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新闻频道 >

闽南丧事,关于闽南丧事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10-22 02:2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关于闽南殡葬的仪式

  礼生:指司仪,即仪式的主持人。由礼生主持祭奠仪式,奏哀乐、上香、献爵、献牲、进馔、行三跪九叩礼、宣读祭文等。
  
  ·守 灵·
  
  东北是当人走后,先通知亲戚朋友,然后把过世的人送到殡仪馆,然后在自己家的楼下,对着自己家的门栋口或者对着自己的窗户搭上灵棚,在自己家的窗户上挂上纸,是那种印铜钱的冥纸,数量和年龄是一样的,然后在灵盆设立香案,到第三天去殡仪馆把老人火化了,把骨灰先存放在塔上,等选定日子在下葬。
  
  殡葬包括殡和葬。殡指的是殓而未葬这个阶段 ,葬则是死者的亲人及亲戚至友、宗亲邻里向死者作最后的告别仪式 ,然后按风俗习惯用掩埋或其他方法处理死者遗体。
  自古以来 ,殡期长短不一。泉俗旧时停枢"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 ,或子孙衰替忘夫处所 ,遂弃捐不葬者。悖礼伤义 ,无过于此", 被视为陋习。故早在明代 ,惠安知县叶春及即明令禁止 ,并采取对停枢逾年不葬者治罪的严厉措施。
  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在出殡前还会时时出入灵室 ,因此要设灵堂 ,点长明灯,子孙于枢旁铺有稻草的地上,轮流日夜守灵,还择日请僧道做法事超度亡魂(俗称做功德)。侨乡人们在为长辈超度亡魂时 , 往往还同时举行"引水魂"仪式 ,招引死葬侨居地的华侨亡魂归故乡 ,以完其叶落归根之遗愿进入 90 年代后 ,有的还用纸飞机 "引空魂 "。开吊期间 ,亲友前来吊唁。
  出葬于选择墓地和卡定葬期后进行。出葬时 ,开路鼓吹响起 ,仪式即告开始。出殡仪式牌、铭旌灵幡、白红大灯等前导 ,死者子女扶柩哭送 ,亲友随后哀送。孝眷哭声凄切 ,亲友步伐沉重 ,队伍徐徐而进 ,气氛肃穆。但那时起时落的鞭炮声(近年来 ,鲤城市区已禁止燃放爆竹),喧天的锣鼓声 ,送葬队伍中的化妆表演队 ,却使人又感到气氛是闹热的 ,真是一时悲喜难分 ,这也许是人们把高寿者病逝的丧事称为"喜丧"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氛围吧。
  泉州葬俗 ,以土葬为多 ,但早在宋代 ,民间贫屡之家,以火葬为常 ,后被封建统治者指为不孝之罪 ,故自清代以来 ,除佛教僧尼用火葬外 ,民间均用土葬。新中国成立后 ,治丧从简 ,泉州市区在 60 年代进行殡葬改革 ,改行火葬 ,其后又逐步推广。
  泉州丧葬礼俗也因死者所属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异。如回民死亡称"归真",一般是早亡午葬 ,夜死晨埋 ,停尸不过三天。出殡需请阿旬主持葬礼 ,为亡人祈祷。出殡仪式简单安静 ,不用鼓乐吹打。墓葬不用棺 , 古代用四块大石板围 成墓坑 ,近代是用"太兴红砖"砌成长方形墓坑 ,尸体下坑后 ,脸部须朝西 ,以示从此永朝圣地麦加 ,然后盖上石板七块 ,密缝堆上灰土即告葬毕。基督教徒去世 ,需由牧师、教友为其"安息荣归"祈祷 ,出殡仪式简朴隆重 ,且有众多教友送葬。佛教僧尼均施火葬。

厦门或者闽南这边,朋友家丧事,随份子需要有什么讲究吗?????

  看你们之间的关系吧,厦门这边一般都是白事都是送单数的,如果关系好、感情深的话,你可以多送点。但是需要是单数!
  
  同问。。。

在厦门这边,办丧事的时候,听说是需要准备回礼的,回礼里面一般都放些什么东西??

  1、闽南这边办丧事的话一般都是需要预备回礼的,回礼物品档次有高也有低,看个人的经济实力吧。
  2、回礼一般都是毛巾+糖果的组合,自己不会的话,可以交给其他专业的人来负责~~~
  
  过世的人年龄大的,风俗就是老丧变喜,年龄大的人过世是按照喜事一样的说法去做的,也就是说那个碗是比较吉利的,拿回家给孙子辈的用比较好,迷信的说法

在厦门,怎么办丧事?

  最简单的就是找白事一条龙服务,电话你自己搜一下。最简单的流程和配置估计一万块以内就可以全部搞定。
  如果要按整套风俗来,估计两万来块钱就可以了
  
  知你是哪里人,因为地域不同,风俗亦不尽相同。但总的主线还是差不多的,具体情况如下:
  1、咨询当地殡仪馆,记录接运遗体的热线,了解办丧事所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如寿衣,香烛,灵位等。另外及时和当地的墓地陵园联系。
  
  2、一旦亲人离去,立刻帮忙擦身,穿寿衣,然后立刻联系殡仪馆将遗体接运到殡仪馆保存起来,然后布置灵堂(殡仪馆提供相关服务和丧葬商品),子女尽孝守灵,并陆续通知亲友来家中吊唁
  
  3、家人还要商量哪一天出殡举行告别会。一般来说,中国人办丧事多数在时间上跨度为三天或五天,取单数。
  4、到第三天后,出殡告别礼完成后,在殡仪馆办理结算手续后,就安排火化...

急!急!急!.. 闽南丧葬习俗

  垂危之际的年老病重之人要将其移至大厅恻由四块木板搭成的铺上,俗称“正寝”,病人气绝之后即“寿终正寝”。由孝男上街买回陶盆并不断焚烧库钱于钵中,边烧边叫“给你买路走,给你买路走……”此时还在尸旁点油灯和白烛,俗称“棺头之火”;
  在露天用煮熟的鸭蛋置于白米饭之上,并放置于棺头,称“棺头饭”,即“送终饭”;
  丧家派人分头报丧,俗称“报死”,然后请择日师开列“开头书”,同时入殓之前,孝男孝女身穿孝服,取新水桶到附近水井汲水,以沐尸体,俗称“小殓”。
  此时请来装扮死者及负责入殓的“雕虎”者,将装扮好的死者扶坐在厅中的交椅上,前面摆小几或长椅,上摆五色果点或十碗菜肴,俗称“辞生”。
  诸礼俗以毕,即准备入殓,俗称“大殓”。
  大殓之后要做两件事,一是择吉安葬,二是停柩在堂,出殡落土安葬以后还有“小祥”“大祥”与“做忌”。三周年后还要拾骸重葬,即请风水先生卜得丁、财、贵好地,择吉日隆重重葬,修筑庞大的“龟坟”,此时方能脱去孝服换吉服,称为除服,这三年称为守孝。由此可以看出,俗谚“葬在福建泉州”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要详细一点,在百度中搜----闽南丧葬习俗(全)。

闽南一带老人死了如何行三跪九叩礼拜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闽南丧事风俗亲戚去过过世人的家里还能去别人家里吗

  一般家里有人去世是有符的。时间的长短各地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我是陕西的,我们哪边家里有人去世了过年的时候初五之前是不能走亲戚的!对于其他的都是没有限制的怀柔凤凰山陵园!七七过了之后就完了!如果说是结婚的话这两个是不冲突的!家里有人去世了,不影响结婚!
  
  弱智才会问这种蠢如鹿豕问题,都什么年代了还活在这种风中之烛的土俗。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