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殡葬改革 >

郑和安葬,关于郑和安葬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11-08 00:23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外交家郑和墓在哪,历史上的郑和怎么死的

  郑和卒于海上,葬在海洋。据康熙《江宁县志》载:“三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对此,南京郑和后裔曾谈及,回民之风俗,人死后三日内要速葬,以白布裹身,深埋不附棺,如死海上,即行水葬。并听祖辈人讲:“三保下西洋,自身难保。“郑和死在海外,遗体是不可能运回安葬的。故极有可能是在海上水葬了。当时有其随从称”黑大人“者,携回郑和发辫和靴子,赐葬牛首山,故牛首山墓是衣冠家~
  郑和立像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中文名: 郑和
  民族: 回族
  出生地: 云南昆阳
  出生日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
  逝世日期: 宣德八年1433年
  职业: 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信仰: 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 郑和下西洋
  曾用名: 本姓马,小字三保
  朝代: 明朝

郑和卒于何处葬于何方

  第一种观点是据《明史.郑和传》的推测,郑和是在宣德九年(1433年)死于南京,葬在南京南郊的牛首山。第二种观点认为郑和卒于古里国(今天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科德),赐葬牛首山。第三种观点认为:郑和卒于古里国,葬于南洋三宝垅。据史籍记载,郑和是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归途祖国途中死在古里的. 本人还是觉得死后运回南京的可能性最大.
  143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岁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这只是一种可能吧

郑和墓地在何处啊他是明朝的官员!祖籍云南!死后葬在何处啊

  1、郑和墓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乡周昉村牛首山南麓。
  
  2、郑和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因郑和之父名马哈麻,人称马哈只,当地人以为郑和原姓马,故称为“马回回墓”。墓冢所在之山,亦称为“回回山”。墓圹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墓顶高约8米。

郑和墓的争议

  当年命名就有争议 郑和七下西洋,创下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其死后埋在哪里却是个谜。1964年的《江宁文物简志》中披露牛首山的一座墓葬应是郑和墓。此墓坐落在一名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边有一个郑家村,村中的一支郑氏自称其祖辈世代在此守看墓地。当地的人则说,这座墓与这一带的罗志墓等明太监墓型制相同,可能是郑和墓。1981年,有关部门对“回回山”明代古墓进行了勘察,不久,江宁县文教局将这座古墓修缮一新,正式认定为“郑和墓”,修缮后的“郑和墓”上刻“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之墓”字样。墓下方有七层台阶多组,象征着郑和七下西洋。
  由于当年指认“回回山”古墓是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也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因此学界起了争议,不少学者认为这座“郑和墓”不可信,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但是这桩学术公案没定论,这座古墓就被匆匆冠以“郑和墓”,此后多数出版物中都宣称郑和墓在江宁。 归葬南京不合常理 从常理上讲,郑和死后归葬在江宁牛首山不合情理。郑和1433年四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七月返回国内。这就是说,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国历时3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地处热带,郑和死后又必须遵守伊斯兰教规“裹身不棺”,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
  从文献记载考虑,没有一本明代的资料指出郑和墓在牛首山。《明史》列传的太监里,郑和是第一位,但书中没有郑和葬于南京的记录,《明实录》中也不见记载。明代南京各种地方志中对所谓“江宁郑和墓”也不著一字,《万历江宁县志》卷之四“祠宇志”、万历五年《牛首山志》等专志中找不到这方面的只字片言。清同治年间的《上江两县志》倒是说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卒于古里,赐葬山麓。”但这是清朝的文献,并不可信。 郑和后裔认为是衣冠冢 据介绍,著名学者、郑和研究界的绝对权威郑鹤声生前也不认为郑和墓在江宁。1982年,郑鹤声在给南京郑氏后裔的一封信中说:“欣悉南京牛首山发现郑和墓,不胜惊喜。以郑和身份、地位、其墓地建筑,应甚宏伟。今据所摄照片,似与普通老百姓坟墓相同,似不合情理,不知有何征象,足以证明为郑和之墓。”著名学者李士厚则认为,牛首山郑和墓中埋的其实是郑和的发辫和一双靴子。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和的后裔郑自海先生昨天告诉记者,牛首山的“郑和墓”只是郑和的衣冠冢,郑和其实是埋在了海外。现在说郑和埋在江宁牛首山被证明是不对的,有关部门早就该把这个谬误改过来了。
  七下西洋的郑和最终埋骨于何处,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和研究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郑和葬在了海外,并非现在宣称的南京牛首山。而“海外说”具体分来还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郑和卒于印度古里,葬在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三宝土龙。这是因为郑和逝世后,船队在运送郑和遗体回国途中,担心天气炎热,遗体不能长期保存,就葬在了路过的爪哇岛的三宝土龙。现在当地还有三宝洞,供郑和像,洞旁有三宝墩,相传为郑和墓。
  另一说是“海葬说”。对此,南京的郑和后裔曾经谈及,回民的风俗,人死后三日要速葬,以白布裹身,深埋不附棺。如死海上,遗体不可能运回安葬,因此极有可能在海上水葬。当时有个叫“黑大人”的随从,携回郑和的发辫和靴子,赐葬牛首山,所以牛首山郑和墓只是衣冠冢。

郑和的墓什么时候发现的

  “祖堂山发现的明代大墓,并非郑和墓,而是与郑和有着密切关系的太监洪保的墓葬。”2010年06月25日下午,针对某媒体关于祖堂山明墓为郑和墓的推测,南京市博物馆专门召开新闻通气会,进行澄清。
  据了解,考古人员在墓道接近封门墙的顶部曾发现一块墓志,由于字迹模糊,墓志目前还在识读过程中。但从已被识读的碑文可知,这座明代大墓的墓主是明代正统年间都知监的洪保太监。
  郑和墓-说法
  七下西洋的郑和最终埋骨于何处,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和研究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郑和葬在了海外,并非现在宣称的南京牛首山。而“海外说”具体分来还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郑和卒于印度古里,葬在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三宝土龙。这是因为郑和逝世后,船队在运送郑和遗体回国途中,担心天气炎热,遗体不能长期保存,就葬在了路过的爪哇岛的三宝土龙。现在当地还有三宝洞,供郑和像,洞旁有三宝墩,相传为郑和墓。
  另一说是“海葬说”。对此,南京的郑和后裔曾经谈及,回民的风俗,人死后三日要速葬,以白布裹身,深埋不附棺。如死海上,遗体不可能运回安葬,因此极有可能在海上水葬。当时有个叫“黑大人”的随从,携回郑和的发辫和靴子,赐葬牛首山,所以牛首山郑和墓只是衣冠冢。
  2010年6月18日,南京市福利院施工队在为扩建项目到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取土时,发现了明代大墓,对于这一惊天大墓的主人,尽管官方并未给予准确答案,但是内部消息透露是该墓的主人就是明代功臣郑和!
  6月24日,专家对此明代大墓进行进一步深入考察,通过近年来在这座大墓周围发现的都是同一时期的墓,郑和就是墓主的消息被证实。

郑和的墓在哪

  郑和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南麓,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墓形为回字形,南北走向,现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因郑和之父名马哈麻,人称马哈只,当地人以为郑和原姓马,故称为“马回回墓”。墓冢所在之山,亦称为“回回山”。
  墓圹呈长方形,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墓顶高约8米,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墓盖下部雕饰祥云草叶莲花座,顶部有青石所制塔式墓盖,刻阿拉伯文“泰斯米叶”。
  扩展资料:
  血脉相承的义务守墓人。
  郑贵祥今年51岁,他的父亲叫郑善清,是郑家村的长房后代,在世时辈分很高。由于拆迁,村里不少人都已经搬走,他们家是留下来的几户中,最大的一户。郑贵祥说,村子距离郑和墓不过数里地,穿过一片树林,十来分钟就能走到。距离这么近,就是为了守护好郑和墓。
  这座郑和墓自1959年发现以来,学术界对该墓是否是郑和的真身墓,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当年指认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而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应该葬在印度,南京牛首山这座“郑和墓”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
  郑贵祥说,他们“守墓人”也普遍认为,墓里面没有郑和的尸骨,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守卫这座墓园。“当年,郑和赐葬牛首山后,他的一些随从作为郑和义子自愿改姓郑,也就是我的先祖们,居住在这里。”虽与郑和没有血缘关系,但从此成了“坟亲家”,世世代代为其守坟。
  守护郑和墓是传承下来的祖训。
  郑贵祥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大儿子已经结婚,过不了多久就要抱上小孙子了,他父亲郑善清在今年年初去世了。在郑贵祥的记忆里,父亲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因为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守护住了郑和墓。
  那是上世纪50年代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盗墓行为十分猖獗,位于深山中的郑和墓也没能幸免,时常被偷盗,郑贵祥说,那时候他也还小,只记得听父亲说过,盗墓贼几次偷盗,郑和墓周围出现了许多盗洞。这让村民们十分心痛。
  “有一次盗墓贼又来了,被我父亲发现,父亲和爷爷带头,领着村民击退了他们。”说出这段往事时,郑贵祥的脸上既有骄傲的神色,又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在郑家村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延续了600多年的祖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村民曾守护郑和墓近600年 因拆迁不得不离开
  1、郑和墓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乡周昉村牛首山南麓。
  2、郑和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因郑和之父名马哈麻,人称马哈只,当地人以为郑和原姓马,故称为“马回回墓”。墓冢所在之山,亦称为“回回山”。墓圹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墓顶高约8米。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此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南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 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南京郑和墓“真伪”仍为学术悬案
  
  郑和病逝海外不少学者认为他可能葬在爪哇等地南京墓是衣冠冢郑和后人则坚信先祖安眠于此——
  
  南京郑和墓位于风景优美的著名佛教“牛头禅”发源地牛首山南麓,现在江宁区境内。记者来到郑和墓,但见此墓前傍水库,后靠大山,峰峦环抱,风水极佳。
  
  南京郑和墓自从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学者、游客前来参观。一位长期研究南京地方志的业内学者称,郑和墓究竟是真墓还是衣冠冢一直众说纷纭。通过长期研究和查阅资料,他发现此处的郑和墓可能是一处牵强附会的历史遗迹。其中埋葬的是不是郑和,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郑和热天病逝海外南京墓疑为衣冠冢
  
  认为此处为郑和安葬墓的学者考证,《郑和家谱首叙》云:郑和“止(亡)于王事,归葬牛首山,赐祭田万顷,诏以立功之处建立。”清同治《温泉墓园上江两县志》记载:“牛首山,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墓山麓。”据该志(系上元、江宁合志)所记,郑和死于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赐葬于南京。
  
  但有的学者认为清朝的文献不可信,由于当年指认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也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不少学者认为这座“郑和墓”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郑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这就是说,从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国历时3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又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
  
  郑和后人研究后认为明朝有能力“尸体防腐”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顾问马光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最新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教授潘群、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季士家、郑和后裔郑自海等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得出结论:南京郑和墓并非衣冠冢,而是名副其实的郑和安葬墓。
  
  这些专家学者和郑和后裔一致认为,南京是郑和历次下西洋的“大本营”,6次下西洋后郑和又出任南京守备6年,像郑和这样显要的人物葬在南京,对皇上、对死者以至对其子孙后代都有了交代。
  
  明代水银防腐已盛行,大小贵族均知尸体防腐之术,郑和之前的明朝政要死后用水银防腐4个月以上也有先例。据记载,郑和宝船上有专门的停尸间,并为下西洋的要员准备了两口棺材。印度洋的气候适宜尸体的保存,郑和病逝后,他的副将王景泓是急速率船队运着郑和的尸体返航的。
  
  郑和是1433年由明朝宣德皇帝赐葬,皇环湖生态陵园帝绝不可能赐葬一个空墓或衣冠冢的。尽管如此,郑氏后人至今并未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此推测,这桩学术公案还没有定论。
  
  相关报道:郑和身为太监缘何子孙繁盛
  
  郑和的身份是一名宦官,由此引出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郑和何来后裔?又何来“郑和村”?
  
  郑和十九世孙、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郑自海对记者说,事实上郑和兄妹共有6人,长子马文铭,郑和为次子,另有姊妹4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攻入云南,大败当时统治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郑和的父亲死于战事,12岁的郑和被明军捉住,被阉入宫,送到当时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一名宦官,因此郑和的确没有儿女。
  
  但到郑和晚年时,他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由他来为郑和传递香火。郑和的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
  
  据郑自海考证,当年郑和深得明成祖朱棣信任。明成祖迁都北平之后,封郑和为南京守备,从此郑和就定居在南京。而他所率领的部分舰队官兵也跟随郑和留在南京,郑和将自家的田地分给他们,他们从此在南京定居下来,并且逐渐改姓郑,自认是郑家人,就形成今天牛首山南面的“郑和村”。
  郑和墓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麓,修整后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特征和穆斯林葬仪的习俗、规格与风貌,墓园下有28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每个平台7级台阶,象征他七下西洋。

郑和究竟埋在了哪里

  南京南郊牛首山郑和墓是一个衣冠墓。南洋华侨传说,郑和葬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三宝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