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有什么丧葬习俗?
傣族十分看重长者的丧事,认为去世的老人劳苦一生哺育几孙,现离开了人世,应倾全力办好丧事,将其送到阴间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在古代先民意识中,认为死亡仅是阳间生活的结束,阴间生活的开始,所以要举行各种仪式和隆重葬礼,陪葬许多贵重物品,让死者到阴间生活富足,不愁吃穿。古滇国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就是上述古先民思想意识的物证。花腰傣的丧葬习俗中,一直保存着古滇国遗风。现在虽然不再用贵重物品陪葬,但葬俗古风依然浓烈。《百夷传》是这样记载的:“父母亡……诸亲戚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数百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死’;妇人聚众,击椎杆为戏,数日后而葬。”这种丧俗古风,特别是“一家有丧事,全村来帮忙”的团结互助精神,在花腰傣聚居的地方仍然普遍沿袭着。
老人病危时,儿孙要守候床前“接气”,接到落气前的气,才可以香烟不断,家运昌盛。因而兄弟姐妹平时不合者,此时也要和睦相处,不记前嫌,共同料理好老人的丧葬事宜。老人咽气后,马上杀1头10多斤重的小猪,称为“断气猪”;召集近亲商议丧葬事项,派人通知亲戚前来奔丧。同时,请来有经验的老者把死者抬到正堂屋中,为其剃头和由子女为之沐浴穿寿衣,把一团糯米饭和一枚银元放在死者口中,装棺上盖,停放堂中,让人凭吊。全寨各家主动前来帮忙料理丧事,男人杀牛、杀猪、宰羊,妇女帮助拔鸡、鸭毛,洗菜做饭,接待来吊丧的亲属。
接到丧讯的亲戚,立即请来吹呐、芒鼓班,抬看纸幡,牵着牛、猪、羊,用竹笼背着鸡、鸭,一路吹吹打打,前来奔丧送葬。家族血亲的妇女队伍,还要打着大红伞,十分壮观。来到寨外,燃放鞭炮,告之奔丧人来到。主家人听到后,身穿孝衣,头缠拖地长孝布,男人腰挎长刀,出门跪地迎接。进入家中,吊丧者背向棺材献上一碗糯米饭,表示让死者带到阴间食用,从此分别。吊丧中,主家的唢呐班与奔丧者带来的唢呐班乐声大作,比赛吹奏各种乐曲;芒鼓伴奏,气氛热烈,激荡山寨。
出殡前夜,所有人都要守灵至天明。兄弟、儿女和亲戚家带未的喷呐、芒鼓班轮番演奏。子夜,主祭者抬出一盘糖果,上放一定数量的钱给唢呐、芒鼓班。他们即带头吹打绕棺,祭祀者随后吟唱跳舞;亲属一家接一家祭奠绕棺,吹打歌舞,众人随时可以加入,高潮迭起。跳得越热烈,死者家人越光彩,真是“歌舞达旦”,热闹非凡。
蛋卜择坟地。丧葬出殡当天清晨,由寨子里公推出来的“龙头”与死者的长子,拿着1个鸡蛋,在棺材前跪地祷告,请死者的灵魂附在蛋上,一起到“者林”(祭龙和埋葬祖先的树林)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墓地。他们来到者林内看好地形后,由死者的长子将蛋从头上向背后扔去……蛋破碎了,便是死者愿意埋葬的地方;马上挖掘小坑,准备埋死者火化后的骨灰。若鸡蛋未破,则认为是死者用手接住蛋,要找另外的地方,必须另择地再掷蛋;摔破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安葬。
发丧出殡。出殡时刻多在午饭后,死者的直系亲属男于腰挎长刀,手擎火把,在棺材前开路。抬棺木的“龙杆”两侧,死者的女婿、孙女婿们身着孝服、头戴拽地孝布,表示以孝布力死者铺路架桥,通向天堂。棺材后面跟随死者的儿媳、女儿、孙女等亲属和其他送葬的人们。妇女全部穿戴节日盛装,直系血亲打着鲜艳的大红伞,罩住自己的灵魂,不跟死亡的老人到另一个世界去。所有妇女腰上系着的央箩都是底朝天,表示死者不带走家里的财产。送丧的人们拿着死者生前使用过的东西,寨子里来送葬的邻居,每人抬着一根本柴,供火化时烧用。
坟场上,男人们在棺木周围架起木柴,点火化棺。女人们在另一旁焚烧死者的遗物,让他带到阴间用。如遇死者生前用剩的硬币,烧不化时,后辈就到灰中去刨找;得到者意为祖先留给的钱财,大吉大利,十分珍惜。火化掉尸体,将骨灰埋人挖好的坟坑内,竖石为碑垒坟。亲属到坟前祭奠拜别,然后念着“死者去,生者回,生死离别……”等祷告词,返回家中。
云南土著先民,远古大部实行火葬。从发掘出的滇国墓葬中,已明显可见汉文化的影响。花腰傣的丧葬习俗,既保留了远古先民的火葬习俗,又接受了其他民族装棺土葬及厚葬的习俗,因而也更耗费钱财。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云南基诺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基诺人实行独木棺土葬,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过去,富者还要埋入一铜罗锅银子。
寨子里人一死,乡亲们会帮忙放倒一棵大树,取其中一段,把中间挖空,将尸体殓进,挖地区1米深,把棺木放进墓穴,安埋妥当,在墓表搭盖小草房,或小竹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供奉米饭3次,连续1至3年。还有守墓数月,以示对死者的怀念。 数年以后,为了埋葬新的死难者,可把棺木尸骨挖出,抛散野外,再埋入新的尸体。据说,是为了不扩大鬼生活的地方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云南墨江哈尼族丧礼习俗
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八达岭人民公墓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对挽歌唱词掌握得多寡深浅,无形中也成了衡量哈尼女子是否聪颖能干的尺度之一。姑娘少妇一遇丧事,便群起聚集丧家,实地摹仿学习。因而整个场面,真假哭声混杂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然而一曲丧家哀歌唱下,也足以让每个听者潸然泪下。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育“指路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哈尼族葬礼中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盛大仪式“莫搓搓”,一般都是为正常死亡的高寿男女举行的。出殡前夜,青年男女在丧家附年燃起箐火,敲锣打鼓。年轻人眉目传情,歌声舞影,通宵达旦。哈尼山寨平时严禁有关性内容的玩笑在异性或亲戚面前出现,然而,在“莫搓搓”之夜,完全代之以生死融、哀乐共有的景象,而这恰恰体现了哈尼族的人生理念:死,意味着生,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个人躯体的死亡和消失,不应成为民族群体衰落中喻示,而应当成为这个民族嬉体永生与和繁荣的契机。
任务占坑
云南女儿白事上祭要多少钱
没用什么不好的,这些不要迷信
都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所以还是该做啥就做啥吧
同问。。。
云南曲靖农村丧事唢呐都吹的什么曲子
封丧调,出纸调,悬白调,迎后家调,迎纸扎调,
接亡调,发丧调,起棺调,出殡调,孟姜女,三象拨,白鹤调,青松调,指路调,孝子贤孙哭亡调,亡公调,亡母调,谢孝调,这就是云南曲靖农村传统的丧事唢呐
哀乐
今天是个好日子
凤舞九天开场曲
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