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1-1990年这一时期,同样成绩显著的是东南风水研究方面,代表性人物是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和其学生何晓听。他们的研究使风水在建筑领域有了存在的科学性,建筑有了风水这一独特性。
潘谷西,著名的古建筑学家,1947-1951年先后就读于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建筑系,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1987年评为博士生导师。从20世纪50年代起,潘谷西开始从事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园林及古建筑尤其是宋明官式建筑营造法式的研究,先后发表《中国园林的意境构成》、《中国建筑史》、莫山干民宿《中国建筑史研究·元明卷》、《明代官式建筑范式》及《曲阜孔庙建筑》等著作。关于风水研究,潘谷西教授在何晓听的《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上海墓地价格,上海周边公墓,华南陵园,华南陵园公墓,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它方面的称为‘阳宅’。风水施加于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第二,是对居处的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在《风水探源》一书中何晓听也提到:“分析风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对事象因果关系的歪曲认识或处理,也明显带有巫术的气息,但更多的则是科学的总结,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红茶馆殡仪馆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何晓听,潘谷西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后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师,之后就职于英国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并作为联合国环境问题顾问从事宗教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及实际项目的决策和管理。1980年代,她发表了《东南风水研究》等,对江南地区的建筑与风水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讨论,同时在潘谷西指导下,完成其在大陆的第一篇有关风水的硕士论文—《风水探源》 (1990年出版)。书中举证了不少涉及东南地区的“阳宅”风水的民间资料,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风水探源》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风水的历代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则将东南建筑与风水结合起来分析,最后一部分在结语中对于风水的未来发展做出评价预估。何晓听认为:风水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要…风水是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巫术礼仪的混合,也可以说风水作用下的传统建筑同样体现着中国古老哲学、科学、巫术礼仪混合的特征,因而风水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风水的核,V便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朝向、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它将中国古老哲学命题“天人合一”引入建筑。…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建筑也由此得到了一种勃勃生机。’
1995年,何晓听同罗隽合作,在《风水探源》的基础上,增写出版了《风水史》,2008年增改版为部头更大的《中国风水史》。
但就学术意义而言,何晓听在八十年代的开拓性研究似乎更有价值,其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有指导作用:(形法与理法)两大派系长期左右着山青水秀的东南方域,使数千万人产生了执着的追求、寄托和希望,却也带来了神奇的迷惘乃至荒唐的迷信,而客观实际上则限定了中国东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定型格局深圳观澜民宿,装点了连绵起伏的大好河山,使中国东南的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魅力。’2003年,在其发表的文章《景观的阅读与理解》中也提到: “下里巴人”的风水随乡土热而被“文人”承认其在中国传统建筑景观中的地位乃至风靡全球也是一现代殡仪工资个不争的事实…遍及于乡野的风水则给整个中国景观蒙上神秘的色彩无处不有的风水宝塔成为中国景观的明珠和参数。显然,这些趣味和禁忌规则是中国景观特殊的文法也是阅读中国景观的钥匙。
这也使得她与其导师潘谷西的相关研究成为“风水建筑学”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