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蚩尤传说是真的吗 蚩尤死后安葬在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有说是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
真的吧
考古过程中或历史史料中有关于蚩尤所葬地的记载吗
古文献记载,五千年前,河北涿鹿,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蚩尤战败身死,遭肢解,头颅和躯干被分开埋葬。三国时期魏国人王象等撰写的《皇览·冢墓记》来看,蚩尤首级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埋葬其躯干的地方在“山阳郡巨野重聚”。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娘娘庙堌堆,就是蚩尤躯干埋葬之地,这一点在几年前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代表死者主体的首级冢到底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却似乎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蚩尤到底是被谁杀死的死后葬在何处
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蚩尤战败后是否被杀不同典籍有不同说法,(如《龙鱼河图》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单就蚩尤被杀的说法具体情况有三说。
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
第二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
一般而言,通说认为蚩尤死后身首异处。
如《十三州志》:“蚩尤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克之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孔子三朝记》记载“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解,身首异处,而且血化为卤,既解州盐池也。”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另外,最近几年考古发现同是山东省的阳谷县埋藏着极有可能是蚩尤墓的古墓穴。
我擦..蚩尤不是被皇帝杀死了.懂点神话的都知道.蚩尤是被应龙杀死的
最近几年考古发现同是山东省的阳谷县埋藏着极有可能是蚩尤墓的古墓穴
是黄帝用五条龙对其进行了分尸,其后将尸身封印在五行之地。
蚩尤的死后的尸体被葬在哪里
涿鹿之野...
黄河边上
这个历史久远不可考.现在发现周朝之前的古墓那已经是国家大事了.不过当时所谓的中国也就黄河流域一带,长江流域已经算蛮荒之地,蚩尤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个问题.很多历史没有流传下来,实在可惜.惠灵山陵园
土里
蚩尤被五马分尸而是,他的尸体分为好几块,黄帝为了避免它死后还做乱,就将它的尸体分藏在天之涯和海之角
当阳山???
蚩尤的遗体安葬在保岱山上的一个大土穴中是真是假
假的。蚩尤战败后被皇帝那货肢解于巨鹿。这事不管是神话还是历史都有。神话中蚩尤为战神刑天,皇帝为天帝,天帝斩刑天之头,刑天屹立不倒,后,刑天杀上天庭,斩杀天帝。历史,就是巨鹿之战被肢解。总之。蚩尤没有完整的尸体。
假的,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是假的。
蚩尤葬在哪里
蚩尤陵现在共有四处,在贵州凯里建有一座蚩尤陵,是贵州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用来祭奠蚩尤的地方。另外还有三处均在今天山东境内,分属两个不同的县,一处葬有蚩尤的头,一处葬有蚩尤的身体,一处葬有蚩尤的兵器和衣甲,因为古时的人比较迷信,黄帝怕蚩尤复活,复活后与他再争天下,就把蚩尤迁到遥远的山东境内埋葬,同时把他的头、身体和衣甲分开,以免复活。
今天所说的蚩尤陵,一般是指凯里境内的蚩尤陵,规模比较大,也有祭奠活动,是大家追忆、怀念、祭奠蚩尤的地方。
什么凯里,蚩尤包括东夷基本都在山东江苏,所以蚩尤当然葬在山东,上面那个回答的简直是扯淡,事实是:其中蚩尤首级冢在山东阳谷蚩尤陵,身体冢在菏泽巨野蚩尤陵,有贵州凯里什么事。
蚩尤葬那
蚩尤葬在濮阳?
王先胜认为,关于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主的族属和身份问题,学界已有伏羲、颛顼、黄帝、蚩尤、帝喾、高辛氏等诸说,其中以“颛顼”说者较多。丁清贤、赵连生、张相梅推论西水坡M45与“五帝”之一颛顼有关(丁清贤、赵连生、张相梅《关于濮阳西水坡蚌壳龙陪葬墓及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华夏考古》1991年第4期);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学》301页,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西水坡45号墓死者可能为颛顼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濮阳古属卫地,《左传·昭公十七年》说“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二是颛顼在古史传说中是一位“绝地天通”的大巫师、一位司天者,又有“乘龙而至四海”的神话(《大戴礼·五帝德》),这些与45号墓的文化内涵吻合。西水坡45号墓死者不是颛顼,理由也主要有两点:其一,在古史传说中,颛顼是黄帝后裔且为少昊所养大,颛顼的年代必然晚于黄帝和少昊,即使按我们的理解,把庙底沟类型视为黄帝文化,将整个大汶口文化都视为少昊文化,西水坡45号墓的年代(约前4500年)也早于大汶口文化的上限(约前4300年或前4400年)并且不晚于庙底沟类型的起始年代。如果将炎黄、少昊、颛顼置于龙山时代去考察,45号墓死者就更不可能是颛顼。其二,西水坡45号墓属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其死者族属和身份必然从属于后岗类型。后岗类型主要分布在豫北冀南,其本土来源主要是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或者略晚于此二者的其他类型(这里不考虑笔者所主张的半坡类型传播因素)。如果视后岗类型为颛顼文化,那么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或其他类型就理当推定为黄帝文化,东部的少昊文化上溯至北辛文化时期,炎帝自然就该是西部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这样一来传说历史就变成了炎帝战胜黄帝而入主中原,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我们所主张半坡类型为炎帝文化,庙底沟类型为黄帝文化,后岗类型也不可能是颛顼文化,因为不仅有年代上的龃龉,而且后岗类型与庙底沟类型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如前所述,庙底沟类型的东向发展在豫北当受阻于后岗类型)。即使黄帝文化为北方的红山文化及之前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后岗类型也不可能是颛顼文化,因为二者并没有文化上的关联和传承,故西水坡45号墓不是颛顼墓。当然45号墓也与伏羲、黄帝和帝喾高辛氏无关,因为画八卦的伏羲必然远早于后岗类型(参见第三项证据或理由),黄帝文化不可能为后岗类型(一是地域决定,后岗类型在豫北冀中南而不在陕晋豫一带,二是与同时代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相比,后岗类型是一种弱势文化),帝喾的年代更不可能早到前4500年。中国古史和神话传说中的帝王几乎都是天文历法的执掌者而且与龙凤有关,或骑龙乘龙或为龙身,所以这不能成为西水坡45号墓为颛顼墓的依据。
王先胜赞同王大有的观点,但他又认为蚩尤不是东夷人而是渭水人。1995年,王大有在濮阳参加“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会议,了解到45号墓死者一出土就是如《简报》所发表的线图那样,由此改变认识,推断死者当为蚩尤。他说:“墓主人身首异处,非正常死亡:左右臂各断作三截,左手齐腕斩断已不存,胸椎和胸骨被砍断也已不存,脚趾被截。这具骨架的胸骨、胸椎、胸肋,可以看到齐整的切割斩断的痕迹,腰椎也可看到齐整的斩断痕。除了胸腔上残存的两段胸肋外,其他胸肋都已不存在,这显然是经过开膛破腹和开胸。这样做的目的,除了置人死地外,应是为了取胸中、腹中的内脏,当然包括心脏和胃在内。否则这一部位不应受此破坏,并荡然无存。显而易见,墓主人的尸体被肢解后,上半身胸以下,保存着头和肩,下半身保存着腰、骻、髀、股。这说明墓主人的尸体当时是户髀两部分。下葬时才把这分离的两段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尸’”。在中国古史和神州传说中,影响深远的炎黄和蚩龙之战,其中的蚩龙被黄帝擒杀后正是遭到肢解、身首异处,而且具有帝王级别的传说人物中也只有蚩龙是被肢解的:《路史·后记四·蚩尤传》说“(黄帝)传战执(蚩)尤于中冀而诛之,爰谓之解……用名之曰绝辔之野,身首异处”,《尸子·卷下》说“黄帝斩蚩尤于中冀”,而且张澍辑《十三州志》、《皇览·冢墓记》等皆传蚩尤身首异处,有肩、髀冢。西水坡45号墓的规格、墓主人尸骨残缺不全,与传说人物蚩尤正相吻合。王大有还推断说:“蚩尤在距今6465±45年(公元前4515年前)在冀州中部被械杀肢解后,黄帝族人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蚩尤的尸骨被余部抢走偷运到这个远离前线的地方——西水坡,秘密下葬。下葬时很匆忙,没有来得及深挖墓穴,M45的墓圹只有0.5米深,T176蚌塑摆在一个浅穴中,T215蚌塑摆在一个将原来的灰沟底部垫上的0.10米的灰土层上。蚌塑先用泥土堆出毛坯形,再往上堆砌蚌壳,成浅浮雕,用蚌塑作碑铭,记录蚩尤的事迹和当时的战事。没有其他随葬品。然后用土质松弱的灰黄土覆盖起来”(王大有著《中华龙种文化》87——88页、107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我们基本上同意王大有对西水坡45号墓主人的分析和推测,但不同的是,蚩尤不是东夷人,黄帝擒杀蚩尤也不是在今河北中部或西北部,即炎黄和蚩尤之战并不是发生在今河北境内;虽然后岗类型在器物上与东部的北辛文化有很多相近的因素,但在精神文化比如器物纹饰、宗教信仰等方面,它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不是一个系统而与半坡类型接近,这是其一;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去看,在西水坡45号墓发生的年代即前4500年时,在河北中部或西北部无法去求证传说中的“涿鹿之战”或“阪泉之战”,这是其二;据古代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蚩尤姜姓、牛首人身为炎帝之裔,因此蚩尤和蚩尤文化当与渭水流域的史前文化有关,具体地说,蚩尤当来自于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这是其三;结合渭水流域半坡类型的多人二次葬去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所谓“炎黄大战”、黄帝擒杀蚩尤正是发生在渭水下游,西水坡45号墓的产生正是蚩尤族人抢(或偷)得蚩尤尸骨从渭水流域逃到西水坡下葬所致,而后岗类型正是这一群蚩尤族裔在豫北翼南发展起来。后岗类型在器物上与半坡类型的联系或许并不那么紧密,但是其“纹饰与半坡类型略同。彩陶花纹较简单,多红彩,也有黑彩,有宽带纹、曲折线和横竖平行线组成的带纹、平行斜线组成的正倒相间三角形纹、菱形网纹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597页)。作为物质文化的坛坛罐罐带不走,但作为精神文化的“纹饰”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也必将随着人群的流动而传播;作为逃跑一族,蚩尤族人的首要任务是保障蚩尤尸骨的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而不是携带坛坛罐罐这种家产。后岗类型与半坡类型的关系正是这种简单的生存和生活道理的写照。由于蚩尤族裔在6500年前这一次自西而东的迁徙,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和传说历史中便有了许多扑朔迷离的事象,当然我们会逐渐廓清这些迷雾。
我们知道,后岗类型的起始年代也是在前450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596页),同时这个年代也是西水坡45号墓下葬的年代(伊世同《北斗祭——对濮阳西水坡45号墓贝塑天文图的再思考》,《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这些年代关系揭示了蚩尤被杀之后炎帝、黄帝、蚩尤三个族群分道扬镳的隐秘和事实。
蚩尤陵现在共有四处,在贵州凯里建有一座蚩尤陵,是贵州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用来祭奠蚩尤的地方。另外还有三处均在今天山东境内,分属两个不同的县,一处葬有蚩尤的头,一处葬有蚩尤的身体,一处葬有蚩尤的兵器和衣甲,因为古时的人比较迷信,黄帝怕蚩尤复活,复活后与他再争天下,就把蚩尤迁到遥远的山东境内埋葬,同时把他的头、身体和衣甲分开,以免复活。
今天所说的蚩尤陵,一般是指凯里境内的蚩尤陵,规模比较大,也有祭奠活动,是大家追忆、怀念、祭奠蚩尤的地方。
被人分尸葬与两地
说是葬于常羊山,很收争论,有的说是刑天葬于常羊山
有少数传说说的是:蚩尤在死后,被裂为数块,分别葬于几个地方,其中有一个肯定是三苗族的领地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