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殡葬改革 >

殡葬改革专项行动,2021年殡改殡葬改革专项行动解读

发布时间: 2021-09-08 13:0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小编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资料?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
  
  
  3月31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殡葬绿皮书》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推行绿色殡葬和殡葬服务标准化是2010年我国殡葬改革的三大重点内容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我国殡葬事业化挑战为机遇,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公墓管理实现新突破,平安清明取得新成就,行风建设有了新举措,绿色殡葬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存在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本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市场化服务不规范、用品销售市场监管不健全等问题。2010年,殡葬事业将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下,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在建立殡葬基本服务补贴制度、完善依法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政府对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加快殡葬服务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殡葬事业单位建设和殡葬技能人才培养、巩固公墓清理整顿和行风建设成果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报告强调,2010年,我国殡葬业要在以下三大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第一,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大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的力度。2010年,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是全国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各地应当把制定和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作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工作重点。原因在于:一是实施殡葬惠民政策是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迫切愿望。长期以来,我国只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丧葬费补贴,广大农民和无单位人员不享有这一待遇。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必须加以改革。同时,随着殡葬服务费用的增长,困难群众的丧葬费用负担加重,迫切需要予以必要的减免。第二,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各级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在事关民生的领域加大投入。以此为契机,把惠民殡葬政策列入当地的“民生工程”,摆上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既丰富了保障民生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为惠民殡葬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财力保证。第三,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为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民众得到政策的实惠,建议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殡葬基本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为辖区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买单的相关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体系。
  
  第二,大力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在土葬区,要大力推广安徽省土葬改革的经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土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土葬改革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倡遗体深埋,不留坟头,不占用耕地,着力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确保土葬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在农村火化区,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治理“装棺二次葬”。推行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等绿色葬法,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由传统墓葬向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环保葬法转变。在我国,上述新葬法还不为人们所接受,处在试验推介阶段。2010年,要研究制定倡导、鼓励、扶持新葬法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地推广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少占地或不占地的新葬法。
  
  第三,探索建立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殡葬行业是高科技含行业,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化体系来规范和制约。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情况是:标准的制定取得了较大进展,标准的实施进展缓慢,标准的宣传贯彻监督机制尚未建立。由此造成殡葬行业执行标准不力甚至有标准不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直接制约了殡葬行业的科技进步。2010年,要着重就建立殡葬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建立这一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建立殡葬行业标准宣贯监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我国殡葬专业教育培训 促进从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绿皮书指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职工总数达7万多人。随着我国殡仪服务市场的放开,民政系统外直接或间接从事殡仪服务以及殡葬用品生产、销售的人员必然逐步增多,殡葬从业人员队伍还将继续壮大。
  
  目前我国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等4所民政类高职院校和江西、福建、河南、辽宁省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2008年开始,民政部原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成人教育性质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证书班,具体分为行政管理、殡仪服务、墓地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课程。通过两年的学习,学员将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相关法律知识、殡葬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学员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水平都将有所提高,并获得系统内承认的大专学历证书。
  
  绿皮书还指出,加强殡葬人力资源建设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殡葬从业者主动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通过开展殡葬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实施殡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殡葬人力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殡葬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殡葬技能人才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公墓建设管理的四大新生长点
  
  绿皮书指出,针对目前存在的“公墓价格过高”、“选择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采取扩大公益性骨灰寄存服务供给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群众安葬需求,更好地解决群众“死有所葬”问题,进一步维护和改善民生。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新建和改建一批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扩大公共服务保障范围,采取低价或政府补贴的方式满足群众基本的安葬需求,积极对城乡困难群众给予费用减免。对骨灰寄存、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安葬方式要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通过宣传发动、费用奖补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群众自愿选择节地葬法,降低占地式公墓的安葬比例。
  
  此外,绿皮书还指出我国公墓管理未来发展的四大新生长点:
  
  第一,减少占地式发展方式。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预示着公墓的发展应当从单纯依靠土地消耗、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向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增长方式转化,达到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存量,延长开发周期的目的。公墓单位要积极应对和化解“死墓危机”,一方面做好护墓管理费提取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预防因公墓单位破产倒闭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必须从提供各类节地葬式上寻找出路,积极探索公墓循环使用途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第二,体现人文关怀色彩。公墓作为重要的殡葬服务场所,其所提供的服务不仅要满足骨灰安葬方面的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公墓单位要从树立人文意识入手,积极传播现代殡葬文化,充分发掘尊重生命价值、传承民族精神的内涵,实现公墓独特的纪念、追思、教育等外延功能。
  
  第三,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墓单位应以绿色环保为理念,以慎终追远为导向,引导群众改革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使由浪费资源、劣化环境的传统公墓向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的现代公墓过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创立新型公墓形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建立立体公墓、生态公墓、循环再生公墓、虚拟公墓、空间公墓、基因公墓等新型态公墓,不断开发和拓展公墓祭扫、纪念和传承的多元功能,不断引领和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殡葬改革宣传,推行绿色生态殡葬
  
  绿皮书指出,清明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民政等相关部门以及各殡葬服务单位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完善清明节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思路和方法,规范殡葬公共服务,强化行业管理,深化殡葬改革,更好地维护和发展群众合法殡葬权益,使清明节成为促进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建设文明平安的清明节,就要关注以下几各方面的问题:
  
  第一,继续加强殡葬改革宣传引导。革除殡葬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非朝夕之功,需要各地各部门长期的共同努力。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并通过开展殡葬改革示范活动,对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葬式葬法和祭扫方式进行总结和推广,不断探索文明的祭扫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迷信低俗、愚昧落后的祭扫习俗。
  
  第二,努力提升殡葬公共服务水平。以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建立健全殡葬救助保障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基本殡葬服务公共属性,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投入,力争把基本殡葬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公共产品,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同时积极争取将基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规划,先行对殡葬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省份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扩大资助覆盖范围,完善殡葬服务网络,不断满足群众清明祭扫和其他殡葬服务需求。
  
  第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收费问题。清明节期间暴露出的殡葬改革不到位、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是困扰殡葬事业发展和殡葬改革进程的长期性问题。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殡葬行风建设,通过开展“殡仪优质服务月”等活动,将清理殡葬服务价格作为突破口点,全面开展殡葬服务价格专项治理,对收费项目不合理、服务内容不明确、服务用品价格虚高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丧难、治丧贵的问题。
  
  第四,创新绿色生态殡葬实现途径。鉴于植树节与清明节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内涵上相互关联,可以考虑将植树节与清明节结合起来,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与生态殡葬文化习俗嫁接整合,使植树与清明联姻,将植树节日活动合理延伸并与清明节日活动内容达到高度统一,通过广泛宣传和大量推出树葬、植树祭扫等生态文明殡葬方式,实现祭扫、踏青、植树有机结合,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真正打造绿色、人文、和谐殡葬。
  
  了解更多的殡葬资讯,可以登录中国殡葬门户网站——中国清明网
  
  资讯平台有国内外最新的殡葬行业资讯,科研成果,各地文化风俗,名人名家传记等,还有行业内技术交流、宣传的平台,是了解殡葬资讯首选

丧葬用品市场整顿

  为净化丧葬用品市场,促进我区“绿色宜居城市”建设,近段时间以来,我区组织民政、交通、林业、综合执法、公安、工商、交警等部门集中开展丧葬用品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目前,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正深入镇、街对全区50余家丧葬用品经营户进行检查清理。
  
  近年来,我区丧葬用品经营户不断增加,其中有的无照非法生产、经营丧葬用品,有的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有的违法经营封建迷信用品,扰乱了丧葬用品市场,制约了“绿色宜居城市”的文明形象。今年7月以来,我区对此开展专项治理,组织镇、街道殡葬工作负责人、丧葬用品经营户召开丧葬用品市场清理整治暨业务培训会,出台了《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清理整治丧葬用品市场的通知》,并印发给丧葬用品经营户,责令限期整改。在专项治理工作中,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以“破除封建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殡葬政策法规、健康文明祭祀新风尚等,营造文明治丧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坚决取缔殡葬用品营业户占道经营行为,突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加大处罚力度。对在城区街路等公共场所抛撒纸钱、烧纸钱、冥纸的行为进行规劝、责令改正。对殡葬用品经营业户进行排查,取缔无证经营等行为,对超经营范围或无照经营丧葬用品的,依法进行处罚;对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坚决没收、就地销毁,并予以罚款。我区将通过重拳治理丧葬用品市场,规范丧葬用品市场管理,美化市容环境,促进“绿色宜居城市”和文明建设。
  
  据悉,此次专项治理活动自7月25日开始至9月15日结束,共分宣传动员、清理整治、总结三阶段。

事业单位分类殡葬执法分到哪1类

  你们单位应当是参公单位,会分到行政执法类,但是这其实不是说就高枕无忧了,1旦分类完成,就会对各类的单位进行改革,比如行政执法类的,要末把行政权利收回,单位人员变成事业单位人员,要末就是并入其它的行政机构
  
  1.大力宣扬和贯彻国家及地方殡葬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制定全县殡葬管理发展计划和年度执法工作计划;3.负责全县殡葬管理执法工作,监督检查全县殡葬改革和殡葬法规履行情况,查处乱埋乱葬等殡葬背法行动,对违背殡葬法律法规的行动做出处罚决定;4.负责对殡仪馆、公墓、墓地、丧葬用品店等殡葬服务单位的管理、监督、检查。5.指点监督经营性公墓依法做好殡葬服务工作。6.负责催促检查殡葬行业依法经营和展开服务,对非法生产、经营和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取消、收缴和处罚。7.催促乡镇展开殡葬管理工作,推动殡葬改革,提倡文明丧葬、绿色殡葬等文明办丧事的社会新风尚。8.承当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公墓礼仪如何致词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市殡葬改革宣传月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深认识,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合力打好殡葬改革的攻坚战。3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殡葬改革宣传月动员大会,副市长对全市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市委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市里召开会议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对我县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3月31日召开的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进行了提前通气和部署。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县殡葬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具体部署下一步全县殡葬改革的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讲四点意见:
  
  一、看到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殡葬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几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县已经普及了遗体火化,乱埋滥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在更新;全社会支持、参与殡葬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不断增强。这几年我县殡葬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行遗体火化,保持火化率100%。2001年11月28日,我县全面推行遗体火化工作。通过这几年努力,目前全县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已经摆脱了以前那种土葬的落后面貌。二是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根据上级精神,全县各地都加大了治理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治理活动,进一步遏制了青山白化蔓延势头。三年来,共组织2万多人次,拆除、深埋,覆盖绿化“三沿五区”(即沿铁路、沿公路、沿通航河道,保护区、住宅区、风景名胜区、开发区、耕种区)的两侧大小椅子坟876座,其中迁移坟墓70座,拆除120座,绿化468座,深埋218座。三是公墓规范管理初见成效。近几年来,县有关部门处理了14座违规经营、8座未批先建、扩建的公益性公墓,并申报二座经营性生态公墓,殡葬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另外,在加强对全县84座公益性公墓实施有效管理的同时,不断提高公墓绿化率,积极着手公墓发展规划,确保公益性、经营性公墓可持续发展。四是丧葬礼俗改革进一步深化。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深化丧葬礼俗改革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教育、巡查管理等措施,遏制丧事大操大办与出大殡现象。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青山白化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据初步统计,我县“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私坟总数共有7091座,其中需要治理的私坟有5094座,主要分布在DD,CC,FF、BB。可以说,这些地方的青山白化现象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为什么我县的青山白化现象屡禁不止、屡治不改,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治理不彻底、不到位。每次治理时虽有一定的改善,但各地普遍存在治理力度不够、治理不规范,每次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声势、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真正彻底治理的不多。据统计,2004年私坟回潮1472座,其中翻新、修复1344座,新建128座,治理工作处于一个“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不良循环。二是一些领导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治理工作中,各乡镇普遍存在决心不大、措施不力等现象,主观上还存在畏难情绪、观望等待思想。甚至一些地方的村干部甚至无视国家法纪,明目张胆地“圈山卖地”,将集体山地出卖给他人滥造私坟,并为其提供便利条件,甚至于“保驾护航”。三是随着城乡交通网的快速延伸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三沿五区”范围在不断扩大,使新增需治理的私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及当前群众这种封建迷信思想、落后风俗习惯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这些客观上的因素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所以说,当前我县殡葬改革和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的总体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进一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下达给我县的任务,要求青山白化治理率达70%,生态墓区覆盖率达30%,现有公益性墓地绿化率达60%。完成这些指标,难度不小、任务很重,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深化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力以赴抓好青山白化专项治理
  
  青山白化治理是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生态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县政府提出今年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根据《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考核评比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文明办丧,严禁丧事大操大办与出大殡,因此我们决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拖后腿。根据目前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现状,下阶段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生态葬法的通知》精神,根据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与建设生态县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殡改工作实际,认清形势、下定决心、背水一战,进一步加强对青山白化的治理,狠抓生态墓区建设的推广,推进丧葬礼俗的改革,为推进我县社会三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1、治理目标:从2005年起,用3年的时间对2002年1月1日以后新建,翻新、修复的私坟一律拆除;2002年1月1日前的私坟以绿化为主,沿国道、省道公路、县道公路、环海公路和高速公路的私坟要坚决拆除。通过专项治理,基本做到“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无坟化。分期目标:2005年“青山白化”治理率达到70%,公益性墓地绿化率达到60%;2006年达到90%;公益性墓地绿化率达到100%;2007年底,基本实现“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无坟化目标。
  
  2、治理方法:这次青山白化专项治理要以绿化植树、恢复山体生态为目标,针对私坟不同情况,对治理范围内不碍观瞻、影响不大的私坟,可采取签订绿化责任书形式,要求限期植树绿化遮盖,可实行坟主自主绿化或乡镇部门代为绿化的办法,经费由私坟主承担;对属于新建、翻新、修复过的私坟以及之前应拆未拆、治理不彻底、不到位的私坟和拒绝实施绿化植被的私坟,一律予以拆除平毁、填土深埋覆盖或迁移处理。拆迁坟墓要求做到拆除彻底、坟圈拆平、不留坟头,拆除、迁移下来的墓基要及时清理并植被绿化,经费由县财政补助。林业、国土资源、规划、民政、公安等部门要积极协助乡镇做好治理工作,确保完成今年“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治理率70%的任务。
  
  3、工作要求:青山白化治理是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由于以往几次的治理不彻底,回潮现象严重,必须狠下决心,克难攻坚,切实完成青山白化治理任务。今年,各地至少要完成70%青山白化治理率的任务数。在工作中,各地要组织力量深入实地开展调查,全面摸清“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私坟的分布、数量、坟主等情况,制定治理青山白化工作方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取大的整治行动。一是行动要彻底。对椅子坟不能只拆坟圈,或者拆除后不及时清运建筑垃圾,要防止出现拆了反而使白化面积更大的现象。二是区分情况,分别对待。宜绿化的要进行绿化遮盖,宜深埋的进行深埋,宜迁移的进行迁移,不要像以往一样搞一刀切。三要搞好绿化。拆除是手段,绿化是目的。要利用当前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广泛发动群众搞好青山绿化工作。

安徽安庆市农村何时实施殡葬改革

  日前,安庆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推进安庆市殡葬改革有关具体问题,要求各县(区)从七个方面扎实推进殡葬改革。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一、是市、县、乡、村各级要层层宣传发动,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二、是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地区和特殊人群外,一律实行遗体火化,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一律要率先垂范,必须带头执行改革政策,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问责。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三、是各县(市)要加强殡仪馆的硬件、软件建设,确保必要的设备、车辆等尽快配置到位。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四、是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医疗机构必须立即通知殡仪馆和公安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尽快将遗体运至殡仪馆。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五、是各县(市)要加快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对五保户等特殊群体,要实行免费火化和安葬,免费提供墓地。对部分地区传统的厝柩问题,要抓紧妥善处置。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六、是从4月1日起,以城区为重点,正式启动“活人墓”清理工作,实行“一周一报告”。
  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七、是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推进殡葬改革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负具体责任。各级民政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好督查指导。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切实“管好自己的人”。
  实安庆市殡葬改革措施
  据了解,为确保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自本月起,市民政局将落实加强殡葬服务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措施。重点完成殡仪馆的火化等殡葬设备的更新、改造、升级,提升殡仪馆的服务保障能力,确保服务保障能力能满足全面启动殡葬改革的实际需要;同时按照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求,完成公益性公墓的选址、定点、报批工作,确保本月底开工建设并按照要求尽快投入使用。
  在杜绝新增乱埋乱葬的同时,安庆市将重点抓好城市城镇周边、工矿企业附近、铁路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内乱埋乱葬的治理,全面清理整治乱占耕地、林地和建造“活人墓”等违法行为,整治丧葬用品市场,切实规范殡葬管理秩序。
  自2014年4月1日零时起,全市将正式启动实施殡葬改革,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实行火葬、改革土葬。同时开展为期半年的殡葬专项执法活动。围绕殡葬改革工作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加大殡葬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安庆市殡葬改革
  坚决杜绝乱埋乱葬
  启动殡葬改革,安庆市首先将通过殡葬惠民政策的引导,全面推进遗体火化。力争用2-3年时间将现有的殡仪馆转为非营利性的火化公共福利机构,采取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殡仪馆的火化保障能力。加大殡葬执法纠查力度,杜绝火化区内的土葬现象。全面实施殡葬惠民政策,至今年底将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争达到70%,到2016年达到80%。
  同时加强并规范公墓建设,坚决杜绝乱埋乱葬。严格控制经营性墓地面积和墓穴面积,加强对城镇经营性公墓入墓情况和价格的监管,实现城镇骨灰入墓率达到90%以上。合理规范公益性墓地规模,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用三年时间实现骨灰入葬公益性墓地达到80%以上。加强执法纠察,开展“青山白化”整治,基本实现“三沿五区”无坟化,基本实现公墓墓地以外无新建坟墓。
  
  by恩雪天使殡葬电商

急求~!!关于殡葬改革和殡葬行业新形象方面的论文~!谢谢

  北京市殡葬改革30年成果概况北京市殡葬管理机构是北京解放以后,从接收和改造“杠房”等旧的殡葬服务行业发展而来。作为政府管理殡葬事务的职能部门??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于1984年正式成立。随着北京市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北京市的殡葬工作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为首都殡葬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把目光放在树立殡葬行业新形象上,促进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殡葬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取得了突出成就。一、深化殡葬改革北京是六朝古都,市井风俗独特,从晚清延续下来的旧丧葬习俗颇多,既是佛、道等宗教仪式和纯民俗的混合,又兼有满、汉等民族特色,既隆重又繁琐。其中,以土葬为主的丧葬习俗亟需变革。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在实行火葬倡议书上签字,揭开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序幕,大大加速了全国人民由土葬习俗到火葬改革的转变过程。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殡葬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殡葬习俗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推行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核心内容,火化率是推行火葬成绩的重要标志。北京市自从推行火葬以后,火化率一直保持全国前列,但是在80年代,由于旧的丧葬陋俗有所抬头,土葬回潮,造成火化率下滑。90年代以来,北京市及各区县民政局和各殡葬事业管理部门加大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基层殡葬网络组织和居(家)委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把殡葬改革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引导广大群众摈弃旧的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的殡仪新风。为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采取有力措施,协调各级民政部门层层抓落实,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和任务,采取说服教育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火化率遏制土葬陋俗,有效控制了土葬及尸体外运事件,使北京市的火化率从1984年的64%稳步提高到1994年的98%。1994年以后持续保持在98%以上,18个区县中有15个火化率达到100%。北京市还一直把提高火化率与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结合起来,对平坟工作长抓不懈。由于平坟工作复杂,往往是平而复起,屡平屡起,一些干部只能“望坟兴叹”。1998年是北京市平坟工作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北京市各级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和市领导关于“要彻底治理乱埋乱葬”的指示要求,把平坟专项治理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行动中,市及各区、县的领导亲自抓,有的区县领导亲自平掉自家祖坟,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给平坟户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及建立公益性骨灰林、骨灰堂等措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仅1999年,全市共平坟7万多个,净化了公路、铁路两侧、河湖、旅游风景区可视范围内的环境,既防止了乱埋乱葬,也堵塞了土葬陋习的回潮。骨灰安置也是殡葬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骨灰堂安放骨灰,场地狭小,祭扫不便,且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形成事故隐患。1987年清明节老山骨灰堂前因祭扫群众过多,拥挤不堪,险些造成重大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90年代以来,北京市先后兴建了近30个公墓以解决骨灰安置问题。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人口迅速增长与对墓地不断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市每年人口死亡数约为7万多人,如果都要占地修墓的话,人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被逝者大量占用,骨灰安置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为此,北京市大力推行骨灰处理多样化、立体化,推出了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廊、骨灰塔、骨灰深葬亭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土地,也节约了修墓所需的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新的安葬方式,引导人们把保留骨灰向少占地或不占土地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不保留骨灰的目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在一些陵园建设骨灰林试行植树葬。骨灰林由殡葬部门管理,参照林业部门经营管理办法,结合殡葬行业的特点实行科学化管理。园方负责树木保活,并允许丧家根据亡者生前的爱好、习俗、信仰、身份等选择不同的树种,可由园方植树,也可由丧家自己植树,允许丧主与其直系亲属的骨灰安葬于同一棵数下。骨灰林不占耕地,将荒山瘠地绿化,既可减少国家对绿化的投资,又大大减轻了国家对增设骨灰安放设施而增加的财政负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李先念、陈云、聂荣臻、彭真、杨得志等同志的骨灰深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常青树下。2001年10月,北京市首家花园型无墓碑公墓??北京长青园正式营业,海淀区、丰台区、昌平区也先后建成以绿葬为主的陵园。在这里,传统的墓碑被各类树木和花草所取代,草坪葬、植树葬、骨灰墙代表了绿色殡葬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绿色环保为主旨的“绿色安葬”方式开始在北京正式推行。更令殡葬工作者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动,很多人开始逐步认可不保留骨灰的骨灰海撒方式。1994年5月,北京市成功组织了首次海撒活动,共有185位亡者的骨灰伴着鲜花与思念从天津渤海湾撒入浩瀚的大海。从1994年5月到2007年底,北京已组织了60次海撒,共有11332人参加,有5303位亡者的骨灰撒入大海。由厚葬、土葬到薄葬、火葬,从保留骨灰到骨灰撒入大海,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二、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北京市殡葬改革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纠正解决,将阻碍殡葬事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北京市先后出现39座非法公墓,共占地600亩,兴建坟墓2.2万余座。对此,殡葬管理部门认识到:虽然遗体火葬这一文明的丧葬习俗已被绝大多数群众接受,但要改变中国几千年遗留的丧葬观念,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去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巩固已取得的殡葬改革成果。1996年7月11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北京市殡葬管理暂行条例》,2001年进行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标志着北京市的殡葬管理已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轨道。北京市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于同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殡葬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全面负责北京市的殡葬行政执法工作,并对区县的殡葬行政执法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执法人员必须执证上岗,北京市民政局每年举办执法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殡葬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了执法的规范化。北京市政府专门发文,对取缔、改造非法公墓和平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责成有关部门将这项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治理“脏、乱、差”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清理整顿。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依据《条例》及市政府指示精神,先后制订了《北京市殡葬管理行政执法办法》等四个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并与各区县执法人员联合作战。他们从严整顿、清理了北京市的非法公墓,取缔非法殡仪机构和无照摊贩,没收、销毁了一大批丧葬迷信用品,平毁几万座散葬公墓,对8个城区的寿衣店进行常年检查,严厉处罚和取缔出售丧葬迷信用品的经营网点。1997年至2008年间,北京市共开展殡葬执法19300人次,纠正违法行为6793起,罚款、没收违法所得821943元。而且,所有的殡葬管理行政执法行为均未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北京市将市场机制引入殡葬行业中,用激励机制催化职工潜能,用淘汰机制吐故纳新,为殡葬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对殡葬事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责任制,以制度规范职工行为。1994年,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实行代班主任制度,让职工直接参与管理,实现了民主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东郊殡仪馆也建立了每日主任值班制度,负责处理当班的业务工作,解决突发问题,考核当日值班人员,收集丧家意见等。二是继续完善经营承包办法,把管理、服务、经营和经济指标逐级分解承包到班组或个人,改革分配办法,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模式,实行奖效挂钩,拉大奖金差距,使殡葬一线的职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坚持定期对职工进行业绩考核,做到奖勤罚懒,对工作不积极以及出现业务差错的同志扣发奖金或调离岗位,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给予相应奖励。目前,北京殡葬管理已建立了基本合理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殡葬业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而演绎变革,但它的发展相对滞后,且不平衡。在长期的演变中,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生活习性,演绎了不同的殡葬方式、殡葬理念。如何剖析现状,引导突破,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殡葬文化的重任。北京市殡葬管理部门顺势而为,注重营造整个行业的文化氛围,发挥理论先导作用,在以往文化建设成就基础上,成立以殡葬工作研究和殡葬文化研究为主的机构,并出版体现北京殡葬行业特点的杂志《八宝山》。良好的行业文化形象,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加盟殡葬事业行列。过去,曾被人们看不起的下九流“杠业”,如今吸引了一只只凤凰到这里栖息落户。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立足于提高全员素质,在科技振兴行业的人才战略下,从“育才、引才、用才、爱才”四个方面构建和实施“人才工程”,积极拓宽渠道,引进人才。通过组织调配、社会招聘、引进大学毕业生、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聘请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广纳贤士。引进各类高学历人才近200名,与此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全员素质提高。坚持采用技能教育、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每年举办计算机、财会、统计、人事管理、礼仪服务等培训班。95%以上的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并取得了单项合格证书,40%以上的职工成为规范服务先进个人,鼓励职工在岗参加函授学习,并从时间、资金方面给以支持,北京市殡葬全行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由1994年的6%提高到2008年的49%,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各类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八宝山殡仪馆的技术人员集众多智慧,成功研制了国内先进的CH-93型自动程序控制火化炉,并通过部级鉴定,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殡仪服务、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大量论文被中国殡葬协会和各级报刊选用,为首都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三、优化殡仪服务殡葬行业属于特殊的服务性行业,随着社会进
  
  北京市殡葬改革30年成果概况北京市殡葬管理机构是北京解放以后,从接收和改造“杠房”等旧的殡葬服务行业发展而来。作为政府管理殡葬事务的职能部门??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于1984年正式成立。随着北京市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北京市的殡葬工作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为首都殡葬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把目光放在树立殡葬行业新形象上,促进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殡葬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取得了突出成就。一、深化殡葬改革北京是六朝古都,市井风俗独特,从晚清延续下来的旧丧葬习俗颇多,既是佛、道等宗教仪式和纯民俗的混合,又兼有满、汉等民族特色,既隆重又繁琐。其中,以土葬为主的丧葬习俗亟需变革。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在实行火葬倡议书上签字,揭开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序幕,大大加速了全国人民由土葬习俗到火葬改革的转变过程。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殡葬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殡葬习俗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推行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核心内容,火化率是推行火葬成绩的重要标志。北京市自从推行火葬以后,火化率一直保持全国前列,但是在80年代,由于旧的丧葬陋俗有所抬头,土葬回潮,造成火化率下滑。90年代以来,北京市及各区县民政局和各殡葬事业管理部门加大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基层殡葬网络组织和居(家)委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把殡葬改革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引导广大群众摈弃旧的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的殡仪新风。为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采取有力措施,协调各级民政部门层层抓落实,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和任务,采取说服教育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火化率遏制土葬陋俗,有效控制了土葬及尸体外运事件,使北京市的火化率从1984年的64%稳步提高到1994年的98%。1994年以后持续保持在98%以上,18个区县中有15个火化率达到100%。北京市还一直把提高火化率与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结合起来,对平坟工作长抓不懈。由于平坟工作复杂,往往是平而复起,屡平屡起,一些干部只能“望坟兴叹”。1998年是北京市平坟工作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北京市各级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和市领导关于“要彻底治理乱埋乱葬”的指示要求,把平坟专项治理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行动中,市及各区、县的领导亲自抓,有的区县领导亲自平掉自家祖坟,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给平坟户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及建立公益性骨灰林、骨灰堂等措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仅1999年,全市共平坟7万多个,净化了公路、铁路两侧、河湖、旅游风景区可视范围内的环境,既防止了乱埋乱葬,也堵塞了土葬陋习的回潮。骨灰安置也是殡葬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骨灰堂安放骨灰,场地狭小,祭扫不便,且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形成事故隐患。1987年清明节老山骨灰堂前因祭扫群众过多,拥挤不堪,险些造成重大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90年代以来,北京市先后兴建了近30个公墓以解决骨灰安置问题。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人口迅速增长与对墓地不断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市每年人口死亡数约为7万多人,如果都要占地修墓的话,人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被逝者大量占用,骨灰安置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为此,北京市大力推行骨灰处理多样化、立体化,推出了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廊、骨灰塔、骨灰深葬亭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土地,也节约了修墓所需的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新的安葬方式,引导人们把保留骨灰向少占地或不占土地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不保留骨灰的目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在一些陵园建设骨灰林试行植树葬。骨灰林由殡葬部门管理,参照林业部门经营管理办法,结合殡葬行业的特点实行科学化管理。园方负责树木保活,并允许丧家根据亡者生前的爱好、习俗、信仰、身份等选择不同的树种,可由园方植树,也可由丧家自己植树,允许丧主与其直系亲属的骨灰安葬于同一棵数下。骨灰林不占耕地,将荒山瘠地绿化,既可减少国家对绿化的投资,又大大减轻了国家对增设骨灰安放设施而增加的财政负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李先念、陈云、聂荣臻、彭真、杨得志等同志的骨灰深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常青树下。2001年10月,北京市首家花园型无墓碑公墓??北京长青园正式营业,海淀区、丰台区、昌平区也先后建成以绿葬为主的陵园。在这里,传统的墓碑被各类树木和花草所取代,草坪葬、植树葬、骨灰墙代表了绿色殡葬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绿色环保为主旨的“绿色安葬”方式开始在北京正式推行。更令殡葬工作者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动,很多人开始逐步认可不保留骨灰的骨灰海撒方式。1994年5月,北京市成功组织了首次海撒活动,共有185位亡者的骨灰伴着鲜花与思念从天津渤海湾撒入浩瀚的大海。从1994年5月到2007年底,北京已组织了60次海撒,共有11332人参加,有5303位亡者的骨灰撒入大海。由厚葬、土葬到薄葬、火葬,从保留骨灰到骨灰撒入大海,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二、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北京市殡葬改革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纠正解决,将阻碍殡葬事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北京市先后出现39座非法公墓,共占地600亩,兴建坟墓2.2万余座。对此,殡葬管理部门认识到:虽然遗体火葬这一文明的丧葬习俗已被绝大多数群众接受,但要改变中国几千年遗留的丧葬观念,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去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巩固已取得的殡葬改革成果。1996年7月11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北京市殡葬管理暂行条例》,2001年进行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标志着北京市的殡葬管理已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轨道。北京市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于同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殡葬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全面负责北京市的殡葬行政执法工作,并对区县的殡葬行政执法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执法人员必须执证上岗,北京市民政局每年举办执法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殡葬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了执法的规范化。北京市政府专门发文,对取缔、改造非法公墓和平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责成有关部门将这项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治理“脏、乱、差”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清理整顿。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依据《条例》及市政府指示精神,先后制订了《北京市殡葬管理行政执法办法》等四个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并与各区县执法人员联合作战。他们从严整顿、清理了北京市的非法公墓,取缔非法殡仪机构和无照摊贩,没收、销毁了一大批丧葬迷信用品,平毁几万座散葬公墓,对8个城区的寿衣店进行常年检查,严厉处罚和取缔出售丧葬迷信用品的经营网点。1997年至2008年间,北京市共开展殡葬执法19300人次,纠正违法行为6793起,罚款、没收违法所得821943元。而且,所有的殡葬管理行政执法行为均未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北京市将市场机制引入殡葬行业中,用激励机制催化职工潜能,用淘汰机制吐故纳新,为殡葬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对殡葬事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责任制,以制度规范职工行为。1994年,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实行代班主任制度,让职工直接参与管理,实现了民主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东郊殡仪馆也建立了每日主任值班制度,负责处理当班的业务工作,解决突发问题,考核当日值班人员,收集丧家意见等。二是继续完善经营承包办法,把管理、服务、经营和经济指标逐级分解承包到班组或个人,改革分配办法,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模式,实行奖效挂钩,拉大奖金差距,使殡葬一线的职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坚持定期对职工进行业绩考核,做到奖勤罚懒,对工作不积极以及出现业务差错的同志扣发奖金或调离岗位,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给予相应奖励。目前,北京殡葬管理已建立了基本合理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殡葬业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而演绎变革,但它的发展相对滞后,且不平衡。在长期的演变中,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生活习性,演绎了不同的殡葬方式、殡葬理念。如何剖析现状,引导突破,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殡葬文化的重任。北京市殡葬管理部门顺势而为,注重营造整个行业的文化氛围,发挥理论先导作用,在以往文化建设成就基础上,成立以殡葬工作研究和殡葬文化研究为主的机构,并出版体现北京殡葬行业特点的杂志《八宝山》。良好的行业文化形象,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加盟殡葬事业行列。过去,曾被人们看不起的下九流“杠业”,如今吸引了一只只凤凰到这里栖息落户。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立足于提高全员素质,在科技振兴行业的人才战略下,从“育才、引才、用才、爱才”四个方面构建和实施“人才工程”,积极拓宽渠道,引进人才。通过组织调配、社会招聘、引进大学毕业生、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聘请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广纳贤士。引进各类高学历人才近200名,与此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全员素质提高。坚持采用技能教育、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每年举办计算机、财会、统计、人事管理、礼仪服务等培训班。95%以上的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并取得了单项合格证书,40%以上的职工成为规范服务先进个人,鼓励职工在岗参加函授学习,并从时间、资金方面给以支持,北京市殡葬全行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由1994年的6%提高到2008年的49%,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各类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八宝山殡仪馆的技术人员集众多智慧,成功研制了国内先进的CH-93型自动程序控制火化炉,并通过部级鉴定,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殡仪服务、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大量论文被中国殡葬协会和各级报刊选用,为首都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急需一篇关于整脏治乱的心得体会,麻烦了。

  “整脏治乱”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发展的大事,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体现社会公民的素质水平,是每个公民应遵循的准则。这项工作不单单是那个部门、那个人的事,它是全民的责任。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以及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要做好这项工作,民政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职责,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工作,为“整脏治乱”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州民政局长,对“整脏治乱”工作负有部门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
  “整脏治乱”不能搞形式,敷衍了事,而是要结合工作,在工作中体现。不能只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更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当然打扫卫生是必要的,但绝不仅限于此。要在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抓紧抓实。房前屋后的卫生要做好,但如果连房屋(办公室)都没有,如何谈房屋(办公室)的卫生?如何去开展“整脏治乱”?群众乱停丧、乱治丧,送葬队伍乱丢“纸钱”,这不是群众的本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没有一定的治丧场所、设施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在综合治理抓根本,从基础设施上寻求突破口。为此,结合职能职责,我认为,民政部门“整脏治乱”必须做到“五个结合”。
  一、要与殡葬改革相结合
  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加强殡葬执法,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结合“整脏治乱”工作,从治理乱停丧、乱治丧入手,加强殡仪服务设施的建设,力争每县(市)建一个殡仪服务点。各县(市)民政局已将公路沿线、风景名胜区坟墓治理整顿和绿化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去抓落实,累计共投入治理资金18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贵新高等级公路沿线两侧坟墓治理整顿工作,共建成经营性公墓3所,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37个,为我州创建贵新高等级公路“文明大道”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要与抓好灾民建房相结合
  把村容村貌的建设纳入“整脏治乱”范畴,让农民从新村建设时起就把村寨的脏乱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要求,从始至终,从源头杜绝“脏、乱、差”现象。当前,加大灾民建房力度,在去年完成9个县(市)16个点466户灾民房建设的基础上,抓紧完成10个县(市)13个点333户灾民房建设任务,努力改善灾民、贫困户特别是居住条件脏乱的灾民贫困户的生存环境,便是民政部门“整脏治乱”的有力举措之一。
  三、要与乡镇社会事务办规划化建设相结合
  全州各乡镇社会事务办的建设,着力改变社会事务办无办公地点和办公条件差等现状,从根本上解决系统部门单位的脏乱现状。过去社会事务办普遍存在办公室狭窄,办公条件差,职工不安心工作,很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此,州民政局提出要按照“有一间办公室、有一间婚姻登记室、有一台微机、有一块民政工作、救助对象一览表、有一个档案资料柜、有一套管理制度上墙、有一套工作程序一览表、有一个政务公开栏”的“八个一”要求,规划每县(市)抓1个。据统计:去年全州采取多种渠道,共投入经费102万元,共建成154个;今年又加大了投入,年内全州乡镇社会事务办的建设将全面完成。社会事务办办公条件改善了,工作规范了,工作人员高兴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民政的形象树起来了,为适应救灾救助工作的需要、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要与农村敬老院的示范建设相结合
  敬老院的建设,是黔南民政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之一。以前全州只有3个敬老院能集体开火,有一个敬老院有老人6人,分5处生火煮饭,脏乱严重,曾被省民政厅列为“敬老院建设严重滞后”的地区。为改变这一现状,州民政部门实施了示范敬老院建设,共投入资金125万元,在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的支持下,共改造、新建完成9个示范性敬老院,现在示范性敬老院不仅能集体开了火,而且是圈中有猪,笼中鸡、兔,园中有菜,活动室有彩电,食堂有冰箱、消毒柜,用上了太阳能和沼气等节能洗澡设备,老人有专人管理,敬老院告别了过去那种脏乱环境,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干净、有序、卫生。今年,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黔南工作实际,重新拟定了敬老院建设“十条标准”,从敬老院投资规模、建设规范、入住规范等方面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要与抓好社区示范建设相结合
  社区建设,解决办公场地和干部报酬两大问题,立足资源探路子社区建设。当前,按照“有一个健强的班子,有一个明确产权的办公场所,有一个图书室,有一支文艺活动队伍,有一支社区服务队伍,有一套完整制度上墙,有一个档案专柜,有一台电脑”的“八个一”的要求,各县(市)正在抓好2个示范社区的建设。截止上半年,全州州、县(市)民政部门与组织部门联合,共投入经费26万元,共抓了15个社区示范建设,全州已建成达“八个一”标准的示范社区31个,正积极发挥社区作用开展为民服务。下半年,我们要求12县(市)民政局今年10月底前必须完成24个社区示范化建设。
  此外,还必须加大标准化地名标牌设置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努力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要通过把“整脏治乱”活动与民政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才能在全州逐步形成了“在城市,以城市社区为工作平台,积极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区居民和社会驻区力量,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在农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以村民委员会为载体,调动和发挥农村广大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指导农村村级组织把“整脏治乱”纳入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和村规民约的内容,努力建设文明村寨、和谐村寨”的良好态势。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貌在校园》。
  校园内,一些衣着整洁的学生边走边聊,随手丢下刚刚吃剩的香蕉皮;影剧院里,有些观众边看电影边嗑瓜子,瓜子壳丢了一地;路边的花坛里,鲜花和小草差不多要被丢的垃圾掩盖了……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些情景时,有什么感想呢?快快行动起来,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用我们的文明行为影响自己的家庭,影响我们的校园,让这个世界清洁起来。
  不要把“讲文明、懂礼貌”当作一件小事来对待,因为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它可以提供你生活中的机遇;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形象。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常常听到的话,它从我们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一直陪伴着我们走到现在,然而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又有几个同学能真正做到呢?你是否在接受了老师的帮助后,客气地说一声“谢谢您”,你是否在和老师碰面时,微笑的说一声“老师好”,你是否在放学的路上见到老师时礼貌地说一声“老师再见”,你是否在违反了学校纪律时抱歉地向老师说一声“老师对不起”。
  也许我们很多同学不善言表,也许我们很多同学不好意思正视老师的面庞,只愿在心里为老师默默祝愿……孰不知,当我们把自己的感激和祝福用言行表达出来时,不仅让我们能够不断进步,而辛勤耕耘的园丁们感到莫大的祝福和由衷的欣慰,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了我们的人格品质,折射出了我们的素质涵养!
  同学们,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的人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成就光辉伟业的必备条件;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最起码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因此我希望:我们要把“讲文明、懂礼貌”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把它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当我们得到别人帮助时,客气地说一声“谢谢你”,当遇到老师时,微笑地说声“老师好”,当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说一声“对不起”……这些最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的是发自丹心的真挚情感,他们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热情!
  一声“谢谢”表达了对对方的无限感激,一声“老师好”传递了对老师由衷的钦敬;同学们,让我们用一份情感来遵守“讲文明、懂礼貌”的标语,用一份行动使文明礼貌之风永驻我们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