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葬礼,有的地方回馈白毛巾,这是什么习诸暨人的丧葬文化俗?
关于葬礼,每个地方的习俗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当地没有回赠毛巾这个讲究,但是却有赠送白布和方便面的习俗,我认为回赠毛巾跟我们老家这边回赠白布的意思差不多,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在我们胶东农村,无论吐鲁番的丧葬文化谁家有人去世,亲戚朋友和邻居,首先都会送去纸钱,另外还要随礼金。逝者家属会根据亲疏远近,分发白布或者孝衫。穿孝衫的一般都是死者自己的子女和侄子侄女。关系远一些的就是每人一块白布,这块白布需要对折起来成一个直角,而且两边不是一样的长度,等到灵柩开始出家门的时候,需要将对折成直角的这块白布戴在头上。也有的人家为了简单省事,就每人撕一块长方形的黑布条,用别针别在袖子上,以示“戴孝”。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的地方老人去世以后,有人头戴白毛巾,我认为跟我们这里戴的白布,意思应该是相同的,都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也就是我们当地人所说的“戴孝”。死者为大,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辈分大小,只要去参加葬礼,一般都要“戴孝,这是对逝者和逝者家属的一种尊重。”
为什么我们当地还有送方便面这个风俗?我说一下我们老家的这个讲究是怎么回事。葬礼结束以后的第2天,死者的子女要发一块面,拿到舅舅或者姑姑家里做成包子,然后再把包子拿回到自己家里,分给帮忙亲朋好友,以示感谢。包包子的面发得越大越好,这个意思是表示两边一起发。发了面拿到亲戚家包包子这个传统,是很多年以前的讲究了,现在人觉得这个事情比较麻烦,哪有时间去发面包包子,干脆就买几箱方便面,每家两袋方便面,直接分送给那些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家里。
久而久之,分送方便面就成了现在的习惯,也就没有人再分送包子了。现在关于农村的葬礼,村委会都有规定,不允许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酒席也要按照规定,越简单越好。现在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废除了一些传统习俗,白布黑布都不用了,去参加葬礼的人,每人赠送一朵小白花戴在胸前,节约又不失严谨隆重。村民们都很赞成这样的村规,不再像以前那样把葬礼办的奢侈浪费,似乎不那样不足以显示儿女对逝去父母的孝顺。
宜昌兴山峡口镇黄家河丧葬文化农村说:农村丧葬奔丧需要注意什么?犯者定然被坏事缠身
农村丧葬仪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存在的意义,而丧葬仪式的繁琐性也为其添加了很多的神秘性。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作为年轻的我们基本不是很了解,一旦犯了其中的禁忌,那么必然会为自己带来很大的灾难。奔丧就是其中的一种礼仪,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很多。
第一:农村丧葬奔丧来人
所谓的奔丧指的就是"哭道"。农村老人去世的时候,讲究儿女在身边,如果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那么老人走的也就不安心。但是往往有的人有着自己的事情,而不能在老人的身边,直到临终去世时才赶回来,当这些人得到凶信后。即来奔丧。奔丧临近村子时需且哭且行,以避不孝之嫌。也有说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如果不哭泣的话,老人可能会迷路。
第二:农村丧葬奔丧家人
&e古代罗马丧葬文化 msp;
在农村老人去世历来度有着很多的讲究。据村里的老人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在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所以说当来人哭泣的时候,家中平辈的女眷或者晚辈要及时的出门迎接,这个时候必须是哭泣的奔出去。双方见面时,相互单腿跪拜两次,来者在前,迎者在后。这样逝者就会回归尸身。
农村丧葬仪式中的奔丧作为礼仪中的一种,表达的不仅仅是生者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更为体现的是孝。也许很多人觉得生前不做什么,死后何必假惺惺。其实不然,所谓的逝者为大,不管生前有着什么,死后如果不举行这样的仪式或者这样做,那么逝者更为不安,也许到时候更加不安的会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