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口诀怎么说
呜呼,先考/比(男/女)讳,某公/某母某氏之灵位前跪。孝男某某,敬爵,献帛(上香敬酒之类的)。。。然后就是死者的生卒年月和一生的事件作简要的简述,一般作唱词念。各地风俗不一。
丧事吉祥话
1、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2、我们每个人是可以被打倒的,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我们从地上爬起来,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把心态调整好,积极面对内心与外界,重获新生吧!
3、忘了那些不快乐的事吧!连上帝都认为伤心和烦恼是不属于你的。努力让自己走出来,你会感到今天的太阳比昨天更温暖!今天的天空比昨天更蔚蓝!
4、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5、请记得,他的教诲和疼爱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你的脑海里还会经常浮现出他微笑的慈颜;请为了关心你的亲朋更加积极而快乐地活着,让他在天堂里为你自豪地笑眯了亲切和蔼的双眼!
6、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7、恨使生活瘫痪无力,爱使它重获新生。恨使生活混乱不堪,爱使它变得和谐。恨使生活漆黑一片,爱使它光彩夺目。朋友,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爱吧!
8、他是到另一个地方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应该祝福他。因为他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天天开心是最好的。
9、开心一点吧!他这样离去也是早日能够重新再面对人生。
10、逝者已走,在者节哀!
五夜云梦三千里
一日思亲十二时
萍自在因根解脱
莲清净为藕空心
丧 葬
本地民俗认为,人享年70岁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为寿终,称之为“喜丧”,所谓“半喜半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喜事”。旧时均用棺葬,俗称“坟葬”,丧礼甚是繁琐。
送终
旧时各地对送终都极重视。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儿子、儿媳、孙子、未出嫁的女儿、孙女,以及亲兄弟、亲侄儿等聚集在一起,照料护理老人,护送老人逝世,直到咽气。咽气后,全家哀哭,守尸伴灵,烧纸箔,谓之“烧落地纸”。找来年事高的单身(胆大的),替死者抹身、梳头、更衣,称为“穿衣裳”。死者身着寿衣,移至堂前灵床上,头朝门,脚朝里,覆以被单,卧于中堂。灵前置长明灯、老盆,烧香焚纸。死者衣服扔到房顶上,睡的床扔外面,被褥、席草之类在路口烧毁。视儿子个数砍几根二尺长柳棍,糊上白纸穗,侧立床头下,称为“哀棍”,糊一小幡插于大门前,称“招魂幡”,门上贴白纸,门前插白幡,以示邻里。孝子披麻戴孝,向亲友报丧。
老知
“老知”,即年老知事者,每村有稳定的三五个人,专门操办村中红白喜事,多以操办白事为主。老知德高望重,无所不知,能说会道,民俗练达,可以把事情办得很完满。遇到棘手的问题有办法解决,比如丧事,丧客中吊唁时常出现争上风、争先后,经验丰富的老知就能说合,摆平。
报丧
丧事由时人共推的“老知”操办,拟出丧客名单,按辈份派死者的侄儿、侄孙,或族人中的晚辈等人前往报丧。将丧因、丧期、丧餐、葬期等报告给亲友,以便他们在大殓前赶来。一般以口报为主。俗语云:“爹亲有叔,娘亲有舅”,“娘亲舅大,爷亲叔大”。父死先去伯父叔父家报丧,长子去报才算恭敬。母死,先去舅父家报丧。丧家使者穿戴孝服,一般只在门外报丧讯,不进别人家门,以免带去不吉利。报丧时,态度悲痛谦恭,说话带哭音。对至亲长辈先跪下叩首,之后再报,可失声痛哭,但长辈一劝阻,就止住哭声。报后,丧客不挽留应立即离去。亲戚朋友居住分散,路程远近不一,老亲较多的,有时要用一二十人分头去报。
报丧须上午去,其他时间不恭敬
孝具
孝具包括花圈、纸扎冥供、大幡、小幡、哀棍、纸钱、孝衣、鲜花等。用料首先是容易燃烧,多由死者亲属奉扎。花圈都见过,苇子扎成的圆圈上缀满纸质白花黄花。纸扎冥供又称“社火”,就是纸糊的童男童女、挽帐、楼阁、三牲(马牛羊)等祭品。死者为男,则扎纸马、纸人;为女,则扎彩轿、纸人。另扎4筒彩幡。大幡又称招魂幡,竖式,最上面是六角的6个绣球,往下是并联的6个圈,用红绿纸糊上,由葵花杆撑着。小幡看上去像上身的小褂,用白纸糊,苇子扎,底系两飘带,专由长孙挑着。哀棍用柳棍,一把粗,约1米高,上缠纸花,作为孝子手中时刻不离的信物,同时便于孝子磕头、跪拜时手拄着。成坟后,哀棍插在棺头坟上,往往就活了,日后长成柳树,称“老林树”。死者后裔对坟树十分在意,不允许动其半根枝条。
孝衣先前是老粗布,后来是白洋布。男的孝帽,女的孝手巾,规格般大。白鞋穿三年。现在都改穿白色平底运动鞋。
守灵
守灵又称护灵,是晚辈向长辈尽孝的一种方式,是传统丧俗之一。守灵分守护灵床和守护灵柩两个阶段。死者咽气后,先进行初殓,将尸体移放到灵床上,守灵便正式开始。大殓后,死者被抬入棺材,开始守护灵柩。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昼夜不离。守灵人面带悲哀之情,气氛庄重肃穆。吊唁开始后,吊唁人来往不断,遇到大哭的,守灵人也随声哭泣,以示悲悼。举行出殡仪式后,守灵才算结束。
成殓
成殓又叫入殓,由老知安排专人进行。棺进屋,老知用口袋装红高粱,不扎口,斜靠在棺木后头。(等出棺抬起时,口袋自然倒地,高粱流出,流的越远越好)。棺木放置屋正中,将死者殓入棺木。入棺前,知近的亲友看最后一眼,现在火葬前也看最后一眼,向遗体告别。
入殓时,死者背垫铜钱,口含铜钱,手拿饼子,脸蒙一纸。棺头点长明灯,置一小罐,插筷一双,谓之“密封罐”。地上放一土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在盆底钻几个眼,谓之“老盆”,以备亲属吊唁烧纸之用。宿县地区有的请僧、尼、道士念经、做斋、取法、取水,超度亡魂。
哀乐
白事情奏哀乐,像“快前场”,吹《秦雪梅吊孝》、《诸葛亮吊孝》等哀曲,唱大戏过关牌也用它。
吊唁
吊唁俗称烧纸。淮北吊唁仪式,程序繁琐,内容丰富,可谓葬礼之高潮。前来吊孝(吊丧),奠仪(俗称“烧纸”)有锡箔、幛子、挽联、供菜等,另外还有现金,数目不定。一般亲友,只上礼,不上垫,不进棺屋,不下地。知近亲戚,除上礼,还上垫,在灵堂上行三叩九拜之礼。由孝子跪迎,跪送。跪棚有男有女。若来者为女眷,则由死者儿媳或女儿至孝堂跪迎。
客到先上礼薄,发孝衣孝帽,一样的亲戚到齐了,进行吊唁、烧纸。开始时,主事老知喊:“客到——”,“棚下齐不?——”就是棚下跪棚(亦即陪吊)的准备好了没有。棚下老知拖着长腔,答:“——齐!”于是主事老知喊:“请客烧纸——”。吊唁的亲友来至棚下,依序站成一排(人多站两排),由跪棚的陪同,哭,行三揖三跪礼。孝子帘里叩谢。之后在老知“请——请——请——”的三喊声中,止哭,进棺屋瞻仰死者遗容,并看望孝子,说些客套话,如咋病的,咋走的,并劝孝子“节哀”云云。进棺屋的路线是右进左出。客去时,跪棚的与男客握手跪谢。
烧纸次序很有讲究。女死由其娘家人先烧。鼓乐、纸物、翻棺礼都由女儿出钱。
送汤
三日(内)晚,两人抬土罐,内装面汤,带上端菜托盘,家人随之,哭入附近神庙,或村外十字路口,俗称“送汤”。祷告后,打碎土罐,举家痛哭,尽哀始还。又说知近亲戚来了不走,晚上做一大盆面汤,由两人抬着,围庙转三圈,唢呐在前吹,孝子用木勺舀着在后浇,谓之丢汤。这时亲友排号烧纸,唢呐奏哀乐。
墓地
墓地大多事前由堪舆先生选定。死者断气,丧事一明,老知即安排人在墓地为死者挖墓穴,称为“打坑”。坑的位置有的是风水先生看好的,有的是遵死者的遗嘱,还有的是孝子的心意。坑长、宽、深都有一定规矩,方向也颇有讲究。
殡葬
出殡前,行“家奠礼”,俗称“辞灵”。打开棺盖,全家与至亲围棺一睹死者遗容,娘家侄三斧头封棺,口中念叨:“俺姑,躲扣!” 后封棺出殡。亲人依次跪拜祭奠后,亲人哭灵,拆除灵堂,用发面水浇灌柱子眼,意思是后辈能发。
棺起身,老知迅速跺倒办酒席的泥灶,意思是丧事不能接着下去。长孙持招魂幡引路,孝子摔碎“老盆”,持哀棍,躬身前行。领棺下地。家属亲友持纸人、纸马、幡幛等随后。沿途烧化纸钱,多伴有唢呐奏哀乐。至墓地,长子在棺前绕墓穴左右各转三圈,后引棺入穴。棺材前上方用瓦片压一张弓,以抵挡坏人狩猎。夫妻合葬时,中间搭一平板,叫“过桥板”,芦苇大席拆边盖于棺上。族人或亲友堆土成坟,焚烧社火。哀棍、白幡插于坟上。葬毕,宴谢亲朋。次日,孝子到送礼各家叩头“谢孝”。
路途中和棺木入坑前,一般地近亲戚再烧两回纸。地上铺个大席,跪棚的陪同,孝子拄哀棍跪于棺前,老知依亲戚远近喊:“请客烧纸——”,为表客气,又喊:“请远客先烧!”客表客气,谦虚答:“远近都是客!”烧纸仪式与吊唁时同,但节奏明显加快。
入葬时,杠具上有孔眼,有铁毂,可拆装。棺底四角有铁环,棺材在悬梁、绳索的配合下徐徐滑至坑底。棺木入地,孝子解麻摘白。
有的大户人家或子女少的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去世,为烘托气氛,花钱从唢呐班里找人替哭。替哭者披麻带孝,俨然孝子,在整个丧仪中哀哭,十分悲痛。
圆坟
葬后第三日,家人同往墓地,添土筑墓,并焚烧纸箔,围坟跪哭,谓之“圆坟”。
守孝
老人死后,儿女要穿孝三年。百日之内,孝子见亲友不分长晚辈均叩头,以示行孝。孝期内有三忌:百日内不剃头、不喝酒、不打牌,三年元宵节不蒸灯,三年春节不贴红对联(当年不贴,第二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黄对联)。
立碑
老社会,立碑成风。社会上有影响的官宦和名人自不必说,家道殷实的富户也尽力立个大碑,以彰显富贵,光宗耀祖。碑材多为青石制成,高2米,宽1米,厚约20厘米。大户之家有用汉白玉立碑的。特别是唐朝,石碑高大,碑文巨细,死者生平、业绩一一叙说,中间几个大字:“×××之墓”。后面是立碑人的排名。立碑多在死者过世第三年的清明节进行,并举行一定规模的立碑仪式,有客行礼,有酒宴。
祭墓
祭墓,又称扫墓,即亲友通过在墓前祭奠的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每到清明节、中元节(民间称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送衣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以及死亡后周年,后人和至亲便携纸来至墓前,摆上供品,倒酒,作揖、磕头,焚烧,边烧纸边轻轻呼唤:“××拿(拾)钱啦”,表示孝意。后给坟墓培土,整修墓道。
新葬
建国后,演化成新旧混合的丧葬仪式,既送花圈,又扎纸人纸马;臂缠黑纱,又带白布孝帽,现金吊礼取代了“箔块”。人死后,发讣告。
建国初期,民间仍沿袭过去丧葬习俗。20世纪60年代后,人民政府废除旧葬,各种殡葬活动基本禁绝。民间虽仍土葬,但须深埋。现时,农村通行新旧结合葬礼,对旧丧礼进行简化,出现“先火”、“后土”的双重葬仪,“亡灵”和活人争夺土地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随着殡葬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城市丧葬习俗变化很大。工作人员去世,由其所在单位张贴讣告,尸体放在殡仪馆,定日召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会场正中悬挂死者遗像。死者亲友佩带黑纱(按死者性别男左女右戴在手臂上),子女黑纱上绣白色“孝”字,参加追悼会者,胸前挂白花。亲友多送花圈、挽幛,亦有送丧礼者。追悼会多由单位负责人致悼词,对死者一生给予评价,然后家人致答词。会后,遗体火化,骨灰多存放于殡仪馆,有的埋入公墓。整个丧礼简朴、肃穆。城镇,火葬已成习惯。祭扫仪式也有新的改革,先献上花圈或一束鲜花。如系坟墓,在行鞠躬礼或祭奠默哀后,打扫坟墓周围的环境卫生。寄放在殡仪馆的,先献上精制的微型花圈和塑料花束。然后,把骨灰盒的积尘掸净,瞻仰遗像,鞠躬行礼,并低头默哀,寄托哀思。有的还在网上祭奠。
近天寿陵园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迷信做法死灰复燃,有的请和尚、道士设灵台做道场,超度亡灵。有的用纸扎糊祭灵物品,如纸马纸牛、纸彩电、纸冰箱、纸洗衣机、纸空调器、纸轿车等,名目繁多。无论城市、农村,均出现铺张势头,攀比、讲排场之风日盛。有的丧家不惜重金大办酒席,大修墓地,送葬队伍浩大。礼金也水涨船高,几十,上百,甚至几百元不等。此种陋俗已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和政府的关注。
乐识送葬路上吉言语
说吉利
丧事放什么佛经
一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2113,超度仪轨如下;
1.香赞
2.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遍)5261
3,《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
4.《大弥陀赞》
5.《弥陀偈》
6.南无阿弥陀佛(遍数越4102多越好)
7.往生咒 (七遍)
8.变食真言,变水真1653言,普供养真言(各三遍)
9.莲池赞 10.称圣号 11.三皈依 12.往生回回向
一般人临终前为他念诵地藏经,为他消除业障比较好,临终后七答天内也可以,如果时间长了,还是弥陀经更好些。阿弥陀佛。
可以念诵佛经来超度 金刚经 阿弥陀经 都可以
先放阿弥陀佛经后放地藏王菩萨经
你好!
南无阿弥陀佛!丧事以播放“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为好,如有人能一同念佛最好!亡人有可能因大众念佛而念佛,如念佛则可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打字不易,采纳哦!
丧事顺口溜该怎么说
开眼光眼观六路看八方,开耳光耳听一切听八方。开鼻光一声坎坷闻味儿香,开嘴光下辈子不受罪吃嘛都香。开手光左手金右手银托金戴银奔西方,开脚光脚踩莲花去西天脚踩莲花西方接引。家属们再看老人最后一眼,都不许哭了。一会儿就该起灵啦!
了,今天下葬,有什么咒能超度亡
佛教很多咒都可以超度回向它。念阿弥陀佛往生咒。或念,阿弥陀佛佛号。了解一下中阴身阶段
往生咒:
ná mó ā mí duō pó yè duō tuō qíe duō yè
南 无 阿 弥 多 婆 夜 哆 他 伽 多 夜
duō dì yè tuō ā mí lì dū pó pí
哆 地 夜 他 阿 弥 唎 都 婆 毗
ā mí lì duō xī dān pó pí
阿 弥 唎 哆 悉 耽 婆 毗
ā mí lì duō pí jiā lán dì
阿 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帝
ā mí lì duō pí jiā lán duō
阿 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多
qíe mí ní qíe qíe nuó
伽 弥 腻 伽 伽 那
zhǐ duō jiā lì suō pó hē
枳 多 迦 唎 娑 婆 诃
可以去寺院购买一个陀罗尼经被,盖在死者身上,对死者很有益。最好能在寺院为死者做一次超拔,诵一部《地藏经》,去世时间不长效果最大,帮助死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不要压魂,要超度。
人死了办丧事引魂幡怎么写
1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 比如下面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 玉女送蓬莱驾鹤逍遥 解: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童"字念"旺","前"字念"死","引"字念"绝",再从"路"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去"字便占上"生"。 用此法查下一联,最后一个字也占"生"。 2、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男占"生",女占"旺"。 比如故父名叫周永生,终年76岁,可写成:耄故显考周公讳永生之引魂幡 从"世"字起生,"故"字念旺,"显"字念死,"考"字念绝。再从"周"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幡"字,便占上"生"。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女占"旺",仿此法。 比如故母名叫孙桂芳,终年85岁,可写成:期颐故显妣周门孙氏桂芳引魂幡。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3、新葬(俗称生灵)用黄烧纸;覆葬(俗称熟灵)用红纸。 4、一般通用的样式就不写两边的飘带,在灵幡中间的正面上放写上"救苦天尊 ",下方写"垂光接引",背面上方写上"五方童子"下方写"华幡来迎",此种幡可多次使用,每次法事结束后封幡送灵,然后用符纸封于灵幡表面,下次法事时 可以继续使用。此种幡中间飘带的中间的飘带为一边圆一边方,通剪(贴)七个。 5、道教的魂幡写法 (正反两面,立写三行,录于下,(男幡)供参考(幡头,挂号略) 正面: 左:东来也存庚原命生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故居生长人氏 中:东极宫中下敕令 仰差青衣童子手执宝幡接引本坛当荐亡魂某公讳某法号某某随幡 早登仙界 右:西去兮大限不幸殁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享年几十几岁止也 反面: 左: 纪念凭火化 金童接引 中:大圣太乙寻声救苦天尊青华上帝 不可思议功德 右 追悼不回境 玉女来迎
人死后应该念什么咒叫他往生?就算不能往生少受罪也好。总之对死者有益的麻烦师兄师傅们指教下
爷爷名字叫于路友。我什么也不懂麻烦好心的懂得佛教的多多指教下。我也不会念往生咒啊光念南无阿弥陀佛管用吗?守灵期间是不是三天?第三天火化还是第四天?守灵期间应该一直跪着不吃不喝还是怎么办?
念佛其实最好了,如果想念咒,可以念《一切如来心秘密咒》《佛顶尊胜咒》,但这几个咒比较长,不容易念,所以专一念佛最好了,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曾说: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尤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胜持往生咒者: 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 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 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 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 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唱诵阿弥陀佛的佛号就可以,当然念诵的人分三类,死者生前的上师,同门师兄,两者都没的话,只有死者最亲的人念诵了,念诵者以一种不悲不喜的心态念诵,一般死者的灵魂会在死后的3到4天跟自己的肉体分离进入中阴,死者也不想看到亲人哭哭啼啼的,这样很难往生极乐,不断的提醒死者 ,在中阴世界往强光方向走
大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