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墓地推荐
北京墓地
 北京墓地 > 殡葬改革 >

全国殡葬改革不火化在武汉用冰葬

发布时间: 2021-08-25 08:00 阅读量:   文章来源:采编 作者:京诚墓地小编

中国什么时候引进瑞典的冰葬?

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的火葬,仍然是火化后,再寻找一个墓穴葬入,跟传统土葬几无区别这意味着什么?几千年来传统习俗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火葬还没搞定,就想引进瑞典冰葬?所谓冰葬,就是把遗体用极低温冻住然后粉碎处理掉,确实不会像土葬一样占用宝贵土地资源,也不会像火葬一样产生空气污染但这种方式在我们中国叫啥知道不?挫骨扬灰啊这是,传统上来说,这是对付与自己不共戴天的大仇人用的方式啊我觉得目前咱们中国人民无法接受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或许有朝一日能够引进吧因为冰杖这个东西呢,是比较环保的,而且也比较人道我们崇尚的是环保和人道 武汉不是已经引进了吗?

为什么国家不取消火葬场?

1.火化遗体,科学卫生,方便简单遗体火化后仅用一个小盒装骨灰骨灰盒可集中寄存,也可以埋入公墓中,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便利,还给国家节约了土地和木材资源,更保护了生态环境2.土葬是用棺材盛遗体,每具棺木大约要用木材0.2立方米,一年将要用240万立方米木材,10年就要2400万立方米木材,这就造成森林资源浪费,草原和山坡草地被滥挖,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3.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平方千米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带走的氮、磷、钾肥相当于目前全国每年的化肥施用量,造成土壤层度薄、肥力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流失的泥沙在江河湖泊和水库中沉积,抬高河床,淤塞水库,造成洪水危害 从上面的可以知道,推行遗体火葬,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中国人,要积极宣传遗体火化的种种好处,大力推行火葬,废除土葬《殡 葬 管 理 条 例 》 第一章 总 则 造假太高,活没钱,死了还得占地,那照这样说以后直接丢大海里,飞外太空. 火葬场的设置是为了不建造大型的坟墓而占用山地资源,但确实伤害到附近的生态环境,一般是不会选择在人口密集的村镇,这个可以反映到上级部门,而且这个和警察动手肯定是不对,需要从长计议啊 没有火葬场,人去世后都采用万安公墓土葬,中国的地不够,搞不好有一天开门见坟,你受得了,未必其他人受得了第一,如果不火化,那就只能下葬,恐怕会减少中国的土地资源,另外费用方面,火化一次可能很贵但你买下一块墓地会更贵第二,武警跟公安就是维护法律的,如果你触犯法律,暴力抗法,不要说打,枪毙你都不过分 少些抱怨,多些阳光吧

关于殡葬法律怎么规定不火化的死尸吗

第四条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做成火腿肠

冰葬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冰葬”技术最先是由瑞典科学家研究发明的,韩国是亚洲最先引进该技术的国家,而冰葬的背景则来源于北美的爱斯基摩人冰葬是将死者的遗体放置在液态氮气中进行处理氮气要进入液体状态需要零下196摄氏度的低温,液氮环境就能够制造出极低的温度环境在这样的低温下浸泡,有机组织很快就会脱水,再利用超声波,遗体就会粉末化成为骨灰这种方法比传统火葬的效率要高出许多倍,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独具一格的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传统方式除土葬之外,其他葬式颇众,如火葬、天葬、水葬、树葬、悬棺葬、沙葬等土葬,人类死亡后丧葬方式之一,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是把人的遗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于土中(区别于火葬、水葬、天葬等),墓碑(墓志铭)或有或无,有的地方只立坟头石,并无文字坟前或有祭奠台供后人祭奠火葬系传统葬式,即以火焚尸,将骨灰贮于盒内的殡葬方式河东地区各县城居民和国家工作人员多实行火葬,其在数量上仅次于土葬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水葬之法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藏及其邻近地区,汉族采用水葬主要是沿海渔民或海员水手中实行树葬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所谓生态葬悬棺葬即人死后,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沙葬在新疆沙漠最为盛行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进沙子里一、 爱斯基摩人的冰葬 这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觉,需要一张兽皮儿子会意,即准备一个冰洞,让父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 父便安然死去五天以后,儿子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父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冰葬的我国实行

2011年2月22日, 张万石一行韩国客人在汉先后参观了长乐园、石门峰文化名人公园等陵园,并与武汉殡葬同行就葬祭文化、殡葬技术进行了交流据张教授介绍,“冰葬”通过在低温环境下将死者遗体急冻,再将遗体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体氮中浸泡通过低温浸泡,遗体有机组织很快就会脱水,再利用超声波短暂机械振动,可化成粉末;最后通过金属过滤器,将冷冻后留下的金属和其他杂质滤走相对于目前的火葬等方式,这种遗体处理方式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据介绍,“冰葬”技术最先是由瑞典科学家研究发明的,韩国是亚洲最先引进该技术的国家工作人员会先将尸体藏于-18℃的冰格内,接着浸在温度为-196℃的液体氮中,使尸身变干脆 其后,工作人员把尸体放入震动仪器内慢慢摇晃,令之碎裂成为粒状,再将碎粒送往特制的真空箱内处理待当中水分完全被吸走后,有关物质将被移入一个金属分离器内,以便使碎粉与尸体遗留下来的体内金属零件如手术用的螺丝、补牙用的水银等分离,以达到尸体被净化的目的 1、死后10天内,将尸体冷藏在-18℃冰柜中 2、在-196℃的液体氮中使尸体变脆 3、震动尸体使其粉末化 4、将尸粉真空处理使水分蒸发 5、过滤尸粉去除杂质 6、以载满蜀黍粉或薯粉的有机棺材盛载 7、葬在墓地6至12个月,尘归尘,土归土