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自杀后,汉武帝没帮他下葬吗为什么18年后才下葬
至于为什么汉宣帝要给卫子夫举办下葬礼,应该有如下原因:1对亲人的思念,戾太子一系总共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对亲人的思念肯定是伴随其一生的,所以对这位曾祖母显然也非常的思念。2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和继承合法性,汉宣帝是以过继给汉昭帝做孙子的名义当上皇帝的,但是毕竟汉宣帝不是汉昭帝的孙子,更何况霍光废除过刘贺,显然对于汉宣帝而言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其当时也做了诸如祭祀汉武帝等行动表明其继承合法性来自汉武帝和戾太子。
下葬了怎么可能放18年才下葬,18年后只是给个名份重新下葬
葬了 不隆重而已
十八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也就是说,卫夫人死了就下葬了,只不过没有按照嫔妃的礼仪下葬。18年后,举行的是下葬礼,是改葬。
卫夫人是因为儿子谋反而死,所以汉武帝没有按照嫔妃的礼仪给她下葬,只是草草埋葬而已。
汉武大帝刘彻陵墓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治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禅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汉武帝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9公里的渭北原上。公元前 2 39年开始建陵,工期历时53年。“陵封土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 米,南北宽40.6米,底边长东边3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43米;总占地面积56878平方米。整个陵园园区占地合60万平方米以上。”陵区有霍去病、卫青、霍光、李夫人、平阳公主等近30座陪葬墓。汉武皇帝(汉武帝)名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公元 2 40年,年仅 2 6岁的刘彻即位称帝,在位长达54年。汉武帝亲政后,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广聚人才,文治武功,把国家推到一个强盛时代,真正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和疆域辽阔的强大中国。史学家称,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期最长、建树最多、业绩最丰,留下的历史文化财富最为厚重和珍贵的政治家之一。甚至称汉武帝是“一代伟人”和“千古名君”。在当政是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霍去病墓资料图片霍去病是汉武帝最爱的青年将领, 2 8岁开始率军出征,先后六次大获全胜,无一败绩;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公元前 2 2 7年英年早逝,年仅24岁。霍去病墓占地6600多平方米,南北长 2 0 2 .5米,南面宽56.7米,背面宽58.4 米,冢高 2 8.38米,“冢像祁连山”。是第一个安葬在茂陵园区,最靠近汉武帝陵的陵墓。
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
汉武帝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9公里的渭北原上。
汉武大帝的陵墓在哪里
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的茂陵
金镂玉衣 玉箱 玉杖等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汉武帝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9公里的渭北原上。公元前 2 39年开始建陵,工期历时53年。“陵封土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 米,南北宽40.6米,底边长东边3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43米;总占地面积56878平方米。整个陵园园区占地合60万平方米以上。”陵区有霍去病、卫青、霍光、李夫人、平阳公主等近30座陪葬墓。汉武皇帝(汉武帝)名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公元 2 40年,年仅 2 6岁的刘彻即位称帝,在位长达54年。汉武帝亲政后,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广聚人才,文治武功,把国家推到一个强盛时代,真正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和疆域辽阔的强大中国。史学家称,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期最长、建树最多、业绩最丰,留下的历史文化财富最为厚重和珍贵的政治家之一。甚至称汉武帝是“一代伟人”和“千古名君”。在当政是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霍去病墓资料图片霍去病是汉武帝最爱的青年将领, 2 8岁开始率军出征,先后六次大获全胜,无一败绩;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公元前 2 2 7年英年早逝,年仅24岁。霍去病墓占地6600多平方米,南北长 2 0 2 .5米,南面宽56.7米,背面宽58.4 米,冢高 2 8.38米,“冢像祁连山”。是第一个安葬在茂陵园区,最靠近汉武帝陵的陵墓。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
汉武帝是怎么死的葬在何处
汉武帝刘彻乃刘邦之重孙,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中华民族以其扩疆固域的功绩而自豪,公元前87年驾崩享年七十高寿而寿终正寝.葬于茂陵.
杀死的 乱葬岗
汉武帝没有和任何人合葬,他的皇后墓地是空的,汉武帝也是中国汉朝唯一一位没有皇后陵合葬的皇帝。这是汉朝的墓葬制度决定的。李夫人的墓是陪葬性质,不是合葬,去过茂陵的人都知道,她的墓待遇和三个大司马差不多。 汉书中写的李是陪葬,不是合葬。合葬和陪葬的待遇相差很远。 湖心小筑fly,汉书外戚传你引用的也写的很清楚,并没有提到李夫人的葬丧地点如何,因为她在死后是以陪葬的形式葬与茂陵旁边,这点存疑,因为另外一本汉武帝传是写李夫人死后葬入甘泉宫地下,霍光后来取她的衣物陪葬汉武帝也就是她在茂陵外面那个墓是衣冠冢。 汉代的后陵建制严格,方位是帝陵东北角,李夫人那个位置方向就不对。 只要去过茂陵博物馆,听听人家博物馆怎么说就知道了,李夫人那个是陪葬,不是合葬。 班固大概取用了不少野史,而且李夫人的事情他取野史又取错,司马迁的史记中对李夫人寥寥几笔而已,什么画像以皇后礼葬一概没有,招魂也是汉武帝为王夫人招的魂,到了汉书全部成了李夫人的,班固这厮也不想想,李少翁死的时候李夫人还没进宫呢,怎么活着时给李夫人招魂?招魂是给王夫人招的,至少这点班固的记载就错了,其他的记载吗……真实的李夫人还是史记比较实在,班固的野史抄的过多。
吃长生药中毒死的
病死的,死的时候七十了
汉武帝死后和谁合葬的
汉武帝没有和任何人合葬,他的皇后墓地是空的,汉武帝也是中国汉朝唯一一位没有皇后陵合葬的皇帝。这是汉朝的墓葬制度决定的。李夫人的墓是陪葬性质,不是合葬,去过茂陵的人都知道,她的墓待遇和三个大司马差不多。
汉书中写的李是陪葬,不是合葬。合葬和陪葬的待遇相差很远。
湖心小筑fly,汉书外戚传你引用的也写的很清楚,并没有提到李夫人的葬丧地点如何,因为她在死后是以陪葬的形式葬与茂陵旁边,这点存疑,因为另外一本汉武帝传是写李夫人死后葬入甘泉宫地下,霍光后来取她的衣物陪葬汉武帝也就是她在茂陵外面那个墓是衣冠冢。
汉代的后陵建制严格,方位是帝陵东北角,李夫人那个位置方向就不对。
只要去过茂陵博物馆,听听人家博物馆怎么说就知道了,李夫人那个是陪葬,不是合葬。
班固大概取用了不少野史,而且李夫人的事情他取野史又取错,司马迁的史记中对李夫人寥寥几笔而已,什么画像以皇后礼葬一概没有,招魂也是汉武帝为王夫人招的魂,到了汉书全部成了李夫人的,班固这厮也不想想,李少翁死的时候李夫人还没进宫呢,怎么活着时给李夫人招魂?招魂是给王夫人招的,至少这点班固的记载就错了,其他的记载吗……真实的李夫人还是史记比较实在,班固的野史抄的过多。
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汉陵的陪葬墓的奇异之处在于都有“象征”的说法和意义,例如卫青墓、霍去病墓、李夫人墓等。
李夫人墓,史称英灵。皇后卫子夫因巫蛊之祸无法入葬茂陵,汉昭帝之母勾弋也获罪下葬甘泉宫,汉武帝去世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追封了李夫人为皇后。汉书载李夫人以皇后之礼下葬。[4] 其墓冢高大,状如磨盘,上小下大,中间有一道环线,俗称磨子陵。《磨子陵的传说》是一个向善而动人的民间故事。李夫人美丽到“倾城倾国”,但她红颜薄命,早逝。汉武帝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是李夫人.汉书中有记载的.
武帝死后,霍光认为汉武帝女人中,最爱李夫人.于是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并与武帝合葬.
汉武帝的女人当中,最为凄惨的,就是卫子夫了.死时只是一口小棺,葬郊外.后来还是她的曾孙汉宣帝立,才改葬,并追为"思后".不过那时候已经她在薄棺里已经躺了20年了.
最不明白霍光,卫子夫毕竟是他姨妈,如果不是卫子夫他能做大将军吗.书上说他为人谨慎,谨慎到了连为卫子夫改葬都不敢.
汉武帝也是的,知道自己冤高静园公墓枉错杀了儿子,也知道卫子夫冤.可是只肯为儿子建"思子台",并追封.独独只有卫子夫依然躺在薄棺里.
可能人都是如此吧,喜新厌旧,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特别是男人.因为子夫年老色衰的时候还活着,而李夫人就不一样了,先他而去,而且正是年轻貌美的时候.武帝才会又是作赋又是招魂,还画像放甘泉宫.
《汉书·外戚传》记载:(1)夫人(李夫人)卒,上(汉武帝)以后礼(皇后之礼)葬焉.
(2)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皇后.
汉代帝后的合葬,是各有陵冢的
《关中记》: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共陵也,诸侯皆如之
史书里都没写他与人和葬了 至少<汉书>中没有 不过估计不太可能是李夫人 她只是中间的一个皇后 还是后来追封的 最有可能的赵夫人 也就是孝昭帝的生母 不过这个人也不太可能 以孝武帝晚年的作风 他估计不会愿意和任何一个嫔妃和葬
不是 是李夫人 李研
因为陈阿娇和卫子夫都是费后
所以不能与汉武帝合葬
汉武帝的墓叫什么陵,是和谁合葬的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茂陵,在今陕西省兴平市。
汉武帝茂陵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建陵于此,故称茂陵。
据历史文献记载,茂陵陪葬墓共有20余座,经过考古调查现已确证的有:霍去病、卫青、李夫人、霍光、金日禅、公孙弘、阳信公主、上官桀等人的墓地。除李夫人墓位于茂陵西北侧近处、公孙弘墓位于茂陵以西较远处之外,其余大部分陪葬墓都分布在茂陵陵区东边。这些星罗棋布的陪葬墓冢,成为茂陵名胜古迹的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其中尤以霍去病墓最为突出,是整个茂陵园区的一大亮点。
汉武帝的陵墓中到底有多少陪葬品
汉武帝驾崩,埋葬后也未得安宁,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而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唐末黄巢起义时没有钱用,也光顾过茂陵。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