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殡葬改革 >

香港墓地下葬方式,关于香港墓地下葬方式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11-28 00:09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公墓下葬有哪些程序及说法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请问香港的墓地中,墓碑上是不是很多都是有故人照片吗

  对!有墓地或先人骨灰的都有放照片,这片一般以黑白为主,很多照片冲晒商也有这种烧制磁相的服务。可到这些照片店看看。
  是的
  
  墓碑上的相片在普通相馆做就行了
  
  香港照相馆香港尖东金巴利道28号君怡酒店商场地下501铺,
  
  电话00852-27220068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只要你有彩色照片,就可以烧制出陶瓷照片来,经久不变。
  
  给个墓碑预留位置需要的尺寸大小,我立即找陶瓷厂给你定制。
  是的
  
  墓碑上的相片在普通相馆做就行了
  
  香港照相馆香港尖东金巴利道28号君怡酒店商场地下501铺,
  
  电话00852-27220068
  老友, 不如去宝福山官网看看,
  可能你会找到你想要的, 不妨主动联络对方.
  现时宝福山, 连太空葬礼也有代办啊, 潮!

香港人去世后都是立着下葬吗

  是火葬的..最近很流行海葬.就是把骨灰洒到大海里.回归自然...
  火化比较多 土不多 即使土葬7年后要将骨拿出来给别人葬
  不是,只是形容香港寸土寸金而已
  
  这是当成笑话说的呀,你不会当真了吧。。。。。其实笑话本身更强大,是说一群人在研究如何节约土地,一个人说,我们应该把人立着下葬,可以节省墓地,另一个人说,这算什么,干脆把人上半身露在外面,连墓碑都省了。。。。。
  这是当成笑话说的呀,你不会当真了吧。。。。。其实笑话本身更强大,是说一群人在研究如何节约土地,一个人说,我们应该把人立着下葬,可以节省墓地,另一个人说,这算什么,干脆把人上半身露在外面,连墓碑都省了。。。。。
  立碑时间可在去世后任何一天都可,不管墓碑是合墓还是单墓的都可,但考虑单墓下葬时间可酌情选十二日时间。
  多是火葬,小数入棺材土葬
  躺着入棺材

香港传统葬礼习俗,具体什么过程

  香港的葬礼习俗还是比较中式的。一般就是传统汉族仪式。大致分为讣告,小敛,大殓,成服,吊唁,焚库,超度,出殡,做七。几项这要根据
  讣告,小敛,大殓,成服,吊唁,焚库,超度,出殡,做七。
  这些具体都是什么意思,什么过程。很着急需要了解,麻烦了。
  不好意思啊才看到。讣告就是向亲友发布死者的去世时间,以及确定安葬的时间,接受大家吊唁。小敛是给逝者换衣服。大殓是说把逝者放入灵柩,成服是穿丧服。等等。一般港人葬礼还是很传统的,回请出家僧人超度。
  丧葬必要流程
  1、遗体安置 今人大都是在医院死亡,随后即须移置殡仪馆冰存。部分送回家中者,则需租用冰柜冰存。
  2、竖灵 「竖灵」即为死者竖立灵位与设立灵堂。
  3、讣闻 亲人亡故,讣告至亲好友此不幸消息。
  4、入殓 遗体应先沐浴、更衣、化妆后,大殓入棺。
  5、出殡 出殡仪式或简单肃穆或庄严隆重,一般仍有家祭、公祭或追思礼拜等奠祭仪式之举行。
  6、火化、安葬 火葬则是在火化场火化;土葬则在墓地掩埋。
  7、晋塔 今人大都行火葬。遗体火化后骨灰以罈贮存,陈放于灵骨塔。
  8、安位 出殡后为亡者之魂帛安置于祖先牌位之侧,供日后祭祀,称为「安位」。
  9、慎终追远 仙居园公墓 后续的百日、对年、三年、合炉及每年清明、忌日之扫墓祭拜。

香港办理丧事的流程

  流程:设灵、入殓、大殓、出殡、下葬。不同地区的时间不一样,有的地区两天,有的地区七天。部分地区没有头七的习俗,入殓后两天可以去别人家。
  1、大多数香港人于殡仪馆举行丧礼,殡仪筹备工作交由殡仪业人士处理。
  殡仪顺序为:设灵——入殓——大殓——出殡——下葬。
  2、部份人士选择从殓房直接出殡,从殓房直接出殡不会设灵。
  扩展资料
  有历史记载的香港殡仪主要始于1930年代后期,其历史可粗略分成两个时期:近代及现代。
  近代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
  现代香港的殡仪始于萧明于1930年代初创立香港首间殡仪馆:香港殡仪馆,1950年代中期,殡仪馆发丧才普及化。
  殡仪流程:设灵、入殓、大殓、出殡、下葬。根据地区不同,有的地区两天,有的地区七天。部分地区没有头七的习俗,一般在入殓后两天可以去别人家。
  1、香港人一般选择于殡仪馆举行丧礼,但亦有部份人士选择从殓房直接出殡。由于香港人日常生活繁忙,故香港的殡仪程序一般较其他地区为简,通常亦会把殡仪筹备工作交由殡仪业人士处理。殡仪顺序为:
  (1)设灵:又称守夜,于先人出殡前一晚进行,同时进行宗教仪
  (2)入殓:把先人遗体安放入棺木
  (3)大殓:包括瞻仰遗容、封棺、辞灵等,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4)出殡:灵柩前往下葬
  (5)下葬:通常为土葬或火葬,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扩展资料:
  不穿颜色鲜艳衣服,不戴显眼金饰手饰。不要说多谢,只要有心人,很多人对丧礼都有所顾忌,如亡者并非亲属或深交,非必要也不会出席。对亡者家属来说,会很感激专诚来吊唁的有心人。
  一.中国传统殡葬流程简介: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二.主要过程有:
  1.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2.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3.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6.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7.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8.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9.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0.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1.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12.三年:就是死者第二个周年。三年后,就可以给故者扫墓了。
  13.扫墓:亲友于清明节及冬至、春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三.中国传统葬礼:
  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孝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升天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到天上。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到天上;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到天上。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殡: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项仪式"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10.落葬: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香港坟场给名人扫墓

  乐坛天之骄子陈百强(Danny)与黄家驹离开大家十二年,忠心歌迷每年清明都亲临墓地扫墓,并悉心布置偶像墓地,于花基种植树木花朵,摆放拜祭用品。近日家驹与Danny墓地被坟场管理委员会贴上通告,切勿在花基内自行栽种,以及于公用地方摆放私人物品,否则管理委员会将代为清除及搬离。
  
  不少歌迷于清明节都专程到偶像墓地扫墓,葬于某坟场的陈百强与黄家驹墓地昨日摆满鲜花香烛,家驹墓碑前放有稍后以他生平为主题的舞台剧《驹歌》宣传单张;Danny墓碑放满生前最爱紫色鲜花。他们的墓地同样被悉心布置,墓前花基种植树木及花朵,墓旁摆放拜祭用品之胶箱,故吸引不少扫墓人士专程路经一睹他们风采。
  
  通告过期物品依旧
  
  由于歌迷在墓地非法种植和摆放物品,坟场管理委员会特别在家驹墓前挂满蝴蝶装饰的树底贴上警告通告:“请勿损毁本场植物,切勿在花基内自行栽种。本会有权清除非会方种植之植物,不另作通知。”而Danny墓旁胶箱胶桶贴上于3月13日发出的通告:“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劝喻此对象主人,放置于此地之物品范围乃属于本会所有,本场有责任将此等物品清理,兹限令物主应于十日内将物品搬走,否则本会将代为搬离,如有捐坏,本会概不负责。”但此通告发出半个月后,物品依旧放置于墓旁。
  
  扫墓者上香拜祭祥哥
  
  慈善伶王祥哥墓前插上清香及两旁放有火百合,不时有扫墓者上香致祭;叶世荣亡妻许韵珊亦有人拜祭,扫墓者特别以香烟代香奉上。众墓地中,以何冠昌墓碑最为冷清,似乎还未有人前来扫墓。
  afdfds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i don't know.
  没听说有此限制唷.
  你是不是过了开放时间. 一般墓地在5:00后是不可进入的.
  原则上是不给的

香港殡仪流程

  一.中国传统殡葬流程简介: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二.主要过程有: 1.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2.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3.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一.中国传统殡葬流程简介: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二.主要过程有: 1.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2.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3.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6.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7.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8.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9.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0.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1.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12.三年:就是死者第二个周年。三年后,就可以给故者扫墓了。 13.扫墓:亲友于清明节及冬至、春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三.中国传统葬礼: 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孝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升天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到天上。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到天上;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到天上。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殡: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项仪式"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10.落葬: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