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殡要在早上,甚至天亮前?
好招魂,魂怕光。天亮前道路不拥挤,阻碍少,能顺利出殡。
那时候阳气还不是那么重…
殡葬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含义”。由此,殡葬文化也有三类形态,即: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也就是说,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如对死亡的称谓)、殡葬的操作(如丧礼)和殡葬实物(如纸钱、棺、墓地)中都隐藏或寄托了某种含义,如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它们就是殡葬文化。
在殡葬观念方面,如殡葬用词,中国人不直言死,多称“仙去”、“老了”、“作古”之类,这些称呼在挽联中使用频率尤高。现在很多殡仪馆的吊唁厅也很少直称,多冠以它名,如深圳殡仪馆称清莲(厅)、日月(厅)、云天(厅)、茜云(厅)、碧波(厅);珠海殡仪馆则以泰山厅、华山厅、嵩山厅、衡山厅命名;上海益善殡仪馆有万福厅、青松厅、古月厅、长禄厅等;龙华殡仪馆的小悼念厅称泰安厅、长安厅、平安厅、永乐厅、安乐厅等;长春殡仪馆称鹤驾厅、西去厅、永生厅、琼楼厅等;南昌殡仪馆有千秋堂、天乐宫、永乐宫、福乐宫以及宁安厅、平安厅、和安厅、祥安厅、庆安厅等。公墓则多称长青园、福寿园、息园、憩园、归园等。骨灰寄存处也多用它名,如佛山殡仪馆的骨灰楼称长安楼,江门殡仪馆的骨灰楼分别称思亲楼、怀亲楼和念亲楼。
为什么要如此“转着弯”称呼而不直呼其名呢?原来这些名词中都有很深的含义。它们大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三类寄托或认知:一类是自然山川,如日月厅、泰山厅或青松厅等,它们或与天地共存,或长青不老,均具有永恒的意义;二类是道家成仙,逍遥极乐世界,如清莲厅、茜云厅、碧波厅、天乐宫和息园、憩园等,人们以此希望先人之灵永存;三类是后人表示永远不忘先人的恩德,如长禄厅、思亲楼等,宣扬了儒家的“孝文化”。
人们在这一类命名上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追求人生永恒的心理,力图冲淡死亡色彩,以及孝道等。因此,人们就不愿直言死亡了。
再看殡葬操作方面的含义。为什么要殡?原来,殡最初的含义是表示亲属“不忍”死者很快地离去,以及从容准备丧事,便于召集亲朋故旧前来吊唁。丧事祭奠用白色布做装饰(如祭幛、丧服),现在多大量使用鲜花布置灵堂;民间对先人灵柩或牌位瞌头,或亲朋街邻绕灵三周以示告别等。追悼会(旧称辞灵仪式)类似于在给死者“出远门”送行,办一个“欢送会”。治丧期间大放鞭炮,意在热闹,并冲淡压抑和恐怖气氛。出殡时摔破一个碗,是示意“打发”死者出门,以免其再来纠缠生者,或说是送一个碗给死者到阴间去吃饭。中国古代,父母亡故后,孝子居丧三年(实为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从吉”,即不得过正常人的生活,如婚嫁、出外做官、经商等,意在推行“孝道”,强化两代人之间的联系。天葬者则认为通过飞鸟食尽遗体,死者的灵魂就可以由此升天,如此等等。
在殡葬实物方面,中国传统的土葬时用棺,民间称“寿器”。寿者,长久也。民间多将棺材的内部和外部两头漆成红色,以示吉利。与此同时,还有寿衣、寿裤、寿鞋、寿袜、覆面巾、纸钱、龙头杠、孝服、白纸花、黑臂纱等。墓地称“阴宅”,墓穴则称“千年屋”。古代中国人要求死后有一块墓地,否则被认为是“死无葬身之地”,并认为这将影响到来世轮回。因而此话也经常用作了人们之间的赌咒语。现代殡葬则有收殓车、冷藏棺(柜)、火化炉、电脑、鲜花等殡葬用物。有的殡仪馆用高档车作收殓车,用意在尊重生命,并颇受丧户的青睐。
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是按照生者生活的模式而设计的,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即象对待生者一样地对待死者。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
总之,这些有关殡葬的观念、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在最初被设计出来时都是有“含义”的,只是年代的久远,人们有时弄不清它们的原始意义了。大体上,它们分别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追求人生的永恒,孝道,对先人的报恩心理等。殡葬是生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者,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我们理解殡葬文化时,主要是领悟其中所蕴藏的含义,而我们要提升本单位的殡葬文化水平时,也侧重在将某一健康的“含义”溶入到殡葬观念、殡葬服务和殡葬实物中去。
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龙泉古园在园区建设方面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内涵,弘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倡导先进的殡葬文化,使园区不仅有良好的空间环境,而且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多处以辽海文化为主线或别开生面或人文景观。
拂尘广场的多功能文化聚集。华夏独一的须弥亭,取意道教发源地崆峒山的“峒湖”,全省的海葬纪念园。使拂尘广场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文化集聚地。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民族都以自身的民族文化方式存在着。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就是对人民对自己的尊重。
大自然限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繁衍的本能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从而使生命生生不息,也正所谓是“天地有好生之德”。
就论“殡葬”而言,是处理逝者的活动,是对逝者追思缅怀的活动,传承逝者美好德行与精神的活动,也是启迪教育生者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生命的活动。殡葬是民族性的,作为一种观念,实务和操作形态组成的殡葬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个民族的生命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东西,内藏于殡葬文化之中。殡葬文化实质就是生命文化。从生到生命的美丽谢幕,养育和培植了生命的成长,给人们以生命的信心和希望,从而达到生命教育之目的。这就是殡葬文化的内涵。
一路走好
想了解下,深圳殡仪馆的收费标准?
深圳福寿万代殡葬礼仪有限公司,服务热情,价格透明,服务费用根据每个家庭选择殡葬用品不同,产生的费用不同,我有个同学父亲去世殡葬费用是八千多,我一位同事在宝安父亲殡葬费用就四万多,有的很简单,有的结束了还有豆腐饭和随手礼,这个费用也蛮大的,亲朋好友来的多当然费用也就高,我感觉还是根据自己选择吧。
罗湖哪里?你说的是吉田墓园还是丹竹头那个?
反正我告诉你经过那里的有351,309,366,357,300a线,这些是罗湖到两个墓园的车。
一、深圳市殡仪服务收费项目价格表
收费项目 计量单位 收费标准(元) 备注
一、行政事业收费项目 按粤价〔2011〕153号、深价管字【2002】3号
(一)遗体运送(普通殡仪车)
1.城区内 具 180 免费(自 2012年6月15日起)
2.跨省、市(县) 具*公里 面议
(二)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
国家一级殡仪馆 具 250 免费(自2012年6月15日起)
(三)骨灰寄存 格位*年 70 免费10年(自2012年6月15日起)
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一)遗体一般处理
1.消毒 具 100 免费(自2015年7月28日起)
2.洗身穿衣 具 250
3.包裹 具 50
4.冷藏防腐 具*天 100 免费3天(2012年6月15日起)
5.化妆 具 150
(二)骨灰处理
1.骨灰清理、包装 具 80 暂未开展服务
2.普通陶瓷骨灰盅 个 50 免费(自2015年7月28日起)
(三)殡仪一般服务
1.租用休息室 间*小时 100 暂未开展服务
2.租用普通灵堂 间*小时 400 免费一次20分钟(2012年6月15日起)
3.租用纸花圈(直径1.5M) 个*次 50
4.租用纸花圈(直径1.8M) 个*次 80
上述遗体处理是指正常死亡的遗体处理费用,
非正常死亡(含非甲类传染病和遗体不健全的)另行加收费用。
三、深圳市特殊殡仪服务收费项目及价格表
收费项目 计量单位 收费标准(元) 备注
1、药液防腐费 具 3000
2、独立冷藏棺防腐 天/具 800
小时 100
3、意外死亡/非甲类传染病穿衣、洗身、化妆 300
4、整容费 Ⅲ级以上面议
Ⅱ级800
Ⅰ级400
5、加穿衣服人工费 套 20
6、遗体整理费 具 25
7、拣灰炉服务费 750
8、发臭腐烂遗体包裹 800
9、发臭腐烂遗体防腐 日 120
10、自带棺木焚烧费 300 暂未开展服务
11、租用大礼堂 1800/小时
12、租用豪华中礼堂 1200/小时
13、租用中、小礼堂 中600/小时 400/小时
14、骨灰拜祭室 200/小时 暂未开展服务
15、自带花圈管理费 30元/个
16、留炉费 600 暂未开展服务
17、解剖室出租 200 暂未开展服务
18、移交遗体服务费 100
19、自运遗体接尸费 100
20、认尸服务费 80 暂未开展服务
21、焚烧遗物 袋 50 暂未开展服务
22、遗体外运综合服务费 面议
23、上门灵堂布置 面议
24、别墅守灵堂 360/小时
1800/晚(时间15:30-8:30)
25、普通守灵堂 200/小时
守夜 1000元/晚(时间15:30-8:30)
26、遗相制作费 金属遗像 200-520元/张
其它 双方协商议定
27、骨灰盒(盅)刻字费 镌刻日期 8元/字
镌刻姓名 130元
镌刻籍贯 130元
28、瓷相制作费 150-400
29、摄像、照相服务 200-800
30、乐曲选播 10/首 暂未开展服务
31、残肢、婴儿处理费 600
32、加班服务费 500
33、豪华进口殡仪车接运遗体费 2500 暂未开展服务
34、土葬遗体入棺上车费 600
殡葬, 习俗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燕尾服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殡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词。现在的多指处理死者遗体的方法和对死者哀悼形式,包括发讣告、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送花圈挽联、出殡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丧葬事项。
荆楚民间旧时殡葬习俗,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灵堂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 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华人怀思堂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过去的殡葬习俗也相应发生变化。
死者第二天晚上,子女必须找喇叭班唱3小时以上的哭灵
烧纸、净身、换寿衣、发讣告、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送花圈挽联、出殡送葬、安葬、
10158925
4d;lk;lgkfd
殡葬习俗介绍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还有特别需要一说的是犯七。何谓犯七?就是从亡故之日以农历推算,若逢七之日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比如三七与这些日子相合,就是玉叶陵园犯了三七。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所以,遇此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以山西为例,其具体的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其数目是比亡人之寿多三个,扎于谷杆上,还要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把这些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虔诚地念种种提醒亡人的话语,如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等等。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这里都是你想问的,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殡葬祭祀的风俗和传统。
[丧葬习俗]出殡-殡葬习俗之“出殡”
[丧葬习俗]出殡、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丧葬习俗]传统文化-选阴宅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哭丧仪式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下葬仪式
[丧葬习俗]百家网祭祀通《丧葬习俗全集》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葬后祭祀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出殃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下葬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起灵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进饭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点主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祭礼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开吊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请主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出子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之--设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