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殡葬 2.什么是殡葬改革
展开全部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殡葬方式从古代演变到现代已经有很多种了,如土葬,树藏,花坛葬,草坪葬,天葬,钻石葬,太空葬,礁球葬,有机粉葬,海葬,烟花葬,画葬等。
在一百多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生活活动的扩大,原始人群逐渐被一种固定的生活集体所代替,出现了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在公社内部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贫富不均,每个成员地位是平等的。反映在丧葬问题上极为简单,如一个成员去世后,后人不忍见死者遗体腐坏,用柴草盖上,埋在野外,既不挖坟墓,也没有礼仪。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采用了土葬。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逐渐产生了宗教迷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过去没有亲人死后埋葬的习惯。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唐杜氏《通典》说太古时代凶礼中规定“;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棺椁”。在半坡遗址墓碑中,埋葬的死人多是头朝西,表示灵魂寄托西方的意思。这种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在我国母系氏族就产生了。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更加盛行,奴隶主阶级为利用宗教迷信维持其统治,大力提倡对凶礼的习俗,甚至把奴隶也作为祭品杀掉,作为殉葬品埋掉。商周时期制定了"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葬制,无子、诸侯、大夫、士及一般奴隶主死了,在殓、殡祭上从时间、仪式棺椁到殉葬品都有等级区分,而奴隶则只“举而委之”或当殉葬品活活埋掉,如古侯家庄西北冈发现的大墓,墓室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深达12米,墓室中埋有执戈的奴隶和狗。棺室雕花饰纹,摆满了珍贵服饰器物。椁项排放着商王的兵器和仪仗执器奴隶、男女侍从奴隶,还有儿童和供玩的狗猴等动物。象这样的大墓一般要杀生殉、杀祭三四百人,这种奢华、浪费、残酷的杀葬陪葬实在令人发指。
如何发展殡葬文化 发展殡葬文化意义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殡葬改革:
1、破除看风水、选坟地、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大力提倡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
2、减少铺张浪费的靡靡之风。
3、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
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一,实行遗体火葬,改革土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清理限定区域内的散葬坟,实行集中到公墓、骨灰楼(堂)安置,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加强管理,还可减少因拜祭引起的山火,保护山林。
第三,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实行葬法与葬礼的改革,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化丧事,减轻群众办丧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四,一般人对于棺材会有恐惧感,如果火葬就可以避免了。
曲靖1949-2009近60年的重大历史变化
曲靖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宣威格宜尖角洞和曲靖珠街八塔台等古文化遗址的科学考证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南盘江流域一带就有人类足迹可寻。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创造文明。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蹻率兵人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秦始皇统一中国,修"五尺道"由四川宜宾(史称僰道)至曲靖(史称建宁),将曲靖直接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彻底沟通了古滇国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建宁郡成为"西南夷"部落群中较早开发的区域。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拓"南中",置益州郡,辖味县(曲靖)、牧靡(寻甸)、铜漱(马龙)、因劳(陆良)诸县。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南征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库降都督于味县(曲靖),统管"南中"。此时"南中"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川南、黔西部分地域,曲靖至此成为全滇及川南、黔西一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唐天宝七年(748),南诏灭爨,曲靖为拓东节度使所辖,云南的政治中心西移大理,结束了曲靖五百余年的云南中心地位。
此后,宋大理国时期在曲靖设石城郡,统辖磨弥等十余部。元、明、清历朝,先后置曲靖路、曲靖府、迤东道,一直是滇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历史中,中原文化频频传人,官兵移民纷至沓来,宽广的土地被屯垦,南盘江流域村落密布,人口骤增,商市繁盛,为进一步开发滇东奠定了良好基础。民国2年(1913),废曲靖府,改南宁县为曲靖县。
民国37年(1948),设第二区督察公署。1949年底,曲靖全境解放,设曲靖专员公署。1954年与宜良专署合并为曲靖行政专员公署,"文革"期间设曲靖地区革命委员会,后为地区行政公署。改革开放后,曲靖步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新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政建设突飞猛进,中心城市的位置越来越突出。
1997年5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曲靖撤地设市,10月中下旬,曲靖市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相继召开,11月7日,曲靖撤地设市正式挂牌,辖8县l市l区,139个乡镇,掀开了曲靖历史新的一页。
曲靖有哪些风俗?
风俗的话,水族姑娘小伙的“赶表”、“走寨”(唯曲靖独有),即兴编词对歌,师宗五龙河畔(五龙乡)壮家儿女的“浪哨”高腔和“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罗平“三江口”(南盘江、黄泥河、清水江交汇处)、多依河畔(鲁布革乡)布依族男女的“闹水”习俗与“二月二”歌会,马龙、宣威、沾益、师宗苗族同胞的笙望舞、“花山节”,会泽、宣威彝族的“立秋节”,沾益回族的“开斋节”与“传油香”,麒麟区红土墙彝族的“火把节”、歌舞表演,陆良撒尼人(彝族支系)的大三弦与土风舞以及曲靖各地民间的龙灯(“耍龙”)、狮舞(“耍狮子”)、高跷(踩高跷)、彩船(划旱船)、跑驴(假骑毛驴表演)、染花饭、打水枪、抢花炮、“张公背张婆”、扮鹭鸶、扮蚌壳……
曲靖风俗:
1、师宗县高良乡笼嘎村瑶族“渡戒”习俗
2、师宗县高良乡纳厦村苗族“踩花山”习俗
3、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婚姻习俗
4、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三月三”习俗
5、师宗县五龙乡“祭老人房”习俗
6、师宗县雄壁镇堵杂村彝族“绑神猴”习俗
7、师宗县彩云镇额则村彝族丧葬习俗
8、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打老牛”习俗
9、马龙县马过河镇鲁石村苗族婚姻习俗
10、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撒尼族“祭窑山”习俗
11、陆良县大莫古镇摔跤习俗
12、罗平县鲁布革乡布依族“闹水”习俗
13、罗平县长底乡布依族“二月二”习俗
14、会泽县马路乡大转弯苗族婚姻习俗
15、会泽县新街乡脑包村回族丧葬习俗
16、会泽县的“耍水龙”习俗
(三)音乐:
1、麒麟区的“爨乡古乐”(“洞经音乐”等)
2、麒麟区沿江乡的歌曲《大河涨水满石崖》
4、会泽县的“堂琅古乐”(“洞经音乐”等)
5、罗平县富乐镇的“富乐洞经音乐”
6、师宗县龙庆乡黑尔村的歌曲《小渔箩》
7、师宗县高良乡科白村岭黑寨“双管竹笛乐曲”
8、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的花灯音乐
9、马龙县山歌《石榴花开》
10、会泽县民歌《一朵鲜花鲜又鲜》
11、以世居阿着底(撒尼语:曲靖)的撒尼人为背景制作的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2、富源县老厂乡阿给嘎村的彝族民间唢纳
(四)舞蹈:
1、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的撒尼“大三弦”
2、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花灯团场”
3、马龙县月望乡深沟的“芦笙舞”
4、罗平县旧屋基乡的“箩箩舞”
5、罗平县钟山乡的“蚂螂舞”
6、罗平县马街镇歹麦村的“跳歹”
7、麒麟区茨营乡红土墙的彝族“酒礼舞”
8、沾益县炎方乡卡居的“叠脚舞”
9、师宗县龙庆乡黑尔大寨的“碗舞”
10、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芦笙舞”
11、富源县古敢乡的“狮子灯”
12、富源县黄泥河镇小云脚村的“芦笙舞”
13、宣威市东山乡安迪村的彝族“跳脚舞”
14、会泽县的“板凳龙”、“龙灯”
曲靖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各民族风俗各有不同,水族姑娘小伙的"赶表″、"走寨"威彝族的"立秋节”。彝族的"火把节"壮家儿女的"浪哨"“高腔"和"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沾益回族的“开斋节"与"传香油"。
曲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工艺精湛、风味独特的“宣威火腿”自明清以来已有盛名,以其色鲜、质纯、味香而驰名中外,还有味道独特的陆良板鸭、曲靖韭菜花、沾益辣子鸡、马龙荞丝等。 如果去罗平旅游,在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区,品味一下当地布依人做的五色花饭,也是一件难得的美事。曲靖位于滇东北地区,因接近内地,交通较为便利,与中原交往较多,与四川接壤,其烹调口味与川菜相似。 名称: 清真牛干巴 介绍: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曲靖惟一的民族自治县,是著名的“清真牛干巴”的产地,也是云南省山绵羊生产基地,寻甸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革命传统教育、民族风情文化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寻甸古称“莫靡”,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县城东距曲靖97公里,西距昆明102公里。总面积3610.91平方公里。 名称: 麻衣馓子 介绍: 陆良的麻衣馓子是用麦面作原料,和好面后扭成“千钧扣”油炸的糖果。色泽金黄,表层穿上芝麻糖衣,特点是香、脆、酥、甜,特别是内里灌满了糖饴,甜润柔腻。陆良“麻衣馓子”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地方传统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名称: 沾益辣子鸡 介绍: 龚氏辣子鸡的创始人龚红云女士,是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二探珠江源、两次投宿的沾益富豪龚起潜的后裔。龚氏辣子鸡以其独特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辣思亲园陵园而不辛、食和味醇,凡到沾益者,都以一尝为快,甚有驱车百里而专程品尝者,名声大噪,被称为滇中一绝,供不应求。 名称: 陆良板鸭 介绍: 独具特色,色白透明,盐味适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受人们喜爱的食品。每逢佳节,人们往往用红纸包装馈赠亲友。从1959年起,陆良板鸭就远销外地,享有盛誉。 名称: 曲靖蒸饵丝 介绍: 曲靖蒸饵丝,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在曲靖市学院街口有一家餐馆,虽然门面不大,但因该店供应的主要小吃品种蒸饵丝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故每天都引得顾客盈门,几年间便声名大振。喜欢吃辣的顾客还可以自行放上油辣子,最后拌匀就可以食用了。等顾客吃完饵丝,再喝上一小碗撒了葱花的筒子骨汤,回味无穷。 名称: 五花米饭 介绍: 多依河的两岸有不少当地人用背箩背着五花米饭在叫卖,它是用糯米泡在枫叶汁、紫蓝草汁(壮语叫“棵斩”)、红草汁(壮语叫“棵些”)、黄花汁(壮语叫“花迈”)里,分别染成黑色、紫色、红色、黄色,加上本色(即白色)蒸制而成。五花米饭,色香味俱全。 名称: 官兵饭 介绍: 著名的官兵饭,据说是当初士兵打仗时吃的东西,就是米饭加火腿粒、土豆块一起烧成的,咸咸的,如果再蘸一点那里的辣椒腐乳,味道更佳。
殡葬改革已经推行几年了,可是为什么就不能
政府官员管理不到位。
政府部门的人 形而上学
千年陋习,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