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殡仪知识 >

包青天安葬,关于包青天安葬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1-09-29 05:1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小编

包公陵在什么地方包公死后是铁棺入藏吗

  包拯去世后,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乡。后来,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坏,当时的随葬器物也大多被盗。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原墓地被废为耕地。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公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
  一九七三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一九八五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
  包公墓 , 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与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 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刘海粟、启功、溥杰等撰书的楹联。 出包公祠东行不远,即见河畔高地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红墙黑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地——包公墓园。墓园外有神墙围护,内有神道贯通。园区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满园苍松翠柏,地势起落有致,与相距不远的包公祠和相邻的清风阁遥相辉映。 北宋嘉祐七年春天(公元1062年),宋仁宗见包公年事已高,家中又无田产,曾下诏赏赐包公在庐州地界一片相当大的土地,以解决包公告老还乡之后的生计。包公坚持不受,只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包公请人清理葑草,挖尽淤泥,以利舟楫。并嘱包家族人在护城河里植荷、养鱼,以水域养殖的收入聊补家用。这段护城河从此被人们称之为“包河”。 南宋时,包拯墓园曾遭到严重破坏,继又及其亲属墓进行重修。1956年,包孝肃公墓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省市文博部门对包拯了清理发掘,出土包拯及其夫人、儿子、儿媳、孙子等六人墓志和包拯遗骨及其部分陪葬品。这为研究包拯生平、政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证资料。1985年开始对包公墓园进行重建,1987年建成。重建的包孝肃公墓园,依据史料有关记载和原包拯墓发掘资料设计,园内建筑按宋《营造法式》建造的。 包公去世以后,皇上念他的功勋,照顾他的子女在朝为官,后来又赐了一位“恩生”,负责管理管理包公祠、包公墓和有关文物、文史资料,接待来访客人。“恩生”是世袭的,本人临终前,一定要按照立嫡、立长、立贤的原则确定好继承人。他是一族之长,大家都听他的。过去的“恩生”都住在香花墩上包公祠的旁边,便于打扫包公祠。包公祠那时叫孝肃祠。包家的人叫香花墩为包墩。包墩是包家的圣地,说是从包墩迁出去的,都是包家的子孙后代,包公子孙没有不知道包墩的。最后一代“恩生”是包公的35世孙包先海。解放后,包公祠由公家管理,包公画像仍保存在他那里。 墓旁有祭田数亩,“世奉免征”,由世袭的守冢户耕种。守冢户平时管理墓地,禁止牛羊放牧,游客来时供应茶水。清明时节,包公子孙扫墓,供应午餐两桌,鸡、鸭、鱼、肉八大盘,另加白酒和挂面,即当租课。 从北宋开始,每年春秋二季,都由庐州府学的校长和合肥的县长率领师生前往祭扫包公墓,由于这项活动,集德育、智育、体育于一体,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便形成了一种惯例,经久不衰。即使发生元、明、清的多次改朝换代,这项活动也沿袭未改。 当然,其间包公墓也遭到几次破坏。包公诞辰200周年时,南宋官员重修包公墓,写了一篇《重修孝肃包公墓记》,记载了包公墓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兵火之祸。1129年金兵占领庐州,所到之处对辽、宋贵族墓大肆发掘,摧毁他们的统治权威,掠夺墓中财宝。包公墓被金兵从上方掀开,墓中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历经900多年风雨的包公墓,即使在封建社会也受到统治阶级和当地百姓的保护,怎么在新中国就保不住呢!吴兴汉有点想不通。 但是,在 包公墓 当时的形势下,包公墓要挪挪位置是在所难免的了。惟一还可以去做的,就只有对包公墓群进行一次科学清理,以保护好其中的文物,并力所能及地获得比较完整的发掘资料。在吴兴汉的积极呼吁下,省有关领导指派省博物馆、市文化局、市公安局等部门成立“包公墓清理发掘领导小组”,对包公墓进行科学发掘。 发掘包公墓就这样仓促上阵了。发掘小组从周围的小墓开始,没想到挖第一个墓就挖出了一个棺材和两合墓志,墓志已经遭到破坏,但还能看清是包公和夫人董氏的。这既让他们惊喜,又让他们感到迷惑。这个小墓就是包公墓吗?棺材里的遗骨是包公的还是董氏的?墓志怎么遭受的破坏?如果这是包公墓,那么还要不要再继续发掘? 正当大家心灰意冷时,世代看守包公墓的末代看墓人夏广宏说:“真正的包公墓在油菜田的田拐处,你们没有挖到。”他的话让发掘小组的人精神又振奋起来,大家一鼓作气在油菜田拐角处挖了下去,果然发现一处规格较高的墓葬。 墓室是用条石砌成的一个拱形顶地宫,地宫宽5米,进深4.8米,面积25平方米。地宫内有放置棺材的砖台,长2.15米,宽1.3米,高0.33米,保存完好,但棺材已经不见了。墓门下只留下两个石门窝,门前横砌了一个砖底座,原是放置墓志的。在清理地宫泥土时还发现一件男木俑,高34.6厘米,头戴道冠,正面刻了一“王”字,身穿方领外衣,腰束宽带,双手叠于胸前。据考证为“十二时神”之一。 后来,发掘小组对出土的资料考证,发现这处墓葬就是包公的原葬墓。1129年,包公墓遭战火破坏,包氏后裔将包公遗骨从墓室中迁出,安葬在董氏墓中。后人一直拜祭的包公墓却是一个“假包公墓”。 包公墓的发掘从1973年3月开始,同年8月发掘工作结束,历时4个多月,共发掘墓葬12座,出土包公和夫人董氏、大媳妇崔氏、小儿子包绶、小儿媳文氏、大孙子包永年等墓志六方,共一万多字,特别是包公墓志洋洋洒洒3000多字,为《宋史·包拯传》的3倍,开创了包公文化的新纪元。

包拯到底葬在哪里

  河南
  因为其籍贯河南
  曾说要葬于他的家乡
  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追谥孝肃
  赠礼部尚书
  
  奉诏陪葬于永定陵西北。
  
  次年归葬故里
  
  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河南
  包拯墓位于巩义城南4公里的艺田镇后泉沟村岭上。这里东 有青龙山,西;庙洛水,南望嵩高,北与寇准墓遥遥相望,墓在永定陵区域范围内,东南一公里即为永定陵,南去半公里便是真宗和杨、刘二后妃陵。 包拯墓座北向南,墓象呈圆形,高5米,周长20米,墓前竖 清康熙年间所立石碑一通,高2.67米,中书大字“宋丞相孝肃包 公墓”。碑阴刻有“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记”,因风雨剥落,大都不 可辨认。墓前神道两侧尚存有石雕象望柱、石羊和石虎。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公元999年生于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甲科进土,曾任建昌、天长知县,端州知州,累迁监察御史,又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除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嘉信六年(公元1061年),为枢密副使。嘉柏七年病逝于开封,终年64岁,赠吏部尚书,溢孝肃。 包公一生俭朴,做官后,居处日用、衣服、饮食如常人,不 搞特殊享受,不收受贿赂,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他曾说,后代子孙做官,如有贪赃卖法,不得归家,死后不能入祖坟。如不照他的话去做,就不是他的子孙。他不怕权贵,不徇私情,坚持 正义,为民请命。所...包拯墓位于巩义城南4公里的艺田镇后泉沟村岭上。这里东 有青龙山,西;庙洛水,南望嵩高,北与寇准墓遥遥相望,墓在永定陵区域范围内,东南一公里即为永定陵,南去半公里便是真宗和杨、刘二后妃陵。 包拯墓座北向南,墓象呈圆形,高5米,周长20米,墓前竖 清康熙年间所立石碑一通,高2.67米,中书大字“宋丞相孝肃包 公墓”。碑阴刻有“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记”,因风雨剥落,大都不 可辨认。墓前神道两侧尚存有石雕象望柱、石羊和石虎。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公元999年生于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甲科进土,曾任建昌、天长知县,端州知州,累迁监察御史,又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除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嘉信六年(公元1061年),为枢密副使。嘉柏七年病逝于开封,终年64岁,赠吏部尚书,溢孝肃。 包公一生俭朴,做官后,居处日用、衣服、饮食如常人,不 搞特殊享受,不收受贿赂,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他曾说,后代子孙做官,如有贪赃卖法,不得归家,死后不能入祖坟。如不照他的话去做,就不是他的子孙。他不怕权贵,不徇私情,坚持 正义,为民请命。所以数百年来,在人民中间传颂着他许多故事,历代的小说、戏曲中,也塑造了他的生动形象,他成了人们心目 中清官廉吏的化身。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人民称他“包青天”。 史书上也说,“关节不到,有同罗包老。”包公在封建社会的宦海中,能够如此廉正,确实难能可贵。直到今天,人们称道好官,还是以“包青天”相比,可见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   包公墓在解放前被盗,盗洞敞开,石刻倒地。建国后经过多 次修耷,如今游人如潮,都来瞻仰这位包青天。

包拯死后葬在那里

  合肥东郊包拯家族墓地。河南巩县皇陵葬的是他的衣冠,合肥东郊葬的才是他的遗骨。
  
  合肥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园内的建筑按照由东向西整齐排列。主要的建筑有大型照壁、子母双石阙、神门、享堂。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开始迁建于此,1985年秋举行了奠基仪式,历时近两年,于1987年9月基本竣工,10月1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包拯第二十九代孙、世界船王包玉刚及其亲属等二十余人也专程拜谒。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殖。包拯曾言“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冢,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要建筑有石阙、神门、石像生、享堂及墓冢等,规制甚为壮观。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殖。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祭祀包公的高大享堂,由五开间、三大殿组成,其内有20根丹红涂漆整木大柱支撑梁枋,高支的神龛中置放包公神位,神位前供桌上摆列铜铸香炉和一对烛台,显得古朴庄重。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赵朴初、刘海粟、启功、溥仪等撰书的楹联、匾额等。http://bbs.ahage.net/thread-55450-1-1.html
  你好!
  
  貌似就葬在了一个柳树下面 好象很惨 我记的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就包公葬柳牛 就是讲他如何被安葬的很凄惨的 你可以去查下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包拯的墓到底在哪儿呀

  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追谥孝肃
  赠礼部尚书
  
  奉诏陪葬于永定陵西北。
  
  次年归葬故里
  
  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安徽那个,不过文革时好象被破坏了
  应该是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包公后人目前认为此墓为包公墓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孝肃祠紧连。园内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与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所以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 墓园占地1200平方米。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
  而位于河南巩义城南4公里的芝田镇后泉沟村岭上的包公墓,目前有两种可能:
  一、包公从头年五月去世直到第二年的八月才安葬,这中间,就历时一年三个月,这明显不合古代礼制,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天子驾崩是在七个月之内完成安葬,诸侯则是五个月,显而易见,已经大大超出当时制度规定的时间。如果没有特殊又特殊的原因,是绝对不可能允许的。这是犯了欺君大罪的。宋仁宗极可能一时动情,拟出让包公陪葬皇陵的圣谕,并下令营办冢墓。但是,丧礼过后,冷静下来,各种矛盾便逐渐突出。在各方面的责难之下,宋仁宗权衡利弊,不得不收回成命,乃令包公回原籍安葬。
  二、根本就是张冠李戴,是某位亲王的墓。

包青天是如何死的,死后展钊和公孙策士途如何

  正史没有展昭 公孙策 他们是演义虚构的 包拯正史上记载是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但最近一些网站上刊载这样一则文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包公遗骨中的毒性元素———汞含量比常人高,不过分析结果仍支持包公属正常死亡的结论。由于包公为人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得罪人不少,且其墓志中有一句“上遣使赐良药”的话,让人们开始猜测包公究竟是死于中毒还是正常病故。
  包公遗骨汞含量高?
  一些网站上刊载文章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公遗骨进行了研究,发现包公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文章认为,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包公遗骨中砷含量较现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服用含砒霜药物的可能性。至于汞含量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人为保存尸体,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于朱砂对骨头的侵蚀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的药或食品。
  虽然此次研究的分析结果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但因其遗骨中汞含量高,让人们仍然对包公的死因产生想象和猜测。
  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博物馆长胡欣民和副馆长黄秀英,他们都说,在上世纪70年代时,曾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过包公遗骨身份。但利用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公遗骨进行研究,他们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此事。
  包公究竟因何而死?
  关于包公逝世的情况,包公墓志上记载:“七年(1062年)五月己未(5月12日),方视事,疾作以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5月24日),遂以不起闻。”
  从记载中可知,包公从发病到亡故仅13天,期间还服用了皇上赐予的“良药”。由于包公生前敢于谏言,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现在这样突然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包公死因的怀疑,即包公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毒死的?
  全程参与包公墓园发掘的合卧龙公墓肥市包公研究会副会长、文史专家程如峰告诉记者,他此前没有听说过关于包公遗骨含毒性元素的鉴定。他认为,包公应是因突发疾病去世,很有可能是心脏病、脑溢血、中风等疾病,来得比较突然,死亡也比较快,因为此前没有关于包公患有慢性病的记载。另外,宋代除了岳飞,少有皇帝诛杀大臣的记载,且根据包公墓志记载,皇帝对包公非常“倚重”,“体念备至”,因此皇帝遣使赐毒药的可能性很小。
  包公遗骨今安在?
  1973年,有关部门对位于合肥市大兴集的包公家族墓园进行抢救式发掘时,发掘出一具楠木棺材,内有少数头骨和四肢骨。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并结合墓穴中的包公墓志,确定为包公遗骨。
  据程如峰介绍,当年与包公遗骨同时发掘出来的其他墓穴里的遗骨,去向至今仍是个谜。但幸运的是,为了辨别包公遗骨确切身份,考古人员将从包拯夫妇迁葬墓中挑出的34块遗骨(其中一块断裂,因此又称35块),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之后这些遗骨又被寄回省博物馆。后来,合肥市在包河南畔筹建新包拯墓园,其中20块遗骨被埋葬于包公墓中,其余15块仍被珍藏于省博物馆。
  据省博物馆副馆长黄秀英介绍,留在省博物馆里的15块包公遗骨,得到了较好保管,如今已是文物。
  最后没死吧 最后一个画面是 包拯又成了失忆时候的店小二了 小蛮也和他一起。不知道这个结尾什么意思 应该就是说 他没死 只是又象上一次掉悬崖之后失忆了。
  生病死的

包青天死后

  我也曾听说包青天掌管阎王大殿的说法,是真是假不可而知。
  
  但通过此事,可以反映出老百姓对廉洁公正的向往。更反映出人们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肯定。
  
  钟馗是鬼王之一,但并不掌管阎王大殿。
  
  补充网上搜索的部分结果:
  十殿冥王不是终身制,北宋包拯就当上了。
  包炭当的只是普通阎王,这样的地狱小官冥府里还有很多,十殿阎王是大的编制,总分管十个大殿……
  只有请死人去阴间调察一下..
  不过就算他找到答案,
  他咋告诉你呢?!
  好象有这一说,但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历代帝王也没加封.佛道两教也没把他加进去.钟馗是大鬼,专吃恶鬼的大鬼
  那是钟旭吧
  包青天是十殿閰罗里的其中一殿   他在阴间也是铁面无私的閰罗,审理阴间的案子   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王中的五殿森罗王
  不是 钟馗也不是 他是捉鬼的
  问 钟旭 是谁

电视剧包青天之杀母状元中的状元章玉涵在山洞安葬母亲安葬方法叫什么这种安葬方法有什么含义

  周礼作祀 在尸体旁边连插49支香,在把尸体的头部朝向西方并在尸体头顶安放两只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