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伦敦雾霾一周死了4000人是真的吗
雾霾引起的是慢性疾病,不会一下子致人于死地。雾霾天太多,死于呼吸道疾病的人肯定增多。
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
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今年雾霾死了多少人
直接的雾霾是死不了人的,间接的那就是肺癌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那就无法统计了
额。。。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或者你帮我找一些用了说明方法的写防霾的文章,我仅有的5分送你。。。
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也不敢报吧,有肯定是有的,就跟当年非典似的,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全国会惶恐的,一般只会报归山陵园道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到医院呼吸科的人明显增加。只能是这些了。
当然当前空气污染死人这种说法是科学的,上个世纪伦敦的毒雾事件两个月内让伦敦死了12000人。所以我们所以公民应该从生活中的预防入手。
伦敦当年雾霾死了多少人
5天死亡4000余人,此后两月又死亡8000余人,共死亡12000余人。...
到目前被雾霾害死人有多少
根据柴静在采访调查雾霾的视频中可以知道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因雾霾影响灾难来临时是1952年12月5号,雾霾被控制在大气层之下,没有办法散去,人们走在大街上都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脚,人们感到呼吸困难,伦敦一片死寂,在走路时只能靠盲人来带领自己回家,前前后后,在这场雾霾灾难中死去了一万两千人。
雾霾不只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同生在一片蓝天之下,每个人制造一点雾霾,都会影响我们的地球环境,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少开车多走路,为自己的环境和生命健康做出一份贡献。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当年伦敦那场夺走一万人生命的雾霾究竟严重到什么地步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此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伦敦人出行首选。11条线路,全城270多个站点,每天300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市中心的地铁站之间都步行可达,密如蛛网的线路覆盖整个伦敦。除了地下铁,还有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分流路面人群。发达的公众交通以及政府对非公交系统用车的高压手段,让公众更乐意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
英国除对汽车本身和燃料等做出种种规定和管制外,一直致力于控制市区内的汽车数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费的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到2008年2月,伦敦针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已升至25英镑/天,折合人民币350元/天。这大笔收入都花在了公共交通上面。对拥堵费制度虽然抱怨挺多,但事实是收费地区交通拥堵程度减少了30%。伦敦正计划在今后20年里,把伦敦的私车流量减少9%。
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至不到10天,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经历了血的教训,半个多世纪的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
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由上可知,被困者工在长期饥饿的状况下,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来提高能量,只能启用皮下储存的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重量减轻最明显的应是皮下的脂肪.
故选:c
曾经造成1万多人死亡的伦敦雾霾,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1956年,英国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政府劝导同天然气取代煤炭,采用集中供暖政策。将那些发电厂和其他重度污染的工厂全部搬离到远郊,同时全面降低火力发电站的数量。其他企业尽可能寻找清洁能源,限期关停了很多污染大户。为了达到目的,英国建立了专门的空气质量督察部门,这一部门权力很大。经过10多年的治理,到了70年代,英国的雾霾天气一年只有几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数量开始大幅度增长。汽车尾气又成为了主要凶手,伦敦城的雾霾天再次增多,英国政府还必须继续出手。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1993年,英国政府命令所有飞汽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英国用这样强硬的手段,终于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这毕竟治标不治本,英国大力兴建城市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车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角落。为了防止堵车,对限制很多车辆进入市区,连政府机关用车也在限制的范围内。由于不怎么堵车,民众们也很乐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度减少,直接造成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的降低。对于空气质量,英国政府每天都会公布真实的数据,接受民众和媒体的批评。为此英国还专门出台了《自由信息法》,杜绝主流媒体为其粉饰太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英国治理雾霾的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952年12月笼罩伦敦上空5天的一场大雾,夺走多达1.2万人的宝贵生命,其成因数十年来令科学家费解;现在,肆虐在中国上空的雾霾同样令人不堪其扰。二者有什么共同点?是否有区别?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夺命雾霾的成因。
虽然人们早已了解,伦敦大雾致人死亡可能由燃煤排放造成,但大雾和污染“夺命二人组”的确切化学过程在过去60年并未被完全揭示。由美国、中国、以色列和英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在中国进行的大气测量发现,伦敦夺命大雾与中国雾霾具有相同的化学反应过程。
硫酸盐是雾的最大贡献者,家居使用燃煤和发电厂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微粒。最新研究揭示了二氧化硫变成硫酸的过程。燃煤的另一副产品氮氧化物最初以自然雾的形态发生,也推动了这一进程。自然雾中包含尺寸为数十微米的较大颗粒,这些雾粒蒸发后就会形成覆盖全城的较小酸性霾粒子,从而造成了当年的伦敦惨剧。这一空气化学过程也发生在当下的中国雾霾中。
但与伦敦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霾来源于尺寸小得多的纳米颗粒。在中国,二氧化硫主要由发电厂排放,二氧化氮来源于发电厂和汽车,而与硫酸发生了中和作用的氨,绝大多数来自肥料的使用和汽车尾气排放,这些物质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国的雾霾。值得关注的是,伦敦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
英国雾霾死了多少人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雾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除此以外,雾霾形成中还可以裹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但因为雾霾的成分如此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其内容都不一样,因此很难说雾霾本身致癌,而是其中的某些物质是致癌物质。例如美国环保署2009年发布《关于空气颗粒物综合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大气细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