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下葬流程和细节
下葬仪式的一般程序: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永远怀念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怀念、纪念、祭奠、吊唁、扫墓、献花等虚拟到网上,使失去亲友的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
到公墓安葬骨灰需要注意什么
提前联系号公墓约定好时间,到公墓安葬窗口提供墓穴证,领料单,墓穴发票,办理落葬手续。剩下的就是公墓工作人员的工作了。
满意请采纳,谢谢。
1、国家没有规定应缴纳哪些费用,由经营性墓园依据情况自行决定,通常为购墓费,安葬费,管理费等;
2、国家提倡环保葬,即不保留国灰盒的葬式,或森林葬,花坛葬,或骨灰撒江等;
3、原则上是可以由火化单位作无主骨灰处理;
4、不是免费的;
5、不好介定,不便回答!
在公墓埋葬骨灰需要什么仪式程序吗
一般来说,各个地域的风俗文化都有不同,所以殡仪落葬的讲究也是不太相同,但是有总的一点就是整体体现和谐、庄重、温馨、祈福等现场过程。
所以假设家人较注重这样的仪式,最好还是在当地求助于专业的礼仪服务。或者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问问当地的年长者或殡葬从业人员也是可以的。
忘了说了,她是基督徒
基督教的话,落葬方式基本相同。
基督教是不用燃放鞭炮、不用烧纸钱、不用燃香的,只需要鲜花祭拜,她生前的教会兄弟姐妹可以一同前往并着正统教会服装,有教会的牧师前去更好,落葬时为逝者咏唱颂歌,祝愿进入天堂。
教会的人士一把会有牧师专职安排教徒的安葬仪式的。
可以
计划9月21日骨灰盒下葬到墓地,请问下葬的注意事项及流程
落葬的整个过程来说,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会有细节上的区分,但总的来说是要求整个流程要和谐、庄重、温馨、体现亲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到当地寿衣店或殡葬超市等咨询,看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流程上该注意哪些地方。
当然,假设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找殡仪礼仪公司来承办,或者与陵园的经营者协商由他们来协助。
下葬可不能将就唉在这里也说不清楚麻烦你加一下qq392053161我的会为您详细解答的
怎样看墓地风水?选墓地如何看风水?风水大师郭福星认为墓地风水和阳宅风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倾向于“穴位”的定位,达到长效的风水旺位效果,以期阴泽和庇佑后代孝顺子孙的前程和富贵。墓地风水颇多讲究,不能仅仅立个碑就算让先人入土为安了。其实阴宅墓地风水布局的好,对后代子孙的阴泽和庇护是长久的。也许后人子孙能经善谋,但是脱离了先人的阴佑护庇好景是难长久的。而公墓风水和乡野土坟风水有所不同,公墓主要是价格昂贵,面积有限,能布局的风水格局相应有限,但是根据先人命理定位的旺位线位决定是否有长效阴泽和庇佑后人孝顺子孙的功力,否则效果相反。墓地风水即是祖先葬地的地理形式,好的墓地风水可发旺后代子孙。可为后代子孙带来平安和富贵。往生者的地位并不因过世而消失,反而更加重要。祖先崇拜是中国伦理道德重要的一环,墓地风水不但具有丧葬的实用效果,更关乎子孙的福祉。天地辽阔,到处有山有水,到底应在何处立坟安葬呢?阴宅山水主要讲究择地安葬之道。《葬经》说:(葬都,乘生气也),意思是说立坟安葬,应该是在有生气凝聚的土地上;但是土地中流动的生气无形无象,究竟如何才能找出其凝聚之处呢?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准则是推定土地生气凝聚之处的标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天下山水虽然处处不同,但只要凭着这四个准则来追,是可以找到生气凝聚的山脉。土中生气虽无形象可寻,但是诸内必形于外,故此从山脉蜿蜒起伏的形态,可以推知内中是否有生气流动的。龙真穴便真,龙假穴便假,龙为穴的根本,故此必须循着生气流动的山脉才能找到生气凝的吉穴。可以这样说,龙是因,而穴是果,寻龙是为了占穴,而点穴必须寻龙。 穴的,是指找出生气凝聚的结穴正确所在生气流动的山脉,并不一定结出生气凝聚的吉穴的,因为山脉结穴之处的形势各有不同,有些是砂环水抱,关系周密,使生气凝聚不散,结出吉穴,但有些却是砂飞水走,毫无关系,使生气散遗,自然不会结吉穴。 因此,若要判断结穴之处是否适宜安葬。必须要看穴地附近的砂水,看看到底是人砂环水抱,还是砂飞水走。 砂环。砂,是指穴地附近的山,穴地的前面及左右两旁有山环抱,可凝聚在该处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经曰:气,乘风则散。故此穴地必须藏风不受大风吹刮。而砂环正是藏风的首要条件。 水抱。水,是指穴地附近的溪涧,河流甚至海洋,穴地前面若曲水流过,或是有水聚之处,可使地凝聚的生气不会外散,经曰:气,乘风则散,界为则止。意思是说生气遇水即结集不产,故此穴前有水环抱是聚气首要条件。风水学重视砂环水抱,因为水抱可使穴地的生气凝聚结集,而砂环则可使穴地凝聚的生气至被风吹散,两者将为吉穴的条件,故此《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高静园公墓藏风次之。 总括来说,风水大师郭福星认为找寻吉穴的程序,是首先入山寻龙,在蜿蜒起伏的众多山岭中。探索得生气充盈的山脉。然后循着这山脉地走势。找寻其止息之处,因为山脉止息之处。往往便是生气凝聚的结穴所在。 但找到山脉止息处。要看看附近的砂水的形势,倘若是砂环水抱。即表示该处附近有生气聚凝的吉穴。但倘若是砂飞水走。即表示该处的生气无法凝聚结集,所以必不会有吉穴藏在其中的。找到生气凝聚的落脉之处后,仍要用罗经来决定墓穴的正确所在的,这就是点穴的功夫,所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故点穴不可不慎,否则很可能前功尽废。能在广阔的山野中得真穴,这犹如射箭能一矢中的一样难能可贵。所以穴的可说是画龙点晴,整个过程的成败得失全系于此。
购买公墓安葬需要哪些手续
1、由公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墓穴和型号、价格。
2、亲属选好墓地在确定购买之后,交款时,亲属须带身份证、火化证明,须留下亲属姓名、安葬人姓名、与安葬人的关系、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
3、亲属安放骨灰时,到安葬窗口提供墓穴证、领料单、墓穴发票,办理落葬手续,开出派工单。安葬完毕后,安葬人员须经亲属同意,由亲属在派工单上签字后,方可离开。
4、墓穴维修,亲属须带墓穴证和公墓管理中心收款发票,到售后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核实后,按要求将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修复。
需要出示死亡证明即可,原件复印件都可以,具体当当地的政策。一般公墓的销售人员会告知你需要准备哪些资料的,您可以咨询他们。
by恩雪天使公墓电商平台。
骨灰下葬仪式及准备物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buctyakun
1、领骨灰,用萝卜或者硬币红布包好放在骨灰存放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
2、引魂幡在前,引魂鸡、骨灰在后,燃放鞭炮后出发至墓地;过程中骨灰不能见光。
3、到达墓地,打开遮光布挡住阳光罩住墓穴的位置;
4、(净宅)将墓碑及墓穴擦拭干净;请老人子女上前为老人净宅尽孝(请长子把骨灰交给其他家属)
5、(暖穴)请长子上前跪烧纸三张点燃后在放在墓穴内;
6、摆龙杠两沟夹一杠辈辈出皇上
7、铺金砖摆元宝在墓穴的四角
8、将防潮盒平稳地安放在墓穴内
9、硬币放置成北斗七星状,将七星钱摆放在防潮盒的底部,七星引路,后辈齐全
10、由长子(或长孙)戴上红手套将红布包裹的骨灰盒取出;
11.将骨灰放在防潮盒中,将防潮盒边沿涂上胶水,合上盖子,收起遮光布;12
将祭祀物品摆放在墓穴内,将家乡土撒在墓穴四周;13.封穴长子请起包碑收起遮光布请墓园工作人员将墓穴封盖、修砌;
14.将墓碑顶部红布收起(揭幕);15.将供品摆放在墓前,亲属轮流上香、敬酒、行礼;16.到放生池将准备的红鱼放生,将引魂鸡放生;17.到祭祀园内焚烧物品、燃放鞭炮;18.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返程
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墓地下葬及祭祀流程23.在一、某老人骨灰安葬仪式现在开始请长子上前,诵读祭文(焚烧祭文)
请参考:如你是在正规陵园买得墓地,骨灰下葬完毕时,陵园工作人员会帮你举行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包括清坑、安置骨灰盒、封盖,简单仪式,全是免费的。
骨灰盒下葬的注意事项和程序是什么
骨灰盒下葬的程序:
1. 首先,选定安葬骨灰盒的地点
2. 其次,敲定下葬的吉日。遗体火化后3天或7天内下葬,这是各地比较流行的下葬日,这种日期的选定是基于“早入土,早为安”的殡葬观念。
3. 第三步,提前备好陪葬用品。
4. 第四步,要先给骨灰盒落葬的墓穴暖穴。
5. 第五步,摆放骨灰盒。骨灰盒摆放在落葬骨灰盒时,家属需要先在墓穴底层铺上一层金布,骨灰盒以有照片的一面为正面,按朝南坐向,小心地把骨灰盒安放在墓穴里,然后在骨灰盒上面铺上银布,再覆盖红布,顶上摆放玉佩和铜钱。
6. 第六步,封穴。将骨灰盒放入墓穴,并由家属确认骨灰盒摆放无误之后,工作人员进行封穴,亲属亦可协助。
7. 第七步,祭拜仪式。封穴完毕,家属举行祭拜仪式,可以读为逝者所写的祭文,如果没有写祭文,也可以说些告慰逝者的话,以示悼念。
8. 第八步,仪式结束。祭拜仪式完成后,参加下葬仪式的亲友肃立默哀,并三鞠躬。至此,骨灰盒落葬仪式圆满结束。
9. 注意事项
1. 建议不要放金属类制品,一来这类东西有辐射,对亲人灵骨不好,二来这类物品遇潮容易氧化,导致生锈发黑等情况!2.
3. 骨灰盒不可贴地,骨灰盒底宜空
4. 骨灰盒头不可朝西,因为地球由东向西自转,头朝东,会有一种安宁的感觉。
01安放仪式流程
1、家属在陵园服务大厅办理完安放手续后,带齐安放所需用品,由司仪主持陪同,用黑伞接取逝者骨灰;
2、仪式开始时,在庄严肃穆的葬礼曲(佛乐或哀乐)声中,由司仪主持安排逝者家属送灵的队列(按仪仗队、灵位、遗像、鲜花或花圈、送灵亲属队列),完毕后,首先由司仪主持读送别词,简单概括,司仪主持喊起灵后仪仗队起步前行,参加的逝者家属可每人手捧鲜花或绢花祭拜;
3、到山门店后,仪仗队沿陵园中轴线缓缓前行,到放生池放生锦鲤,司仪主持读放生词,后起灵走向大殿,司仪主持在适当位置会读适合逝者的安灵词;
4、到大殿时,仪仗队停下,由司仪主持引领家属到大殿内进行焚香祭拜,可将骨灰置于大殿供台之上,点香蜡,摆好果品,直系儿女鞠躬或叩拜,结束后骨灰领先走出大殿,继续前行;
5、到大殿后司仪主持下口令,仪仗队统一转身向逝者及家属三鞠躬,敬礼、礼毕,收旗,后由司仪指导家属进行放生灵鸽,最后带家属到墓地进行安放事宜。此活动准备用品:蜡台、香蜡、果品、佛香、鱼、鸽子。
02安放前清穴活动
揭碑仪式在此进行,由家属中长尊者揭碑,后由司仪主持读揭碑词。清穴过程:现代的方式主要是由逝者儿媳或女儿亲自查看墓穴同时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墓碑面及地宫,这是儿女孝心的体现。
此活动准备用品:毛巾
03安放前装饰墓穴
过程:逝者亲属用毛巾再次清理墓穴,现代简化为用古铜币或一元、五角硬币置于墓穴四角,完毕后取骨灰盒托(龙凤床)平放于穴左侧或右侧,根据逝者生前喜好,还可摆放其它一些工艺类随葬用品,忌用易氧化或易腐蚀类用品。墓穴装饰工作结束。
此活动准备用品:毛巾、古铜币、龙凤床、工艺类随葬品(主要为金银饰品)
04安放骨灰
过程:由司仪主持在一旁指导,由逝者主要亲属将骨灰盒放于保护罩内,依据传统习俗,家属可购买金银被,骨灰盒下面铺金被,在将银被铺于骨灰盒上面,成型墓骨灰摆放位置为男左女右,将灵位放在骨灰盒正前方,还可摆放小石人,小石兽等随葬品。逝者生前如有小件纪念物(如:眼镜、烟斗、收音机、手表等),放于骨灰盒前,家属中女性或小孩可撒钱币于地宫内,骨灰安放活动结束。
此活动所需用品:金银被、生前小遗物、古铜币、随葬品
05封穴
过程:由全体家属依次看看安放的情况,检查有无遗忘物品,核实无误后,由陵园安放工人三鞠躬后负责对墓穴封穴施工,将附属狮子、香炉、花瓶固定好,安放工人再次向逝者三鞠躬,完毕后逝者家属将遗像放于墓碑前。
此活动准备用品:香炉、花瓶狮子等附属物
06司仪主持代读祭文
请家属为逝者祭奠(在贡台上摆放四色水果,上香,墓前摆鲜花篮或绢花),由司仪主持代读祭文,祭文可采用园区通用的,家属也可自备祭文,祭文不宜过长,完毕后司仪主持安排家属向逝者行礼,安灵仪式结束。安放活动到此结束。
此活动准备用品:水果、香炉、香、花篮
以上六项为骨灰安放整体过程,将常用仪式穿插进去,可灵活运用,客户也可根据自身的信仰和逝者生前的遗愿自行安排安放活动,严禁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及违反陵园客户服务部规定的事宜。
上述活动中所列举对逝者及逝者家属有寓意的一些用品,客户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客户可自带也可在园区购买,特此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