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孙女婿辈怎么磕头
丧事孙女婿辈和其他晚辈亲属一样的磕头。如果死者亲属多,侄女婿磕头的机会少点,如果死者亲属(尤其是晚辈的)少,侄女婿跟死者儿子磕头的机会就差不多了。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
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磕4个头就行
丧事有什么讲究
一、投诉(报丧):家里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请事户族长辈协同料理几日发殡。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远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过五天。孝子出门报诉,身着孝服,手执丧棒,有一熟悉亡者亲属的人领着前去报诉,孝子每到一家侧跪门边,等被请的人见面,孝子叩头后再离开。绝对不能进家门。
二、超荐。(做道场、行大礼),道场分僧人道场、阴阳道场两种。僧、阴阳道场可在同一灵场堂念诵,但须僧念道停,轮换开进行,僧人超荐不破土、不上坟,送葬素斋素食不收报酬,但不是佛门子弟不去念经。阴阳道场有随堂食、三报食、铁罐食三种形式。凡家族少、儿孙少、家庭贫寒者多举行随堂食吊丧形式;家庭经济较富裕,亡人生前积恩布德、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好,众人尊敬的人家多举行三报食(报大地、报祖先、报父母养育恩)的吊丧道场;极少数家庭经济殷富。房舍数院、田地数顷,亡人生前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过“寿喜”(七十岁)众人尊敬,后辈儿孙又在官场为官的,老人殁后儿孙为亡者“铁罐食”场面雄伟热闹,(有三个高贡,五个道士组成的念经道场)吹、念、纸活、挽联、出丧都十分讲究。
三、香蜡。灵堂要点香,日夜不停,绝对不能断了香火,蜡烛也一个道理。每天吃饭时间要先敬逝者,把饭盛好放于灵前桌上,筷子要竖插,不能横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后,亡灵停放灵堂内,吊丧期间家庭妇女(妻、儿媳、出嫁女儿)跪于灵前门外两侧麦草上致哀,有吊丧者一来即大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直至客走为止。夜间有儿子守灵。
五、移灵。移灵过程中,亲属哭泣切忌泪水掉在逝者脸上,移灵过程中打伞挡住头部。
六、烧轿。出门的头天夜里23点至1点(子时),将逝者衣物、纸糊的童男童女、聚宝盆、摇钱树、现代人还加了电器等,在外边烧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殡不能走回头路,去和回要选不同的路线。
八、出殡时孝子执白幡,隔一段时间面向帮忙者跪下谢恩。
九、入土后,不能哭(入土为安),要围绕墓地转三圈。
1、指路 ——人死后要举行宗教事仪、指路,在此期间,同时举行系列的活动,让死者到民间认为那里没有灰尘,是享福的地方。
2、丧服——死者一般都穿蓝裤、白布衫。人们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布用平纹,不穿棉衣。儿女伸手给死者穿衣。死者遗留衣服、生活用品,都将焚烧掉,不能遗留。
3、停灵——在民间停灵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对死者进行告别,但有些区域根据死者的生辰,让当地的“先生”选适合的日期进行追悼会。
4、出殡——出殡时,亲属批麻带孝,灵车上不是死者头朝前,而是脚朝前。现在随着殡葬改革均按火化的习俗。火化后,把骨灰碎骨装入布袋,再装人坛罐或骨灰盒中,一般将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死了人,无论穷富都要死牲祭献,根据穷富不同,大至猪牛,小至鸡。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 杀殉、血祭的遗俗,死者如年岁高,供品被视为福物。供品要分给亲族人们。祭献的鸡,多留给送灵下葬的人们出殡回来后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其相反)若合葬一起有小辈则在西侧,长辈在东侧。在西方国家,则以先死先葬在下方,后死者以重叠的方式在上方。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夫妻合葬有一方先死亡下葬,待另一方逝世下葬时需将先下葬者挖出,见面祭拜后再同时下葬。
7、朝向——最古老的习俗为土葬,朝向是南北竖向,现骨灰盒是面南背北,如今有些墓穴参照最古老的习俗南北竖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在民间常用百年好合来祝福婚姻永恒,但对逝者所指人生的归宿——永恒的安祥)
8、焚烧——人们传统焚烧锡箔、黄纸、相形的生活用品(如:汽车、房子、电视等);早时蒙古族是烧些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食品。焚烧食用后的畜骨为死者祝福,焚烧锡箔等是受汉族的影响。
9、服丧——古时有守孝习俗。(北史·室韦传)载:你父死,男女聚哭三年。近代变为祭七 (首七至五七、或七七 )家设灵堂、祭百日、周年。服丧期间,穿素服、食素食。
很多讲究的,灵棚那里要有家人在那里整天的守灵,烧纸,给前来悼念的人回礼,还有就是长明灯要一直要亮的,还有就是 不要随便给人看死去的老人,泪水不能滴到死去的人身上,还有就是做老人的儿女要给老人送江水,烧车,什么的,还有要给老人哭18层地狱所谓就是说省得老人到阴家遭罪/还有很多,我都不知道在那里说,跟死者相克的属性不能看老人你们是那里的 ,地方不同可能风俗也不同呢
丧事用白纸封门怎样办?
各处乡村各处例,你最好就是请教一下这些老人家或者办丧事的相关人士,会有专业的团队为你服务。
可以发短信的方式群发一篇讣告,这样发: 吾父因病医治无效于正月初三去世,谨择于农历正月初八出殡安葬,叩请您届时前来吊唁,简席设于北京家中。 不孝子***叩拜。 基本概念 1.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2.烧倒头车 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3.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4.吊纸(即吊唁)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5.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6.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7.入敛 人死后第二天中午或晚上进行大敛入棺,谓之入敛,又叫成敛。成敛前铺棺,然后,死者由孝子包头,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围塞棉花、草纸、死者衣袖放入2个面饼、1支九连环,谓之“打狗棒”。盖棺前,死者家属用棉球蘸香油,擦死者口、鼻、耳、眼,然后,由继承人“下扎”将棺盖钉死。全家痛哭,邻里、亲友持纸帛、果品前往吊唁。 8.送行 入敛后,孝子拉着扫帚,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旧衣,端着灵牌,前往五道庙迎接亡魂。吹鼓手奏哀乐,所有吊丧者均绕庙3周,呼死者上车,后将命纸、旧衣放入纸车中焚烧,孝子大哭,亲友北面行礼,孝子答礼,谓之“送行”,俗称“接丧”。 9.出殡 又曰发送,指埋葬死者的礼仪。出殡前,亲友在灵前行礼祭奠,棺木抬出堂院,停放门口外。吹鼓手奏着哀乐,长子或其他继承人在棺前摔碎孝盆,扛起幡杆,长媳抱罐,其它子女及亲友紧随其后,走向墓地。灵柩有8人抬、16人抬、32人抬、64人抬。男人走到前面,妇女坐车在后,死者女婿沿路撒纸钱。有身孕的妇女不能到墓地。用彩纸糊成的飞禽、走兽、摇钱树、阴阳宅、童男、童女等须成双成对,由男孩送到墓地,用以陪葬。送葬路上,抬棺者放棺休息时,儿子跪在灵前,哭声不断,直到重新抬起为止。到墓地后,先焚烧随葬品,后落棺入穴,长子埋第一铣土,其它人则埋土成坟,招魂幡插上坟头,入土为安。下葬时,儿媳们均抢墓前一把土,俗称“抢财土”,相传谁先到家谁先发财。 10.复山 出殡后第三天,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奉,烧化香亭、纸马,谓之“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全家备祭口到墓前祭扫。 11.祭日 死人埋葬第3天,亲人到坟前祭祀,用秫秸7根,横三竖四插在坟上,明曰“为死者插房子”。坟头重新填土,谓之“圆坟”。每7天一祭,直到“七七”。“五.七”时祭奠规模较大,家中儿女均到,坟前烧纸祭奠。死者死去100天,谓之“百日”,儿女均到。死后一、二、三周年,均举行仪式,儿女亲友持纸帛、供品到坟前祭奠;设酒席款待亲友,谓之“做周年”。 12.孝服 死者的嫡系子孙,批麻戴孝(县内满族,不批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批麻。死者有曾孙时,谓之“白喜”。曾孙戴孝,鞋帽上有红布条。持供品吊唁,近亲给孝袍、孝帽各1件;远亲给孝带1条,卧龙公墓男人系在腰间,女人系在头上。死者儿女穿孝3年,父母双亡,其鞋为全白;只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间,儿女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 13.棺木 棺木的大小、厚薄不等。富户所有棺木多以松、柏木为料,穷户所有棺木多以柳、杨、杂木为料,棺木前刻有“寿”字。贫苦人家也有苇席埋葬者。富户人家年过六七十岁就准备棺木,穷人家或暴病而死的,在人死后才开始做棺木,叫“赶热活”。 14.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提出移风易俗,丧事简办。1960年,全县各公社建公墓,迁旧坟于公墓,薄棺埋葬。1969年1月开始火化,1975年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土葬和丧事大办之风又有抬头。 15.百岁老人仙逝用红色送终,不使用黑白色。
丧失用白纸锋芒怎么办?等解放的那一天呗。
丧葬后的谢帖怎么写?
(1) 用「谨(敬)领」起行。
(2) 领受物的名称、数量、单位,接「领」字逐项列明。
(3) 不受者用「谨璧谢」奉还。「谢」字平抬或单抬。
(4) 具谢帖人姓名,表敬辞。
(5) 敬使(台力)数目、单位。
(6) 丧事谢帖,「谢」字印红色,平抬或单抬。
至于婚嫁喜庆及一般应酬的封套,比照一般信封,但通常使用红色底金色字;也有表面为信封格式,里面为柬帖的,多呈折合式,但加印「囍」
「寿」等字样或图案。丧葬柬帖的封套,今多采用折合式即表面为封面,里面为柬帖;封面中间套红长方框为写受帖人姓名处,框右写受帖人地址,框左上方套红印「印」字,下墨印具帖人地址、电话。丧事谢帖敬领谢棘人○○○ 泣叩
百呼不梦严父梦 千载难忘养育恩
思亲蜡尽情无尽 望父春归人未归
椿形已随云气散 鹤声犹带月光寒
毕生正直无私 一世勤劳可风
丹心照日月 正气炳乾坤
寿终德望高 身去音容存
群山批素玉梅含孝意 诸水悲鸣杨柳动伤情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闻教训踏无声
滴滴鼓乐滴滴泪 声声哀痛声声愁
永别儿孙功业在 长辞人世遗风存
天不遗一老 人以足千秋
丧葬风水 丧葬忌讳风水有哪些
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地下风水以见黄色土质较好; 忌见恶水(谷称软锥),因为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忌见硬块石头(称称硬锥),以示后辈穷而硬,此也称为牦牛地; 忌见蚂蚁(俗称活锥),因蚂蚁吃掉死者的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忌见棺上加棺(谷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或对地师有害;忌有寒风洞,试探有无风洞方法:用烛点燃对着洞口,如灯头不动则可用,如灯灭为风洞,用则必殃(应灾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断)。如此井可用则再嗅味,如乳味则为贵地,定财官印及子息必佳,有异味则有吉也减力;
风水是会变化的,原来好不见得现在就好,原来好也不见得现在不好。影响风水的因素很多,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就不一样了的。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可以判断的。
人死前出殃如何推算
人一咽气吐出的最后一口气 这就叫出殃
人死后什么时间“出殃”?是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的,只要看死者的手形便知,人刚死手形就是他死的时间.。男看左手,女看右手,口诀曰: 子午卯酉掐中指,寅申巳亥掌直舒; 丑未辰戌紧握拳,察看之时要仔细。 按照这个口诀,死在什么.时间就知道了。按死的时辰,再批出“出殃”的时辰和“出殃”的方位,口诀是: 批殃之法何须难,月将加到死时间。 男落辰位女戌地,落到某日某时某方出。
人死在屋里,给抬走,殃会出去吗?这对家人好吗?
解答,
这是必然的。
总不能一直放在家里的。
对于家人当然是好的,
想想要不这么做,
天天面对的话,
那得多恐怖啊。
这肯定没有问题,对家人没有什么不好的。
在我国,千百年来,人如果在家里过世,都是这样抬走,抬出去安葬的。
几千年来,从来都没有说这样会对家人不好。
你们就安心地为先人办丧事吧。
不抬出去,长时间放在屋里的话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尽快入土为安。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这是迷信性质,不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