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为什么摔盆子
为什么白事“起灵”前“摔盆”?
现以“老北京民俗”说明:
盆儿,又叫“吉祥盆”、“阴阳盆”“老盆”等,直径4寸左右,深1寸有余,正中有一圆孔,瓦质。
据说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瓦盆,有眼儿的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碎忌摔二次(由抬扛者踩碎)。
旧时代,一些客居北京的外乡人,有的摔大花盆、花绿盆,有的摔治丧期间用来烧纸的大沙锅,也有的摔一块瓦,其意义各有说法。河北三河县的人客居北京,出殡摔大泥盆,盆下钻有7个孔。为什么要钻7个孔呢?据说是诸葛亮吊孝留下的。诸葛亮至柴桑口吊祭周瑜,东吴在灵前地下埋了火药,其引芯就在丧盆底下,所以盆底特意钻了孔。等孔明一烧纸,引着炸药,必定炸死孔明。而孔明能掐会算,命赵云预先带一块新砖放在盆子下面,假说是视周瑜“财帛高升”,于是破了东吴的火药之计。摔盆时要用砖,为何用砖呢?据说可以避邪镇宅。把砖捡回来,放在大门影壁前,任何邪魔外祟不敢侵入。如果是年高、福寿双全的老人正常死亡,捡回摔盆用的砖,称为“借寿砖”,意为借用死者的福寿。如果把砖垫在水葱花盆底下,谓之“水砖长寿”。家宅当获福、禄、寿三星的庇护,因此说拾此砖放于门前为“吉星高照”。还有的说,用这块砖给小男孩压书,孩子将来一定是“一品文章锦绣成”,可望“三元及第”。若给女孩压活(刺绣、衣服、鞋帽之类的手工活)定会心灵手巧。总之,这类传说不一而足。
第二种说法
从小到大,我已记不清目睹了多少次“摔牢盆”的场面,儿时只是看个热闹,随着年龄增长每当我遇到这种场面,不禁产生疑问:这瓦盆为何叫“牢盆”?为何有时要两边架着的人帮助使劲,生怕摔不碎?问之于村里人,却又都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查《赣榆县志》也言之不详。最后找到后村八十多岁的老私塾先生,才知其原委。老先生说:人生在世,谁人能无过,亏心的事一定是有的,别人不知道,那阎王爷可最清楚,死后到阴间要受酷刑。儿孙为了给老人赎罪,便置盆为牢,事先囚禁,多送纸钱酒菜,等盆碎开,阎王一看,牢已蹲过了,又有诸多钱财酒菜享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死者免了酷刑和牢狱之苦。
大儿子已经属于支撑家住了!是一种表达方式!接手家里一切事物!和代表孝敬。
人过世后为什么摔碗
人往生后,要在头前放一个瓦盆用来烧纸钱,出殡的时候,这个盆要由所有的后代共同拿到门外,在棺材头前摔碎,传统民俗中叫“摔老盆”。
摔老盆是后代行孝道和参与继承遗产的依据。
有的人终身无子女,家族里的晚辈谁愿意摔,遗产就归谁;要是没有人愿意,那么就用棺材把这个盆压碎。
有的地方不把盆摔碎,而是把盆留下喂猪用,认为这样猪养的旺。
摔碗,一定是摔供往生之人米饭的那只碗,意思跟“摔老盆”是一样的。
如果往生之人的年纪很大到八九十岁了,这只碗就叫“寿碗”,是要被众人争抢的;抢到了就叫“讨着寿”了,这个碗要给家里最小最受疼爱的孩子使用。这是个传统习俗,叫做“摔盆”,详细如下:
旧时出殡,将起动棺材时,先由主丧孝子跪在灵前将一瓦盆摔碎,这一习俗叫做“摔盆”。又称“摔老盆”或“摔尸盆”,亦称“摔丧”。瓦盆是放在灵前烧纸用的,它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来摔。要是由别人摔,这一特殊的丧仪将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一举拉近,甚至确立了继承的关系。摔盆有个讲究,要一次摔破,越碎越好,因为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
摔盆这一习俗古已有之。到明清时期则非常盛行,且一直沿袭到近代。《北平指南》第七编有“摔丧驾灵”的记述:“出殡时刻,率于清晨行之……柩出堂,孝子手执纸幡导于前,诸晚辈随之,均齐声号哭。及外门,上小杠;至大街,上大杠。上大杠时,孝子跪摔丧盆(形如扁缶,底正中有一孔,置砖上。砖糊以纸,作书套形,摔时必使粉碎)。”明清古代小说中述及“摔盆”这一习俗的地方也很多。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风协理宁国府》,谓秦可卿生前无子,死后,她平时身边侍奉她的有个叫宝珠的丫环,“万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为此很高兴,“即时传命,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姑娘’。”出殡之日,“宝珠行未嫁女之礼,摔丧驾灵,十分哀苦。”(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没有儿子,所以,其妾李瓶儿死后,出殡之日,“那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第六十五回《愿同穴一时丧礼盛,守孤灵半夜口脂香》)。第八十回《潘金莲售色赴东床,李娇儿盗财归丽院》写西门庆死后出殡之日,“临棺材出门”,又是女婿陈经济在灵前“摔破纸盆”。
你说的是丧盆子吧?
丧盆子又叫阴阳盆,就是搭灵棚守灵的时候用来烧纸钱的,出殡前要长子或是长孙摔碎。在民间习俗里,这代表着死者的锅,摔得越碎死者越容易携带,到了阴间那头继续用锅开火生活。不过方术中倒有一说是死者用来收家人烧送的阴钱寒衣的物件,说白了就有点跟自家的邮箱差不多。这要是摔不碎的话,不仅阴间的那个死者日后断了香火,阳间的家人也要有飞来横祸血光之灾,所以这种丧盆子都是用陶器或者是瓦器来制作,因为这两种材料易碎,怕的就是到时候一个失手打不碎,惹了祸上身。
来源
作者:白先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37551/answer/38835400
来源:知乎
没有这种事情,喝酒掀桌子捶板凳摔碟子砸碗是酒品差酒鬼才肯干的事情,好人都是喝酒后吟诗作对或者睡觉觉。 如果你说的是敢死队壮行酒的话,这个是说法的。在古代饭碗不仅用来吃饭还是用来喝酒的,饭碗是至高的用具,民以食为天。敢死队一般都是执行突击任务,队员们九死一生,为了表达决心就摔了碗,表示不吃饭了。不吃饭的人是啥呢?死人呗!死人还有恐惧感么?没有!没有恐惧的肯定是行尸走肉、一往无前的,完成任务也是没有问题的。
一种习俗,表示这个人的日子不过了,也不需要吃饭了。
农村老人常说丧盆不能乱摔,那摔丧盆时究竟有何讲究?
农村老人常说的丧盆不能乱摔,在摔盆的时候需要时死者的长子或者是长孙来摔盆,在摔的过程中,如果死者是父亲的话,就用左手去摔盆,如果是母亲的话,就用右手去摔盆,能够把盆摔得越碎越好,但是不能摔第二次。这其实就是民间的一种封建迷信的活动,他们认为这是死者的盆,摔得越碎死者越容易携带,这些活动就跟给死者做法事,抬棺材出殡活动,“巡山”等等都是类似的,都是一些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迷信行为,作为当代的年轻人,了解一下就好,千万别以为真的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落后的农村,那些从封建时期流传下来的迷信活动一直被保留了下来,甚至现在依旧有人还是按照以往的封建活动去办。丧事在农村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一个人从死去到入土为安,中间需要经过各种繁琐的行为,什么做法事啊,摔盆啊之类的,让人觉得头痛又费解。
摔盆在丧葬风俗中尤为重要,老人们常说摔盆不能随便摔,摔盆的人必须是死者的长子或者是长孙,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让跟死者最亲近的侄子代替,不过死者的遗产就需要大部分让侄子继承了,如果家族中没人,那就没有人和他摔盆了。在摔盆的时候,按照我们的传统男左女右,父亲去世用左手摔盆,母亲去世用右手摔盆,摔盆只能摔一次,不能摔两次,摔得过程中用力摔,摔得越碎越好。
这种传统的习俗其实根本就有没什么意义,就跟逢年过节到祖坟前磕头烧纸钱是一样的,难道烧纸钱那些祖先就能收得到吗,你把盆摔了就能够让死者自己带走吗,更本就不可能,就是一种封建迷信的做法,我们应该慢慢的去改变这些行为。
说起农村的丧礼习俗,那可是有很多讲究。像是衣着要以黑白素雅为主,还需要披麻戴孝、守灵;参加亲戚朋友的葬礼还需要送礼金和花圈等等。但这些习俗当中,又一个很特别,那就是“摔盆”。习俗 传统 历史 男人 农村
丧盆是为了安葬去世的先人,在先人坟前焚烧葬物的脸盆。这个盆要是摔了,对安慰先人亡灵以及庇佑后代子孙有着很大影响,是一种具有不祥的征兆。因此尽量不要摔丧盆,好好安置才是真正的抚慰先人的做法。
丧盆一定要在送老人去下葬之前的时候摔掉,习俗说法是,告诉老人,是时候该离开了。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首先是只能死者的长子来摔,摔的时候旁边的人不能嘻嘻哈哈,以免死者魂魄不散。
出殡时“摔盆”是什么地方的风俗?
出殡时“摔盆”是我国河南、山东、东北等地方的民间风俗。
摔盆在农村也叫摔吉祥盆,在我们国家河南,山东,东北这些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除了这些地方还有少部分地区也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摔盆用的盆是死者在死后那几天用来祭奠烧纸用的瓦盆,有些地方把这个盆叫做金钱盆,也有些地方叫聚宝盆。
这是因为这个盆就是专门用来烧纸钱,烧元宝之类的,直径也就4寸左右,深一寸多,底部有一个圆孔,在北方只要是有丧事这个盆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出殡那天这个盆变的很重要,需要孝子摔吉祥盆。
扩展资料
摔盆的讲究:
出殡的时候这个盆不是有谁都能摔的,因为农村还是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比较严重,所以会讲究长幼尊卑,摔盆的人必须是长子或者是按照长幼次序,嫡庶次序来排,必须是死者的子嗣来摔的,这是最低要求。
农村通常不会有人愿意为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摔盆的,只为自己的父母摔盆,假如有没有子嗣的人去世的话摔盆就只能找别人了,但是也必须是和死者关系比较近的人才行,通常可能是继承死者财产的人。
摔盆的取义 这个摔盆取义‘岁岁(碎碎)平安’。当然是摔得越碎越好。 摔盆的规则 摔盆得在起棺(亦即要抬棺材去埋)时摔; 摔盆是家中长子摔,长子不在则长子长孙摔,无长子、长子长孙则次子,若无次子以其它各子长幼轮序、嫡庶伦序 无子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子摔,但条件是要其人未婚。若其已婚,则由未婚亲族堂侄摔,以此长幼轮序(当然亲生儿子不论已婚未婚,堂侄要论是因为已婚者是要承继本家宗佻的)。 婿不可摔! 摔者谓之‘孝子’,按旧例,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份家产,这也就是为何已婚堂侄不可摔盆的主要原因----继承别人遗产的同时也是要尽做别人“儿子”的义务的。 无子无侄不属善终...不摔。亦即所谓的无人送终也。 盆儿,又叫“吉祥盆”、“阴阳盆”“老盆”等,直径4寸左右,深1寸有余,正中有一圆孔,瓦质。 据说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瓦盆,有眼儿的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碎忌摔二次(由抬扛者踩碎)。
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
为什么要摔盆的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神智迷糊,以至不能超生。儿子准备这一有孔的瓦盆,可使“迷魂汤”漏掉,并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还有的人说,人生不免要浪费一些水,如果阎王爷罚喝脏水时,用这个带孔的瓦盆去舀,可使脏水漏掉。
摔盆乃是汉人的礼仪,满人(旗籍)在清代,出殡起杠时,多用奠酒的礼仪,只是后来被汉人同化了,才摔起盆来。 起杠时,照例由杠头喊道:“本家大爷,请盆子!”于是,跪在棺前打幡的长子(或亡人幼辈)将一个带孔的瓦盆打碎,(父死用左手摔,母死用右手摔,摔不碎者忌摔二回),谓之“摔盆儿”。长子摔了盆几,全体孝属便随之举哀。 盆,正名应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但人们习惯于反面话正面说,谓之“吉祥盆”。 为什么要摔盆?其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神智迷糊,以至不能超生。儿子准备这一有孔的瓦盆,可使“迷魂汤”漏掉,并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还有的人说,人生不免要浪费一些水,如果阎王爷罚喝脏水时,用这个带孔的瓦盆去舀,可使脏水漏掉。 旧时,死者的财产继承人,必须给死者摔盆,摔盆的也一定要继承死者的遗产。因此,死者无儿孙而侄子多的,就会出现争抢打幡摔盆的现象,目的是为了争遗产。 “吉祥盆”是一种瓦器,像个小碟,很薄,其直径四寸左右。富户到冥衣铺糊烧活时,就请其代买加工了。冥衣铺从砖瓦铺将这个瓦盆趸来,刷上大白粉,画上兰色的圆寿字或周围画上云头图案,中心写上“西方正路”字样,俨然是个“青花”盘子。并且将一块沙板砖两头糊上白纸,外面糊上蓝纸,成为一套书的形状,上贴金边红签,写着《金刚经》。两头白地用笔画上三条线,远望如同三本书,象征着“人生一世如三秋”,又谓之“连升三级”。摔盆时,就在这块砖上摔。 贫户则直接到砖瓦铺“请”个“吉祥盆”,既不抹,也不画。出殡时,随便找一块砖,甚至是块半头砖就行了。有的弄一块新砖用大烧纸一包就很不错了。 有些老年人认为,摔盆的这块砖是功德砖,吉祥砖,大有妙用。说是用它来给小男孩压书,这个孩子当必“一品文章锦绣成”,可望“三元及第”;若给小女孩压活(指刺绣、衣服、鞋帽之类的手工活)当必心灵手巧,大有神助。如果给女孩坐着,谓之“开生砖”,可保这个女孩一生富贵、子孙满堂。如果无后嗣者,将这块砖拾来压在炕席底下就能有“获麟”之禧。种种传说,不一而足。因此,有的瞧出殡的老太太往往要捡回这块摔盆的砖。 有些客居北京的外乡人,他们死人出殡时,也讲究摔盆,但不用上述的小瓦盆,而是多种形式,因地而异。有的摔个大花绿盆;有的摔个大沙锅;还有的摔治丧期间用来烧纸的大瓦盆。 摔盆必须在正式起杠时举行。贫户出殡,出门上小杠时即摔了盆。大殡在最后换杠换罩时才摔盆。长子摔了盆即被搀了起来,随着一声响尺,灵棺也就被杠夫抬起来了。接着便高高扬起了纸钱,谓之洒“买路钱”。
死人为什么要摔盆
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
为什么要摔盆的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神智迷糊,以至不能超生。儿子准备这一有孔的瓦盆,可使“迷魂汤”漏掉,并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还有的人说,人生不免要浪费一些水,如果阎王爷罚喝脏水时,用这个带孔的瓦盆去舀,可使脏水漏掉。
死人时摔老盆是什么意思
据说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
,有眼儿的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碎忌摔二次(由
者踩碎)。补充: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项礼仪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十分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或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要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则为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
为什么要摔盆的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神智迷糊,以至不能超生。儿子准备这一有孔的瓦盆,可使“迷魂汤”漏掉,并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还有的人说,人生不免要浪费一些水,如果阎王爷罚喝脏水时,用这个带孔的瓦盆去舀,可使脏水漏掉。
民间人去世后摔瓦盆是何讲究'
展开全部
这个是民俗 不是宗教内容 不如多多放生功德回向 念诵经文回向为好
"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 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