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丧事辞灵主持顺口溜
丧sāng sàng
丧 sāng
1. 丧仪;丧事 [funeral ceremony]。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丧纪(丧事);丧宰(主持丧事的人);丧家(有丧事的人家);治丧(办理丧事);丧车(送葬者坐的车);丧制(治丧的礼制);丧庭(灵堂);丧器(丧事用器具);丧荒(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3. 人的尸体、骨殖 [corpse]
丧(灵柩;殡仪队)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4. 又如: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丧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丧柩(灵柩);丧灵(死尸;灵柩)
5. 祸难 [misfortun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丧氛(预兆死亡的云气);丧祸(丧乱);丧乱(死亡;祸乱)
丧 sàng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forfeit;lose]
丧,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丧律(丧失军纪);丧师(失去民心);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丧资(失去财产)
4. 死去 [die]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丧躯(丧身);丧元(掉头颅);丧仆(亡身);丧身(丧命);丧没(灭亡,死亡);丧明之痛(丧子之痛);丧亲(父或母亡);丧室(妻室丧亡);丧家子(丧失其家无所依存的人)
6. 灭亡;失败 [perish]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丧师(战败);丧国之社(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丧师(战败而损失军队);丧陷(失陷);丧败(因失败而受损失)
8. 逃亡;流亡 [escape]。如:丧人(逃亡到他国的人);丧物(耗竭财物)
9. 忘记,忘掉 [forget]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
10. 灰心丧气 [be discouraged]。如:丧惘(怅惘失神);丧沮(灰心失望);丧门(丧家之门。或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见 sāng;sang
“故去亡人,你听真,由你孝男孝女前来辞灵,高搭灵棚一丈三,上面有着球幡和条幡,往这灵棚一搭目,中间罩着一口紫金棺,左边摆的是红马,右边摆的是花圈,这口棺,不一般,木匠师傅手艺好,边边缝缝勾的严,是后边矮来后边窄,前边高来前边宽,里面足有六尺六,外边足有七尺三,画匠师傅手艺巧,二十四孝画的全,左边画有那沉香来救母,还有那王祥卧冰河上钓,右边画有犀牛来望月,还有那海马朝云天,二十四孝画完毕,金童玉女在前边,金童那前引路,玉女送你老上西天。”
人死了办丧事引魂幡怎么写
1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 比如下面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 玉女送蓬莱驾鹤逍遥 解: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童"字念"旺","前"字念"死","引"字念"绝",再从"路"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去"字便占上"生"。 用此法查下一联,最后一个字也占"生"。 2、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男占"生",女占"旺"。 比如故父名叫周永生,终年76岁,可写成:耄故显考周公讳永生之引魂幡 从"世"字起生,"故"字念旺,"显"字念死,"考"字念绝。再从"周"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幡"字,便占上"生"。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女占"旺",仿此法。 比如故母名叫孙桂芳,终年85岁,可写成:期颐故显妣周门孙氏桂芳引魂幡。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3、新葬(俗称生灵)用黄烧纸;覆葬(俗称熟灵)用红纸。 4、一般通用的样式就不写两边的飘带,在灵幡中间的正面上放写上"救苦天尊 ",下方写"垂光接引",背面上方写上"五方童子"下方写"华幡来迎",此种幡可多次使用,每次法事结束后封幡送灵,然后用符纸封于灵幡表面,下次法事时 可以继续使用。此种幡中间飘带的中间的飘带为一边圆一边方,通剪(贴)七个。 5、道教的魂幡写法 (正反两面,立写三行,录于下,(男幡)供参考(幡头,挂号略) 正面: 左:东来也存庚原命生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故居生长人氏 中:东极宫中下敕令 仰差青衣童子手执宝幡接引本坛当荐亡魂某公讳某法号某某随幡 早登仙界 右:西去兮大限不幸殁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享年几十几岁止也 反面: 左: 纪念凭火化 金童接引 中:大圣太乙寻声救苦天尊青华上帝 不可思议功德 右 追悼不回境 玉女来迎
关中道哭灵丧事
永福陵园关中道老人去逝后,亲朋好友都要去烧纸,纸烧在纸盆里,等到埋人时,要把纸盆由长子或长孙在村子的十字路口摔碎。当地民间习俗,烧纸阴间的人只能用七天,七天后就没有了!最好的祭拜方式是:为去世的人去寺庙写往生牌位,寺庙里有超度法会,为去世的人超拔罪苦。
关中道老人去逝后,亲朋好友都要去烧纸,纸烧在纸盆里,等到埋人时,要把纸盆由长子或长孙在村子的十字路口摔碎。当地民间习俗,烧纸阴间的人只能用七天,七天后就没有了!最好的祭拜方式是:为去世的人去寺庙写往生牌位,寺庙里有超度法会,为去世的人超拔罪苦。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农村丧事哭十八包
“哭九包”,是雇的当地“哭丧班子”,由4~6人组成,有一名主持、2~3名乐师,乐器是唢呐,新潮一点的还有吉他和架子鼓等,还有1~2名歌手,所谓“哭九包”或“哭十八包”,只是一些唬人的名词,并没有固定的词。他们大概哭的是关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般都是追溯老人生前事迹之类。 自己不哭,顾人哭。哭九包,谁哭意味着谁是死者的女儿。唱的大概是《过十关》、《十跪》等,后来还有《父亲》和《母亲》。唱哀歌的人认为歌词有点不合适,就即兴把歌词中的“妈”“娘”都改成了“爸”“爹”等,最后一首,他每唱一段,门外的儿女们就要对应的烧一包纸钱,那些纸钱都是事先包好的,每大包里有8张纸钱,算上外面那张,正好九张。这之后是送灯仪式,一共7盏灯,每一盏都有一套对应的含义,大概就是照明了阴间的路...
目前很多农村都有帮办结婚、出殡的佛乐、军乐的专业队伍,他们也经营哭灵业务。谁家死了老人,他们都会为其丧主哭灵的,当然包括哭父亲。打听好了请他们吧。哭的悲惨,真实要给哭丧者赏钱啊!
农村丧事哭灵歌词?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哭灵歌亦各不一样。我们当地有一民族的指路哭灵歌词为:铜鼓已敲响,敲响了三天;明天你出门,下不达地府,上要通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