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殡葬改革法律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殡葬工作规划和殡葬需要,提出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殡葬设施的数量、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仪服务站、骨灰堂,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公墓,经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农村为村民设置公益性墓地,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禁止建立或者恢复宗族墓地。
第十条 禁止在下列地区建造坟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
(三)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
(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
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一条 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按照规划允许土葬或者允许埋葬骨灰的,埋葬遗体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节约土地、不占耕地的原则规定。
第十二条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加强对殡葬服务设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陈旧的火化设备,防止污染环境。
殡仪服务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实行规范化的文明服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搞殡葬改革,各地规定也不太一样,请问你是哪里的?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020年殡葬改革政策在撼动集团的中国生态殡葬网介绍的全面吗?
据了解中国生态殡葬网是涵盖树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最全面的丧葬领域行业正规网站。
我听说中国生态殡葬网在国内是最醉 大的一家殡葬服务公司。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殡葬文化研究的单位。研究所于2000年5月15日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上海市社团局登记成立。研究所的宗旨:站在殡葬改革的前沿,致力于现代殡葬文化建设研究,赋予殡葬新的文化内涵。研究所的业务范围:殡葬文化研究、产品开发、业务咨询(ISO咨询、殡仪馆、公墓建筑设计等)、教育培训、广告设计、杂志编排、编译国外文献、编印杂志和丛书。 到2010年年底,文化所已编辑出版了《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总六十七期、《殡葬学科丛书》5辑二十本(计划出版二十四本)、《殡葬年鉴》、《丧事活动指南》、《殡葬改革和文化建设初探》等书刊。其中《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是全国同行业第一本文化研究类的杂志,它的诞生,填补了殡葬行业文化建设的空白。《殡葬学科丛书》由上海各高校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上海殡葬业资深的从业工作者共同编著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殡葬系列教育教材,填补了国内殡葬专业教材的空白。2006年9月6日,由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殡葬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开学,此举开殡葬高层次教育先河。此外,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还承担了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委托,举办各类殡仪馆岗位培训班。2008年,创办中国首家以殡葬行业发展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殡葬博物馆,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直属和投股单位有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上海市宝兴殡仪馆、上海市益善殡仪馆等三家国营殡仪馆以及上海市卫家角息园、上海永福园陵、上海市颛桥寝园、上海徐泾西园、上海市淀山湖归园、上海市滨海古园、上海市汇龙园陵园等。中心所属殡仪馆年殡殓、火化遗体超过5万具,约占全上海市市殡殓、火化总数的50%,年出售墓穴数达1.5万穴,骨灰撒海约1500份。全程经营服务顾客满意率为98.8%,达到上海市民政局关于服务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并且在1999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本文化研究类杂志——《殡葬文化研究》;编写了国内第一套《殡葬学科丛书》;还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殡葬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班,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乡镇民政办是否能成立殡葬服务中心
是可以的。
乡镇民政部门指乡镇民政所,也有的地方叫民政办公室等,它是中国地方基础政府下属机构,中国民政机构分为国家民政部、省、市(区)民政厅(局)、市(地)民政局、县(区)民政局、乡镇民政所。
乡镇民政所负责本乡镇优抚、慈善、殡葬、社会救济、社会事务、婚姻登记、地名门牌、村级机构、民间组织等项事务处理。以保障基层民政和社会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可以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事业单位回民殡葬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
回民殡葬管理处是依据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全市具有同一土葬习俗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丧葬事宜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地方事业单位。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就是由农业技术推广站,文广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等等(每个地方组建不一样)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服务中心,相当于县级城市的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一般就是在一个大厅里办理证件和处理纠纷,有时候也要下到田间地头。
事业单位殡葬管理所改革方向
改革三大方向中,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以路政、动物防疫为代表的6类事业组织机构完全符合条件,但也受限于人员数量,编制份额,财政实力等原因不能贯彻执行,殡葬管理显然差距更大,希望渺茫。
而殡葬部门大多数省份依托于民政管理机构下,国家暂时不予开放民间殡葬的许可证,由此,改为公益类事业组织的前景大有可能。个人估计公益一类希望最大。
非常好
什么是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
提倡绿色环保简办丧事,将传统殡葬祭祀活动适当转移到网络上进行,殡葬改革后可以在像“天堂在线”之类的网站上进行网上纪念、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等活动,文明节俭无污染。
清明时节,网络上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清明时节雨纷纷,丧葬之人欲断魂”。这段“顺口溜”是人们对殡葬业暴利积怨的一种写照。
国家推行殡葬改革多年,要求各地积极改进土葬、坚持推行火葬,并且提倡文明祭扫。但是虽然改革的口号一喊喊了那么多年,但始终无法在民间得到贯彻。人们大多认为,殡葬改革多年来鲜有成效,是因为政府,乃至国家的调控不够。但实际上殡葬改革在民间遇到的阻碍更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的面对死亡的心理因素。
中国古时候就有“厚养薄葬”的说法,提倡善待生者,并让逝者安息。但发展到近现代的民间,“厚养薄葬”的传统已遭到摒弃。民间在祭扫上的大手笔,反映的是与之相反的“重殓重葬”,认为在殡葬上花费越多,才越能够显示出对逝去之人的悼念。
民间对殡葬事宜“重殓重葬”的认同,有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攀比心理作祟的表现。相互攀比在殡葬花费上的多少,高人一筹的在面子上过得去,同时也稍微心安。07年有报道广州市内一家殡仪馆推出“凯迪拉克运尸”的服务,虽然听起来荒谬,但仍然有人们前赴后继地买单。随着殡葬排场的愈发隆重,殡葬种类也随之日益增多,用途也日益广泛,这与人们的心理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现今“殡葬天价”肆虐的情况,应当归功于殡葬业垄断、殡葬业经营者过度牟取暴利。但就像在每一个殡仪馆里可以看到的,所提供的殡葬用品都是可选择的。也就是说,虽然殡葬业的暴利现象是经营者单方提高价格造成的,但也是双方你情我愿的结果。人们对于殡葬用品的“慷慨”甚至于盲目,也是影响殡葬改革无法推行的一个阻力。
前不久,湖南籍作家张一一在网上呼吁取消清明节为法定假日,把清明节的祭扫活动定义为一场“烧钱秀”,在这里看来实际上不无道理。清明祭扫确实助长了一些民间封建迷信风气,而且容易影响环保的实行。但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能够表达民间对于先人的哀思和悼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节日,而是一个对于保存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
对于取消清明节为法定假日的建议固然不可取。要真正落实殡葬改革,不仅仅要对殡葬用品、服务生产方进行规范,更应该引导人们的心理上进行一些改变。只有也把人们心理也向文明祭扫方向引导,才能够真正贯彻殡葬改革。
改变以往的模式,包括垄断行为,引入市场竞争;改变员工铁饭碗,实行公开招聘;改变传统的殡葬服务方式,进行现代的殡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