如果人死后几十天再处理遗体,这可能会很不方便,在现代社会也不太现实。
  总之,在生死大事上,大家切勿依从世俗之见。汉地民间有“应趁体有余温,早为更衣”的说法。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一定要等身体冷透之后才可更衣,否则过早翻动亡者的身体,亡者会起烦恼而堕入恶道。当今时代,人临终时基本上都要进行抢救,一番输氧、输液、敲打之后,临终者的心被搞得特别乱,甚至原有的修行境界也用不上。因此修行人临终时不要在医院接受抢救,最好在家里安静地迎接死亡。
  汉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人死一定要哭,不哭凶星不退”,所以有些人专门请人哭丧,并且通过扩音器把哭声放出去,还要放一些悲伤的音乐。本来有些参加丧事的人不想哭,但被刻意营造的气氛所感染,最后也跟着哭起来,眼泪也自然而然流出来了。实际上,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这样的哭泣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有很大的危害。
  此外,汉地很多地方有杀生祭祀的恶习。古时候国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要杀人作陪葬或祭祀,现在则是杀旁生作祭祀。这种行为非常愚痴,过失也相当大。《譬喻经》中记载:以前佛陀和阿难来到一条河边,首先见到五百个饿鬼歌吟而行,后来又见到几百个人啼哭而过。阿难问佛:
  “饿鬼为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2643165何欢歌?人为何啼哭?”佛告阿难:“这些饿鬼虽然因为恶业而堕入恶道,但现在家人为他们做善事,他们马上就要解脱了,所以高兴地唱歌。而那些人的家人不为他们做善法,反而为他们杀生祭祀,后面很快就要有大火逼迫,所以他们啼哭。”
  《地藏经》中也说:“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所以,大家不要杀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爱去世的亲人,也很想帮助他们,那千万不要为他们造恶业,应该为他们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内,每天不间断地做善事。当然,所谓不间断地做善事,并不是说白天晚上一直不停地念经修法,只要每天都做善事就行了,中间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会儿。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在遗体或者灵牌前打开念佛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丧事时,也没有必要铺张浪费。在一些大城市,买一个好的骨灰盒要花几万元,在公墓买一个位置也要几万元,其实这些钱不如用来为亡人放生、印经旗、刻玛尼石、塑造佛像,这样才对亡者有利益。否则,有些人花了很多钱,只是把骨灰装在一个小盒子中,然后埋在一处公墓里,在墓碑上刻上死者的名字。虽然这是一种世间传统,我们也不能一概否认,但是对亡者并没有真实的利益。有些人为死者花了很多钱,只是为了自己有面子或者博得“孝子”的虚名,其实如果没有真正利益到亡者,做什么样的形式都是没有意义的。
  庄子临终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子以讥讽的口吻说:“我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礼物)。我的葬具难道不完备吗?”弟子们说:“我们担心老鹰吃掉您的身体,还是做个棺材埋在地下吧。”庄子说:“我的身体在地上会被老鹰吃,在地下会被蚂蚁吃,何必把鸟的食物夺过来送给蚂蚁呢?”可见,庄子对丧事有一种达观的态度。
  当然,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的丧葬仪式都不需要。藏地有天葬、火葬、水葬、土葬,汉地也有火葬和土葬,活人对死人适当地做一些仪式,把死人的骨灰保存在公墓里作为纪念,这些事情并不是不可以做,但是没有必要为此浪费太多的钱财。如果有些行为对亡人有利益,当然可以多多去做。像在藏地,为亡人的骨灰念十万遍特殊的咒语后,用骨灰做成擦擦像,亡人从此不会再堕入恶道,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就应该多做。
  现在外面很多人的行为不合理,除了上面提到的为丧事大操大办以外,甚至有的人借此机会聚敛钱财。汉地有“红白喜事”的说法。“红喜事”是指结婚,为什么叫“红”喜事呢?因为婚礼上的一切都是红的——穿的、戴的、蜡烛都是红色的,这也许象征着婚后吵架吵得面红耳赤吧,开玩笑!“白喜事”是指丧事,为什么叫“白”喜事呢?因为丧事的用具和人们的穿戴大部分是白色的。以前我问过一个道友:“为什么汉族人把丧事也称为喜事?”他回答说:“因为那时可以收很多钱财和礼物,这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吧。”(众笑)
  不过有的人对死亡的确很开心。以前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一边敲着盆一边唱歌。他的好友惠子说:“你和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现在她死了你却这么开心,这不太合理吧?”庄子回答说:“人出生是自然的规律,人死亡也是自然的规律,生死就像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样,死去的人安稳地躺卧在天地之间,如果我为此而痛哭流涕,就是不知天命的愚者了。”按照庄子的观点,人死也是快乐之事,这也是白喜事的一个来源吧。
  话说回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应该把人死当作发财的机会。一般来讲,藏族人根本不敢享用丧事期间的收入,这些钱财全部用于为亡人作功德。因为有些亡者非常吝啬,他们的中阴身一直盯着家人,看他们怎么处理别人送的钱财。如果家人私自享用这些钱财,亡者的中阴身就会报复他们。所以,藏族人一般都不会“贪污”亡者的钱财。
  其实和藏地的丧事相比,汉地丧事的很多做法都没有任何实义,反而会造下很多恶业,有时候看到这些做法,确实很让人伤心。当然,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传统是很困难的,但我希望道友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对于自己的丧事,要提前留下遗嘱,不要让家人为自己杀生宴请宾客,自己的钱财应全部用在做善事上;对于亲友的丧事,也要按照佛法来办,尽量为他们多做善事。

佛教葬礼流程?

  现在很多人讲究形式办丧事,其实这是毫无意义的,浪费钱不说,而且失去了死者的尊严,更破坏了环境,所以像一般什么敲锣打鼓的这种东西不必要进行,家里有人命终后,眷属不要哭泣,因为人有八识,如果家里一旦哭泣,就会死死者的神识起执着心,留恋,不舍,很难往生,那么死者命终时,8小时内也不要去动他,不要给他做任何的换衣,擦身等等,就只要默默的身旁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都可以,十方虚空界遍满佛,念什么都一样。那么家人在丧事期间,一定一定要戒斋,吃素,另外关于请人做佛事,我个人认为,和尚万声阿弥陀,不如家人一句阿弥陀
  
  七 七 四 十 九,每七一会(约12小时内不碰亡者,对其中阴开示,助念往生,法会超度,念经,素食,持戒,放生,布施,随喜供养三宝)作功德回向
  
  大连的寺庙应该有这种仪式吧,沈阳念佛团专门办这种葬礼,只要给他们打电话就会免费安排的,不知道他们去不去外地,应该也可以,或者看看大连有没有念佛团之类的佛教群体。只要是虔诚的佛教团体都会乐意参与这种仪式的,毕竟那是送已故的人往生西方的好事!

佛法办丧事能撒骨灰吗

  等火化完事丧事办完,我觉得应该可以,入土为安,骨灰化为尘土,回归大自然回归大地。
  
  南无阿弥陀佛,当然可以,最主要要有真诚心,主法的人有真修行,亡人就会得到真正的利益。

关于办丧事的习俗!

  通常来说年三十当天去逝的不火化,家里也暂时不办丧事;
  最关感的是看你所在地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如果是在农村的话比较麻烦,因为遗体要停在家里,如果是城市的话,可以打电话将亲人的遗体先送到殡仪馆暂时寄存,待初四或者初六再办丧事;
  
  如果是农村的话,家里也不过年了,只需家人守候在亲人身边为他守灵就可以了,烧点纸,最好关起来门来,如果怕遗体腐坏,可以去租用冰棺来冷冻保存遗体,因为大过年的,谁都不希望看到有人办丧事;待年过年之后再择日安葬。
  
  补充回答:建议将遗体停在家的客厅或者卧室中,将新贴的对联等都扯下来,紧闭大门,或者在大门上帖一个白色奠字,或者在大门口点一对白色的烛,告知来人家中有丧,不便拜年,然后家里安排人开始选择安葬的地方,然后择日在初四或者初六安葬,因为三天的话是初二,不方便,可以选择五天或者七天出殡!
  
  我们老家的做法,家中老人去世后是要立即通知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的,他们会立即赶过来烧纸(我们当地叫做:早头纸),不论是在什么时间。否则那些没有被通知到的亲朋好友会埋怨你们不通知的。要在老人咽气前穿好寿衣。咽气后抬一张床放在主房的厅中,床头对着大门,将老人的尸体放整齐,尸体下铺黄色的单子,身上盖银色的盖布(铺金盖银,这些行头寿衣店都有卖的),然后立即点燃长明灯,长明灯旁放一个陶泥盆(乌盆,在里面烧纸),再根据有几个儿子,砍几根柳树枝,拳头粗细,截成60公分左右的长,上面缠绕着白色的纸条,就是哭丧棒(我们那里叫做:哀棍),老人的亲人们就开始跪在地上哭,使劲的哭吧。邻居们都赶过来了,帮忙找麻绳和购买白布,给子女们披麻戴孝,其他近亲属则只带孝。
  然后就是守灵,尸体一般三天后方可火化,并且守孝三年。具体在春节的习俗上就是三年内不能贴大红的对联,不能放鞭炮等等。三年不能贴红对联是指老人去世后的三个春节,若老人年三十当天去世时已经贴好了对联等等,是需要撕下来的,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等过第二个春节时,可以贴春联,但是必须用蓝色的纸张书写,第三个春节用黄色的纸张书写。第四个春节就可以贴大红的对联了!
  老人年三十去世,应该等到过完年以后再安葬。在此期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本着方便的原则让亲邻们正常过节,让村里的半仙们挑个节后的良辰吉日再办丧事(丧事的举行更是繁琐和复杂,您若想了解,我可以再唠叨唠叨)!
  本人也曾经历过节日丧亲的悲痛,在当时除了悲伤和痛哭,已无心再关注什么节日不节日的了,希望逝者入土为安,生者节哀顺变、好好生活!!!
  
  各地都不一样。汉族大致是: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 佛山陵园 ,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