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可以后补礼金吗,朋友父亲去世我没赶到事情过去一个多月?
不可以补送丧事礼金的。
农村随份子习俗,最后在保留着最多传统结婚礼俗的农村地区,这里的送礼风就更有一番特色。村里的小伙娶亲了,可能邀请全村的每户都派一个代表来吃流水席。
有点像个农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谈不上给红包了,就算给,给20、50的不嫌少,给100也不算多,不过淳朴的乡亲们大多会送来一些自制的礼品,比如腊肉、自家酿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乐一番。
扩展资料: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自助餐”,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
互相浪费了金钱,主客双方都不愿意这样,但碍于“狗屁面子”,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此随礼性质也变了味道。然而随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有的地方随礼现象严重到把半个月薪水都随出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礼
不懂习俗其实不要紧,有人会教的,特别是一些老人。本人的兄长今年四月份去世,我必须主持整个仪式。但是我什么都不懂,但只要有人教,就不会有大问题。你去参加葬礼,看到和你差不多的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就算做错了也没人会怪你的,毕竟这种事年轻人经历得少。
一般而言是不可以补送丧事礼金的。道理很简单,人家丧事已料理完毕了,你给人家送丧礼这不等于希望还有下一个吗?补送人家也不会接受的。
农村俗语“过寿不给烟,丧事不后补”,这些随礼的讲究你了解吗
生活在农村是件很幸福的事,这里有着美轮美奂的山川景色,有着清新洁净的自然空气,还住了很多朴实热情的农民朋友。农民的生活方式特别简单,忙了就背上锄头下地干活,闲了就几个人聚在一块聊天,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家长里短,都可能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村里老人在聊天的时候,就会经常说些俗语老话,听上去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想必就是俗语的魅力所在吧,以下这几个你们听过吗?
一,一代亲,二代远,三代四代不相连
第一代人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关系肯定最亲密的。相比之下,第二代的关系就有点疏远了,但是由于父母的关系还在,所以他们有事没事也会多联系。不过到了第三代第四代,这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长辈之间的联系都少了,更别说小辈之间的联系了,所以就有了三代四代不相连这么一说。
二,无钱莫入众,言轻莫劝人
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它说的是人在没钱的时候,不要入群以免被别人看低,为了不必要的尴尬和难堪,没钱的时候尽量不要入群。同样的道理,说话没有影响力的人,也不要强行去劝别人了,你的一言一行本来就很轻微,如要硬要逞能劝人的话,不仅会被别人直接无视,甚至还会被他人所嘲讽。
三,过寿不给烟,丧事不后补
以前农民的生活条件很一般,过生日随便吃个鸡蛋就行了,根本没有过大寿的概念。但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给老人们过大寿也就开始流行了。既然是给老人过大寿,送礼的亲朋好友肯定很多,而大家送礼时也一定要记住,送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给烟,因为很多老人认为烟的谐音不吉利,有着咽气的意思。所以送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说说“丧事不后补”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在农村办丧事,很多人都会随点礼表示心意,但如果你把随礼的事给忘了,或者是因为什么事情给耽搁了,死者下葬以后你才想起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再去补这个丧事的礼钱了。因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再去补礼钱的话让其家人想起往事,难免会再度伤心流泪。这是一个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丧不后补”
办丧事是件大事,存在着诸多规矩,因此送礼也不能那么随意,尤其是时间节点得注意。一般情况下,遇到结婚、国寿,我们还可以事后再补上礼金,主人家也不会在意这些,但丧事可不行。
老一辈人认为这么做,一来有违规矩,失了礼节不说还容易得罪人。其次丧事对于主人家来说是件悲痛的事情,事后再补上礼金,则不免会让其再度陷入到伤心之中。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很少有人会在礼金方面得罪人。总的来说,这几点放在今天也仍旧在理,大家在随份子钱时不妨参考以下老祖宗的观点,礼金是小,切勿失了礼节。
俗语:“寿宴不送烟,丧事不后补”原来随礼有这么多讲究,懂吗?
礼钱过后不能补,丧事出份子不能落后,办丧事一般是三天,如果三天内因不知情,没有到场,这个份子就不要随了。依照习俗,丧事份子钱是没有后补的。等别人办完丧事才去随份子钱,会让丧主觉得你是在诅咒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家的丧事都已经过了,你还随份子钱,这不是明摆着诅咒人家还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吗?
丧事礼金一般给多少
可根据你个人的经济实力和你与丧主的关系密切或一搬来确定给礼金的多少,经济实力雄厚及关系密切可以多给,经济实力薄弱或关系一搬可以少给.可根据你的情况而确定.
一般关系200元
北上广深一般1000元,其他省会城市500元,二线城市300-200元。不过一切凭感情吧。中国人还是比较重感情的~~
丧事礼金叫什么讲究
规矩是没有的,但是4个姨的同事送钱来是4个姨的关系送的,不是X某的关系,所以4个姨欠了人家人情,你们办斋饭的话他们要来就不能拿回去了,不吃的话计较点的人就来要回去了,因为他们要去还礼。他要拿就给他们拿好了,毕竟是他们的人情,他们同事没了,也要拿钱出去的。
各个地方习俗不一样。有些地方丧事和喜事的礼金是一样的。而有些地方丧事的礼金是单喜事是双。其他的相反。你可以去了观察一些别人怎么做的再考虑你怎么做。
丧事礼金归谁
丧事礼金归孝家。有几种情况:1、亲戚礼金,统一归孝家。2、院落邻居礼金,统一归孝家。3、死者朋友礼金,统一归孝家。4、兄弟姐妹的朋友同事的礼金,谁的朋友同事,归谁。5、死者及其配偶单位礼金,统一归孝家。6、兄弟姐妹的单位礼金,谁单位礼金归谁。(孝家指死者配偶及死者的儿女兄弟姐妹)回礼:统一收礼金的,在统一礼金里回,各自收礼金的在各自礼金里回。
应当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所有继承人均分。
标题为“丧事礼单”
下面一行写姓名,礼金
再下面写“某某人” ,礼金多少
最后写某家全体致谢,右下写日期。
丧事礼金怎么分
个人认为如果是一位老人去世,另一位老人在世的话,最好佛山陵园把礼金给在世的老人存起来,这样老人生病生活啥的可以动用,但是如果唯一的老人去世,可以把礼金本拿来,各家找各家的亲朋好友,把礼金按平时自己人脉的情况分(就是人家奔谁来的就把钱给哪家),如果有剩余,就把剩余的平均分给每个人。但是永远不要忘记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不必计较的太清楚,否则年龄越大会感觉遗憾越多,亲人的感情越淡了,不好意思,扯远了,个人拙见,希望能够帮到你!
丧事礼金可以用信封装好,然后用黑色的碳素笔,在白纸上写好,具体格式如下:
1、标题:吊唁礼单。
2、内容:某某某礼金若干元。
某某某花圈一个。
某某某帐子一个。
以此类推。
登记礼金的时候,具体格式如下:
1、标题:某某府丧事礼单。
2、吊唁人某某某:礼金若干元、花圈一个、帐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