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国粹文化 >

人未死就换寿衣,人死后为啥要,恩施丧葬文化刀

发布时间: 2021-09-06 03:2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小编

人未死就换寿恩施丧葬文化刀衣

  葬俗各地有所不同,潼关地区一般当病人气息奄奄待毙的时候,先为剃头洗脚,换上寿衣,不宜大动,一动即咽气。病人咽气后,停尸于堂,老人停到堂中,少壮停到偏旁。停尸多用箔子,也有用木板置之,多为三块,板距拉宽取通风透气,以防尸腐流水,头枕屋瓦五至七页,脸盖以纸,口含以钱(麻纸、铜钱、硬币……),手握烙饼,足绊纸绳。
  
  老人停放三五日,少壮随时入殓。若客死他乡,或凶死于外的,不得入城,停尸城外。这是古人为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病死在家的老人,死后将其衣被放到房上,说取死者升天之意,实寓自然消灭之法。尸体停好时,烧倒头纸。停尸两日后即入殓(暂不钉盖),入殓必用棺木,棺木多用松柏、桐、榆木等。有厚四寸、三寸、二寸五的,用四块板做成的棺木叫方子,又叫四独。
  
  用八块板(上下各三、两旁各一)做成中外丧葬文化的叫八仙,用六块(上与两旁各一,下为三板做成的叫上三独)。用十块板(上下各三两旁各二)叫十根头,用十二块板(上下旁各三)做成的叫乱板。
  
  入殓时,将尸放在棺内,还有为棺内放六曲麦芽的,取丝麻不断,子孙延绵,六亲有靠,后辈兴发之意。用棉籽填实棺内空隙(后多用草木灰)将尸体稳当实在,在起丧前再将棺盖钉好,抬到坟墓下葬。
  
  葬埋时,挖掘土坑,深浅有所不同,老年葬坑深,少年葬坑浅,最深九尺,一般七尺左右,置棺其内,封闭墓口,填平墓坑,卷高墓冢。初葬三日夜,孝子守墓三晚,给墓两边生火煨成烟,叫打怕怕。说是死者初葬此地,孤单无依,守墓三晚,是为做伴的意思。葬满三日,孝子必须省坟祭奠,卷高墓冢,叫圆墓。
  
  这此还有为死者从家至墓插小纸旗于道路,这叫“插旗”,多在中午进行。这是仿照羊角衰与左伯桃的故事,为死者以壮行色,以助威势的流风遗俗。事虽不稽,情实可怜。百日、周年至亲来奠,过三周年则释眼,俗称脱服。
  

人死后为啥要停尸三天才下葬,这也是一种传统闽南丧葬文化民俗

  我国是一个讲究礼仪道德,文明孝道的国度,许多的乡风民俗就是这方面的具体体现。比如在流传了几千年的丧葬文化风俗中,就特别强调孝字当头,过去的时代里更是程序繁杂,规矩很多。比如,人死后要停尸三天才下葬呢。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俗话说,“逝者为大,入土为安”。当家中有亲人去世时,只有把死者的后事处理好,入土安葬后,亲戚朋友邻里乡亲们才会各自散去,家人也才可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是,在入土之前,人们总是会把逝者停尸3天,过去有的地方还有5天或7天,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看来这确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古老民风习俗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古人认为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投胎转世”,而第七天是“回魂夜”,死者会在这一天回家来看一眼,看到家人忙碌,家庭和睦的样子,才能安心离去。当然,这纯属迷信的说法,绝对不能相信。但是,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停尸3天,还是被沿用了下来,况且,停尸期间,家人还是非常忙碌的,要做好许多安葬前的准备工作,也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在科学和医学都不发达的古代,停尸3天,是可以防止人假死现象发生的。有时候人只是暂时深度昏迷或者休克等等,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已经停止了呼吸,其实并没有完全死亡,因此,古人在人死后并不急于草草入土,而是要停尸3天,就是为了避免误埋活人。其实,即使是在现代,这样事虽然罕见,但还是发生过的,笔者就亲身经历过。本人的一个堂伯父,曾经两次“死”去,被放在停尸铺上,第一次是两天后,第二次是第3天,他竟然“活”过来了,后来居然一直活到95岁才去世,这就是典型的假死现象。当然,现在的这种情况要少之又少了,现在的医学不仅可以从呼吸、心跳、血压等方面判断,甚至可以判断出脑死亡了。
  
  停尸3天,应该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等待身处远方的亲人赶回来,见上最后一眼,做最后的告别。过去尚且需要这样做了,现在就更是如此了。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范围非常广,一家人以及一个家族,分布于天南地北,甚至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都有。因此,如果家中的亲人一旦离世,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根本无法及时赶回来“奔丧”。而停尸3天,既可以了却亡者的心愿,让其安心上路,又可以让生者最后一次目睹死者遗容,对生命做最后的告别,从而不留遗憾。人的一辈子都不容易,几代人的血缘亲情,总是难以割舍。所以,在阴阳两隔的时候,的确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仪式,让生者与死者从容别离,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亲情的缅怀。
  
  此外,假如是意外的突然死亡,更会让亲人们的心理遭受巨大的打击,一时难以承受。而停尸3天,可以让亲人实际地面对,承认现实,有个过渡和缓解过程,逐渐平复心态,从情感上接受,从而更好地活下去。由此可见,停尸3天,并不完全是封建迷信的做丧葬文化 最早成为一门学科法,其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婚丧大事从简,移风易俗,因此,很多人家甚至已不再设灵堂,也不广而告之,尽量低调处理,不接受礼金,不款待客人。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献上花篮花圈,鞠躬向逝者告别,安慰一下亲属。这样做看似有点无情,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明风俗环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