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新闻频道 >

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有哪些,关于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有哪些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11-08 00:46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上海墓地落葬时程序有哪些

  上海墓地落葬时程序就是亲友到场,安排下葬,举行下葬仪式。
  
  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安排下葬可以选择好的园陵来下葬,比较专业的是永福陵园,永福园陵采用现代化管理网络查询系统,为客户带来方便与快捷。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让每一位客户在感受清新幽雅环境的同时,享受更加贴心优质的服务。由亲情化的服务导购为客户提供详尽周到的服务,专业的艺术雕塑设计团队帮客户实现个性化设计,完善的售后服务人员将每天对园区进行清洁、维护。以亲情待人、用心服务为宗旨,让逝者灵安,生者心慰。永福园陵——用心守护每一份嘱托。
  
  更多问题请咨询永福园陵客服!
  ■落葬流程
  一、落葬准备。
  1、带好预约落葬通知书。
  2、准备好葬祭用品。
  3、若骨灰寄存在墓园的则凭证取出骨灰。
  4、联系落葬工人,直至落葬工明确墓穴位置,并告知会按时达到指定墓穴。
  5、主祭人要求参加落葬仪式的成员排成两列纵队;主祭人自己双手捧骨灰盒站在两列纵队的中间,领头走向墓穴位置。
  二、落葬仪式。
  1、全体成员在墓穴前站立,并对墓穴行注目礼。
  2、落葬工打开墓盖或墓套,若有骨灰盒保护罩的则取出待用。
  3、主祭人要求某家庭成员用少量黄纸或锡箔放入穴内,并点燃,以行暧穴礼(切记不可过热,不然无法冷却,封穴后会产生水蒸气)。
  4、将骨灰盒请入骨灰保护罩。基本程序是:落葬工打开骨灰保护罩——逝者亲属放入随葬品垫底——主祭人将骨灰盒轻轻放入保护罩——在骨灰盒的四周和顶部放随葬品——落葬工把骨灰保护罩的盖盖上。
  5、主祭人双手捧骨灰保护罩,将骨灰保护罩轻轻请入经暖穴的穴位。
  6、落葬工将福荫土撒入骨灰保护罩周围,将骨灰保护罩紧紧裹住。
  7、落葬工封穴。
  8、主祭人签字确认。
  三、落葬祭奠。
  1、点烛上香。
  2、奏响祭奠音乐(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省略)。
  3、敬献供品。
  4、主祭人出场——敬献鲜花——致词(恭读祭文)——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5、主要陪祭人依次出场——敬献鲜花——真情倾诉——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6、其余人依次出场——敬献鲜花——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7、焚烧祭文。
  8、礼成(将可食用的供品带回家吃掉,其它不可食用的留在墓上)。
  上海墓地落葬时程序:
  第一步:选个落葬吉日
  人们常认为选个好日子为逝者落葬能够阴泽后代。因为丧葬吉日不可忽视。那么选择丧葬吉日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二步:迎接骨灰
  大部分家属办完丧事后,会把逝者的骨灰寄存于殡仪馆中。那落葬前首先要将骨灰迎接至落葬墓园。期间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二步:迎接骨灰
  大部分家属办完丧事后,会把逝者的骨灰寄存于殡仪馆中。那落葬前首先要将骨灰迎接至落葬墓园。期间要注意的是:骨灰盒要摆放在接送车辆的最前排,上面盖好红布。接走时,家属不回头。
  
  第三步:落葬前的准备
  落葬前要准备以下物品:
  1)带好预约的落葬通知书
  2)准备好祭祀用品
  3)若骨灰寄存在墓园的,要带好领灰凭证
  4)联系落葬工人(实际操作中,只要先联系业务员即可,他们会帮你安排好,也会提醒你要带什么)
  
  第四步:落葬仪式程序
  1)全体成员在墓穴前站立,并对墓穴行注目礼
  2)落葬工人打开墓盖或墓套,若有骨灰盒的保护壳,把它取出来待用
  3)逝者家属用少量黄纸或锡箔放入穴内,点燃,进行暖穴礼(不要过热,否则封穴后会产生水蒸汽)
  4)将骨灰盒请入骨灰盒保护壳内。打开保护罩,逝者亲属把垫底用的随葬品放入保护壳,再把骨灰盒轻轻放入,亲属在骨灰盒的四周和顶部放一些随葬品,落葬工人把保护罩盖上。随葬品通常选择陶、瓷、铜、玉、水晶和生前爱好的一些小饰品等材质制作的物件,因为这些材质的随葬品不易风化,可以陪葬久远。
  5)双手捧骨灰盒,将其轻轻放入穴位中
  6)落葬工将福荫土撒入骨灰盒周围,将四周紧紧裹住。
  7)落葬工封穴
  8)亲属签字确认
  
  第五步:落葬祭奠仪式
  1)点烛上香
  2)奏响祭奠音乐(可以省略)
  3)敬献供品
  4)敬献鲜花并致词(恭读祭文)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5)其他亲属依次出场敬献鲜花、真情倾诉、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6)焚烧祭文
  7)礼成(将可食用的供品带回家吃掉,其它不可食用的留在墓上,有传统说老人墓前祭奠过得食品,孩子吃了会聪明)
  一、 为逝者选定落葬吉日。
  
  二、 将墓穴盖打开后,由亲属动手在落葬的石穴内焚烧少量黄纸暧穴。
  三、 由亲属铺金布于石穴底层,小心安放骨灰盒,在骨灰盒上铺盖银布,再复盖红布,红布上摆放玉佩、铜钱。骨灰盒四周缝隙中放入干燥剂。在石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置放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但切不要放入有污染或有安全隐患的物品。
  四、 亲属确认上述过程后,由封穴人员负责封穴,家属亦可协助封盖。
  五、 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公墓的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供放鲜果干点。可对逝者讲些告慰的话,也可读祭文,以示悼念。之后参加落葬的亲朋好友肃立默哀,并三鞠躬,祭奠仪式结束。

公墓下葬有哪些程序及说法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坟墓安葬有哪些规则

  因阴宅的重要性大于阳宅,所以对阴宅的安排有一系列的规则:
  1、安葬一定要迎山立向,迎水立向。男材在上首,阴材在下首。怎样分辩上首与下首呢?
  上首在左边,下首在右边。这个由人站立面朝某方而定。但是,人面不宜朝东北、西北和正北,这三个方向是冷向,不宜应用。如果东北、西北有大水之地可用,这个叫做枪环水地,可用,用之不凶。如无水之境千万不用,用叫冷向,必凶。
  2、安葬的棺材应是单向,不能用兼山向。
  3、一男双妻葬法(并葬):
  男在上首,下首为长妻,再下道为次妻,用之不凶,照样并葬。
  如并葬的地量不足,千万不要并葬,不能藏葬,更不能分裙葬。所谓分裙葬,就是男女材小头分开(不靠拢),也叫做大头靠拢,小头不靠拢。千万不能葬,如葬必伤主家人口。
  4、材底有材不可葬
  安葬如遇材底有材,坚决不安葬,重新选新地形。如葬不叫材堆材,而叫天诛地灭。会伤地师,不伤地师,会伤主家人口。
  5、不要在人家墓前安葬
  安葬如在人家墓前,决不葬。这叫调人家风水,会伤人家人口的。这叫地师没眼晴,乱用地,后葬人家优,先葬人家忧愁,眼晴出瞎子,千万注意。
  6、安葬应理:
  祖父母的墓未并葬,父母的墓一般不可并葬。
  父母的墓并葬,观地形优次。如阳墓地形优于阴材,就阳并葬;如阴墓地形优于阳材,就阴并葬。不可言论,阴材一定要就阳材。优次决定不可违之而用,千万千万。
  不管材之好坏,材一移后,将原材底血土挖一尺五寸深 全部移入新井底下,然后放材。
  好材将底土移入新井中,如次材拿不上手,发现尸骨乱堆,一定将尸骨拾齐移走,到新井中,一定要将尸骨要放好,头骨放在头部,足骨放在足部,其于骨骼放在中间。
  说明一下,原材材下血土移走一定用笆斗存放挑入新井中,不可在途中散撒。如撒下这些土会受日晒夜露或浅踏,说实话,对不起祖上骨血肉身,其次用笆斗存移时,要用东西将笆斗上面遮好,也不许太阳晒及风吹。因为土中为亲体血肉,能让日晒风吹吗?如果亲人在世,他的血肉下人该怎样爱护呢?
  在移尸骨时,一定要请死者的弟兄或表兄弟即平辈之人去拾尸骨,去安放,他的下人无权随便拿取安放。此人在世时,下人只有孝敬奉养权,是不得摸他的骨骼的。
  如你按理办就是一个孝子,狂者就是一个逆子,切记按理办。
  不管男女阴阳材并葬,材底部一定要相平,不许阳高阴低。如果此二老有儿孙,无女儿,千万相平,不可乱埋。如果此二老无儿孙有女儿,那么阴材底部可以高于阳材一些,但要女儿出喜钱,包女儿发福。
  一般不许随便迁墓。古人云:“富不迁坟,穷不打门(置门)。”
  7、如果发现坟墓无故自陷,草木枯死,出现淫乱风声,六畜死绝,男女忤逆,颠狂劫盗,刑伤人口,妇人不孕,家财耗散,官司不休,人命盗贼,宜速迁之。
  8、安葬从权法
  择大寒节五日后,立春节之前,乃新旧岁官交承之时,先择日破土,又择吉日安葬,如开山立向,不忌年月日时克山家,更不忌太岁日家诸凶神杀,就立春前谢墓,或于来年寒食节后清明节内,用人夫工匠,尽一日之内,加土谢墓,则无禁忌。
  设从权之法:如遇贫乏之家,或死于四、五月或六、七月炎蒸酷热之天,衣食尚且不足,棺木自然薄削,臭秽莫堪,岂可停,必致败害,故不得已,从权葬之,术士宜谅。丧家稍有力者,则抬出阴幽之所,掘土砂从压之,使伏土气,免致败害。另择吉日埋葬,使生人致
  福,死者得安,乃术士仁人之心,亦丧家子孙之幸也。
  9、乘凶葬法
  如死者三日之内,或七日或旬日之内,择日安葬,不忌年月诸凶,不须昭告地,斩草名曰盗葬,当日清早开圹,尽一墓亦可。
  10、地理七山不葬
  一不葬童山;二不葬断山;三不葬石山;四不葬过山;五不葬独山;六不葬逼山;七不葬侧山。
  《青乌先生葬经》曰“童断与石,过独逼侧,能生新凶,能消己福。”注曰:“旧说:不生草木曰童,崩陷坑堑曰断。童山无衣,断山无气,石则土不滋,过细势不住,独山则无雌雄,逼山则无明堂,侧山则斜欹而不正。

殡仪服务礼仪 还有安葬流程 要详细点的

  喪葬禮儀
  生與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終點,所謂「人死為大,喪之以禮」, 可見喪葬禮儀的重要性。台灣人對死亡的觀念是靈魂不滅,認為人就是肉體靈魂的結合。死後,肉體歸於塵土,而靈魂離開身體存於宇宙之間,同時靈魂對其子孫會加以保護,因,此子孫要盡孝,死後, 子孫要祭祀。 一般台灣的喪葬禮儀大約可分為如下的部份:
  1.臨終
  (1)《搬鋪》:病重臨危,則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廳中臨時鋪設之板床,稱 為搬鋪或徒鋪,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謂之「壽終」 ,而依古禮,男徒正寢,女徒內寢。惟徒鋪為男移正廳正旁(右側), 女移倒旁。如是,徒移正廳,認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將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雖不移正廳,亦移床前地上。家有長輩,亦不移正廳而移護龍(側屋) 。凡被搬鋪,已知將離此世,召換家人留遺言,分配遺物,此謂「分手 尾錢」,囑家人預備喪事。
  
  (2)《豎魂帛》:死後,死者身上蓋「水被」(白布中央縫紅綢之被布) ,以銀紙或石頭為枕,並在死者腳邊供「腳尾飯」(米飯一碗,飯上置 鴨蛋一粒及插筷子一雙),燒銀紙,點香燭,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費,並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紙或白布,上寫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暫代位牌,供於正廳一角,燃燭燒香,謂之「豎魂帛」。又取下廳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蓋神明、祖先的靈位(此於納棺後始恢復原狀),其 他如將碗器擊破其一,門聯上斜貼白紙條,燒紙製小轎借以對天奉告死 亡,門前置香案等,類此均為喪家之表示。
  
  (3)《開魂路》:至彌留狀態或於死亡之後,即請道僧誦經「開魂路」, 乃由道僧製「旛仔」,男者綠色,女者黃色,三四尺長白布,上寫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將之懸於有葉竹枝。旛仔,葬儀時由喪家長子執 之,作為領先標誌,靈時燒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邊「乞水」。即擲筶,以銅幣投 於水中,為買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挾白布沾之,由父母雙全之「 好命人」以拭淨死者,或仿作其狀為儀式。
  
  (5)《剃頭》:男屍理髮稱為「剃頭」,請理髮師為之,亦叫「剃死人頭 」,價錢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須用紅包討吉。女屍梳粧,則由長媳為之,須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淚滴在死人身上。
  
  (6)《換壽衣》:繼而為死者洗身後換壽衣,稱「套衫」,使用之櫛具折 斷之,一片棄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內。為死者穿服之壽依,係用死者生 前壽辰由其兒女贈製之「張老衫仔褲」,女之壽衣即用婚嫁時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壽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須奇數,不能用偶數, 因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負擔。
  
  (7)《抽壽》:換壽衣後,另有「抽壽」之俗,則喪家人均食麵線(壽麵 )煮烏糖(亦稱紅糖)者。糖原用於吉事,喪事反而用糖,蓋此假借化 兇為吉,故俗稱抽壽,據說死者年歲可添加於子孫壽命,為吉兆。
  
  (8)《哭路頭》: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邊大聲慟哭,但在還沒 死去前,無論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號哭時,要 脫下帽子和鞋子,婦人要摘下髮上飾,並把鞋底下的木板塊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飾品拿掉,近親也是一樣拿掉所有的飾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東邊,女人在床位西邊號。出嫁的女兒,在聽到訃音 後,隨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時,沿途聽爬號哭。出嫁的女兒 ,在聽到訃音後,隨即穿著素服絕,此時大家悲由心生,一屋盡是號哭 聲,號哭的內容多為怨死者為何不長壽。
  
  (9)《驚貓》:在屍體體溫尚未完全冷卻的時候,要安頓好四肢、身體, 同時避免被貓接近,因貓屬虎性,如果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立起來 ,抱走其他的東西,所以安置屍體的房間,要有人通霄看護,如果不幸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起來,這時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讓死人抱住 ,死人就會恢復原來側下的姿勢。
  
  (10)《報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親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報告死訊,俗稱「報外祖」。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裡,門前的桌布要反翻過來,死者的子女在門 外迎接外祖,稱為「報外祖」,外祖要問明死因,如果認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護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孫,由此可見,外祖的樣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來,可由其他親人代替。待外祖入喪家後,方可入殮。
  
  (11)《守鋪》:死後至納棺期間,喪主等人侍服死者鋪側,稱「守鋪」 ,以示孝服。又,納棺後,遺族亦睡棺旁,俗稱「睏棺柴」
  
  (12)《送禮敬》:人死未殮,至戚親往弔,俗稱「送禮敬」,即至靈前 焚香,喪事限燒香條二支,親朋轉贈則以輓聯、輓幃、大銀燭、糕仔封 (白臘燭、銀紙、糕仔、香條等,以白紙包封者)引喪。
  
  (13)《買壽板》:買棺材避言買棺材,而謂「買大厝」或「買壽板」, 以取吉祥。運棺途上,過橋及十字路處,需留置銀紙及小紅布條,稱為 「放紙」。喪儀時亦要放紙。棺木運回,燒金紙「接棺」,奉入廳中。
  
  (14)《圍庫錢》:接棺後,行「圍庫錢」之儀。庫錢或稱「隨身庫」, 即冥幣,乃由遺族焚燒庫錢及紙製庫官庫吏。其焚化之庫錢,灰日後埋 入墓畔。圍庫錢時須多燒,此為寄托死者轉交早前往故之其他家族,俗 稱此為「寄庫」。
  
  (15)《掛孝》:喪家於門柱「掛孝」貼用白紙,亡父貼斜左,亡母貼斜 右,門外另貼「訃白」,書明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
  
  2.入殮
  入殮就是「納棺」,置屍於正廳一二日,請道士擇定時刻,將屍體納入 棺內,其時刻非常重要,納棺的順序下:
  
  (1)《辭生》:納棺內,備十二種菜碗供祭死者,稱「辭生」。此為對 死者表示告別之儀,其儀,由道士取各種食料作給食之狀,而唸吉祥 之句。
  
  (2)《放手尾錢》:入殮前有「放手尾錢」(留身後錢財)之俗。俗稱 「放手尾錢,富貴萬年」,以為死者身後留有錢留存子孫為吉兆。則 於納棺前預先在死者神中存制錢若干,而將倒入揧器中,然後取出, 分與子孫。臨終前「分手尾錢」或(分手尾物),其意亦同。分得遺 物如金飾、衣物、錢財等,子孫均極珍重之。
  
  (3)《割 》:喪俗有「割 」者,係以長麻一端擊於死者身上,他端 則由遺各執其一段,而由道士唸吉句,將絲一一斬斷,然後各人將手 中麻絲包入銀紙燒之,俗如是可與死魂斷絕來往,此後始免被擾。
  
  (4)《洗淨》:又於喪事,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喪家每人用指頭 沾濡此水於眉下處,俗稱「洗淨」,意為潔淨。納棺、出葬、做功德 時,均有此俗。
  
  (5)《收烏》:納棺請道士供祭,稱為「收烏」,程序如下:
  
  (1):棺材的最底部要放草絲,為的是吸收屍體的水氣。
  (2):草絲上面還要放燒過的灰,也是用以吸數屍體的水氣。
  (3):灰上放銀紙,充作旅費,銀紙上天放庫錢,也是前往陰府所用的金錢。
  (4):放「七星枋」,乃是寫有七星的薄板,七星代表太極。
  (5):放桃枝,因為亡魂前往陰間的路途遙遠,恐會遇到惡狗,而桃枝可用來驅逐惡。
  (6):放一個石頭在棺材中,這是認為人死後會復活,而是鬼不是人,由於懼怕,所以放一個石頭在棺中,表示必須等到石頭腐爛,才能復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
  (7):放一個煮熟的雞蛋,道理同上,要等到醬油麴發芽後復活。
  (8):放一碗醬油麴,道理同上,要等到醬油麴發芽後再復活。
  (9):放「過山褲」,也就是登山時穿的褲子,用白布剪個樣子,而且一邊要縫對,一邊要縫錯,這是因為亡魂在前往陰   間的登山路途中,如果遇到魔鬼,就拿出褲子丟在路上,魔鬼發現褲子後,一定會穿上,但因有一邊是縫錯的,魔鬼穿來穿去,要花很多時間,亡魂就不會被魔鬼捉到。
  (10):放「雞枕」,是用紅布白布縫成的枕頭,中間放有銀紙。
  (11):在屍體旁放金器和寶石,為的是鼓勵子孫日後能為死者洗骨。
  (12):放「水被」,即棉被,蓋在死者身上。
  (13):放「掩身旗」,這是道士做的白布,長度和棺柴一樣,死者有幾個子女,就撕成幾條,把剩下部份放在棺材中。
  (14):放銀紙。
  
  (6)《擱棺》:出葬因要擇吉日吉地安葬,以致停柩日久,稱為「擱棺」或「停棺」。則於收殮後,傭工在棺木上油漆粉刷多次, 以防濕防漏,俗稱為「打桶」,以後又在旬祭時,復作 此種油刷。
  
  3.居喪
  遺族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稱為「居喪」。死者之卑族者須脫冠履, 披髮跣足,婦人則脫去身上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男人不穿皮鞋,不著 華服,男女各依其輩份輕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喪之孝子禁止理髮,夫妻不能同房,禁訪朋友,參加喜宴及到寺廟 參拜等,此類居喪之俗,尤以殮葬以前為嚴格,以後直至「除靈」仍遵守 之,以昭孝道。
  
  (1)《帶孝》:服喪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之。 「苧」─-苧布。孫、甥、姪用之。 「淺」--淺布。曾孫及其同輩用之。 「黃」─-黃布。玄孫及其同輩之之。 「紅」─-紅布。直玄孫之兒子用之。(喪事用紅色係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孫,含有引為榮譽意。)「白」─-白布。與死者同輩及外親用之。   孝帽,大人載「草箍」(喪布圈以繩者),小孩帶「荖苞」(喪布疊   摺帽狀者)。孝鞋,男用草鞋,女於布鞋上縫喪布。帶孝由於孝之輕重,男分白藍青黃四色,用絨線摺縫小球佩之,男佩 左腕,女結頭髮。待至「除靈」後依次換其頻色,則由「粗孝」換為「幼 孝」,稱為「換孝」。 服父母之喪,古時至百日,須服麻布衣而不斬衰,不剃頭。過了百日 ,始剃髮。用麻布條紮腕,至七旬換白布條,至百日「脫孝」。女兒嫁出 者,其帶孝方式多以「手尾錢」寄於生家靈桌上,限於歸致祭時,始帶之。
  
  (2)《麻燈》:喪用燈類統稱「麻燈」。包括「大門燈」、「柑燈」、「孝燈」、「紅燈」、「富貴燈」。
  
  4.出殯
  出殯埋葬(俗稱『出山』,台灣人自古以來多採用「土葬」,很少用 火葬,這是由於人們俗信讓死者能「入土為安」,後來政府曾一度規定, 因傳染病而死的人要舉行火葬,為的是怕傳染病的流行,結果還是很多人 偷偷的土葬傳染病死者。本來在遺言中行火葬的人並不多,因規定傳染病 者一律火葬,又有一些貧窮人家因錢的問題,而改土葬為火葬,所以火葬 就漸漸多起。男有「招魂葬」,這是由於失蹤或溺水死亡的人,由於找不 到屍體,使用其遺物來引魂埋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或道士來主持,日期由擇日師決定,程序如左。
  
  (1)《轉棺》:把棺材移至門外佈至好的告別式場,內稱為「轉棺」,如果時間是在半夜,只好略微動一下棺材即可,等到天亮以後再移出。
  
  (2)《起柴頭》:或稱「起車頭」,就是以「五牲」供奉棺材,五牲乃是由死者出嫁的子孫所贈送,如果死者的配偶已亡,牲禮則要成雙成對,若是配偶還在,牲禮只要成單即可。棺材的前面要有幾張桌子,把遺族所贈的五牲及外戚送來的禮物排列好,最前面的一張桌子要點上蠟燭並燒香。此時由孝男行三跪九拜之禮,其他遺族也要跪拜,其他遺族也要跪拜,拜完之後,喪主就跪在桌下,對外祖,女婿,孫婿跪拜加以答禮。「禮生」(司儀)要站在供物桌邊,主持禮儀,跪拜的人也要聽其號令,並指揮外祖,女婿,孫婿的三跪九 拜,在第二次跪拜時,將稻曲放在洗臉盆裡,加上酒,是為「奠酒」,再來禮生要為外祖,女婿,孫婿要行三跪九拜並哭泣,俗稱其狀為「噴土粉」,表示這些人的哭泣帶有諷刺意味的,因此也有人戲稱「噴埃」。噴土粉後,喪主要在跪拜者的後方隨拜。最後由親戚朋友禮拜,並向喪主跪拜答禮。
  
  (3)《封釘》:和尚或道士於唸經後,將棺蓋蓋在棺木,四端各釘上長釘一隻,稱之為「封釘」。如果死者是母親,就由外戚來打釘,打釘的寺候要說好話,不會說的由道士代說,「封釘」的人可得到一 個紅包。如果死者是父親,就由同且是好命人或同輩來說好話和打釘,同樣也是有紅包,最後釘下的一隻釘為「子孫釘」,要輕輕的 釘下,再由喪主咬下來,並削下棺木的一點點,一同放在靈桌上的 香灶裡保存,等二天才丟棄。封釘時,道士唸的吉利好話如下:
  
  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禒。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傢伙。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如彭祖。
  
  (4)《旋棺》:對釘之後,由道士鳴鐘鈸為先導,引導孝男孝婦繞棺材三次,稱之為「旋棺」,孝婦不論在轉柩或旋棺的時候,都要靠棺木上號哭,孝男則跪拜在地。
  
  (5)《絞棺》:旋棺以後,取來木棒放在棺材上,用麻繩好,稱之為「絞棺」。絞棺之後,再行「棺罩」,就是以物蓋在棺木上,通常是花卉和人物等刺繡,外加五色的「布球」,看來頗為美麗,現今則用毛氈做為棺罩者居多。
  
  (6)《哭棺柴頭》:出殯,前喪婦女身穿喪服倚棺而,哭,稱「哭棺柴頭」。
  
  (7)《弔祭》:起柴頭時,外祖女婿等供牲醴「弔祭」。對此,喪家視其費用答以比之多額之回禮。
  
  (8)《發引》:發引就是把棺材扛到墓地。弔祭後,喪葬行列開始起行。一般棺材有四人或八人扛,若棺材很,大則需十交人或廿四人扛,也有三十六人扛的棺材。
  
  (9)《落葬》:就是埋葬的意思。埋葬時,先將棺柩置於墓前,男人在棺的右邊,女人在棺左邊,哀哭一番而禮拜告別。然後由僧道誦經,又在棺木穿氣孔,即在棺木上鑽上一孔,使空氣流入,以便棺內屍體與地下土氣相通,此稱「放栓」。
  
  (10)《堅靈》:「安靈」是於埋葬後,把亡魂牽引到家中,暫時安置在靈桌的意思,這個時,候,要準備供物,由道士僧侶誦經,行安靈式,遺族也要燒香禮拜號哭,一直到除靈後,每天早晚兩次燒香    禮拜號哭。
  
  5.做旬
  出葬後,除每日朝夕「孝飯」外,另每隔七日奠旬祭一次,稱「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1)《頭旬》:第七日稱《頭旬》:傳說人於死後的第七天,方知自己已死,亡魂會回到家中哭泣,所以遺族在半夜十二點開始哭泣,到第二天中午供養供物,並燒金紙和號哭,「頭旬」是由死者的兒子來祭祀,並延請僧道在靈前誦經「開魂路」,道僧舉行法懺,多設法壇於葬家(一、二、四、六旬為小旬,奠祭從略。
  (2)《做百日》:死後一百天所做的祭祀叫做「做百日」,錢皂人請來和尚和道士,舉行盛大的供養,貧人只是在靈前擺供物,由子孫禮拜號哭,在這一天,要由「粗孝」換成「幼孝」。
  
  (3)《做對年》:死後一年的祭祀叫做「做對年」,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來,以牲醴祭祀,但不請道士,待天亮後,大家一起把孝服脫掉。
  
  (4)《除靈》:於尾旬或「做百日」、「做對年」時「除靈」撒靈桌。古俗,除靈次日,喪家婦女換穿素服,至寺廟行香後,始准回家省親,稱「行圓」,蓋視喪中為不祥也。
  
  (5)《合爐》:合灶是在喪事終了後,亡者香灶一部份放在祖先的一部份放在祖先的香灶中,和祖先的牌位一同奉祀,也有的人把新亡的牌位燒掉,把各字寫在大牌上。合灶的時間在一年忌前半期的六月或後半期的十月,由於「合灶」為喪事,一般人均不願在過年時做,有些地方則要滿三年才除靈與合灶。
  
  (6)《拾骨》:拾骨就是「洗骨」的意思,埋葬後,經過一定的時間,要把骨頭挖出來,擦乾後曬太陽,然後放在「金斗」中。洗骨為台灣的民間習俗,同樣要選吉日良辰,請土公拾骨,放在「金斗」時,頭骨要朝上,並用綿包起來,細的骨頭則用紅紙包,如果骨頭上的肉都已完全腐掉,表示吉利,反之,成木乃尹或有未腐掉的肉,則對子孫不利,要把肉削掉。洗骨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定,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不做;三十歲以下於埋 葬五年做;四十歲前後於埋葬六年後;五十歲以上於埋葬六年、八年、十二年後,也就是依照年齡而成正比。但「破骨」的人(生辰八字不好的人)不拾骨。古時農業社會,生活步調緩慢,故許多生命禮俗,以一件件瑣碎做來 ,但今日工商社會,一切講求時效,以上這些習俗也就簡略多了,所謂「簡單、隆重」即可,避免繁複奢華是當今處世之道。
  丧葬礼仪 生与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终点,所谓「人死为大,丧之以礼」, 可见丧葬礼仪的重要性。台湾人对死亡的观念是灵魂不灭,认为人就是肉体灵魂的结合。死後,肉体归於尘土,而灵魂离开身体存於宇宙之间,同时灵魂对其子孙会加以保护,因,此子孙要尽孝,死後, 子孙要祭祀。 一般台湾的丧葬礼仪大约可分为如下的部份:
  1.临终
  (1)《搬铺》:病重临危,则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厅中临时铺设之板床,称 为搬铺或徒铺,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谓之「寿终」 ,而依古礼,男徒正寝,女徒内寝。惟徒铺为男移正厅正旁(右侧), 女移倒旁。如是,徒移正厅,认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将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虽不移正厅,亦移床前地上。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厅而移护龙(侧屋) 。凡被搬铺,已知将离此世,召换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此谓「分手 尾钱」,嘱家人预备丧事。
  
  (2)《竖魂帛》:死後,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红绸之被布) ,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脚尾饭」(米饭一碗,饭上置 鸭蛋一粒及插筷子一双),烧银纸,点香烛,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费,并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纸或白布,上写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暂代位牌,供於正厅一角,燃烛烧香,谓之「竖魂帛」。又取下厅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盖神明、祖先的灵位(此於纳棺後始恢复原状),其 他如将碗器击破其一,门联上斜贴白纸条,烧纸制小轿借以对天奉告死 亡,门前置香案等,类此均为丧家之表示。
  
  (3)《开魂路》:至弥留状态或於死亡之後,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 乃由道僧制「旛仔」,男者绿色,女者黄色,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将之悬於有叶竹枝。旛仔,葬仪时由丧家长子执 之,作为领先标志,灵时烧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边「乞水」。即掷筶,以铜币投 於水中,为买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挟白布沾之,由父母双全之「 好命人」以拭净死者,或仿作其状为仪式。
  
  (5)《剃头》:男屍理发称为「剃头」,请理发师为之,亦叫「剃死人头 」,价钱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须用红包讨吉。女屍梳粧,则由长媳为之,须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泪滴在死人身上。
  
  (6)《换寿衣》:继而为死者洗身後换寿衣,称「套衫」,使用之栉具折 断之,一片弃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内。为死者穿服之寿依,系用死者生 前寿辰由其儿女赠制之「张老衫仔裤」,女之寿衣即用婚嫁时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寿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须奇数,不能用偶数, 因丧事只可单不可双,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负担。
  
  (7)《抽寿》:换寿衣後,另有「抽寿」之俗,则丧家人均食面线(寿面 )煮乌糖(亦称红糖)者。糖原用於吉事,丧事反而用糖,盖此假借化 凶为吉,故俗称抽寿,据说死者年岁可添加於子孙寿命,为吉兆。
  
  (8)《哭路头》: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边大声恸哭,但在还没 死去前,无论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号哭时,要 脱下帽子和鞋子,妇人要摘下发上饰,并把鞋底下的木板块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饰品拿掉,近亲也是一样拿掉所有的饰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东边,女人在床位西边号。出嫁的女儿,在听到讣音 後,随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时,沿途听爬号哭。出嫁的女儿 ,在听到讣音後,随即穿著素服绝,此时大家悲由心生,一屋尽是号哭 声,号哭的内容多为怨死者为何不长寿。
  
  (9)《惊猫》:在屍体体温尚未完全冷却的时候,要安顿好四肢、身体, 同时避免被猫接近,因猫属虎性,如果被猫跳过屍体,屍体会站立起来 ,抱走其他的东西,所以安置屍体的房间,要有人通霄看护,如果不幸被猫跳过屍体,屍体会站起来,这时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让死人抱住 ,死人就会恢复原来侧下的姿势。
  
  (10)《报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亲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报告死讯,俗称「报外祖」。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里,门前的桌布要反翻过来,死者的子女在门 外迎接外祖,称为「报外祖」,外祖要问明死因,如果认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护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孙,由此可见,外祖的样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来,可由其他亲人代替。待外祖入丧家後,方可入殓。
  
  (11)《守铺》:死後至纳棺期间,丧主等人侍服死者铺侧,称「守铺」 ,以示孝服。又,纳棺後,遗族亦睡棺旁,俗称「困棺柴」
  
  (12)《送礼敬》:人死未殓,至戚亲往吊,俗称「送礼敬」,即至灵前 焚香,丧事限烧香条二支,亲朋转赠则以挽联、挽帏、大银烛、糕仔封 (白腊烛、银纸、糕仔、香条等,以白纸包封者)引丧。
  
  (13)《买寿板》:买棺材避言买棺材,而谓「买大厝」或「买寿板」, 以取吉祥。运棺途上,过桥及十字路处,需留置银纸及小红布条,称为 「放纸」。丧仪时亦要放纸。棺木运回,烧金纸「接棺」,奉入厅中。
  
  (14)《围库钱》:接棺後,行「围库钱」之仪。库钱或称「随身库」, 即冥币,乃由遗族焚烧库钱及纸制库官库吏。其焚化之库钱,灰日後埋 入墓畔。围库钱时须多烧,此为寄托死者转交早前往故之其他家族,俗 称此为「寄库」。
  
  (15)《挂孝》:丧家於门柱「挂孝」贴用白纸,亡父贴斜左,亡母贴斜 右,门外另贴「讣白」,书明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
  
  2.入殓
  入殓就是「纳棺」,置屍於正厅一二日,请道士择定时刻,将屍体纳入 棺内,其时刻非常重要,纳棺的顺序下:
  
  (1)《辞生》:纳棺内,备十二种菜碗供祭死者,称「辞生」。此为对 死者表示告别之仪,其仪,由道士取各种食料作给食之状,而念吉祥 之句。
  
  (2)《放手尾钱》:入殓前有「放手尾钱」(留身後钱财)之俗。俗称 「放手尾钱,富贵万年」,以为死者身後留有钱留存子孙为吉兆。则 於纳棺前预先在死者神中存制钱若干,而将倒入揧器中,然後取出, 分与子孙。临终前「分手尾钱」或(分手尾物),其意亦同。分得遗 物如金饰、衣物、钱财等,子孙均极珍重之。
  
  (3)《割 》:丧俗有「割 」者,系以长麻一端击於死者身上,他端 则由遗各执其一段,而由道士念吉句,将丝一一斩断,然後各人将手 中麻丝包入银纸烧之,俗如是可与死魂断绝来往,此後始免被扰。
  
  (4)《洗净》:又於丧事,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丧家每人用指头 沾濡此水於眉下处,俗称「洗净」,意为洁净。纳棺、出葬、做功德 时,均有此俗。
  
  (5)《收乌》:纳棺请道士供祭,称为「收乌」,程序如下:
  
  (1):棺材的最底部要放草丝,为的是吸收屍体的水气。
  (2):草丝上面还要放烧过的灰,也是用以吸数屍体的水气。
  (3):灰上放银纸,充作旅费,银纸上天放库钱,也是前往阴府所用的金钱。
  (4):放「七星枋」,乃是写有七星的薄板,七星代表太极。
  (5):放桃枝,因为亡魂前往阴间的路途遥远,恐会遇到恶狗,而桃枝可用来驱逐恶。
  (6):放一个石头在棺材中,这是认为人死後会复活,而是鬼不是人,由於惧怕,所以放一个石头在棺中,表示必须等到石头腐烂,才能复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
  (7):放一个煮熟的鸡蛋,道理同上,要等到酱油麴发芽後复活。
  (8):放一碗酱油麴,道理同上,要等到酱油麴发芽後再复活。
  (9):放「过山裤」,也就是登山时穿的裤子,用白布剪个样子,而且一边要缝对,一边要缝错,这是因为亡魂在前往阴   间的登山路途中,如果遇到魔鬼,就拿出裤子丢在路上,魔鬼发现裤子後,一定会穿上,但因有一边是缝错的,魔鬼穿来穿去,要花很多时间,亡魂就不会被魔鬼捉到。
  (10):放「鸡枕」,是用红布白布缝成的枕头,中间放有银纸。
  (11):在屍体旁放金器和宝石,为的是鼓励子孙日後能为死者洗骨。
  (12):放「水被」,即棉被,盖在死者身上。
  (13):放「掩身旗」,这是道士做的白布,长度和棺柴一样,死者有几个子女,就撕成几条,把剩下部份放在棺材中。
  (14):放银纸。
  
  (6)《搁棺》:出葬因要择吉日吉地安葬,以致停柩日久,称为「搁棺」或「停棺」。则於收殓後,佣工在棺木上油漆粉刷多次, 以防湿防漏,俗称为「打桶」,以後又在旬祭时,复作 此种油刷。
  
  3.居丧
  遗族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称为「居丧」。死者之卑族者须脱冠履, 披发跣足,妇人则脱去身上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人不穿皮鞋,不著 华服,男女各依其辈份轻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丧之孝子禁止理发,夫妻不能同房,禁访朋友,参加喜宴及到寺庙 参拜等,此类居丧之俗,尤以殓葬以前为严格,以後直至「除灵」仍遵守 之,以昭孝道。
  
  (1)《带孝》:服丧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儿媳、长孙用之。 「苎」─-苎布。孙、甥、侄用之。 「浅」--浅布。曾孙及其同辈用之。 「黄」─-黄布。玄孙及其同辈之之。 「红」─-红布。直玄孙之儿子用之。(丧事用红色系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孙,含有引为荣誉意。)「白」─-白布。与死者同辈及外亲用之。   孝帽,大人载「草箍」(丧布圈以绳者),小孩带「荖苞」(丧布叠   摺帽状者)。孝鞋,男用草鞋,女於布鞋上缝丧布。带孝由於孝之轻重,男分白蓝青黄四色,用绒线摺缝小球佩之,男佩 左腕,女结头发。待至「除灵」後依次换其频色,则由「粗孝」换为「幼 孝」,称为「换孝」。 服父母之丧,古时至百日,须服麻布衣而不斩衰,不剃头。过了百日 ,始剃发。用麻布条扎腕,至七旬换白布条,至百日「脱孝」。女儿嫁出 者,其带孝方式多以「手尾钱」寄於生家灵桌上,限於归致祭时,始带之。
  
  (2)《麻灯》:丧用灯类统称「麻灯」。包括「大门灯」、「柑灯」、「孝灯」、「红灯」、「富贵灯」。
  
  4.出殡
  出殡埋葬(俗称『出山』,台湾人自古以来多采用「土葬」,很少用 火葬,这是由於人们俗信让死者能「入土为安」,後来政府曾一度规定, 因传染病而死的人要举行火葬,为的是怕传染病的流行,结果还是很多人 偷偷的土葬传染病死者。本来在遗言中行火葬的人并不多,因规定传染病 者一律火葬,又有一些贫穷人家因钱的问题,而改土葬为火葬,所以火葬 就渐渐多起。男有「招魂葬」,这是由於失踪或溺水死亡的人,由於找不 到屍体,使用其遗物来引魂埋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或道士来主持,日期由择日师决定,程序如左。
  
  (1)《转棺》:把棺材移至门外布至好的告别式场,内称为「转棺」,如果时间是在半夜,只好略微动一下棺材即可,等到天亮以後再移出。
  
  (2)《起柴头》:或称「起车头」,就是以「五牲」供奉棺材,五牲乃是由死者出嫁的子孙所赠送,如果死者的配偶已亡,牲礼则要成双成对,若是配偶还在,牲礼只要成单即可。棺材的前面要有几张桌子,把遗族所赠的五牲及外戚送来的礼物排列好,最前面的一张桌子要点上蜡烛并烧香。此时由孝男行三跪九拜之礼,其他遗族也要跪拜,其他遗族也要跪拜,拜完之後,丧主就跪在桌下,对外祖,女婿,孙婿跪拜加以答礼。「礼生」(司仪)要站在供物桌边,主持礼仪,跪拜的人也要听其号令,并指挥外祖,女婿,孙婿的三跪九 拜,在第二次跪拜时,将稻曲放在洗脸盆里,加上酒,是为「奠酒」,再来礼生要为外祖,女婿,孙婿要行三跪九拜并哭泣,俗称其状为「喷土粉」,表示这些人的哭泣带有讽刺意味的,因此也有人戏称「喷埃」。喷土粉後,丧主要在跪拜者的後方随拜。最後由亲戚朋友礼拜,并向丧主跪拜答礼。
  
  (3)《封钉》:和尚或道士於念经後,将棺盖盖在棺木,四端各钉上长钉一只,称之为「封钉」。如果死者是母亲,就由外戚来打钉,打钉的寺候要说好话,不会说的由道士代说,「封钉」的人可得到一 个红包。如果死者是父亲,就由同且是好命人或同辈来说好话和打钉,同样也是有红包,最後钉下的一只钉为「子孙钉」,要轻轻的 钉下,再由丧主咬下来,并削下棺木的一点点,一同放在灵桌上的 香灶里保存,等二天才丢弃。封钉时,道士念的吉利好话如下:
  
  一点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禒。
  二点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戊己土,子孙寿元如彭祖。
  
  (4)《旋棺》:对钉之後,由道士鸣钟钹为先导,引导孝男孝妇绕棺材三次,称之为「旋棺」,孝妇不论在转柩或旋棺的时候,都要靠棺木上号哭,孝男则跪拜在地。
  
  (5)《绞棺》:旋棺以後,取来木棒放在棺材上,用麻绳好,称之为「绞棺」。绞棺之後,再行「棺罩」,就是以物盖在棺木上,通常是花卉和人物等刺绣,外加五色的「布球」,看来颇为美丽,现今则用毛毡做为棺罩者居多。
  
  (6)《哭棺柴头》:出殡,前丧妇女身穿丧服倚棺而,哭,称「哭棺柴头」。
  
  (7)《吊祭》:起柴头时,外祖女婿等供牲醴「吊祭」。对此,丧家视其费用答以比之多额之回礼。
  
  (8)《发引》:发引就是把棺材扛到墓地。吊祭後,丧葬行列开始起行。一般棺材有四人或八人扛,若棺材很,大则需十交人或廿四人扛,也有三十六人扛的棺材。
  
  (9)《落葬》:就是埋葬的意思。埋葬时,先将棺柩置於墓前,男人在棺的右边,女人在棺左边,哀哭一番而礼拜告别。然後由僧道诵经,又在棺木穿气孔,即在棺木上钻上一孔,使空气流入,以便棺内屍体与地下土气相通,此称「放栓」。
  
  (10)《坚灵》:「安灵」是於埋葬後,把亡魂牵引到家中,暂时安置在灵桌的意思,这个时,候,要准备供物,由道士僧侣诵经,行安灵式,遗族也要烧香礼拜号哭,一直到除灵後,每天早晚两次烧香    礼拜号哭。
  
  5.做旬
  出葬後,除每日朝夕「孝饭」外,另每隔七日奠旬祭一次,称「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1)《头旬》:第七日称《头旬》:传说人於死後的第七天,方知自己已死,亡魂会回到家中哭泣,所以遗族在半夜十二点开始哭泣,到第二天中午供养供物,并烧金纸和号哭,「头旬」是由死者的儿子来祭祀,并延请僧道在灵前诵经「开魂路」,道僧举行法忏,多设法坛於葬家(一、二、四、六旬为小旬,奠祭从略。
  (2)《做百日》:死後一百天所做的祭祀叫做「做百日」,钱皂人请来和尚和道士,举行盛大的供养,贫人只是在灵前摆供物,由子孙礼拜号哭,在这一天,要由「粗孝」换成「幼孝」。
  
  (3)《做对年》:死後一年的祭祀叫做「做对年」,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来,以牲醴祭祀,但不请道士,待天亮後,大家一起把孝服脱掉。
  
  (4)《除灵》:於尾旬或「做百日」、「做对年」时「除灵」撒灵桌。古俗,除灵次日,丧家妇女换穿素服,至寺庙行香後,始准回家省亲,称「行圆」,盖视丧中为不祥也。
  
  (5)《合炉》:合灶是在丧事终了後,亡者香灶一部份放在祖先的一部份放在祖先的香灶中,和祖先的牌位一同奉祀,也有的人把新亡的牌位烧掉,把各字写在大牌上。合灶的时间在一年忌前半期的六月或後半期的十月,由於「合灶」为丧事,一般人均不愿在过年时做,有些地方则要满三年才除灵与合灶。
  
  (6)《拾骨》:拾骨就是「洗骨」的意思,埋葬後,经过一定的时间,要把骨头挖出来,擦乾後晒太阳,然後放在「金斗」中。洗骨为台湾的民间习俗,同样要选吉日良辰,请土公拾骨,放在「金斗」时,头骨要朝上,并用绵包起来,细的骨头则用红纸包,如果骨头上的肉都已完全腐掉,表示吉利,反之,成木乃尹或有未腐掉的肉,则对子孙不利,要把肉削掉。洗骨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定,十六岁以下未成年不做;三十岁以下於埋 葬五年做;四十岁前後於埋葬六年後;五十岁以上於埋葬六年、八年、十二年後,也就是依照年龄而成正比。但「破骨」的人(生辰八字不好的人)不拾骨。古时农业社会,生活步调缓慢,故许多生命礼俗,以一件件琐碎做来 ,但今日工商社会,一切讲求时效,以上这些习俗也就简略多了,所谓「简单、隆重」即可,避免繁复奢华是当今处世之道。
  北京殡葬一条龙服务_北京白事丧葬殡葬价格
  1、殡仪服务套餐费用含灵车费、火化费等殡仪馆费用,无额外收费项目(骨灰盒、寿衣及客户要求单加项目除外)。
  2、不同殡仪馆的套餐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

骨灰下葬仪式及准备物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buctyakun
  
  1、领骨灰,用萝卜或者硬币红布包好放在骨灰存放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
  2、引魂幡在前,引魂鸡、骨灰在后,燃放鞭炮后出发至墓地;过程中骨灰不能见光。
  3、到达墓地,打开遮光布挡住阳光罩住墓穴的位置;
  4、(净宅)将墓碑及墓穴擦拭干净;请老人子女上前为老人净宅尽孝(请长子把骨灰交给其他家属)
  5、(暖穴)请长子上前跪烧纸三张点燃后在放在墓穴内;
  6、摆龙杠两沟夹一杠辈辈出皇上
  7、铺金砖摆元宝在墓穴的四角
  8、将防潮盒平稳地安放在墓穴内
  9、硬币放置成北斗七星状,将七星钱摆放在防潮盒的底部,七星引路,后辈齐全
  10、由长子(或长孙)戴上红手套将红布包裹的骨灰盒取出;
  11.将骨灰放在防潮盒中,将防潮盒边沿涂上胶水,合上盖子,收起遮光布;12
  将祭祀物品摆放在墓穴内,将家乡土撒在墓穴四周;13.封穴长子请起包碑收起遮光布请墓园工作人员将墓穴封盖、修砌;
  14.将墓碑顶部红布收起(揭幕);15.将供品摆放在墓前,亲属轮流上香、敬酒、行礼;16.到放生池将准备的红鱼放生,将引魂鸡放生;17.到祭祀园内焚烧物品、燃放鞭炮;18.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返程
  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23.在一、某老人骨灰安葬仪式现在开始请长子上前,诵读祭文(焚烧祭文)
  请参考:如你是在正规陵园买得墓地,骨灰下葬完毕时,陵园工作人员会帮你举行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包括清坑、安置骨灰盒、封盖,简单仪式,全是免费的。

骨灰安葬程序有哪些有什么注意事项

  安葬用地注意事项
  一,地有十不要:
  一不要化生开葬,二不要两耳插天,三不要虾须蟹眼,四不要左右盘旋,五不要上下三停,,
  六不要砂脚宜转,七不要明堂开帐,八不要水口关阑,九不要明堂迎朝,十不要九曲回环。
  二,地有十不葬:
  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玩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
  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岗潦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不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
  三,地有十富:
  一富明堂高大,二富宾主相迎,三富降龙伏虎,四富朱雀悬钟,五富五山耸秀,
  六富四水归朝,七富山山转脚,八富岭正圆丰,九富龙高虎抱,十富水口重重。
  四,地有十贵:
  一贵青龙双拥,二贵龙虎高耸,三贵嫦娥清秀,四贵旗鼓圆峰,五贵砚前笔架,
  六贵官诰覆钟,七贵圆生白虎,八贵顿笔青龙,九贵屏风走马,十贵水口重重。
  五,地有十贫:
  一贫水破直流,二贫水落空亡,三贫城环破漏,四贫水口分流,五贫背后仰瓦,
  六贫四水无情,七贫水破天心,八贫潺潺水笑,九贫四顾不应,十贫孤脉独龙。
  六,地有十贱:
  一贱八风吹穴,二贱朱雀消索,三贱青龙飞去,四贱水口分流,五贱摆头绕尾,
  六贱关后穿风,七贱山飞水走,八贱左右皆空,九贱山崩地裂,十贱有主无宾
  如何安葬骨灰盒的吉日吉时?安葬的程序?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需要提供;,
  逝者【男女】,年龄或者属相,2,去世的年月日,3,墓地的方位。4,是土葬还是公墓 】,。。。。。。。。
  
  我提供一下服务内容;
  一。
  1,根据;逝者的出生年月日【属相】,逝者的去世年月日。给了后人安葬选择吉日吉时的预示;,
  按照逝者给后人的预示,选择安葬的吉日吉时。逝者在天堂,才能平安,安息。
  不按照逝者的预示。选择安葬的日子,万安公墓逝者安葬后,在天堂不得安宁,幽魂不定,会经常托梦,显示,向家人诉说;种种不安宁,,,。
  家人也不得安宁,危及后人,【所以,有的家庭,老人在世的时候,平安,顺利,。老人去世后,祸事连连,,,,】
  
  2,还要根据,墓地的坐山朝向,,使用旺山旺向,才可以做到;保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平安发达,人才辈出
  3.在三元九运中,根据‘玄空风水学。结合周围山,水。使用旺山旺向,可以做到;葬后100天。全家渐渐顺利,越来越兴旺发达。
  4,选择安葬吉日吉时的依据是什么,我会一一讲明白的。
  选择安葬选择吉日吉时。,2,安葬的程序和需要注意事项,【收住公墓的旺气】
  二。
  1领取骨灰盒的流程。从墓殡馆,取出骨灰盒的时间。到安葬墓地。
  有5项具体内容。我会一一讲明白的。
  
  三;安葬注意事项及程序。
  1,在新墓坑下葬的时间
  2,安葬有程序6项程序
  3,安葬有6个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是选择安葬吉日良辰,最基本的知识。

骨灰盒下葬顺序及注意事项

  接送骨灰注意事项
  用包盖布(红布,黄布,黑布)把骨灰包好,对角包,后左右前,原位放壹圆硬币一枚(起坟时,在原位放红萝卜一个,用红布包好)。 骨灰盒不能见阳光,一定要打黑伞遮挡阳光。 原有随骨灰盒摆放的物品,用红布包好全部带往墓地,属于随葬品。 儿女,孙子等都可抱着,但不可随意落地。 骨灰上车后即属于灵车,开动后不准再上下人,直到墓地。 撒纸钱(硬币均可),当过桥,岔道,门洞等犯冲的地方各撒;由儿子或女婿撒,女人尽量不动手。 到墓地后,到安葬业务处,办理安葬业务,然后由园区工作人员接手指导安葬。
  
  骨灰安葬注意事项
  清理墓穴,拉起遮阳、遮影白布(女性亲属) 暖穴(用纸钱点燃,在墓穴里面绕一圈) 安放骨灰,单葬放中间,合葬搭连红布条,筷子一双,红布缠上,一定不要系疙瘩,站碑后看男左女右。 摆入灵位牌、狮子、花环、金元宝等随葬品。(金元宝摆四角,一角一个,东水缸,油缸,西米缸,玉龟摆西面) 儿孙,亲属往墓穴四角放一点黄土。 谁动手谁戴红手套。
  
  祭祀注意事项
  点燃香火,摆放贡品。(鲜花,糕点,馒头,水果两样,副食两样,酒等)每样都要单数。 祭酒自备3个酒杯。敬天、地(由左至右)、先人各三杯。 儿女祭拜,到祭祀园烧纸,三拜三叩首。 放生红色公鸡或九条红色鱼(可选) 如果安置的有手灵兽(狮子、貔貅,灵牛)等,子女均用手抚摸一下灵兽的头部。
  
  安葬完毕
  归程注意事项 不能走回头路,就是不能完全按照来时的路走回去,有意走一段新路。 如果安葬的是长辈,如条件允许,安葬完之后,找一个饭馆一家子一起吃个饭,点菜没有讲究,记得点一份面,不过水,热气腾腾的端上来,象征一团和气,虽然亲人不在了,也是和和气气的。
  1、根据黄历,为逝者选定落葬的吉日。
  2、由逝者亲属在落葬师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内焚烧少量黄纸,俗称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温暖的家”。
  3、由逝者亲属亲自将福荫土撒些在墓穴底层,福荫土具有防潮、防虫、保护骨灰盒的功效。然后可按朝南或朝西的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
  4、放置完骨灰盒后,可在上面铺上金色或银布的布匹,俗称“铺金盖银”,有孝敬逝者及象征来世荣华富贵之意。
  5、如墓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放置些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以示陪葬之意。
  6、之后,再用2包左右的福荫土(根据墓穴大小),撒入骨灰盒的四周,填满墓穴的整个空间,让福荫土保护着整个骨灰盒,具有让逝者“入土为安”之意。
  7、上述过程结束后,在逝者亲属的确认下,由落葬师负责封穴。
  8、逝者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并供放鲜果等。可对逝者讲些告慰之话,以示悼念。
  9、参加落葬的逝者亲属及亲朋好友肃立并默哀,最后进行三次鞠躬,祭奠仪式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