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什么时候死的和出生
哥白尼出生于1473年2月19日,死于1543年5月24日
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波兰名: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出生于1473年2月19日,死于1543年5月24日 。
哥白尼不是被烧死的,1543年5月24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病逝。
1515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在《天体运行论》完成后,哥白尼却对它的出版犹豫不决了。他但心这部书出版后会遭受到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并受到教廷的压制。在朋友和学生的支持鼓励下,经过长期反复的考虑,哥白尼终于决定出版这部著作。1542年6月,《天体运行论》和排印工作开始进行。1543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哥白尼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哥白尼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烧死的
哥白尼和乔尔丹诺·布鲁诺都是日心说,混了吧?
1543年5月24日,当《天体运行》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弥留的时刻,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乔尔丹诺·布鲁诺发展了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提出“宇宙无限说”,还提出了唯物主义思想。这些学说及思想极大地撼动了教会的统治地位,被教会处以火刑,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
哥白尼不是被烧死的,1543年5月24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病逝。 1515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在《天体运行论》完成后,哥白尼却对它的出版犹豫不决了。他但心这部书出版后会遭受到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并受到教廷的压制。在朋友和学生的支持鼓励下,经过长期反复的考虑,哥白尼终于决定出版这部著作。1542年6月,《天体运行论》和排印工作开始进行。1543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哥白尼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哥白尼怎么死的
1543年5月24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病逝。
1515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在《天体运行论》完成后,哥白尼却对它的出版犹豫不决了。他但心这部书出版后会遭受到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并受到教廷的压制。在朋友和学生的支持鼓励下,经过长期反复的考虑,哥白尼终于决定出版这部著作。1542年6月,《天体运行论》和排印工作开始进行。1543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哥白尼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有一位科学家叫布鲁诺,为了维护哥白尼的学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赞同6| 评论(1)
哥白尼是病死的,你看:21131543年5月24日,当这部巨著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5261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4102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1653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专弥留的时刻属,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1543年5月24日,波copy兰科学家哥白尼病逝。
1515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在《天体运行论》完成后,哥白尼却对它的出版犹豫2113不决了。他但心这部书出版后会遭受到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并受到教廷的压制。在朋友和学生的支持鼓励下,经过长期反复5261的考虑,哥白尼终于决定出版这部著作。1542年6月,《天体运行论》和排印工作开始进行。1543年5月24日,4102弥留之际的哥白尼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1653。
有一位科学家叫布鲁诺,为了维护哥白尼的学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哥白尼根本就不是被烧死的,是因病去世 ,他生前最崇拜的是科学家布鲁诺,布鲁诺为了向大家承认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所以被人们给烧死的。
烧死的
比较准的、哥白尼不是烧死的,自然死亡。。。烧死的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怎么进监狱
哥白尼进监狱是由于他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遭到了教会的迫害,最后被关进了监狱。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1473年出生于波兰,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弗龙堡辞世,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遭到了教会的迫害,最后被关进了监狱。
哥白尼是怎么死的 哥白尼是怎么死的真相
发布时间:2014-09-18 12:20:02 来源:网站综合
[古代军事网 古代历史故事]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学说”和天主教提倡的地球中心说不相符合,遭到了天主教会人士的打压。对于哥白尼的去世,很多人可能认为他是被天主教给迫害而是的,但是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哥白尼是怎么死的 哥白尼是怎么死的真相
哥白尼是怎么死的 哥白尼是怎么死的真相
1515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在《天体运行论》完成后,哥白尼却对它的出版犹豫不决了。
哥白尼所受到的迫害有哪些
尼古拉·哥白尼1473 年2月19日生于波兰维斯瓦纳河畔的托伦,这是一个水陆交通极为便利的著名商业城市。哥白尼10岁丧父,由舅父抚养长大。18岁被送进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在那里产生了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了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先后在波仑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波仑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德·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年)对哥白尼影响极大,正是从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对希腊自然哲学著作的钻研给了他批判托勒密理论的勇气。1506年,他回到阔别了十年的祖国波兰,开始构思他的新宇宙体系。
整个古代世界的天文学基本上是行星天文学。儿歌唱道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其实肉眼可见的也就六千多颗。它们之中的大部分虽然“斗转星移”,但保持着固定的相对位置,仿佛全都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透明天球上,随天球周日旋转。这些星被称为恒星。但除恒星外,天空上还有那么几个星,它们极为明亮、光芒稳定,而且并不固定在某一个相对位置上,几个星期观测下来,便能发现它们在众星之间穿行,不断地改变位置,这些星被称为“行星”,希腊人叫它们“漫游者”。肉眼能见的行星共五颗,它们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所有的恒星都步调一致地每天由东往西转动,周而复始,决无例外。相比之下,行星的运动呈现出极度地不规则,它们有时往东,有时又向西,行踪诡秘。行星的这种奇特运动早就引起了古代天文学家的注意,希腊天文学将自己的任务规定为对行星运动给出合理的解释,特别按照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主义传统,用完美的正圆运动的复合来再现行星的表观(视)运动,即所谓“拯救现象”。托勒密的本轮—均轮的宇宙体系就是希腊人为“拯救行星运动”所做出的最大成就。
本轮和均轮的迭加,可以解释行星的逆行、亮度的变化,偏心点的引入,又进一步解释了行星运动速度的不均匀性。但是,随着观测材料的不断增多,为“拯救”这些现象所需要的轮子也不断增多,到了哥白尼时代,轮子数已增加到80多个。托勒密体系极为复杂。而且,为了与观测相一致,托勒密所采用的办法已越来越远离毕达哥拉斯主义的理想了:由于引入了偏心等距点,地球实际上并不处在宇宙的中心。托勒密所保留的只有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静止不动的地球概念。
到了哥白尼的时代,由于航海事业的大发展,对于精确的天文历表的需要变得日益迫切,但用以编制历表的托勒密理论越来越繁琐,这种客观情势使人们关注天文学理论的变革。哥白尼也正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提出自己的革命性理论的。
1509年,哥白尼写出了一个关于日心体系的《概要》,并将之抄赠朋友们传阅。1512年,哥白尼被派往波罗的海海滨的弗洛恩堡教堂任职,此后三十年,一直为教区的穷人治病,深得人心。在业余时间,他继续他的天文观测,其居住的小角楼成了“天文台”。同时,进一步深入地思考新的宇宙体系,于1539年写出了天文学史上的伟大著作《论天球的旋转》,系统论述了他的日心地动学说。哥白尼深知这一理论太富于革命性,所以迟迟不敢公之于世。是年,他的朋友和学生、德国威丁堡大学的青年教授雷提卡斯(1514—1564年)专程到弗洛恩堡,劝他立即出版该书,哥白尼犹豫不决,只同意由雷提卡斯先写一本小册子简要介绍他的学说。于是,波兰的格但斯克于1540年出版了雷提卡斯写的《哥白尼(论天球的旋转)提纲》。之后,雷提卡斯还是力劝哥白尼出版《论天球的旋转》。经不住反复劝说,哥白尼终于动心了,决定由雷提卡斯负责出版事宜。后来,雷提卡斯不得不返回莱比锡大学就职,又把出版工作交给教长奥西安德办理。奥西安德是一个新教徒,他知道新教领袖马丁·路德坚决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还说过这样一段很过激的话:“人们正在注意一个突然发迹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是地球在旋转,而不是日、月、星辰诸天在旋转。 这个蠢才竟想把整个天文学连底都翻过来,可是《圣经》明白写着,约书亚喝令停止不动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所以,奥西安德很害怕该书对教会刺激太大,结果,他擅自加了一个“关于本书的假设告读者”的序言,序言中说,哥白尼只是构造了一个宇宙的数学模型以方便计算,不一定是对实在世界的真实描写。由于这篇序言没有署名,人们一直以为是哥白尼本人写的,直到1609年,开普勒才发现,哥白尼根本不知道加了这样一篇序言,而且他本人是绝不同意序言中的观点的。
1543年5月24日,刚刚印好的《论天球的旋转》送到了哥白尼面前,这时候他已经因中风卧床很久了,据说,他只用颤抖的手抚摸了一下这本书,就与世长辞了。
《论天球的旋转》(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的中译名是人所共知的《天体运行论》,将“天球”译成“天体”,是将现代人的看法强加于古人,因为在哥白尼看来,天空转动着的是 “天球”,行星只不过附着在天球之上。全书共分六卷,第一卷是关于日心宇宙体系的总概说,其余各卷是将日心说具体运用来解释各大行星的视运动。
哥白尼在卷首献词中叙述了日心地动说的来由和大致思想:
“我对传统数学在研究各个天体运动中的可疑之处思索了很长时间之后,对于哲学家们不能对造物主为我们造成的美好而有秩序的宇宙机构提出正确的理论而感到气愤, 因此,我不辞辛苦重读了我所能得到的哲学著作,看看在各天球运动方面有没有跟数学学派不同的假说。结果,在西塞罗的著作中发现了希西塔斯逼真地描写过地球的运动,后来又在普鲁塔克的著作中看到还有别的人也赞成与之类似的见解
“这就启发我也开始考虑地球的运动。虽然这种看法似乎很荒唐,但前人既可以随意想象圆周运动来解释星空现象,那么我更可以尝试一下,是否假定地球有某种运动能比假定天球旋转得到更好的解释。
“于是,从地球运动的假定出发,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观测,我终于发现:如果其它行星的运动同地球运动联系起来考虑,并按每一行星的轨道比例来作计算,那么,不仅会得出各种观测现象,而且一切星体轨道和天球之大小与顺序以及天球本身,就全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以至不能变动任何一部分而不在众星和宇宙中引起混乱。”
构成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是如下四个假定:第一,天是球形的而且像球那样转动;第二,地也是球形的;第三,地位于天的中央;第四,地球静止不参与转动。哥白尼对前两点是赞同的,但不同意后两点。
首先,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全部星空的周日旋转实际上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正是地球由西向东绕轴自转,才引起昼夜的变化;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由地球绕太阳每年公转一周造成的。哥白尼还提出地球有第三种运动,即所谓“倾斜面运动”,这个运动使地球自转轴在公转时与黄道面保持固定交角,从而形成地球上四季的差别。
其次,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转动。这一变动使得各大行星运动获得了统一性。本来在托勒密体系中,水星、金星是所谓内行星,它们在在各自均轮上运行周期是一年,而火星、木星、土星这三个外行星,它们的本轮运动周期为一年,这里实际上均包含了与太阳有关系的周年运动的因素,但得不到解释。将太阳置于宇宙中心之后,这一因素就成了诸行星绕共同的中心太阳运行的证据。此外,在托勒密体系中,无法解释内行星的本轮中心为何总是处在日地连线上,中心转换之后,也变得极为自然。总而言之,日心体系使行星运动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而地心体系中每颗行星各有其独特的运动结构,整体上可以有不同的几何构成,缺乏唯一性。
哥白尼最终构造的宇宙图景是:最外层是恒星天,它是静止不动的,构成了行星运动的参考背景。最远的行星是土星,其运行周期是30年,以后依次是木星,周期12年;火星,周期2年;地球,周期1年;金星,9个月;最后是水星,88天绕太阳一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既随地球绕太阳转动,每月又绕地球旋转一周。
日心说受到的责难一开始完全是科学和常识上的。首先,人们怀疑如果地球以如此大的速度运动,那必定会分崩离析。哥白尼的解释是,从前比地球大得多的天球以更大的速度旋转都不会瓦解,地球当然也不会;其次,有人质疑说,既然地球在运动,那地球上的物体为何没有被抛在后面,对这一点哥白尼的回答不是特别有力;最后,是一个老问题,地球如果相对于恒星运动,那么应该可以观察到恒星的周年视差,可实际上从来也没有观测到过恒星视差,哥白尼的回答是:“宇宙之大何其广阔: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某些行星轨道大小相比虽然已经显得非常巨大,但同恒星球的大小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因此,我们根本觉察不到恒星的周年视运动。
日心说比地心说最明显的优点是它的简洁性,这一点连哥白尼学说的反对者们也是承认的。大小轮子由80多个减少到约34个。此外,哥白尼成功地恢复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理想,正圆运动得以更好地保持,几乎所有的本轮和均轮都沿同一个方向运行,等距偏心点被取消。
哥白尼革命带动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革。首先,它使地球成为不断运动的行星之一,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天地绝然有别的界限;其次,它破除了亚里士多德的绝对运动概念,引入了运动相对性观念;再次,宇宙中心的转变,暗示了宇宙可能根本就没有中心,而无中心的宇宙是与希腊古典的等级宇宙完全对立的;最后,由于地球运动起来了,恒星层反而可以静止不动,这样一来,诸恒星也就不必处在同一个球层之中,恒星层既然没有运动,从前借以论证宇宙有限的理由也就不再成立,因为人们一直认为,既然恒星层是转动的,那就不可能是无限的。最后两点观念变革,在哥白尼那里还只是隐含的,布鲁诺将它公开说了出来
波兰考古学家11月3日宣布,他们在2004、2005年两个考古发掘季中在波东北部瓦尔明—马祖里省弗龙堡大教堂内找到了哥白尼的头骨,借助现代科技,使今人能一睹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的面容。虽然还未通过DNA鉴定来确定这是哥白尼的遗骨,但根据考古、历史、人类学调查和刑事鉴定,领导此项活动的贡所夫斯基教授表示,“可以97%确认,此次出土的头骨是哥白尼的”。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生于托伦,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地动说,被称为是“止住了太阳,转动了地球”。哥白尼的学说让人类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从此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因脑出血在弗龙堡去世,终年70岁。哥白尼死后没有留下墓碑,在他去世至今的四五百年里,一直没有发现他的埋葬地。近一个世纪来,共进行过两次寻找哥白尼墓地的大规模考古发掘,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为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由德国人主持的考古探索,其后波兰科学家为纪念哥白尼诞辰500周年,上世纪70年代也曾试图找寻哥白尼的埋葬地,两次都无果而终。那么,此次专家是如何联手在弗龙堡大教堂揭开历史之谜的呢?
16世纪初,哥白尼结束了在意大利的学习返回波兰后曾在弗龙堡任修士。根据宗教历史文献记载,当时修士死后一般是葬在生前布道圣坛的下面,因此考古学家在弗龙堡教堂内确定了哥白尼生前布道的圣十字圣坛作为发掘地点。发掘结果显示,在圣十字圣坛下的多具遗骨来自各个时代,且相互混杂,加上教堂历经战火、盗掘、重建,如何找到这其中的哥白尼骸骨呢?参加考证的专家通过几个步骤逐渐缩小范围:一是核查墓葬年代———哥白尼在世时有五六位修士曾在此圣坛布道;二是确认符合70岁人特征的遗骨———中世纪后期,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很少,墓内和哥白尼同龄的只有一个人,而在这个人的墓板上清楚地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因此可以认定不是哥白尼。经对照,符合上述条件的头骨只有一个。专家们还注意到,在哥白尼三四十岁时的自画像上可见到眉骨处有疤痕,而在这个头骨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受伤痕迹。此外,从哥白尼的画像上还可以看出,哥白尼生前鼻梁曾折断过,鼻子略微偏向左脸。骨骼鉴定显示,这个事故出现在哥白尼7岁到12岁之间。人类学家随后鉴定认为,这具中世纪末期的骸骨符合哥白尼的时代、年龄和解剖学特征。根据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头骨,华沙警察总局刑事犯罪实验室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复原了老年哥白尼的脸部,结果发现与这位天文学家的生前画像很相似。可以说,现代科学的发展为鉴定哥白尼骸骨提供了多方面的证据。
当今认定骸骨最准确、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寻找其他亲属的DNA样本,与出土骸骨的DNA进行对照检查。哥白尼作为神父没有子嗣,能提供可靠DNA样本的只有哥白尼的舅父瓦特圣罗德主教,哥白尼正是在他的抚养和资助下长大并完成学业的,考古学家现已确定哥白尼舅父的埋葬地。尽管进行DNA对照检查程序复杂、昂贵,所需DNA样本的状态也可能没有保证,波兰考古学家仍没有排除进一步认定的可能。据悉,如果能最终确认是哥白尼骸骨,将在弗龙堡大教堂内重新举行安葬仪式。
哥白尼骸骨的出土不只具有历史、学术意义,此次考古工作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哥白尼的故乡托伦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弗龙堡市也希望借助这次发现能够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疑似日心地动说的创立者、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遗骨,日前在波兰北部弗洛姆博尔克大教堂地下被发现。
据日本共同社4日报道,波兰什切青大学教授卡洛尔·皮亚塞茨基3日透露了这一消息。传说哥白尼死后葬于该教堂,但遗骨一直未得到确认。皮亚塞茨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遗骨)复原合成的头像来看,基本上是哥白尼本人。”据悉,该教授今后还将通过DNA鉴定进行最终确认。
波兰一个考古小组11月3日宣布,他们在华沙以北290公里处的弗龙堡大教堂发现了哥白尼的坟墓。目前考古学家们只挖掘出一具头骨,并未找到遗骸的其他部分,但已根据头骨绘制出了这位天文学先驱的面部复原图。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在黑暗的中世纪,被罗马教廷所推崇的“地心说”一
直占据统治地位,而哥白尼却勇敢地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日心说”,并写出《天体运行论》流传后世。哥白尼死于1543年,享年70岁,一直以来,人们纷纷猜测他被葬在弗龙堡大教堂,却始终没找到他的坟墓所在。
经过近一年的挖掘,这个考古小组终于在2005年8月发现了一具头骨。经过仔细鉴定,考古小组负责人表示,“几乎百分百肯定”这就是哥白尼的头骨。法医学家已经根据头骨描绘出了一幅面部复原图,发现跟哥白尼的自画像很像。目前,考古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哥白尼的后代,希望能进行更精确的DNA鉴定。
哥白尼生平简介
哥白尼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10岁丧父,由舅父抚养成人。在读大学期间,哥白尼受到人文主义者、数学教授布鲁楚斯基的熏陶,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哥白尼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天文学研究上。
当时的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末期。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早已被基督教会改造成为基督教义的支柱。然而,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却对地心说提出了质疑。哥白尼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系统而明晰地批判了地心说,从物理学角度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并写出天文学著作《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去世后,他的日心说被布鲁诺进一步发展。而布鲁诺则因为公开宣传日心说,遭到罗马教廷的迫害,被活活烧死。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哥白尼是被哪个教处死的
1519年秋天,哥白尼辞去教产总管的职务,又回到弗隆堡,用他的全部精力来撰写 《运行》。但是,战争的风暴很快席卷到这里,弗隆堡陷入十字骑士团的重围之中。敌人烧杀虏掠,断绝粮草,企图迫使守军投降。这时,教堂的神父都逃跑了,有的甚至叛国投敌。但哥白尼仍旧留在城中,同居民一起支援守军作战。他们还修筑运河,兴修水利,哥白尼设计修建的水闸和水磨,在当时对支持战争和繁荣经济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第二年秋天,哥白尼再度担任俄尔斯丁教产总管。这时十字骑士团已经侵占了附近的许多城堡,直逼俄尔斯丁。哥白尼把由他保管的钱财全部拿出来支援作战,并亲自部署防务,登城督战。十字骑士团用燃烧弹攻城,哥白尼叫人用浸湿的皮子去捂灭敌人的燃烧弹。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战斗,城市依然屹立着。十字骑士团大公霍亨仑恼羞成怒,特地派人到弗隆堡去,把他的藏书、手稿和仪器一把火烧光。但哥白尼始终坚守城堡,霍亨仑无可奈何,只好撤军,同意休战。战后,波兰国王齐格蒙特论功行赏,委派哥白尼为俄尔斯丁的行政长官。
1525年秋天,哥白尼写作《运行》的工作,才在弗隆堡全力展开。这时,哥白尼的箭楼上来了一个女管家,名叫安娜。安娜出身名门,性情娴淑,衷心爱慕哥白尼,毅然抛弃世俗的成见,和被教会剥夺了结婚权利的哥白尼同居。哥白尼在安娜的帮助和照顾下,书桌上的手稿迅速地一叠叠地增加起来了。
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可是《运行》一书却直到1543年他临终时才出版。他在《运行》一书的“序言”里提到这种情况时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
哥白尼对于这本著作的出版,为什么要“迟疑不决”呢?原因就在于他害怕教会对这一新兴科学理论的迫害。
早在哥白尼旅居意大利的时候,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就重新颂布“圣谕”,禁止印行未经教会审查的书籍,可疑的书籍一律焚毁。
1506年哥白尼从意大利归国时,就亲眼看到宗教裁判官对胡斯分子的血腥镇压,许多密谋聚会的人都被抓起来活活烧死。在哥白尼的一生里,波兰国境内至少进行过300次以上的宗教裁判活动。哥白尼也经常受到威胁和迫害,在他担任弗隆堡大教堂修士的瓦尔米亚教区,他舅父务卡施大主教死后,几个继任的大主教都三令五申地“查禁邪教”并对修士们严加监视。他们认为哥白尼是个“叛教者”,直到他临终时,身边还有上司所布置的密探和奸细。
主使迫害哥白尼的,是波兹南宗教裁判官堆霍兹乌施,他是一个焚书的狂徒,后来升任波兰大主教。他连哥白尼的亲戚朋友都看成眼中钉,恣意迫害,其中包括修士亚历山大·斯古尔捷特和女管家安娜。
斯古尔捷特虽是个修士,却信奉无神论,自己不做圣功,别人做圣功他还嘲笑。他对哥白尼十分钦佩,两人很快就成为知己。这就引起霍兹乌施和新任主教扬·丹提谢克的猜忌。丹提谢克是个很阴险的家伙,他看出如果《运行》出版,他所维护的神学殿堂就会土崩瓦解。于是,丹提谢克开始向哥白尼步步进逼。他首先要哥白尼和斯古尔捷特断绝往来遭到哥白尼的严词拒绝。斯古尔捷特后来遭到罗马教廷拘捕。
不久,丹提谢克又根据弗隆堡教长的告密,强迫哥白尼和安娜脱离关系。哥白尼和安娜同居已近十年,感情很深。哥白尼向丹提谢克这个无理的要求提出抗议,但丹提谢克胡说安娜已使哥白尼“失魂落魄”,为了他的“灵魂得救”,他勒令安娜立即迁出弗隆堡。哥白尼在悲愤之下,几次要扯下身上的僧袍,扬言要还俗。为了使哥白尼的写作工作能继续下去,安娜忍痛离开了箭楼。不久,她又被驱逐出境。
这一期间,罗马教廷对哥白尼的学说也很感惊慌。1533年,教皇克雷蒙七世曾叫人阐述“太阳中心学说”的基本原理。哥白尼学说的革命内容使教皇大为震惊,他决定想办法把哥白尼的手稿控制起来。1536年,一个红衣主教写信向哥白尼索取手稿,哥白尼拒绝了。长安园公墓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 (1564~1642年)曾经说过:“我一想起我们的教师哥白尼的命运,就感到心惊胆颤。”但是,教会的迫害并不能阻止《运行》的出版,哥白尼的斗争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1539年春天,一个青年学者带着许多珍贵的书籍,千里迢迢地来到弗隆堡,拜哥白尼为师。他就是德国威滕堡大学的数学教授列提克,后来成为哥白尼唯一的门生。在列提克的鼓励和支持下,哥白尼很快就振奋起来了。他们一起修订《运行》的原槁,积极准备出版。这时,丹提谢克听说哥白尼收留了一个“邪教徒”,就命令搜查修士们的住宅,看看“是否藏有充满路德教派毒素的书籍”。
积极支持哥白尼出版 《运行》的,还有他的朋友铁德曼·吉哲,铁德曼当初是弗隆堡的修士,早就了解哥白尼并一直支持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铁德曼升为柳瓦巴教区的主教。他看到哥白尼的困境,就邀请哥白尼和列提克到柳瓦巴教廷作客,以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定稿工作。丹提谢克立即对铁德曼进行恫吓,宗教裁判官霍兹乌施还说在铁德曼的著作里发现了什么“荷兰邪教”,企图加罪于他。
这时,哥白尼的学说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少的非难。新教徒 (路德派)比旧教徒更为敌视哥白尼的学说。马丁·路德曾挖苦说:“这个傻瓜想要推翻整个天文学!”《宗教宣言》的执笔人菲利普·梅兰赫东也指责哥白尼“不顾眼前的事实而想入非非。”
在埃尔布郎格城里还上演了一幕闹剧。它讽刺一个装腔作势的天文学家把自己的著作锁在柜子里,满嘴胡言乱语,最后被魔鬼套上大车送进了地狱。这个剧本当然是影射哥白尼的。原来,哥白尼那篇阐明当时连续出现彗星完全是大自然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论文的发表,得罪了教会,教会就采取这种卑鄙的伎俩对哥白尼进行公开的侮辱。
尽管环境很险恶,哥白尼并没有妥协。1541年,他最后下决心将他的著作付印。
哥白尼将他几十年来心血的结晶——《运行》的手稿,交给他的朋友柳瓦巴教区的主教铁德曼,铁德曼又转交列提克。列提克因被来比锡大学请去教书,便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交给他的朋友、纽伦堡的一个出版商奥塞安德尔。奥塞安德尔曾学过天文学,他在领袖梅兰赫东的授意下,窜改了原稿,删减了哥白尼学说的一些内容,力求使科学迁就当时社会的旧有认识。
1543年5月24日,当这部巨著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弥留的时刻,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运行》带着遍体鳞伤,在人世间流传了300多年。
直到19世纪中叶,《运行》的原稿才在布拉格一家私人图书馆里被发现。1873年,出版了增补哥白尼原序的《天体运行》,但有关原子说的章节仍未补入。1953年,《天体运行》出第四版时,才全部补足原有的章节。这时哥白尼已经逝世了4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