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 非常急,八宝山追悼会灵堂上的照片多大呢,多达尺寸的?
这个好像不一样的吧,他们的具体位置安放还有尺寸大小好像有是不一样的,是有文件规定的
丧事中的灵棚该怎么搭建
灵棚用木杆搭架,上面覆盖苫布,三面堵严,正面开口,棺材在里面正中停放,下垫木凳俗称停灵。入殓后要把棺材移到搭好的灵棚内,棺材往灵棚内放要躲“天坑”,即看什么方位有空(没有天坑)哪有空就放在哪一方位。棺材停放好后,灵棚门口两侧贴丧...
丧事灵堂内怎样分上、下席位
1、右侧靠里面或者是靠外面都是为上首?客到主家。如果灵堂方向有变化中国传统方位认为是“右为上”,即东方为上首,比如坐东朝西,即右边方向为上首,那么还是右为上,客人右手所指的方向就是上首。根据这个传统。相对的也就是左为下,祭奠先灵时。那么怎么确定“右”方呢,即右侧南方为上首,假如是北屋,老二老四站跪在左侧西方,都是为上首,客人面向北,兄弟几人可按照老大老三站跪在右侧东方。
2、灵堂,是人们为了缅怀已故的人而设立的作为寄托哀思的殿堂。灵堂的正中摆放灵柩,前面设牌位、香案、蜡烛、三牲及供品等,两边是鲜花与花篮,后方高悬横幅,为该仙逝者治丧,前部边上是演奏哀乐的乐队与守灵人。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二)通用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联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中国传统方位认为是“右为上”,即右边方向为上首。相对的也就是左为下。那么怎么确定“右”方呢?客到主家,假如是北屋,客人面向北,客人右手所指的方向就是上首,即东方为上首。根据这个传统,祭奠先灵时,兄弟几人可按照老大老三站跪在右侧东方...
丧事灵棚怎么写挽联
挽联: 离人间愁烦劳苦,进天堂福乐之地。 肉身息世劳苦路,灵魂天堂得永生。 离世上天见救主,入列团契众圣徒。 平生公义神忠仆,主来二次得永生。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风亮节万古存。 生前教子行道好,临终嘱儿事主诚。 息其劳苦归天家,得享永生在乐园。 条幅: 蒙召归天,安息主怀。 永住天家,乐园安居。 谢绝尘世苦,得享天上荣。 身卧安息地,灵归极乐天。
亲人过世,需要布置灵堂,灵堂中的奠字应在照片上方还是下方,对联应从左至右还是相反?
1、照片用黑色框装上,上面用黑纱扎花从相框两边垂下来,
2、照片要在“奠”字的上方
3、“奠”字要在灵堂的中间,白纸黑字,最好把奠字一圈用白纸花圈成一圈。
4、对联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5、整面灵堂的后墙最好用深蓝色的布做个底色
你好!
照片放在仰角三十度处,奠字放下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人去世以后灵堂上放的那个正经的照片是哪来的?比如因为车祸去世的呢?
都是人生前的照片,亲人们从中选取一张和蔼可亲的,或者正式一些的。
没有合适的照片总会有一些合照,现在的技术什么都可以弄好,找个专门的 照相馆就好
多数家庭都会有一些旧照,比如个人的近期证件照,或者没有单人的,就是家庭照,选一个表情庄重的,拿到洗照片的地方,他们会帮助修图,加工,然后打印出来做遗像。
当然,也有比较随意的,比如我的父亲,遗照是一张年轻时带大狗的照片,完全没修,只是单纯放大了,还蛮喜感的。
太年轻了
可以用身份证上的照片或者其他正装的一寸照片,重新洗成黑白色的就可以了。
用身份证上的照片,加洗修整一下就行
佛教怎么看丧事之设灵堂、更衣、哭丧、杀生祭祀、厚葬
索达吉堪布结合汉地丧事的传统,我来谈谈佛教的做法:
我看到汉地有为亡人设灵堂的做法,很多人也特别强调设灵堂,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从佛法的角度讲,设不设灵堂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为亡人设佛堂。在我们藏地,一个人死后,要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或者搭一个帐篷作佛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汉地的灵堂是这样的:正中间是亡人的黑白相片,上方是“沉痛悼念×××”,下方是一个大大的“奠”字,两边是以其一生经历或功绩为内容的挽联,再两边摆着花圈,供桌上供着蜡烛、水果、鸡腿等。在灵堂的门口有“签到处”和“收礼处”,负责接待宾客和接受礼物。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灵堂。
我并不完全反对设灵堂,但我想灵堂的规矩最好改一改:光是挂一个大大的遗像,这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在上方再挂一个佛像,这才有功德;供桌上也不要摆荤食,要供素食;要求来灵堂的亲友们不要哭闹,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观音心咒。当然,如果没有能力,有些人即使想按佛法办丧事,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要尽量改变世俗的做法,按照佛教的方式来办丧事。
从死者断气到火化遗体,中间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不能操之过急。据说有些殡仪馆火化遗体时,工作人员经常听到焚尸炉中传出哭声。我想这可能是火化太早了,亡者的神识还没有离开身体,一接触火,人又苏醒过来,结果把人活活烧死了。对于死后何时方能处理遗体,佛教界的说法不一:有些说断气后八小时处理遗体,有些说断气后二十四小时处理。我是这样认为的,为保险起见,最好是人死后三天或四天再处理,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说,人死后三天或四天处理遗体是比较好的。太晚处理遗体也没必要,虽然古人有“三七犹有余识”的说法,但这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如果人死后几十天再处理遗体,这可能会很不方便,在现代社会也不太现实。
总之,在生死大事上,大家切勿依从世俗之见。汉地民间有“应趁体有余温,早为更衣”的说法。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一定要等身体冷透之后才可更衣,否则过早翻动亡者的身体,亡者会起烦恼而堕入恶道。当今时代,人临终时基本上都要进行抢救,一番输氧、输液、敲打之后,临终者的心被搞得特别乱,甚至原有的修行境界也用不上。因此修行人临终时不要在医院接受抢救,最好在家里安静地迎接死亡。
汉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人死一定要哭,不哭凶星不退”,所以有些人专门请人哭丧,并且通过扩音器把哭声放出去,还要放一些悲伤的音乐。本来有些参加丧事的人不想哭,但被刻意营造的气氛所感染,最后也跟着哭起来,眼泪也自然而然流出来了。实际上,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这样的哭泣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有很大的危害。
此外,汉地很多地方有杀生祭祀的恶习。古时候国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要杀人作陪葬或祭祀,现在则是杀旁生作祭祀。这种行为非常愚痴,过失也相当大。《譬喻经》中记载:以前佛陀和阿难来到一条河边,首先见到五百个饿鬼歌吟而行,后来又见到几百个人啼哭而过。阿难问佛:
“饿鬼为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2643165何欢歌?人为何啼哭?”佛告阿难:“这些饿鬼虽然因为恶业而堕入恶道,但现在家人为他们做善事,他们马上就要解脱了,所以高兴地唱歌。而那些人的家人不为他们做善法,反而为他们杀生祭祀,后面很快就要有大火逼迫,所以他们啼哭。”
《地藏经》中也说:“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所以,大家不要杀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爱去世的亲人,也很想帮助他们,那千万不要为他们造恶业,应该为他们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内,每天不间断地做善事。当然,所谓不间断地做善事,并不是说白天晚上一直不停地念经修法,只要每天都做善事就行了,中间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会儿。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在遗体或者灵牌前打开念佛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丧事时,也没有必要铺张浪费。在一些大城市,买一个好的骨灰盒要花几万元,在公墓买一个位置也要几万元,其实这些钱不如用来为亡人放生、印经旗、刻玛尼石、塑造佛像,这样才对亡者有利益。否则,有些人花了很多钱,只是把骨灰装在一个小盒子中,然后埋在一处公墓里,在墓碑上刻上死者的名字。虽然这是一种世间传统,我们也不能一概否认,但是对亡者并没有真实的利益。有些人为死者花了很多钱,只是为了自己有面子或者博得“孝子”的虚名,其实如果没有真正利益到亡者,做什么样的形式都是没有意义的。
庄子临终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子以讥讽的口吻说:“我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礼物)。我的葬具难道不完备吗?”弟子们说:“我们担心老鹰吃掉您的身体,还是做个棺材埋在地下吧。”庄子说:“我的身体在地上会被老鹰吃,在地下会被蚂蚁吃,何必把鸟的食物夺过来送给蚂蚁呢?”可见,庄子对丧事有一种达观的态度。
当然,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的丧葬仪式都不需要。藏地有天葬、火葬、水葬、土葬,汉地也有火葬和土葬,活人对死人适当地做一些仪式,把死人的骨灰保存在公墓里作为纪念,这些事情并不是不可以做,但是没有必要为此浪费太多的钱财。如果有些行为对亡人有利益,当然可以多多去做。像在藏地,为亡人的骨灰念十万遍特殊的咒语后,用骨灰做成擦擦像,亡人从此不会再堕入恶道,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就应该多做。
现在外面很多人的行为不合理,除了上面提到的为丧事大操大办以外,甚至有的人借此机会聚敛钱财。汉地有“红白喜事”的说法。“红喜事”是指结婚,为什么叫“红”喜事呢?因为婚礼上的一切都是红的——穿的、戴的、蜡烛都是红色的,这也许象征着婚后吵架吵得面红耳赤吧,开玩笑!“白喜事”是指丧事,为什么叫“白”喜事呢?因为丧事的用具和人们的穿戴大部分是白色的。以前我问过一个道友:“为什么汉族人把丧事也称为喜事?”他回答说:“因为那时可以收很多钱财和礼物,这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吧。”(众笑)
不过有的人对死亡的确很开心。以前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一边敲着盆一边唱歌。他的好友惠子说:“你和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现在她死了你却这么开心,这不太合理吧?”庄子回答说:“人出生是自然的规律,人死亡也是自然的规律,生死就像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样,死去的人安稳地躺卧在天地之间,如果我为此而痛哭流涕,就是不知天命的愚者了。”按照庄子的观点,人死也是快乐之事,这也是白喜事的一个来源吧。
话说回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应该把人死当作发财的机会。一般来讲,藏族人根本不敢享用丧事期间的收入,这些钱财全部用于为亡人作功德。因为有些亡者非常吝啬,他们的中阴身一直盯着家人,看他们怎么处理别人送的钱财。如果家人私自享用这些钱财,亡者的中阴身就会报复他们。所以,藏族人一般都不会“贪污”亡者的钱财。
其实和藏地的丧事相比,汉地丧事的很多做法都没有任何实义,反而会造下很多恶业,有时候看到这些做法,确实很让人伤心。当然,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传统是很困难的,但我希望道友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对于自己的丧事,要提前留下遗嘱,不要让家人为自己杀生宴请宾客,自己的钱财应全部用在做善事上;对于亲友的丧事,也要按照佛法来办,尽量为他们多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