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丧葬行情 >

丧事拜章,关于丧事拜章流程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9-09 16:4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小编

丧事上香的正确方法?

  其实我们知道他是有一个流程的,那你可以参考一下经验的人。
  
  就是正常人拿的香,
  然后拜几拜说亲人的名字。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一、在丧事上,切勿使用化学香或者劣质香这样的香上给逝者;这样的香有危害,反而是折损逝者的阴德;同时折损自身的福报的。上天然香为宜,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好点的天然香为宜。
  二、丧事上香切忌穿的艳丽,佩戴明显的饰品;但是可以适当戴吉祥物在身,趋吉避凶的。这个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定适合的无相吉祥吊坠为好。
  三、丧事上香时,不能喝酒、不能说脏话、不能动作有失礼仪等等。这个需要自己做好。
  四、丧事上香后,你可以洗一下柚子叶水澡,去晦气的。

丧事十二拜怎么行礼

  丧事12拜即为12叩
  一、入场先作揖打躬,跪地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直行(路径长的话,走步时可以作揖打躬)至祭台前作揖打躬。
  二、分次接过台案上的三炷香自左低起上扬传递至右,作揖打躬,直跪下以后接酒。(接酒是高接低传,意为祭奠亡灵)
  三、三盅酒递完,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回身至入场地点,作揖打躬,跪地哭拜三声,四叩首、起身打躬作揖。
  四、礼毕。退场时事主家还会给你叩首道谢,假如事主陪客以你的长辈为主,这时还要回叩首表示尊重。礼节虽然繁琐,只要掌握规律也好操作,记住行步必有作揖,叩首位置和数目不错就行。
  
  
  
  扩展资料——丧事
  丧事是汉语成语,拼音sāng shì,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更——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丧事
  
  据所知 好像不是十二拜 而是二十四拜
  二十四拜是最烦琐的一种奠礼,只有那种“贵而不哀”或“哀而不痛”的吊客行此礼。乐队奏《孔明吊周瑜》曲牌,吊客有节奏地行礼。设想灵棚内分前、中、后三排,吊客从后排右角上,一揖四叩首,起来一揖;再进到中排左边一揖三叩首,起来一揖;再进到前排右边一揖四叩首,起来一揖;转身到前排左边一揖三叩首,起来一揖;向后退到中排中间一揖跪下,由两边司礼左递中奠右传酒、香祭物;然后举哀;司礼高喊“孝子谢客!”吊客接着三叩首,起来一揖;再转身到中排右边一揖三叩首,起来一揖;再退至后排左边一揖四叩首,起来一揖,礼成。整个奠礼为“前七、后八、中九叩首”。
  
  丧事12拜即为12叩
  
  一、入场先作揖打躬,跪地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直行(路径长的话,走步时可以作揖打躬)至祭台前作揖打躬。
  
  二、分次接过台案上的三炷香自左低起上扬传递至右,作揖打躬,直跪下以后接酒。(接酒是高接低传,意为祭奠亡灵)
  
  三、三盅酒递完,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回身至入场地点,作揖打躬,跪地哭拜三声,四叩首、起身打躬作揖。
  
  四、礼毕。退场时事主家还会给你叩首道谢,假如事主陪客以你的长辈为主,这时还要回叩首表示尊重。礼节虽然繁琐,只要掌握规律也好操作,记住行步必有作揖,叩首位置和数目不错就行。

丧事孙女婿辈怎么磕头

  丧事孙女婿辈和其他晚辈亲属一样的磕头。如果死者亲属多,侄女婿磕头的机会少点,如果死者亲属(尤其是晚辈的)少,侄女婿跟死者儿子磕头的机会就差不多了。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
  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磕4个头就行

丧事家属跪拜如何答礼

  丧事家属跪拜,答礼一般鞠躬就可以,如果跪拜的晚辈,一般就不用鞠躬了,客气一下就行了。
  
  你过去门口应该有人接你吧,你拿的东西给他们,过去磕磕头就行了啊
  
  作揖,就是打个恭,或者双手合十回礼

丧事怎么行礼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葫芦将军啊
  
  丧事类
  祖饯礼
  内外肃静,举行祖饯礼,执事宾客司其事。陈设、布序、设香案、设衾案,设盥洗。设清香,设束帛,设肴馔,设炙肝,设炙膰,设烹鲜,设樽,设羹饭,设香茗,设茅刷,设鼓乐,设读椀,设费灯,设已毕,布序、司鼓者,击鼓三通,司金者,击金三砸,鼓严,金扣,大乐吹,小乐奏。声炮,发大通,金鼓齐鸣,奏大乐,大乐止。
  引赞宾出位,上揖,引赞宾,引孝子,扶杖出丧次,侧立西街《引宾:西街侧立》执燃烛,引赞宾,引孝子升堂,启(椟)(没题主不启椟也可)复位,引赞宾,引孝子各绕堂省视(略)省视毕,仍侧立(引宾:西阶侧立)服出位,功服出位,期服出位,内外五服人等皆出位,引赞宾,引孝子诣思诚,就位,乐止,视思诚:(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所乐,思其所嗜起乐,引赞宾,引孝子诣盥洗所就位执及授巾,涤面,濯手,试巾盥毕,乐止。祝盥洗:取彼明水,以请其形,载浣载濯,交于亲灵,起乐,复位。
  引赞宾,引孝子诣请香所,就位跪,执及下烛,授香焚香,返烛,捧香,乐止,祝请香:
  黄云如盖,青烟若丝,芬芳馥郁,灵其受之)
  起乐,返香,上香三(引宾上香,进香)四首,扶杖起立,引赞宾,引孝子诣酒樽所,就位跪
  执事授瓶,捧瓶,乐止,祝五金:引赞宾引孝子捧主捧帛西序
  
  那要看你什么人了 比如是同辈要鞠躬就可以 要是长辈 比较亲近的那种要跪地的 而且要3拜
  
  就是上去3鞠躬,或磕4个头。
  最先行礼的是女婿,是为司宾客。
  其次是家人,先男后女。
  再其次是亲朋。孙女婿往往在前。在后也可以。
  
  1. 丧事,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送终 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2. 根据不同的身份和对方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礼标准。
  3. 根据亲疏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行礼标准。
  4. 行礼的时候不论是谁都应该要脱帽行礼,就是免冠。
  
  请问叩首是右手抱左拳吗
  
  你好,鞠躬或磕头

丧事行九拜礼如何行

  拜礼分九种:空首、稽首、顿首、吉拜、凶拜、振动、奇拜、褒拜、肃拜。这就是所谓九拜礼。
  
  空首又称拜手,简言之又称拜。它的动作程序是先跪而拱手,再低头到手上,与心平衡。因为头不至地,所以叫空首。它是男子的常礼,通用于身份尊贵者对待卑微者。
  
  拜本是空首的专称,推广用之,稽首、顿首、肃拜都统称拜。古书上常见拜手稽首,拜稽首,再拜稽首,都是先空首而后稽首。有说拜而后稽颡的,是先空首而后顿首;有说稽颡而后拜的,是先顿首而后空首;还有说稽颡而不拜的,是只顿首而不空首。
  
  稽首重于空首,分两步进行:先跪拜、头至手,而拱手下至膝前地上,手仍不散;再慢慢伸头下至手前地上。
  
  顿首即稽颡,叩颡,也单称颡。颡是额头。顿首也是先拜手,而后拱手至地,头急遽伸下,以额头叩地。它和稽首不同的是,稽首头至地时略有停留,动作舒缓而不显著;顿首则头快速叩地,动作明显。
  
  吉拜是拜而后稽颡,与常拜、先拜手而后顿首相近,对凶拜为轻,所以虽是丧事之拜,而有吉拜之名。它施于非三年居丧时的宾祭嘉好之事,宾礼、嘉礼、吉礼多用吉拜。
  凶拜是凶丧之拜,先稽颡而后拜,表示凶丧事重;常用于三年居丧期间的祭祀之拜。
  
  振动即振恸,稽颡而后踊踊。也就是说,顿首拜毕起而踊跳,与哀乐节奏相应,表示十分震恐哀恸。这是丧礼祭祀中最重的礼节,只有臣对君才行此礼。
  
  奇拜,奇读作“奇偶”之“奇”,即一拜。
  
  褒拜是褒美之拜,指再拜以上拜数不一之拜.
  
  肃拜是妇人的常拜礼,跪而微低其头,拱手向下,头虽低但不到手,手虽下但不至地。它较空首之礼为轻。
  
  九拜礼都是跪拜,又都必须俯首,没有立身而拜的
  
  这就是所谓的三叩九拜。 先拜一下··然后跪在地上磕头三次 ··然后再拜··再磕头三次··最后拜一次·磕头三次·礼完。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莲城纸工艺厂最新高档纸扎别墅天国仙庄,天国欧苑,逍遥仙庄,天国仙苑厂价大量批发,

丧事谢帖中的称谓

  丧葬用语解释
  1、先祖考(妣):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祖父母,如同显祖考(妣)。
  2、先考(妣)、先严(慈)、先父(母)、显考(妣):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父母。
  3、先夫: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丈夫。
  4.先荆(室)、德配: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妻子。
  5.亡儿(女)、故宠儿(爱女):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儿女。
  
  
  
  6.故媳: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媳妇。
  7.享寿:卒年六十岁以上。
  8.享年:卒年三十岁以上。
  9.的年:亦用存年,卒年三十岁以下。
  10.小敛:以衣襟加於死者之户。
  11.大敛:死者入棺。
  12.孤子:父死,母亲健在。
  13.哀子:母死,父亲健在。
  14.孤哀子:父母皆亡,父先母而逝者称之。
  15.成服:大殓次日,在服之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亦有在殓前成服者。
  16.反服:儿死,无孙,父在堂,父反为儿丧持服。
  17.稽()颡():遭三年之丧者,居丧拜宾客时,双膝跪下,头额触地。
  18.稽首:叩头之敬礼。
  19.护丧:治丧之家,以知礼能干之家长或兄弟一人,主持丧事。
  20.权厝(措):暂时停放灵柩以待葬。
  21.讳():称已死尊长之名。
  22.棘人:父母亡,新丧其(百日)内,孝子自称(父或母丧时,子自称「棘人」)
  
  旧时丧葬柬帖分六大类(1)报丧条 (人死後丧家立即通知亲友所用者)(2)讣闻(3)送礼帖(4)公祭通知(5)告窆(ㄅㄧㄢˇ) (安葬死者时,通知亲友之讣告)(6)谢帖丧葬柬帖现今丧葬柬帖分为四类:简介(1) 讣(ㄈㄨˋ)闻1.死者之姓名字号 4.开吊日期及地点2.死者生卒之年月日时 5.安葬地点3.死者享年○○岁或享寿○○岁 6.主丧者具名(2)送礼帖致送丧家礼品如: 花圈、挽联、挽幛所用之柬帖,其格式与喜庆柬帖相同,但纸需用素色,计物不拘成双字样。(3)公祭通知凡机关、学校,社团向死者致祭,谓之公祭。由主办单位将公祭时间、地点通知各与祭人以便准时参加,谓之公祭通知或公祭启示。但为简便起见,有张贴於公告栏者,亦有刊登於报纸者。(4)谢帖分两种: 一、领受礼物:如花圈礼金之属所用之谢帖,
  上书『领 谢』(谢字须抬头),切不可用
  『璧谢』,礼物应全部收下。 旗下具名悉与讣闻同,为『孤子』或
  『孤哀子』须改为『棘人』。 二、向亲友道谢之谢启,可分别邮寄给亲友,
  亦可刊登报纸。 丧 葬 用 语 解 释1.先祖考(妣):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祖父母, 如同显祖考(妣)。2.先考(妣)、先严(慈)、先父(母)、显考(妣):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父母。3.先夫: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丈夫。4.先荆(室)、德配: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
  妻子。 5.亡儿(女)、故宠儿(爱女):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儿女。6.故媳 :对他人自称自己已去世的媳妇。7.享寿:卒年六十岁以上。8.享年:卒年三十岁以上。9.得年:亦用存年,卒年三十岁以下。 10.小敛:以衣衿加於死者之户。11.大敛:死者入棺。12.孤子:父死,母亲健在。13.哀子:母死,父亲健在。14.孤哀子:父母皆亡,父先母而逝者称之。15.成服:大殓次日,在服之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亦有在殓前成服者。 16.反服:儿死,无孙,父在堂,父反为儿丧持服。17.稽(ㄑㄧˇ)颡(ㄙㄤˇ):遭三年之丧者,居丧拜宾客时,双膝跪下,头额触地。18.稽首:叩头之敬礼。19.护丧:治丧之家,以知礼能干之家长或兄弟一人,主持丧事·20.权厝(措):暂时停放灵柩以待葬。21. 讳(ㄏㄨㄟˋ):称已死尊长之名。
  22.棘人:父母亡,新丧其(百日)内,孝子自称
  (父或母丧时,子自称「棘人」)23.杖期生(夫):妻入门後,曾服翁姑或太翁姑之丧,现妻亡夫称。24.期年:对兄弟及伯叔等之丧。25.不杖期生(夫):妻未入门前,夫之父母已亡,妻入门後,自未及成服,现妻死夫自称,又夫之父母健在,妻亡夫亦自称之。26.承重孙:本身及父亲均属 嫡长子,父先死,承担服祖父母之丧及主持宗庙祭祀之重任者称之。27.告窆(ㄅㄧㄢˇ):丧家先觅吉地,旋营圹穴,择
  期移柩下葬,并定期告知亲友曰告。28.发引:出殡时灵柩出发。引为引布,亦称绋(福)29.合窆(ㄅㄧㄢˇ):将已死父母同葬一墓穴之中。
  30.用代楮(ㄔㄨˇ)敬:以金钱代冥纸。31.寿终正(内)寝:男丧用「正」寝,女丧用「内」
  寝。如死於非常,只能用「终」或「卒」。32.含殓(ㄌㄧㄢˋ):含为含玉於口。殓,入殓,纳死者於棺。33.敬使:付送礼人之小费。【五服】:1.斩衰(ㄘㄨㄟ):为父母服三年之丧。(以最粗之生麻布制成,不逢边者为斩衰)。
  2.齐(ㄗ) 衰(ㄘㄨㄟ)期(ㄐㄧ)年:对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
  在室姑姊妹,夫为妻,已嫁女为父母之丧,服一年。*齐衰五月:为曾祖父母服用。
  *齐衰三月:为高祖父母服用。3.大功:对出嫁姊妹及堂兄弟之丧,服九月。4.小功︰ 对堂伯叔父母之丧,服五月.大功、
  小功合称功服。*大功、小功,合称功服。5.缌(ㄙ)麻: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用在已出嫁的姑母、堂姊妹及族兄弟,以及表兄弟、岳父母、婿、外孙等之丧时所穿,为期三个月,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丧亡借代用语:1.失怙(ㄏㄨˋ)→父亡 2.失恃→母亡
  3.风木之思(悲)、风树之思(悲)→父母亡4.琴断朱弦→夫亡5.断弦之悲、鼓盆之戚→妻亡6.丧明之痛、西河之痛→子亡7.雁行折翼、雁行失序、折翼之痛→兄弟亡。
  
  (1) 用「谨(敬)领」起行。 (2) 领受物的名称、数量、单位,接「领」字逐项列明。 (3) 不受者用「谨璧谢」奉还。「谢」字平抬或单抬。 (4) 具谢帖人姓名,表敬辞。 (5) 敬使(台力)数目、单位。 (6) 丧事谢帖,「谢」字印红色,平抬或单抬。 至于婚嫁喜庆及一般应酬的封套,比照一般信封,但通常使用红色底金色字;也有表面为信封格式,里面为柬帖的,多呈折合式,但加印「囍」 「寿」等字样或图案。丧葬柬帖的封套,今多采用折合式即表面为封面,里面为柬帖;封面中间套红长方框为写受帖人姓名处,框右写受帖人地址,框左上方套红印「印」字,下墨印具帖人地址、电话。 丧事谢帖 敬领 谢 棘人○○○ 泣叩 (敬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